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咽鳞癌中CD34与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甘卫刚 洪育明 +2 位作者 严达忠 梁振源 向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6-118,123,共4页
目的研究CD34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喉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分别对68例喉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2例正常喉咽黏膜组织进行CD34和CD105标记染色,并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 目的研究CD34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喉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分别对68例喉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32例正常喉咽黏膜组织进行CD34和CD105标记染色,并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 CD34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喉咽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2),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喉咽鳞癌的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且MVD-CD34与MVD-CD105具有差异性。结论喉咽鳞癌组织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较之CD34更具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较好地作为肿瘤新生血管的标记物,对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肿瘤 CD34 CD105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在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甘卫刚 唐嗣泉 +1 位作者 严达忠 毛磊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705-1705,共1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与该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使用口腔插管,研究组应用气管切开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与该类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使用口腔插管,研究组应用气管切开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肺部感染几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下载PDF
VEGF和MVD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甘卫刚 洪育明 +1 位作者 刘海 梁振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2-228,共7页
目的:研究VEGF和CD105标记的MV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肿瘤临床特性的关系,探讨两者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状况下咽黏膜... 目的:研究VEGF和CD105标记的MV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肿瘤临床特性的关系,探讨两者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状况下咽黏膜中的VEGF和CD105标记的MVD的表达水平,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结果:VEGF蛋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下咽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4.00%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VEGF蛋白的表达在不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淋巴转移组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05标记的MVD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计数(37.10±5.95)显著高于正常下咽黏膜(8.70±3.34),P=0.000,MVD计数在不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淋巴转移组间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MVD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原发部位的下咽鳞癌组别间,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咽鳞癌中VEGF表达和MVD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82,P=0.000)。结论:VEGF和MVD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同时,VEGF和MV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表明两者协同促进下咽鳞癌的生长和进展。联合检测VEGF和MVD可能对综合评估下咽鳞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出血二次填塞术后生理性海水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甘卫刚 严达忠 +1 位作者 向宇 冯燚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行二次填塞术后应用鼻朗喷鼻器对鼻部不适症状、鼻腔纤毛传输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鼻出血二次填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实验组选用鼻朗喷鼻器冲洗鼻腔,分别观察鼻部不适... 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行二次填塞术后应用鼻朗喷鼻器对鼻部不适症状、鼻腔纤毛传输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鼻出血二次填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实验组选用鼻朗喷鼻器冲洗鼻腔,分别观察鼻部不适症状及鼻腔纤毛传输效率的变化。结果在鼻腔填塞术后的1、2、4周,实验组主观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实验组鼻腔黏膜纤毛传输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鼻腔二次填塞术后,相对于生理盐水,鼻朗鼻腔喷雾器冲洗鼻腔可以明显缓解鼻部不适症状,并且对于纤毛清除功能改善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二次填塞 鼻朗鼻腔喷雾器 鼻腔黏膜纤毛传输速率
下载PDF
整合素β_1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甘卫刚 洪育明 +1 位作者 刘海 梁振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研究下咽鳞状细胞癌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Integrinβ1表达水平,应... 目的研究下咽鳞状细胞癌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Integrinβ1表达水平,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结果 Integrinβ1蛋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0%和3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O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grinβ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伴淋巴转移相关(P<0.05);Integrinβ1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原发部位的下咽鳞癌组别间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Integrinβ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介导了癌组织黏附和浸润,检测Integrinβ1可能对评估下咽鳞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Β1 下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促进和对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严达忠 邓世山 +2 位作者 李四军 严晨 甘卫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iRNA芯片分析获得鼻咽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的miRNA,TaqMan miRNA检测试剂盒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miR-106和RhoC mRNA在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miRnada预测m... 