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NS基因作为靶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耀磊 桑雪 +2 位作者 甘未祺 张公亮 侯红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5-158,16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SYBR Green I荧光PCR反应快速、准确、便捷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H-NS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副溶血性弧菌的标准菌株以及12株其他种属的常见致病菌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SYBR Green I荧光PCR反应快速、准确、便捷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H-NS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副溶血性弧菌的标准菌株以及12株其他种属的常见致病菌对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基于该基因利用SYBR Green I荧光PCR检测方法建立标准曲线,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对用不同浓度的菌液污染的灭菌过的蚬子样品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的可行性。最后用该方法检测30份蚬子样品,并与国标GB4789.7-2013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H-NS基因作为靶基因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SYBR Green I荧光PCR检测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灵敏度为7.3×10 CFU/m L。人工污染蚬子的检出限为6.7×102CFU/m L。对蚬子样品的检测结果为30份样品中有4份含有副溶血性弧菌,与国家标准方法 (GB4789.7-2013)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SYBR Green I 荧光定量PCR H-NS基因
下载PDF
含氧硫醚类香料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颖 朱俊雅 +3 位作者 张公亮 甘未祺 孙黎明 侯红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对11种含氧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以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供试致病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 mo... 对11种含氧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构效关系。以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为供试致病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 mol/L的条件下,3-(甲硫基)丙醛(MTPD)、2-甲基-3-甲硫基呋喃(MMTF)、糠基异丙基硫醚(FIPS)和甲基糠基二硫醚(MFDS)对四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能力为MTPD>MFDS>或≈FIPS>或≈MMTF。对比11种含氧硫醚类香料的抑菌活性,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BMFD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TPD次之,而BMFDS对其他三种致病菌无抑制作用。MTPD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均最强,且对副溶血性弧菌的作用效果最佳,其最低抑菌浓度为2.44 mmol/L。以上结果说明,醛基的存在对含氧硫醚类香料抑制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硫醚类香料 抑菌活性 致病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