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森忠影像作品
1
作者 甘森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172,共1页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关键词 文艺研究 甘森忠 影像作品 厦门大学
原文传递
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表现形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甘森忠 潘天旖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252,共11页
目的 探究数字时代下的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表现形式,归纳分析主要类别以及视觉意义,为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设计创作提供思路。方法 从动态图形虚拟身体的形态特征、设计方法、意义价值入手,采用类比归纳、内容分析法,总结出数字时代动态图形... 目的 探究数字时代下的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表现形式,归纳分析主要类别以及视觉意义,为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设计创作提供思路。方法 从动态图形虚拟身体的形态特征、设计方法、意义价值入手,采用类比归纳、内容分析法,总结出数字时代动态图形虚拟身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别:超真模拟虚拟身体、解构重构虚拟身体、抽象隐喻虚拟身体。结果 得出超真模拟的虚拟身体既可对复刻的真实身体超真实地完美升级,也可突破真实身体的视觉局限,形成独特的视觉奇观;解构、重构的虚拟身体用不同的转换模式将不同的意义进行叠加,达成虚拟身体的价值延伸;抽象隐喻的虚拟身体看似与人类肉身相去甚远,但可以通过符号隐喻替代,向观者传达丰富的虚拟身体信息。结论 数字时代动态图形的虚拟身体表现形式具有广泛性、丰富性与包容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具象、混合、抽象转向去肉身化的身体表征,强调的是由身体审美转向数字技术逻辑控制下的视觉震撼体验,以此构建科技与设计交互关系的多元视觉消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图形 虚拟身体 审美转向 数字技术
下载PDF
从鲍德里亚“诱惑”的视角探析中国当代婚纱摄影现象
3
作者 甘森忠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6期102-104,共3页
中国当代婚纱摄影已不是简单的宗教礼仪形式,它打破了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极具诱惑的消费文化现象。本文试图通过鲍德里亚关于诱惑的理论来进行探析。一方面,消费者被婚纱摄影店制造的完美的超真实影像符号所诱惑。另一方面... 中国当代婚纱摄影已不是简单的宗教礼仪形式,它打破了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极具诱惑的消费文化现象。本文试图通过鲍德里亚关于诱惑的理论来进行探析。一方面,消费者被婚纱摄影店制造的完美的超真实影像符号所诱惑。另一方面,婚纱摄影店则是被消费者创造的商业利益所诱惑。这是一场互为诱惑的游戏,其共同目标就是消费。而"诱惑"就是这场消除意义,停留在表面无意义的消费游戏的超级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惑 婚纱摄影 消费 符号 超真实
下载PDF
仿真:后现代摄影的重要视觉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甘森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后现代摄影不但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更是当代视觉文化的诸多表征之一。从视觉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后现代摄影,有助于拓展对后现代摄影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于视觉文化,米歌尔认为就是关于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的研究(参见米歇尔《图像... 后现代摄影不但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更是当代视觉文化的诸多表征之一。从视觉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后现代摄影,有助于拓展对后现代摄影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于视觉文化,米歌尔认为就是关于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的研究(参见米歇尔《图像理论》)。视觉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相当宽泛,涵盖了诸如哲学、文艺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涉及影视、建筑、摄影等艺术形式,范围已扩大到视觉艺术的各种表现及视觉实践的各种形态,超越了传统的图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现代摄影 仿真 后现代艺术 文化内涵 社会建构 视觉经验 交叉学科
原文传递
网络私拍照与身体快感
5
作者 甘森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当今,我们已进入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图像时代”(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以图像取代文字的传播方式,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对象以及消费手段,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影与网络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大众表达欲望的形式与交... 当今,我们已进入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图像时代”(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以图像取代文字的传播方式,已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对象以及消费手段,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摄影与网络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大众表达欲望的形式与交流的渠道,网络私拍照也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拍照 快感 身体 海德格尔 图像时代 消费对象 《林中路》
原文传递
动态图形中的“刺点”
6
作者 甘森忠 徐瑶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7期33-35,共3页
“刺点”一词来源于罗兰·巴尔特的《明室》一书,与之相对的词组是“展面”,这一对词组实际上是巴尔特在情绪认知维度上对画面中不同组分所进行的识别与分辨,那些突破了常规经验、开掘了画外联想空间、破坏了画面稳定性的视觉组分,... “刺点”一词来源于罗兰·巴尔特的《明室》一书,与之相对的词组是“展面”,这一对词组实际上是巴尔特在情绪认知维度上对画面中不同组分所进行的识别与分辨,那些突破了常规经验、开掘了画外联想空间、破坏了画面稳定性的视觉组分,便是视觉刺点。通过借助符号的双轴关系,我们能够对“展面”与“刺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刺点存在于双轴结构的聚合逻辑之中。新媒体语境下的设计呈现出动态化发展的趋势,文章把“刺点”这一符号学概念运用到对动态图形的思考理解与设计方式当中,以此为基础力图开掘出解读动态图形的新视角,探索在设计中创造刺点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图形 刺点 符号学 设计
原文传递
论我国高校非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7
作者 甘森忠 《艺术教育》 2006年第3期124-125,共2页
本文针对我国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被挤占的现象,通过借鉴历史的依据、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现实,论述了如果高等学校再不加强非专业艺术教育,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文针对我国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被挤占的现象,通过借鉴历史的依据、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现实,论述了如果高等学校再不加强非专业艺术教育,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高校非专业艺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非专业艺术教育 审美 道德 创造力 生活
原文传递
海报、标志设计
8
作者 甘森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1,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