目的探讨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iRNA芯片分析获得鼻咽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差异的miRNA,TaqMan miRNA检测试剂盒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miR-106和RhoC mRNA在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miRnada预测miR-106b和靶基因的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miR-106b调控靶基因RhoC的表达水平。用Annexin V-PI和TUNEL检测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检测miR-106b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miRNA芯片分析发现鼻咽癌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低。RT-PCR结果显示miR-106b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减少(P<0.05),RhoC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增加(P<0.05),miR-106b和RhoC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586 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06b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空质粒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06b组鼻咽癌细胞中RhoC的表达较空质粒组降低(P<0.05)。Annexin V-PI和TUNEL结果显示,miR-106b组鼻咽癌细胞凋亡较空质粒组增加(P<0.05);MTT结果显示miR-106b组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较空质粒组降低(P<0.05)。结论 miR-106b可能通过下调RhoC的表达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并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b 鼻咽癌 凋亡 增殖 RHOC
下载PDF
伴耳鼻咽喉疾病焦虑抑郁症的诊治体会(附20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吕萍 喻元凤 +2 位作者 甘卫刚 唐一萍 李乐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伴发耳鼻咽喉疾病焦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例以耳鼻喉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及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 self-rating scale,HAMA)评分,轻到... 目的:探讨伴发耳鼻咽喉疾病焦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例以耳鼻喉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及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 self-rating scale,HAMA)评分,轻到中度焦虑13例,中到重度焦虑合并抑郁7例,所有病例采用20 mg帕罗西汀治疗及心理干预,有明确躯体疾病的给予病因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好转,HAMD及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耳鼻咽喉科医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提高诊断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 焦虑 抑郁 诊治
下载PDF
下鼻甲骨折外移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严达忠 甘卫刚 +1 位作者 周芨 张建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下鼻甲骨折外移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治疗组45例在等离子消融的基础上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结果:对照组术后显效9例,占25.... 目的:探讨下鼻甲骨折外移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治疗组45例在等离子消融的基础上给予下鼻甲骨折外移。结果:对照组术后显效9例,占25.7%;改善24例,占68.6%;无效者为2例,占5.7%。治疗组术后显效36例,占80%;改善8例,占17.8%;无效1例,占2.2%。术后无效病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显效及改善病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了下鼻甲骨折外移结合等离子消融,术后达到显效的病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获得的鼻塞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鼻甲骨折外移 低温等离子消融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载PDF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萍 甘卫刚 潘庆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1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根据原发病因采用抗炎、抗过敏等对症治疗,... 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1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根据原发病因采用抗炎、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同时避免接触变应原。治疗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对照组伴鼻塞患者加用呋麻滴鼻液。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判断咳嗽缓解情况。结果随访4周,两组患者慢性咳嗽、鼻后滴流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用糖皮质激素 儿童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鼻后滴流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纳米银纱条用于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达忠 周芨 +2 位作者 张建辉 甘卫刚 李离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纱条在鼻腔填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纳米银纱条填塞组与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组进行比较,了解局部症状、抽纱条后出血量、填塞物出现腐臭味及局部渗出物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两组在术后抽取纱条引起鼻出血量及自我不... 目的探讨纳米银纱条在鼻腔填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纳米银纱条填塞组与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组进行比较,了解局部症状、抽纱条后出血量、填塞物出现腐臭味及局部渗出物方面有无差异性。结果两组在术后抽取纱条引起鼻出血量及自我不适症状均无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填塞物出现腐臭味及局部渗出物方面有差异性(P<0.05)。结论纳米银纱条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可延长纱条填塞时间,避免了纱条填塞过久带来的感染,也减少了因纱条抽取过早带来的出血较多,是一种较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纱条 鼻腔填塞 杀菌作用
下载PDF
