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世姻缘传》中“俗典”的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甄飒飒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不同于诗词使用的"雅典",《醒世姻缘传》中使用的典故,来源于戏曲、小说等俗文学,称为"俗典"。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现象。俗典与小说的写实风格保持一致,又促使轻灵活泼的语言风格得以形成,有着重要的叙事功能... 不同于诗词使用的"雅典",《醒世姻缘传》中使用的典故,来源于戏曲、小说等俗文学,称为"俗典"。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现象。俗典与小说的写实风格保持一致,又促使轻灵活泼的语言风格得以形成,有着重要的叙事功能。俗典在大众文化传播和语言文字双向流通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小说中俗典的大量使用得益于明清时期通俗文学的繁荣发展、大众对源自通俗文学的素材能达成有效的审美共识和作者较高的通俗文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俗典 小说 戏曲
下载PDF
元杂剧与拟话本小说叙述范式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甄飒飒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元杂剧和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存在一批用同一本事进行敷衍的作品。而元杂剧和三言二拍在叙述者、事件情节的处理、故事中的配角和叙事语言等叙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称之为"同质异构"。通过对相同本事在... 元杂剧和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存在一批用同一本事进行敷衍的作品。而元杂剧和三言二拍在叙述者、事件情节的处理、故事中的配角和叙事语言等叙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称之为"同质异构"。通过对相同本事在不同文艺形式下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分析,能了解到二者各自在叙事上的差异,更好地明了不同文体的叙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三言二拍 本事 叙事
下载PDF
舞台艺术数字化的合作模式与要点
3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23年第4期20-21,共2页
一、关于舞台艺术数字化合作模式的思考舞台艺术数字化本身就是合作的产物。在精准分工的今天,舞台艺术数字化是通过合作实现的。只要舞台艺术与数字化产生了关联,无论是深或浅、大或小,一定避免不了舞台艺术的创作方(生产方)与技术方... 一、关于舞台艺术数字化合作模式的思考舞台艺术数字化本身就是合作的产物。在精准分工的今天,舞台艺术数字化是通过合作实现的。只要舞台艺术与数字化产生了关联,无论是深或浅、大或小,一定避免不了舞台艺术的创作方(生产方)与技术方或媒介方等产生合作与关联。即使是创作方微信公众号的运维,也是演出机构与微信方的一种浅层次的合作。仅靠艺术家的单方面努力,无法完成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所以,舞台艺术数字化的后续发展,其实就是以院团为代表的文艺创作群体与技术公司、媒体平台的合作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合作方式的多元化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微信公众号 文艺创作 媒体平台 数字化 合作模式 多元化 后续发展
下载PDF
再议《醒世姻缘传》作者
4
作者 甄飒飒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醒世姻缘传》作者多有争议,存疑作者多为山东籍人士。根据书中提到的地理坐标的细节考证,两位河南籍官员"李粹然"和"李纯治"的相关史实与人物原型的考论,和小说提供的其他细节信息,推考出作者应... 长期以来,学界对《醒世姻缘传》作者多有争议,存疑作者多为山东籍人士。根据书中提到的地理坐标的细节考证,两位河南籍官员"李粹然"和"李纯治"的相关史实与人物原型的考论,和小说提供的其他细节信息,推考出作者应是生活在明末崇祯年间的河南人士。学界以前的说法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作者 西周生 河南籍
下载PDF
文化传播如何更具“年轻态” 被引量:4
5
作者 甄飒飒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24-26,共3页
近年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 文化自信 伟大复兴 习近平 有文化 国家
下载PDF
杂技剧《铁道英雄》:山东红色历史艺术叙述的多维化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21年第11期58-61,共4页
山东省杂技团推出的杂技剧《铁道英雄》,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红色主题型杂技作品,突破了传统杂技舞台的表演程式,通过打造颇具年代感和实景体验感的立体舞台场景,将舞台背景、音乐、演员服饰等各类表演要素密切融合起来,使全部艺术... 山东省杂技团推出的杂技剧《铁道英雄》,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红色主题型杂技作品,突破了传统杂技舞台的表演程式,通过打造颇具年代感和实景体验感的立体舞台场景,将舞台背景、音乐、演员服饰等各类表演要素密切融合起来,使全部艺术要素都为"铁道英雄"这个红色主题的讲述而服务。众多创新手法和思路的采用,使《铁道英雄》具有别具一格、卓尔不群的艺术美感,成就了这台具有浓郁主题性、现代性、地域性色彩的杂技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剧 《铁道英雄》 红色历史 艺术叙述
下载PDF
艺随世易——浅论舞剧《棂·花姑子》 被引量:1
7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17年第20期7-10,共4页
