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德福韦酯联合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陆晖 李孟英 +3 位作者 谭可平 陈婵 沈扬林 甘琼萍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毒应答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阿德福韦酯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香萍 甘琼萍 +1 位作者 刘芳宁 黄海燕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781-3782,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以感染科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前感染科实行常规的培训模式,此后实行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分别于培训干预开始前及干...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以感染科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前感染科实行常规的培训模式,此后实行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分别于培训干预开始前及干预后6个月进行考核,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考评及满意度测评。结果培训干预后,感染科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63±10.17)分、(94.33±8.46)分、(93.24±8.14)分、(97.54±7.24)分,均较干预前的(81.35±8.49)分、(84.72±7.38)分、(85.75±7.29)分、(92.36±6.58)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培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医护一体化 培训 核心能力
下载PDF
电子支气管镜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覃国琦 甘琼萍 谢宏辉 《微创医学》 2020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治...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记录两组痰菌转阴率、症状改善时间,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55.81%),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可显著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及增强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支气管镜 肺结核 支气管内膜结核
下载PDF
经血浆置换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甘琼萍 谭可平 +3 位作者 陈婵 陆晖 陆鹏 陈茂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5期27-30,F0003,共5页
目的建立经血浆置换(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38例经PE治疗的HBV-ACLF患者资料,根据PE治疗后12周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 目的建立经血浆置换(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38例经PE治疗的HBV-ACLF患者资料,根据PE治疗后12周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56例,死亡组8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9个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TBIL、AST、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5个因素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22-0.936),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85.71%。模型与CTP评分、MELD评分的AU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中拟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与CTP评分、MELD评分有同等预后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扬林 李孟英 +4 位作者 谭可平 陈婵 陆晖 覃国琦 甘琼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2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HBV-ACLF患者262例,对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随访,终止时间为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人工肝置换治疗或给予核苷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HBV-ACLF患者262例,对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随访,终止时间为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人工肝置换治疗或给予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分析比较患者的早期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截止2017年1月,262例HBV-ACLF患者中,存活49例,存活率为18.70%;死亡190例,死亡率为72.52%;失访23例,失访率为8.78%。平均生存时间为(48.6±3.6)个月,95%可信区间(43.7,55.7)个月。HBV-ACLF早期(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从小到大依次是总胆红素(TBIL)水平、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次数、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NAs抗病毒治疗、合并肝性脑病、中性粒细胞比率、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远期(10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从小到大依次是合并肝性脑病、性别、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合并感染、CHE水平、MELD评分、NAs抗病毒治疗、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ACLF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有明显差异,早期以及远期的随访中,应给予患者NAs抗病毒药物持续治疗,这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感染,并改善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扬林 谭可平 +5 位作者 游忠岚 陈婵 陆晖 甘琼萍 覃国琦 陆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治疗 生存
下载PDF
不同真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陆晖 李孟英 +3 位作者 谭可平 陈婵 沈扬林 甘琼萍 《肝脏》 2017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真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近5年内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真菌感染对患者病情及转归的影响。观察患者真菌数量、种类及构成情况、患者真菌感染部位及构成情... 目的探讨不同真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感染科近5年内收治的80例肝衰竭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真菌感染对患者病情及转归的影响。观察患者真菌数量、种类及构成情况、患者真菌感染部位及构成情况及不同类型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80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2.50%(42/80)(该菌占比最大),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0.00%(8/80),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均占7.50%(6/80),烟曲霉菌、未分类曲霉菌均占6.25%(5/80),黄曲霉菌属占5.00%(4/80),青霉菌属、毛霉菌属均占2.50%(2/80)。(2)80株真菌中,口腔感染占43.75%(35/80),呼吸道感染占20.00%(16/80),血液感染占15.00%(12/80),肠道、泌尿道感染各占8.75%(7/80),腹腔感染占3.75%(3/80)。(3)80例患者均给予基础肝病治疗,联合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80例患者中,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毛霉菌属100%(2/2)、曲霉菌属57.15%(8/14)、青霉菌属50.00%(1/2)、酵母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24.19%(15/62);毛霉菌属感染者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酵母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者病死率最低,预后最好;4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毛霉菌感染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影响最严重,预后最差,酵母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肝衰竭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可平 李锦宏 +2 位作者 陆晖 陈婵 甘琼萍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并依据患者术后6个月...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并依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将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真菌感染组,发生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细菌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非感染组。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2例肾移植患者中,46例(28.39%)发生肺部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患者占52.17%(24/46),真菌感染患者占41.30%(19/46),1例患者未检出任何病原体。