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孩子独自前行
1
作者 甘武进 《健康生活》 2024年第2期57-57,共1页
儿子在乡下外婆家玩了几天,打电话让我接他回来。外婆家虽然在乡下,但是距离县城也才几十公里,坐公交车很方便,我那读初中的儿子居然不会独自坐车回家,真是让我失望。接到儿子的电话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我的儿子,一个读初中的男... 儿子在乡下外婆家玩了几天,打电话让我接他回来。外婆家虽然在乡下,但是距离县城也才几十公里,坐公交车很方便,我那读初中的儿子居然不会独自坐车回家,真是让我失望。接到儿子的电话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我的儿子,一个读初中的男孩,每天只知道要零花钱购买玩具,只知道背着书包上学,只知道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我感到忧虑,把儿子养这么大,自己给了他太多的宠爱,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婆家 零花钱 初中 公交车 动画片
下载PDF
照亮父亲最后的路程——读《当父亲把我忘记》
2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4年第6期63-63,共1页
一位思维活跃的老人,刚刚达到领取免费乘车卡的年龄,于是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去居委会领卡,可竟然没领回来。第二天,他依然没领回来,“我怎么寻不到居委会了,明明去过很多次的……”翻开《当父亲把我忘记》这本书:阿尔茨海默症的降临,使一... 一位思维活跃的老人,刚刚达到领取免费乘车卡的年龄,于是一个人骑上自行车去居委会领卡,可竟然没领回来。第二天,他依然没领回来,“我怎么寻不到居委会了,明明去过很多次的……”翻开《当父亲把我忘记》这本书:阿尔茨海默症的降临,使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平添了无尽的压力。原本开朗健谈的健康老人变了,他忘记了熟悉的歌词,性情多疑而暴躁,慢慢忘了回家的路,忘了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老妻,忘了儿女早已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幸福的家庭 健康老人 居委会 父亲
下载PDF
思念是生命的炊烟——读《我是风筝你是线》
3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4年第2期93-94,共2页
"惊蛰的雷声仿佛第一声春歌,来得磅礴热烈,唤醒了蛰居的万物和沉睡的生命,让春天释放出特有的魅力和瑞气.这时,沉睡的青蛙醒了,蛇爬出了洞,先前在深洞里冬眠的昆虫们,纷纷钻出泥土……"翻开《我是风筝你是线》这本书,作者笔... "惊蛰的雷声仿佛第一声春歌,来得磅礴热烈,唤醒了蛰居的万物和沉睡的生命,让春天释放出特有的魅力和瑞气.这时,沉睡的青蛙醒了,蛇爬出了洞,先前在深洞里冬眠的昆虫们,纷纷钻出泥土……"翻开《我是风筝你是线》这本书,作者笔下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筝 第一声 生命 沉睡
下载PDF
粤食记
4
作者 甘武进 《优质农产品》 2024年第9期0084-0089,共6页
身处广东多年,经常与粤菜相伴。如果要说哪道菜最难忘与最喜欢,于我而言,理所当然是白切鸡了。在南方,遍布大街小巷的烧腊店,一定会挂上几只白切鸡;高端豪华的粤菜馆,也一定会有这道菜,区别是谁家的更受欢迎,以及是叫“白切鸡”还是“... 身处广东多年,经常与粤菜相伴。如果要说哪道菜最难忘与最喜欢,于我而言,理所当然是白切鸡了。在南方,遍布大街小巷的烧腊店,一定会挂上几只白切鸡;高端豪华的粤菜馆,也一定会有这道菜,区别是谁家的更受欢迎,以及是叫“白切鸡”还是“白斩鸡”。美食家林卫辉先生说,无论是“切”更斯文还是“斩”更欢快,说的都是一回事。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巡店镇农民受益“田间学校”
5
作者 甘武进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17期9-9,共1页
关键词 田间学校 农民 村干部 机关干部 农业新技术 种养大户 安陆市 农技人员 湖北省 带头人
下载PDF
桃花扇底送南朝——读李孝悌《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6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2期78-79,共2页
基本信息:书名:《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作者:李孝悌ISBN:978-7-5598-5258-8装帧:精装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0月昆曲《桃花扇》中的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可以说是脍炙人... 基本信息:书名:《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作者:李孝悌ISBN:978-7-5598-5258-8装帧:精装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0月昆曲《桃花扇》中的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舞榭歌台林立、珠玑罗绮盈门的陪都南京在朝代的更迭中走向末路,曾经在秦淮河畔上演才子佳人戏码的文人、名妓、公卿、乐师等,他们的惨淡结局更是唱响了一座城市的哀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戏 《桃花扇》 桃花扇 明清江南 孝悌 出版日期 秦淮河 红尘
下载PDF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天才亦全才:文豪苏轼》
7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3年第8期78-78,共1页
“每读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在《天才亦全才:文豪苏轼》中,作者崔铭说:对于经典著作,苏轼常常会带着问题与思考,一遍一遍地阅读,办法虽然比较笨... “每读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在《天才亦全才:文豪苏轼》中,作者崔铭说:对于经典著作,苏轼常常会带着问题与思考,一遍一遍地阅读,办法虽然比较笨拙,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能将一部书真正吃透。在中国,苏轼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官员、画家……不管是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还是当下,苏轼都拥有很多仰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百科全书式 得其所 美食家 全才 文豪 问题与思考 经典著作