舞剧《棂·花姑子》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花姑子》,讲述了香獐子精花姑子与穷书生安幼舆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聊斋》中颇多人与精妖鬼怪的恋爱故事,而《花姑子》一篇却颇为不同。安幼舆心性良善,偶然间救了花姑子的父亲章翁... 舞剧《棂·花姑子》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花姑子》,讲述了香獐子精花姑子与穷书生安幼舆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聊斋》中颇多人与精妖鬼怪的恋爱故事,而《花姑子》一篇却颇为不同。安幼舆心性良善,偶然间救了花姑子的父亲章翁。章翁知恩图报,路遇迷路的安生,将其带到家里设宴款待,后来安生与他的女儿花姑子一见钟情,互定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聊斋志异 妖鬼 爱情故事 女儿花 蛇精 恋爱故事 一篇 生死相许 文艺样式
下载PDF
地方戏曲的保护与发展可否“分类施策”--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观演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20年第23期18-24,共7页
一方舞台会九州,--座城市看百戏。2020年,是戏曲百戏(昆山)三年盛典的收官之年,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与木偶剧、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首次在昆山实现“大团圆”,这既是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延续,更是新时代戏曲传承发展工作新的起点... 一方舞台会九州,--座城市看百戏。2020年,是戏曲百戏(昆山)三年盛典的收官之年,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与木偶剧、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首次在昆山实现“大团圆”,这既是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延续,更是新时代戏曲传承发展工作新的起点。盛典举办期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组织科研人员前往昆山观摩学习,在享受戏曲文化盛宴的同时深化了对戏曲剧种生存现状、发展困境等的认识,收获颇丰。观演过后,相关人员聚焦戏曲创作与演出,从非遗保护、活态传承、文化融合等不同角度对新时代戏曲传承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本刊以专题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皮影戏 戏曲创作 组织科研人员 文化融合 文化盛宴 保护与发展 百戏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山东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甄飒飒 林凡军 《人文天下》 2022年第12期39-43,共5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具体目标,而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资源的强力支撑和有效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承担了满足农民精神需求的重大职责,使农民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和获...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具体目标,而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资源的强力支撑和有效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承担了满足农民精神需求的重大职责,使农民在精神上有满足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可加以利用,有效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本文在分析山东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和注重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资源 美丽乡村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论李开先《改定元贤传奇》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甄飒飒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4-50,59,共8页
李开先的《改定元贤传奇》六种,是确定现存明人所编元杂剧选集中最早的版本。《改定元贤传奇》不同于其他明刊元杂剧选集,它在复古派统治文坛,"汉诗唐文流布天下"的时期诞生,开时代文艺审美风气之先。作为来自山东的明刊元剧... 李开先的《改定元贤传奇》六种,是确定现存明人所编元杂剧选集中最早的版本。《改定元贤传奇》不同于其他明刊元杂剧选集,它在复古派统治文坛,"汉诗唐文流布天下"的时期诞生,开时代文艺审美风气之先。作为来自山东的明刊元剧选集,《改定元贤传奇》是对山东戏曲文化血脉的保护与传承。《改定元贤传奇》的编订体现了编者独特的审美文化视角,体现了元杂剧从"舞台"走向"案头"的戏曲文化审美趋势。这部杂剧选集具有引领时代审美风尚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开先 《改定元贤传奇》 戏曲 审美
下载PDF
家族期望与人生选择冲突中的白朴——白朴之父白华《示恒》诗解读
11
