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洪也 周德平 +4 位作者 齐颖 刘丹 马雁军 刘宁微 甘露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为了解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用Anderso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对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进行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得到逐日气溶胶质量浓度值,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沈阳市〉哈尔滨市〉长... 为了解东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用Anderson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对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进行大气气溶胶分级采样,得到逐日气溶胶质量浓度值,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沈阳市〉哈尔滨市〉长春市,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采暖期污染最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较细粒子所占比重高。非采暖期则以汽车尾气和自然扬尘污染为主,夏秋季节相对最清洁,春季多沙尘。春季沙尘天气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粒级分布特征不同:沙尘天气时PM10是平时的3倍多,0级和1级等粗粒级增长十分显著,6~8级细粒子增长不明显;烟花爆竹污染时PM10是平时的2倍多,以细粒子增长为主。不同天气情况气溶胶质量浓度存在明显不同,长春市和哈尔滨市清洁大气时粒级集中在8级、0级、1级和5级,且以来自自然源的较粗粒子为主,烟幕天气时PM10、PM2.5和PM1均比清洁大气时高1倍多,其质量浓度随粒径分布也有明显不同,烟幕天气主要集中在5级(1.1~2.1μm)、1级(5.8—9.0μm)和0级(9—10μm)等粒级,并以代表人为源污染的较细粒级增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 质量浓度 粒径分布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长春市PM_(10)污染与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德平 齐颖 +1 位作者 甘露林 高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034-8036,共3页
利用近3年长春市环境监测资料与同期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春市主要污染物PM10的季节演变特征,并对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能见度、平均风速和气压6个气象要素的统计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年中PM10年均浓... 利用近3年长春市环境监测资料与同期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春市主要污染物PM10的季节演变特征,并对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能见度、平均风速和气压6个气象要素的统计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年中PM10年均浓度没有明显起伏,均在0.097~0.100mg/m3;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采暖期最高,春季沙尘期次之,夏季降雨期最低;3年中PM10污染以II级为主,占87.7%;PM10污染较重的当天,往往会伴随出现雾、烟幕、大风、沙尘等天气现象;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降水量、能见度和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季节变化 气象要素
下载PDF
长春市PM_(10)污染与气象条件分析(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德平 齐颖 +1 位作者 甘露林 高杰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6期53-56,共4页
利用近3年长春市环境监测资料与同期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春市主要污染物PM10的季节演变特征,并对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能见度、平均风速和气压6个气象要素的统计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年中PM10年均浓... 利用近3年长春市环境监测资料与同期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春市主要污染物PM10的季节演变特征,并对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能见度、平均风速和气压6个气象要素的统计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年中PM10年均浓度没有明显起伏,均在0.097~0.100mg/m3;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采暖期最高,春季沙尘期次之,夏季降雨期最低;3年中PM10污染以II级为主,占87.7%;PM10污染较重的当天,往往会伴随出现雾、烟幕、大风、沙尘等天气现象;PM10浓度与平均气温、降水量、能见度和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季节变化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层状云中对流泡发展特点的数值研究
4
作者 齐彦斌 蒋彤 甘露林 《吉林气象》 1998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利用一个完全弹性可压缩方程组二维数值模式,考虑了暖云和冷云微物理过程。对1995年5月9日探空资料,雷达、卫星、机载云雨粒子探测器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对流泡发展前期较好的环境场。利用该资料对层状云中对流泡发展... 本文利用一个完全弹性可压缩方程组二维数值模式,考虑了暖云和冷云微物理过程。对1995年5月9日探空资料,雷达、卫星、机载云雨粒子探测器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对流泡发展前期较好的环境场。利用该资料对层状云中对流泡发展特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层状云中对流泡的存在使得上升气流增加,抬高云顶高度,在云顶产生冰晶,云顶进一步升高,产生的大量冰晶下落,再通过凝华、淞附等过程形成大量雪晶,再落到融化层溶化,在低层层状云中碰并增长,导致地面降水增加,随着降水的扩展,固态水液态水的消耗,对流泡生命史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泡 层状云 发展特点 人工降雨 微观观测 吉林省 模拟研究 微物理过程 环境场 冰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