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假丝酵母菌、肺孢子菌为主;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痰中带血等;CT表现复杂多变,呈多种性质和形态改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3.5×10^(9)/L、白蛋白(albumin,ALB)<40 g/L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占比与细菌感染的占比基本一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微生物学、CT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结果综合考量。高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WBC<3.5×10^(9)/L、ALB<40 g/L的患者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术后应密切关注此类人群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病毒后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陆晖 李孟英 +3 位作者 谭可平 陈婵 沈扬林 甘琼萍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7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后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时间、抗病毒后发生机... 目的探讨抗病毒后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时间、抗病毒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名称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数值等情况。统计抗病毒后AIDS患者治疗各阶段的发病人数以及机会性感染的种类。结果此次患者均为重症感染,其中有82例患者属于混合感染,占比66.30%;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结核占比30.43%,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占比20.95%,败血症占比16.30%,隐球菌感染占比14.13%;此外还有弓形虫感染、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实施抗病毒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普遍高于抗病毒前;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50.00%,其中混合感染患者显著多于单种病原体感染患者。结论抗病毒后HIV/AIDS患者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其主要种类有结核、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败血症、隐球菌感染;在判断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时应同时监测HIV病毒载量,降低错诊率,给予混合感染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机会性感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田鼠巴贝虫病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孟英 彭恒 +5 位作者 陈要朋 刘铁牛 甘琼萍 乔岩 潘卫 朱淮民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巴贝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巴贝虫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田鼠巴贝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田鼠巴贝虫患者主要症状是反... 目的探讨巴贝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巴贝虫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田鼠巴贝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田鼠巴贝虫患者主要症状是反复不规则的、可以自限的发热,镜下见骨髓和外周血片红细胞内外有点状、逗点状和环状以及类似疟原虫裂殖体的寄生物;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试验(IFA)阳性,用田鼠巴贝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到阳性条带,序列比对提示为田鼠巴贝虫;磷酸氯喹片联合克林霉素对田鼠巴贝虫病的治疗有效。结论临床上人感染巴贝虫鲜有报道,症状不典型,对发热原因不明时应仔细检查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可以提高诊断率,免疫学(IFA)及PCR方法检查有助于确诊,田鼠巴贝虫病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鼠巴贝虫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IL-17和IL-23与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婵 李孟英 +4 位作者 谭可平 甘琼萍 陆晖 沈扬林 覃国琦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55例AIDS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水平,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与机...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55例AIDS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水平,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55例患者中有44例发现机会性致病菌感染,11例未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感染组IL-17水平较非感染组高[(92.53±158.45)pg/ml vs(10.21±19.17)pg/ml,P<0.01],血清IL-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肺孢子菌感染者的IL-17水平较未感染者明显降低[(19.78±27.95)pg/ml vs(91.78±160.78)pg/ml,P<0.01]。血清IL-17、IL-23水平与疾病预后无关。结论 IL-17可能参与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免疫机制,低IL-17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对肺孢子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机会性感染
原文传递
保泰松和泼尼松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死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孟英 甘琼萍 李卓蔓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年第4期265-266,共2页
1名21岁女性患者因腰痛服用保泰松0.2g,3次/d;泼尼松10mg,3次/d。服药约26d后,出现发热、尿黄、水肿、皮疹。3d后停药,但症状继续加重。9d后入院,T38.7℃,P112次/min,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TBil190.9μmol/L,DBil132.2μmol/L,Alb... 1名21岁女性患者因腰痛服用保泰松0.2g,3次/d;泼尼松10mg,3次/d。服药约26d后,出现发热、尿黄、水肿、皮疹。3d后停药,但症状继续加重。9d后入院,T38.7℃,P112次/min,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TBil190.9μmol/L,DBil132.2μmol/L,Alb29g/L,Glob31g/L,ALT251U/L,AST64U/L,ALP233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51U/L,LDH594U/L,WBC13.5×109/L。腰椎MRI检查示腰3、4椎体结核。给予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血浆置换等,但患者黄疸逐渐加深,并出现腹胀,尿少,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小片状出血斑。肾功能检查示BUN15.5mmol/L,Cr189μmol/L。B超提示大量腹腔积液。血常规:WBC1.7×109/L,RBC2.04×1012/L,Hb58g/L,PLT19×109/L。骨髓检查显示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入院后第9天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泰松 泼尼松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原文传递
血清IL-25与HIV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
13
作者 陈婵 李孟英 +4 位作者 谭可平 甘琼萍 陆晖 沈扬林 覃国琦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IL-25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5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计数,分析两者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55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IL-25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5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计数,分析两者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55例患者中有44例(80.00%)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其中26例(47.27%)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较未发生感染组高[(946.45±1652.84)pg/ml vs(107.58±167.33)pg/ml,P<0.01),CD4+T细胞计数降低[(87.54±110.60)cell/μl vs(298.60±211.91)cell/μl,P<0.05)。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组较未发生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增高[(1247.78±1877.48)pg/ml vs(358.09±944.31)pg/ml,P<0.05),CD4+T细胞计数降低[(48.56±74.90)cell/μl vs(200.04±182.79)cell/μ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25浓度、CD4+T细胞计数分别与发生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呈正相关、负相关(P<0.01)。结论 IL-25可能参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高IL-25水平可能与HIV感染者易患机会性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白细胞介素-25 机会性感染 口腔白色念珠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