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植物油强化地下水中Cr(Ⅵ)的生物地球化学还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生贺 于锦秋 +1 位作者 刘登峰 董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93-1699,共7页
设计天然细砂模拟实验,利用乳化植物油作为电子供体,研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Cr(Ⅵ)的还原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乳化油可以使地下水呈弱酸性,反应体系p H值最终为6.59;并长期维持还原环境,Eh最终降低至-158.6m V.乳化油可显著促进土著微... 设计天然细砂模拟实验,利用乳化植物油作为电子供体,研究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对Cr(Ⅵ)的还原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乳化油可以使地下水呈弱酸性,反应体系p H值最终为6.59;并长期维持还原环境,Eh最终降低至-158.6m V.乳化油可显著促进土著微生物的异化铁还原作用,将细砂介质中的Fe(ⅡI)还原成Fe(Ⅱ)并耦合去除Cr(Ⅵ).当反应进行到14d时,Cr(Ⅵ)全部被去除,反应第28d总铬完全被去除.Fe(Ⅱ)的累积对反应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环境有重要影响.当实验结束时,Fe(Ⅱ)浓度为44.40mg/L,乳化油消耗了48.9%.XPS和XRD表征分析反应后的细砂,结果表明生成的Cr(ⅡI)最终以Fe-Cr无定型态沉淀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植物油 六价铬 生物地球化学 地下水
下载PDF
中间覆盖层对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有机物降解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正坤 董军 +1 位作者 王敏 生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建立了3组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1、R2和R3,其中R1反应器无中间覆盖层,R2和R3反应器分别以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矿化垃圾+天然沸石为中间覆盖层,以研究不同中间覆盖层对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有机物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以矿... 建立了3组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1、R2和R3,其中R1反应器无中间覆盖层,R2和R3反应器分别以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矿化垃圾+天然沸石为中间覆盖层,以研究不同中间覆盖层对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有机物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以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矿化垃圾+天然沸石为中间覆盖层时,均能维持反应器中良好的内环境,可促进垃圾和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R1、R2和R3反应器中垃圾的w(VS)(VS为挥发性固体))分别比初始值下降了69.81%、75.06%、73.86%,w(BDM)(BDM为生物可降解组分)分别下降了66.87%、82.86%、75.38%,w(纤维素)分别下降了67.96%、75.41%、72.90%;R1、R2和R3反应器中垃圾渗滤液的ρ(CODCr)比最大值分别降低了25.45%、29.72%、23.01%,ρ(BOD5)分别降低了39.28%、45.66%、46.74%.表明矿化垃圾+重质碳酸钙为中间覆盖层时,既能接种可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又能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碱度,因此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覆盖层 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有机物 降解
下载PDF
BTEX污染含水层中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燕 孙超 +3 位作者 赵勇胜 周睿 王霄 生贺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采用一维柱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受BTEX污染过程初期,含水层中顺序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模拟柱不同高度出水中BTEX各组分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拟柱中各氧化还原灵敏性指标的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规律:距离污染源80~... 采用一维柱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受BTEX污染过程初期,含水层中顺序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模拟柱不同高度出水中BTEX各组分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拟柱中各氧化还原灵敏性指标的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规律:距离污染源80~98 cm处的氧还原环境较强;60~80 cm之间硝酸盐还原环境较强;35~60 cm之间以铁还原环境为主;24~50 cm之间形成硫酸盐还原环境;0~30 cm处HCO3-的浓度最低则产甲烷作用较明显.BTEX各组分从模拟柱底部至顶部呈急剧减少规律,其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间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4%、99.96%、99.94%、99.49%和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BTEX 自然衰减 氧化还原条件
下载PDF
地下水氯代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任加国 郜普闯 +6 位作者 徐祥健 夏甫 韩旭 尚长健 生贺 杨昱 姜永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41-1653,共13页
氯代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使其成为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为更清楚地了解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特点与修复技术发展现状,首先对地下水中氯代烃迁移转... 氯代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已使其成为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为更清楚地了解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特点与修复技术发展现状,首先对地下水中氯代烃迁移转化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并总结氯代烃多相态、多介质赋存状态以及影响其迁移转化的因素;其次,归纳阐述不同赋存状态下氯代烃适用的修复技术,包括试验研究与实际场地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氯代烃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调查研究表明,PRB技术墙体新介质、缓释氧化剂及污染物靶向修复材料的开发、高抗性且生存能力强的工程菌培育以及修复技术之间的联用将是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同时,在修复技术的选择与联用上,必须遵循技术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的修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地下水污染 赋存状态 迁移转化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优化比选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旭 生贺 +4 位作者 夏甫 徐祥健 尚长健 杨昱 姜永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8-1386,共9页
为了探究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进行计算,并通过我国37家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地下水中苯浓度的拟合验证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选.... 为了探究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进行计算,并通过我国37家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地下水中苯浓度的拟合验证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选.结果表明:①3组权重计算结果中,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均为最重要的指标,危险废物填埋场所处地层介质类型是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最显著的因素.在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场时,选址需优先关注含水层及包气带介质类型,必要时应采取更高性能的防渗技术手段;②3组场地风险指数(R)和污染指数(C)线性拟合R^(2)值排序为层次分析-熵权法(R^(2)=0.84)>层次分析法(R^(2)=0.75)>熵权法(R^(2)=0.51),因此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得出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匹配度更高,构建的风险评价方法更能准确预测地下水污染风险;③当各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加和至总权重为0.96时,层次分析-熵权法可包含12项指标,且权重分配更为均衡,不易受到单个指标缺失的影响,由此建立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更加可靠.研究显示,层次分析-熵权法是更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构建的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结果准确、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及运行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风险综合指数 风险评价 危险废物填埋场 地下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