作者 甄飒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白朴出身书香门第,父白华与弟白恪皆求进于仕途。白朴却醉心于元曲创作,甘愿逍遥江湖。白华有《示恒》诗三首,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可以看出白朴年少时即对仕途学问不甚在意,而喜好律赋之学,喜好游冶玩乐,走上了与父亲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道... 白朴出身书香门第,父白华与弟白恪皆求进于仕途。白朴却醉心于元曲创作,甘愿逍遥江湖。白华有《示恒》诗三首,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可以看出白朴年少时即对仕途学问不甚在意,而喜好律赋之学,喜好游冶玩乐,走上了与父亲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道路。白朴的选择与他年少时饱经离乱有着极大的关系,他虽然辜负了家族的期望,却为元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流光溢彩的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恒》三首 白朴 白华
下载PDF
《突围》:红色题材与地方戏曲的双突破
12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19年第12期13-14,共2页
2019年6月上演的吕剧《突围》,以胶东抗日根据地“胶东的小延安”——龙口市(黄县)抗战时期的故事为背景,以全民族抗战精神为主题,讲述了以叶刚、铁柱、山花、石榴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八路军战士和爱国群众如何抗击日寇,突破日军包围... 2019年6月上演的吕剧《突围》,以胶东抗日根据地“胶东的小延安”——龙口市(黄县)抗战时期的故事为背景,以全民族抗战精神为主题,讲述了以叶刚、铁柱、山花、石榴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八路军战士和爱国群众如何抗击日寇,突破日军包围圈的故事。《突围》是一部红色题材的剧作,红色题材的作品有着自己的审美特质,往往以波浪壮阔、澎湃激荡、壮怀激烈为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题材 《突围》 地方戏曲 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 抗战精神 中共党员 审美特质
下载PDF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举行两夹弦、聊斋俚曲及地方戏曲学术研讨会
13
作者 甄飒飒 徐洋 《人文天下》 2017年第8期11-13,共3页
4月18日下午,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山东新闻大厦召开两夹弦、聊斋俚曲及地方戏曲学术研讨会,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安禄兴.山东省艺术馆原馆长高鼎铸,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山东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李晓峰,山东艺术学院戏... 4月18日下午,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山东新闻大厦召开两夹弦、聊斋俚曲及地方戏曲学术研讨会,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安禄兴.山东省艺术馆原馆长高鼎铸,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山东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李晓峰,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周爱华,临沂大学沂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秀庭,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建中,淄博市文广新局调研员王鹏,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院长马光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地方戏曲 山东省 研究院 艺术馆 艺术学院 山东大学 副院长
下载PDF
舞剧《兰》的解构与建构之意象与人物
14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16年第22期10-13,共4页
舞剧是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既然称之为“剧”,就意味着舞剧也要包含相应的戏剧要素,如事件、人物、矛盾冲突等,但舞剧是用舞蹈演员的身体语言进行叙事,所以与依靠语言进行叙事的戏剧相比,舞剧对观众的艺术理解... 舞剧是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表演形式。既然称之为“剧”,就意味着舞剧也要包含相应的戏剧要素,如事件、人物、矛盾冲突等,但舞剧是用舞蹈演员的身体语言进行叙事,所以与依靠语言进行叙事的戏剧相比,舞剧对观众的艺术理解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审美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意象 解构 身体语言 理解能力 表演形式 感知能力 戏剧
下载PDF
新传播时代的文艺探索——论话剧《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
15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16年第14期38-47,共10页
话剧《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出品的一部中韩双语话剧。这部话剧是艺研院与创作室在新传播时代根据传播大环境而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文艺探索。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个关于“孝”的故事,使用了一个... 话剧《灵魂深处的一滴泪,不曾流》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和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出品的一部中韩双语话剧。这部话剧是艺研院与创作室在新传播时代根据传播大环境而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文艺探索。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个关于“孝”的故事,使用了一个韩国传统素材——《沈清传》。《沈清传》在韩国有着极高的地位,与《春香传》齐名。故事讲述主人公沈清出生七天后丧母,在盲父沈学奎抚育下成人。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灵魂 山东省 研究院 主人公 创作 故事 韩国
