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ISA法检测抗-HIV结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其隆 陈龙菊 甘芳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探讨标本中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对抗-HIV 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对照实验,用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分别对抗-HIV阳性质控血清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用ELISA法检测,观察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对检测结果的... 目的探讨标本中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对抗-HIV 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对照实验,用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分别对抗-HIV阳性质控血清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用ELISA法检测,观察溶血、脂血、血液保存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含有血液保存液的抗-HIV阳性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小牛血清对照组(P<0.01),且在60%稀释度内,随血液保存液浓度逐步增加,降幅有加大趋势;而溶血、脂血对抗-HIV阳性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对ELISA法检测抗-HIV结果影响明显;而溶血、脂血对抗-HIV ELISA法检测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液保存液 影响
下载PDF
冷沉淀解冻后凝血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梁其隆 梁若鹄 +4 位作者 陈龙菊 甘芳香 符雪丽 黄彦 车火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冰冻冷沉淀解冻融化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使用冷沉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袋(200 mL/袋)新鲜冰冻血浆,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12袋,每袋冷沉淀混匀后立即用保存管分装成多个样本(2 mL/管),速冻... 目的探讨冰冻冷沉淀解冻融化后,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使用冷沉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袋(200 mL/袋)新鲜冰冻血浆,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12袋,每袋冷沉淀混匀后立即用保存管分装成多个样本(2 mL/管),速冻后-30℃保存。样本在37℃融化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4℃保存,另一组置于24℃保存,两组分别于0、3、6、12、24、36、48、60 h进行PT、APTT、TT、FIB、FⅡ、FⅤ、FⅦ、FⅧ、FⅨ、FⅪ水平测定。结果融化后的冷沉淀在不同温度保存,PT、APTT、TT、FIB、FⅤ、FⅨ、FⅪ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Ⅱ、FⅦ和FⅧ变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融化后的冷沉淀在两组温度保存48 h,APTT水平均有明显变化(P<0.05),在4℃6 h及24℃36 h,FⅧ水平下降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4℃组保存,FⅧ衰减速度更快。除APTT、FⅧ外,其他指标在两种温度下60 h均无明显的改变。结论融化后的冷沉淀在60 h的保存期内,除FⅧ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临床输注上,除非急需补充FⅧ,融化后保存60 h的冷沉淀仍可输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凝血因子 活性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冷沉淀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放置对Ⅷ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宗丽 甘芳香 +1 位作者 车火娇 周晓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制备冷沉淀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对Ⅷ因子的影响,为制备冷沉淀选择最佳时间、温度和指导临床输注发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h内制备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袋的A与B,用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20~25mL,各自分别抽取2mL放入5个不... 目的探讨制备冷沉淀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对Ⅷ因子的影响,为制备冷沉淀选择最佳时间、温度和指导临床输注发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h内制备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袋的A与B,用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20~25mL,各自分别抽取2mL放入5个不同编码的无菌试管内。A组(A1、A2、A3、A4、A5)于24℃室温放置,B组(B1、B2、B3、B4、B5)于4℃放置,AB两组分别在0、3、5、7、9h观察测定。结果冷沉淀主要含Ⅷ因子、纤维蛋白原、VWF、第Ⅴ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但主要成分是Ⅷ因子,其稳定性差,在24℃的室温和4℃放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控制制备时间、温度和临床使用冷沉淀的放置时间、融解时间及温度、运输过程冷链、确保血液成分有效,对减少血液浪费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制备 时间 温度 Ⅷ因子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抗-HIV-1阳性5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亚媛 高艳 +5 位作者 陈龙菊 陈志强 麦永平 范章平 陈桃 甘芳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献血者 抗-HIV-1/阳性 感染途径
下载PDF
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龙菊 梁其隆 甘芳香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方法取45袋混合血小板,随机分为低速、中速、高速组各15袋,分别以10-20、60-70和150-160 mL/min的流速进行连续性过滤,并用常规方法检测混合血小板过滤前后的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 目的观察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的影响。方法取45袋混合血小板,随机分为低速、中速、高速组各15袋,分别以10-20、60-70和150-160 mL/min的流速进行连续性过滤,并用常规方法检测混合血小板过滤前后的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比较3组WBC去除率和PLT回收率。结果中速组和高速组的PLT回收率均高于低速组(P〈0.01),低速组和中速组的WBC去除率均高于高速组(P〈0.05)。结论不同滤过速度对混合血小板过滤效果不同,60-70 mL/min是混合血小板较为理想的滤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血小板 白细胞过滤 滤过速度 血小板回收率 白细胞去除率
下载PDF
献血者ABO血型初筛不符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燕丽 梁若鹄 +3 位作者 张哲 梁其隆 杨文杰 甘芳香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9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茂名市中心血站献血者ABO血型初筛不符的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茂名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274349例为观察对象,ABO血型初定不符115例。对所有血样进行初检和复检,将初检和复检血型结果不相符的血样送至质量管理... 目的:分析茂名市中心血站献血者ABO血型初筛不符的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茂名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274349例为观察对象,ABO血型初定不符115例。对所有血样进行初检和复检,将初检和复检血型结果不相符的血样送至质量管理科进行原因分析。对2018-2021年初定血型不符总体情况、2018-2021年按季度初筛血型不符情况及初筛血型不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1年共274349例献血者,ABO血型初定不符115例,不符率0.04%;春季、夏季、秋季的ABO血型初定不符率均0.04%;冬季ABO血型初定不符率0.05%;免疫学因素12例,占血型不符比例10.43%,人为因素103例,占血型不符比例89.57%;免疫学因素中,由于抗原减弱导致血型不符的比例高于冷凝集和亚型;人为因素中,采血判读错误导致血型不符的比例高于信息录入错误和采血个人信息互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血型初定不符主要原因包括免疫因素和人为因素两部分,人为因素是导致ABO血型初定不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初定不符 献血 ABO血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亚甲蓝对血浆HBsAg抗原性影响的实验观察
7
作者 梁其隆 甘芳香 陈龙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4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亚甲蓝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BsAg阳性血浆分别经亚甲蓝作用后,应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变化情况,确定HBsAg是否被破坏。结果各浓度HBsAg经亚甲蓝作用后,其S/CO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亚甲蓝对HBsA... 目的探讨利用亚甲蓝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BsAg阳性血浆分别经亚甲蓝作用后,应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变化情况,确定HBsAg是否被破坏。结果各浓度HBsAg经亚甲蓝作用后,其S/CO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亚甲蓝对HBsAg抗原性有一定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血浆 HBSAG 抗原性
下载PDF
无偿献血中采集的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8
作者 程亚媛 陈龙菊 +1 位作者 梁其隆 甘芳香 《护理学报》 2007年第1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原因,以减少细菌污染手工血小板。方法选择经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 313例,其中应急献血者663例,自愿无偿献血者650例,将两类人群最初采集的10 ml血液分别收集于样品采集袋进行细菌培养;选择体检...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原因,以减少细菌污染手工血小板。方法选择经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 313例,其中应急献血者663例,自愿无偿献血者650例,将两类人群最初采集的10 ml血液分别收集于样品采集袋进行细菌培养;选择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4 224例,采血时弃去和不弃去最初的10 ml血液,各制备手工血小板2 112袋,每袋血小板均留血样做细菌培养。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和应急献血者采集的最初10 ml血液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0和3.0%,弃去和不弃去采血最初10 ml血液后制备的手工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0.09%和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污染率与献血人群和采血最初采集的10 ml血液密切相关,加强无偿献血者选择,做好采血前皮肤清洁消毒工作,并去除最初采集的小部分血液能有效地降低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手工血小板 细菌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