鼻麻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燚源 杨洪斌 +1 位作者 甘卫刚 杨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通过总结鼻麻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报道一例鼻麻风,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鼻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鼻黏膜致病,主要病损包括鼻黏膜浸润性增生肥厚、鼻麻风结节占位、... 目的通过总结鼻麻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报道一例鼻麻风,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鼻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鼻黏膜致病,主要病损包括鼻黏膜浸润性增生肥厚、鼻麻风结节占位、鼻部骨质破坏致残致畸、全身片状皮损、周围神经炎等。鼻腔分泌物与组织抗酸染色可查见麻风杆菌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鼻腔手术加联合化疗可临床治愈。结论鼻麻风是细菌感染性、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疾病,可引起鼻腔多种症状体征、全身皮损、周围神经损害甚至致残致畸,但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临床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和联合化疗是临床治疗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麻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德国养猪业考察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德斌 王志刚 +4 位作者 王楚端 倪和民 潘永杰 袁振国 甘卫刚 《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根据全国畜牧总站的安排,考察团一行7人于2012年11月11-21日,赴德国考察其养猪育种与生产技术。先后考察了汉诺威国际畜牧展览会、通内斯肉联集团旗下屠宰场、猪胴体品质与肉质评价中心、种公猪站、种猪性能测定站和德国宝牛公司。尽... 根据全国畜牧总站的安排,考察团一行7人于2012年11月11-21日,赴德国考察其养猪育种与生产技术。先后考察了汉诺威国际畜牧展览会、通内斯肉联集团旗下屠宰场、猪胴体品质与肉质评价中心、种公猪站、种猪性能测定站和德国宝牛公司。尽管此次考察时间较短,但笔者仍希望通过对考察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梳理,在介绍德国养猪业的基础上,分析德国养猪业能够自成特色的原因,以期对同行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业 德国 肉质评价 生产技术 胴体品质 性能测定 考察团 展览会
下载PDF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甘卫刚 洪育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260例,在局麻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同时行单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例。结果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260例,在局麻下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同时行单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例。结果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187例(72%),有效49例(19%),无效24例(9%),总有效率91%,术后随访1.5—2年,复发15例(6%)。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可以破坏鼻腔内、外侧壁前部的鼻腔反射和喷嚏反射弧感受器,降低该处的变应性鼻炎发作的扳机点作用,同时降低了鼻腔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轻血管扩张,减少腺体分泌,从而改善症状。该手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鼻中隔偏曲 下鼻甲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整合素β1与头颈部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甘卫刚 洪育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及细胞与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并影响血管生成。整合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在肿瘤的生成、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及细胞与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递,并影响血管生成。整合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在肿瘤的生成、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整合素β1是整合素家族中最大的亚群,通过多条通路介导细胞黏附、信号传导等,对肿瘤的生成及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整合素β1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相关的肿瘤治疗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Β1 头颈部肿瘤 细胞外基质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甘卫刚 刘星辰 刘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6,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腔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术后复发者鼻腔微生物组学特征和炎性细胞及因子特点,以了解微生物组学因素对CRSwNP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招募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科...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腔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术后复发者鼻腔微生物组学特征和炎性细胞及因子特点,以了解微生物组学因素对CRSwNP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招募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CRSwNP患者,其中男34例,女43例,年龄29~76岁。收集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于分泌物中提取鼻腔微生物DNA,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细菌群落组成。使用Luminex分析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5、IL-8、IL-17A、IL-17E、IL-18、IL-27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计数外周血和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含量。术后随访1年,记录鼻息肉的复发情况,分析鼻息肉复发与炎性因子、炎性细胞计数及鼻腔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的相关性。对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对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之间平均相对丰度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随访1年时复发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的鼻部症状总分[42.3(30.2,67.1),M(Q 1,Q 3),后同]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7.8(29.4,50.3)],Z=-4.930,P<0.001。鼻息肉组织中,复发组患者嗜酸粒细胞[40.83(22.33,102.00)个/HP,HP为高倍视野,后同]和中性粒细胞[30.83(20.33,56.44)个/HP]数量显著高于未复发组[13.72(13.50,48.33)个/HP和18.50(12.00,26.08)个/HP,Z值分别为-6.997、-8.243,P值均<0.001]。复发组IFN-γ、IL-17A、IL-17E、IL-18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但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未复发组患者鼻腔棒状杆菌属的平均相对丰度为(11.90±20.31)%,高于复发组的(0.15±0.20)%,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R P=0.638)。未复发组葡萄球菌属平均相对丰度为(8.17±27.70)%,低于复发组的(8.99±15.89)%,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DR P=0.638)。结论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微生物多样性 中性粒细胞炎症 手术预后