下载PDF
书写中餐的伟大传奇——读《中国文化中的饮食》
8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3年第11期63-63,共1页
第一块豆腐诞生于何时?中国人首次使用筷子是什么时候?食物何时开始分阴阳、凉热?为什么有花样众多的腌制食物?为何一口饭要配一口菜?中国人为何在吃这个领域展现了如此丰富的创造性?
关键词 中餐 筷子 豆腐 饮食 腌制 食物 分阴阳 花样
下载PDF
植物与文学的深厚情缘——读《中国文学植物学》
9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3年第2期94-94,共1页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在《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里,柳树是诗词吟诵最多的植物.事实上,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的内容,大都有对植物的描写.有些以植物启兴,有些以植物取喻,更多的是直接吟...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在《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里,柳树是诗词吟诵最多的植物.事实上,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的内容,大都有对植物的描写.有些以植物启兴,有些以植物取喻,更多的是直接吟诵.换句话说,各类文学内容总离不开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章回小说 诗词歌赋 青青河畔草 植物学 诗词吟诵
下载PDF
赴一次与唐文化的约会——读《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10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2年第20期82-83,共2页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从2012年起,每年秋天,扬之水都会赶赴正仓院,她将赴正仓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约会”,正如她书中所说:“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从2012年起,每年秋天,扬之水都会赶赴正仓院,她将赴正仓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约会”,正如她书中所说:“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带着唐人故事走进正仓院。”7次“约会”之后,她将所见唐代宝物与生活史的细节以及诗歌对应的物事结合起来,10年后写成了这本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正仓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扬之水 约会 名物研究 生活史
下载PDF
从语言中重拾中国记忆——读《中国人的称呼》
11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3期74-75,共2页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人的称呼》作者:刘一达ISBN:978-7-5001-7187-4装帧:精装页数:384页出版社:中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1月“晚生”,跟什么时候出生的没关系。“晚生”是古代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翻开《中国人的称呼》这本书,我... 基本信息书名:《中国人的称呼》作者:刘一达ISBN:978-7-5001-7187-4装帧:精装页数:384页出版社:中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1月“晚生”,跟什么时候出生的没关系。“晚生”是古代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翻开《中国人的称呼》这本书,我们可从中进一步得知:“晚生”与“先生”相对应,意思是自己晚生于先生,所以学识比不上先生。“晚生”这个称呼流行于宋代。到了明清,这个称呼多用于书面语,但在口语中,文人之间仍习惯用这个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日期 古代文人 出版社 书面语 称呼 刘一达
下载PDF
领略昆虫世界的美丽与玄妙——读《昆虫在野——镜头里的美丽邻居》
12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1期74-75,共2页
“皱蝽妈妈把卵产在藤蔓上,卵粒挨挨挤挤,呈纵条状排列,真是高产啊!它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旁边还有一只陪伴它。拍摄时靠太近,虫妈赏我一个‘臭屁’。”“凤蝶宝宝——‘脾气暴躁型’。蓝凤蝶和柑橘凤蝶宝宝等在受到惊吓时,会把头上的... “皱蝽妈妈把卵产在藤蔓上,卵粒挨挨挤挤,呈纵条状排列,真是高产啊!它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旁边还有一只陪伴它。拍摄时靠太近,虫妈赏我一个‘臭屁’。”“凤蝶宝宝——‘脾气暴躁型’。蓝凤蝶和柑橘凤蝶宝宝等在受到惊吓时,会把头上的两条臭角伸出来,释放一种怪味,以驱赶天敌……”读到类似的文字,画面感随之而来。翻开《昆虫在野——镜头里的美丽邻居》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我们能够领略昆虫世界的美丽与玄妙,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悟生命 画面感 图文并茂 在野 镜头 昆虫
下载PDF
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读《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13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4期76-77,共2页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翻开《现代中...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翻开《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这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合理性 多族群 政权形态 独特性 挑战性
下载PDF
体味圆明园的绚烂与沧桑--读《重拾瑰宝圆明园》