下载PDF
图像时代舞台艺术视觉化表达的趋向与反思
16
作者 甄飒飒 《人文天下》 2022年第10期48-55,共8页
近年来,舞台艺术出现了重视视觉化表达与追求视觉效果的趋势,这个趋势的出现,与图像时代到来后图像叙述性与表意性功能的增强、大众审美出现视觉化转向,以及数字技术对舞台艺术视觉美学的推动等背景息息相关。“云演艺”作为一种演艺新... 近年来,舞台艺术出现了重视视觉化表达与追求视觉效果的趋势,这个趋势的出现,与图像时代到来后图像叙述性与表意性功能的增强、大众审美出现视觉化转向,以及数字技术对舞台艺术视觉美学的推动等背景息息相关。“云演艺”作为一种演艺新形态,对视觉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台视觉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当下主要有三种建构方式:一是现实的模仿与微缩性还原,二是意境的创造与想象性构建,三是虚实结合的创意性表达。舞台的视觉化发展,为舞台艺术带来全新机遇,使舞台叙事得到了丰富与增强,也为云演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过于倚重视觉效果,也会给舞台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时代 视觉表达 舞台艺术 云演艺
下载PDF
高鹗《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发微 被引量:2
17
作者 甄飒飒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高鹗的《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诗一首,作于程乙本《红楼梦》编订之后。高鹗在诗中释放了他在《红楼梦》重订完成后的自赏自得的成就感。正是由于高鹗的努力,《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定本。这促进了《红楼梦》的传播。
关键词 高鹗 《红楼梦》 《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
原文传递
论“鬼神崇拜”对元杂剧艺术的影响
18
作者 甄飒飒 《戏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35-246,共12页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相面、批命、梦兆等情节,学界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多认为是作家的虚构,体现了迷信思想。进行艺术分析时,往往提炼出个别剧目中涉及此类情节的要素来研讨。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元杂剧中是作为一种整体的...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相面、批命、梦兆等情节,学界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多认为是作家的虚构,体现了迷信思想。进行艺术分析时,往往提炼出个别剧目中涉及此类情节的要素来研讨。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元杂剧中是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并非个别作家的臆想与借用。今人看来虚幻荒诞的情节,其实与宋元时代的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作家将其引入创作中,有着艺术创作上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鬼神崇拜 艺术分析 迷信思想 宋元时代 崔府君 杂剧创作 窦娥 裴度还带 李庆安
原文传递
史诗般的百姓抗战赞歌 观民族歌剧《沂蒙山》 被引量:6
19
作者 甄飒飒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38,共3页
近期山东创排的六幕民族歌剧《沂蒙山》斩获了第15届“五个一”工程奖殊荣。《沂蒙山》通过表现山村民众海棠、林生、孙九龙等人为抗日、支前做出的牺牲与奉献,讴歌了顽强不屈的沂蒙百姓,赞颂了抗日军民的鱼水深情。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沂蒙山 百姓 “五个一”工程 赞歌 抗战 史诗
原文传递
从河南豫剧《花木兰》看地方戏曲的“时代敏感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甄飒飒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32,共4页
豫剧《花木兰》通过家国情怀的渲染和女性主义的表达,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男女平等的新性别观念。《花木兰》的诞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戏改工作的推进、抗美援朝的舆论宣传、女性解放思潮的涌... 豫剧《花木兰》通过家国情怀的渲染和女性主义的表达,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男女平等的新性别观念。《花木兰》的诞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戏改工作的推进、抗美援朝的舆论宣传、女性解放思潮的涌动等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时代敏感性"是促使地方戏曲"经典化"重要因素。注重"时代敏感性"既有助于增强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命力,也符合戏曲"舆论引导"的功能要求。豫剧《花木兰》作为经典性的艺术范本,可为当下地方戏曲在原始素材与时代观念的融合、外在形式与表现内容的融合、娱乐功能与舆论引导的融合等方面提升"时代敏感度"提供艺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豫剧 《花木兰》 时代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