原文传递
腮腺多形性腺瘤1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育明 甘卫刚 +1 位作者 梁振源 吴文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8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膜外肿瘤切除+周围部分腮腺组织切除术86例,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腮腺次全切除术72例,保留...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8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膜外肿瘤切除+周围部分腮腺组织切除术86例,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腮腺次全切除术72例,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腮腺全切除术29例。结果术后肿瘤复发12例,经二次手术无再复发。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20例,其中颊支面瘫6例,下颌缘支面瘫10例,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面瘫者4例,经激素、神经营养药、中医理疗等处理,面神经麻痹超过6个月且不能完全恢复者为永久性面瘫。本组永久性面瘫2例;出现涎瘘15例,Frey综合征36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最后确诊必须依赖病理检查,以包膜外切除整个肿瘤,术中冰冻切片最为妥当,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面神经的关系等来决定,术中面神经解剖是手术的关键,既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又能尽量避免并发症是手术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外科治疗 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在听骨链三维重建中对镫骨显影的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达忠 黄小华 +2 位作者 周芨 甘卫刚 龚树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324-1325,共2页
颞骨解剖结构复杂,中耳发生畸形及病理改变的情况较为多见,了解术前中耳的解剖结构十分重要。为更形象地显示中耳结构,常采用后处理技术对中耳结构主要是听骨链进行三维重建,锤、砧骨显影较容易,但提高镫骨的显影则需特殊处理,以... 颞骨解剖结构复杂,中耳发生畸形及病理改变的情况较为多见,了解术前中耳的解剖结构十分重要。为更形象地显示中耳结构,常采用后处理技术对中耳结构主要是听骨链进行三维重建,锤、砧骨显影较容易,但提高镫骨的显影则需特殊处理,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信息并作出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镫骨 后处理技术 重点观察区法
原文传递
鼻腔菌群多样性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凤娟 甘卫刚 +3 位作者 刘锋 鲜均明 刘世喜 孟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9-804,共6页
目的:比较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复发与非复发患者鼻腔菌群多样性的差异,为CRSwNP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和依据。方法:纳入48例CRSwNP为实验组以及33例具有FESS手术指征且未合并鼻窦炎症疾病的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内翻乳... 目的:比较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复发与非复发患者鼻腔菌群多样性的差异,为CRSwNP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和依据。方法:纳入48例CRSwNP为实验组以及33例具有FESS手术指征且未合并鼻窦炎症疾病的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垂体腺瘤、慢性泪囊炎、视神经管骨折等患者为对照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对术中采集的中鼻道分泌物进行菌群检测,比较CRSwNP术前与对照组间的菌群差异。CRSwNP患者术后进行1年随访,观察是否复发,并再次采集中鼻道分泌物进行菌群检测,分别比较CRSwNP非复发组与复发组术后菌群与术前菌群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内,12例CRSwNP复发,复发率25%。复发组病史长于非复发组(P=0.018),且复发组术前CT评分(P=0.001)、鼻息肉大小评分(P=0.004)以及鼻后滴漏症状严重程度(P=0.032)明显高于非复发组。CRSwNP术前与对照组菌群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线菌门(FDR P=0.004)以及棒状杆菌属(FDR P=0.005)相对丰度(MR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非复发组患者术后放线菌门(FDR P=0.012)以及棒状杆菌属(FDR P=0.003) MRA较术前增高,拟杆菌门(FDR P=0.040) MRA较术前降低;而复发组术前、术后鼻腔菌群无明显变化。结论:CRSwNP与鼻腔菌群失调有关,且术后菌群失调是否改善与CRSwNP预后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菌群多样性 菌群失调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皮瓣二期重建策略应用于气管非环周缺损修复重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迪 刘均 +8 位作者 李林珂 王吉 刘吉峰 吕丹 王海洋 甘卫刚 王君 李波 陈飞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皮瓣二期重建策略在气管非环周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采用皮瓣二期重建气管非环周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7例完成I期重建,气管壁缺损长度为6~14个气管环,环周比为1/2~3/4,其... 目的探讨皮瓣二期重建策略在气管非环周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采用皮瓣二期重建气管非环周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7例完成I期重建,气管壁缺损长度为6~14个气管环,环周比为1/2~3/4,其中采用游离皮瓣22例,带蒂皮瓣15例,大小为6 cm×4 cm^12 cm×9 cm。33例患者顺利完成II期手术,术后呼吸、吞咽及发音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对气管非环周缺损采取皮瓣二期重建策略有利于患者呼吸管理,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缺损 二期重建 甲状腺癌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雷舒婷 胡娟娟 +7 位作者 唐应齐 甘卫刚 宋玉婷 江燕林 张宏慧 高娅娅 杨慧 解慧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综述组织工程技术(种子细胞、支架材料联合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ATR)可行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为AT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ATR相关文献,围绕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生长因子三要素,对组织工... 目的综述组织工程技术(种子细胞、支架材料联合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ATR)可行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为AT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ATR相关文献,围绕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生长因子三要素,对组织工程技术治疗ATR可行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组织工程技术治疗ATR的未来趋势与方向。结果ATR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各治疗方案疗效尚无法达到满意水平。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缓释外源性细胞因子体系有望逆转ATR病理变化,促进正常鼻黏膜再生,重构萎缩的鼻甲。近年来,外泌体、3D打印、类器官的研究将推动组织工程技术在ATR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结论组织工程技术将为解决ATR治疗难题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鼻炎 组织工程技术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