14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2年第21期76-77,共2页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是清代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造园艺术高超,被雨果称为“东方幻想艺术的代表”。圆明园被焚毁后,世人只见大石块与荷花,再难见皇家园林的壮美与秀丽。作者郭黛姮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几代学生攻克难题...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是清代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造园艺术高超,被雨果称为“东方幻想艺术的代表”。圆明园被焚毁后,世人只见大石块与荷花,再难见皇家园林的壮美与秀丽。作者郭黛姮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几代学生攻克难题,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还原了60%的圆明园景观,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圆明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园林 圆明园 造园艺术 紫禁城 清华大学建筑系
下载PDF
警界风采
15
作者 甘武进 《道路交通管理》 2022年第8期94-94,共1页
《汽车运动百年史话》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定价:¥148.00汽车运动从诞生至今的百余年历史,见证了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速度极限的不懈挑战。本书是一部世界汽车运动历史科普书,用近50个鲜活的故事、数十张生动的创意图谱、大量... 《汽车运动百年史话》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定价:¥148.00汽车运动从诞生至今的百余年历史,见证了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速度极限的不懈挑战。本书是一部世界汽车运动历史科普书,用近50个鲜活的故事、数十张生动的创意图谱、大量手绘插图和历史照片,展现了世界汽车运动一百多年曲折而动人的成长历程,以及中国汽车运动与世界互通共融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极限 百年史 出版社 同济大学 成长历程
下载PDF
择一事 终一生——读《我在故宫修文物》
16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3年第6期62-62,共1页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不同于纪录片对文物修复本身的关注,作者深入采访12位文物修复师,更侧重于展现“修文物的人”。他们是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不同于纪录片对文物修复本身的关注,作者深入采访12位文物修复师,更侧重于展现“修文物的人”。他们是宫里的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的技艺,是我们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薪火相传 纪录片
下载PDF
种菜赚钱需要“升级换代”
17
作者 甘武进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12期65-65,共1页
蔬菜是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从总体上看,蔬菜生产已供过于求。为降低未来蔬菜种植业的风险,种菜需要升级换代,向四个方面寻求新的生存之路。一、向营养保健型转化。挑好选优、讲质量、讲营养、讲合理搭配,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 蔬菜是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从总体上看,蔬菜生产已供过于求。为降低未来蔬菜种植业的风险,种菜需要升级换代,向四个方面寻求新的生存之路。一、向营养保健型转化。挑好选优、讲质量、讲营养、讲合理搭配,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种植 营养保健型 加工方便型
下载PDF
择一事,终一生——读《我在故宫修文物》
18
作者 甘武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6期76-77,共2页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2016年1月,《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央视首播,随即迅速走红网络,播放量累计近亿,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不同于纪录片对文物修复本身的关注,《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作家深入采访12位文物修复...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2016年1月,《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央视首播,随即迅速走红网络,播放量累计近亿,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不同于纪录片对文物修复本身的关注,《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作家深入采访12位文物修复师,更侧重于展现“修文物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 《我在故宫修文物》 深入采访
下载PDF
从语言中重拾中国记忆——读《中国人的称呼》
19
作者 甘武进 《公民导刊》 2023年第1期63-63,共1页
"晚生",跟什么时候出生的没关系,是古代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翻开《中国人的称呼》,我们可进一步得知:"晚生"与"先生"相对应,意思是自己晚生于先生,所以学识比不上先生.
关键词 古代文人 称呼 中国
下载PDF
不要说一无所有
20
作者 甘武进 《大众科技》 2001年第11期6-6,共1页
有一位名声显赫,拥有逾亿资产的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20多年前的一段遭遇:高中毕业后,他没有找到工作,在家待业,整天抱怨爹娘没能耐,叹息经商没资金,时间就在怨天尤人中过去了.
关键词 给你 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