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韵锋
潘延斌
+2 位作者
吴玲艳
杨猛
甘庆阳
《微创医学》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该病毒侵犯人体的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元细胞受损,疼痛阈值电位发放及中枢敏化下降,进而引发神经痛等慢性并发症。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较高且疼痛顽固,使得患者的生活...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该病毒侵犯人体的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元细胞受损,疼痛阈值电位发放及中枢敏化下降,进而引发神经痛等慢性并发症。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较高且疼痛顽固,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关于PHN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较大,而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就近年来PHN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杨韵锋
甘庆阳
+2 位作者
吴玲艳
杨猛
潘延斌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头颈段、胸椎段及腰骶段)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严重疼痛、头晕、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ZAP患者的疼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脊柱调整
药物疗法
神经阻滞
疗效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韵锋
潘延斌
吴玲艳
杨猛
甘庆阳
机构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处
《微创医学》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A20221151)。
文摘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该病毒侵犯人体的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元细胞受损,疼痛阈值电位发放及中枢敏化下降,进而引发神经痛等慢性并发症。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生率较高且疼痛顽固,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关于PHN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式,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较大,而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就近年来PHN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治疗
进展
分类号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杨韵锋
甘庆阳
吴玲艳
杨猛
潘延斌
机构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处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2-668,共7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A20221151)。
文摘
目的探讨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Z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Z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脊柱调整(头颈段、胸椎段及腰骶段)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及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严重疼痛、头晕、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ZAP患者的疼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脊柱调整
药物疗法
神经阻滞
疗效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不良反应
Keywords
Zoster⁃associated pain
Spinal adjustment
Drug therapy
Nerve block
Efficacy
Sleep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Adverse reactions
分类号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
杨韵锋
潘延斌
吴玲艳
杨猛
甘庆阳
《微创医学》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药物疗法、神经阻滞联合脊柱调整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杨韵锋
甘庆阳
吴玲艳
杨猛
潘延斌
《广西医学》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