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田一聪 田明 +1 位作者 刘劲松 魏金鹏 《科技促进发展》 2022年第5期620-628,共9页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人口为研究对象,揭示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整理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分乡(镇)人口数据,构建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青藏高原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集。研究方法采用重心分析...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人口为研究对象,揭示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整理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分乡(镇)人口数据,构建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青藏高原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集。研究方法采用重心分析法和改进后的人口集聚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四川省石渠县境内,在此期间人口重心略微向西移动;全域人口分布显著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划和省区间人口集聚度评价结果差异显著,但各地内部的人口集疏模式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结果为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青藏高原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城中民族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村为例
2
作者 田一聪 姜语瑶 马光耀 《开发研究》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城中村改造通常导致居民生计资本的剧烈波动,尤其在城中村有多民族聚居时情况会更加复杂。为此,构建一种适合城中民族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以往5种生计资本的基础上纳入民族文化资本,同时兼顾城中村改造前后生计资本可... 城中村改造通常导致居民生计资本的剧烈波动,尤其在城中村有多民族聚居时情况会更加复杂。为此,构建一种适合城中民族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该体系在以往5种生计资本的基础上纳入民族文化资本,同时兼顾城中村改造前后生计资本可能发生的变动。针对北京市门头村的研究发现,经过城中村改造,其居民生计资本的总体差异较小,但各类资本之间相差较大,这一特点在不同自然村和不同民族的生计资本结构中也有所体现。研究表明,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加强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培育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以及增进多民族文化认同是提高城中民族村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城中村改造 民族村 门头村
下载PDF
青藏高原县域城镇化多维协调时空演变及其机制
3
作者 田明 田一聪 曾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0-1960,共21页
促进城镇化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是高质量城镇化的基本要求。选取多维度核心指标,基于城镇化动态演变理念,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构建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资源和城镇化—环境协调度指数,以县域为单元探究了青... 促进城镇化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是高质量城镇化的基本要求。选取多维度核心指标,基于城镇化动态演变理念,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构建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资源和城镇化—环境协调度指数,以县域为单元探究了青藏高原城镇化多维协调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城镇化—资源协调水平最高,但呈总体下降趋势;城镇化—经济和城镇化—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呈上升趋势;城镇化—环境协调水平居中且基本稳定。青海和甘南总协调度下降,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并对资源环境形成压力。西藏、川西和滇西总协调度上升,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城镇化略显滞后。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化—经济协调度主要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工业化是改善城镇化—经济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城镇化—社会协调度主要受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越大,协调度越高;城镇化—资源和环境协调度受到经济发展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共同负向影响,即工业比重越高,政府财政支出能力越强,城镇化—资源和环境协调度越低,显示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但是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越多,中心城镇集聚规模越大,则城镇化—资源环境协调度越高,为青藏高原选择适宜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模式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多维协调度 空间格局 县域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时保国 田一聪 +1 位作者 赵江美 张丽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4,共9页
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近年来以其自然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公平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和HistCite等关键词突变、聚类和文献引证关系分析工具,梳理总结有关生态城市研... 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近年来以其自然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公平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和HistCite等关键词突变、聚类和文献引证关系分析工具,梳理总结有关生态城市研究的3630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英文文献和350篇CSSCI中文文献,揭示国际国内生态城市研究的进展与热点。文献统计表明,近年来国际生态城市研究文献不断增加,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在该研究领域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中国的生态城市研究发展迅速,在文献数量和质量上均有一定的优势,但国内研究团队趋于分散,学者间相互联系较少。研究结果认为,国际生态城市研究的发展脉络自然而鲜明,其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导向,体现在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污染治理等方面;国内生态城市研究则较为注重理论构建的系统性,指标体系相对完善,未来仍需加强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联系,从实际问题中汲取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回溯与研究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丽君 田一聪 时保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3,共9页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来自CSSCI和CNKI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有关民族地区"三农"和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构想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以往"三农"领域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研...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来自CSSCI和CNKI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有关民族地区"三农"和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构想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以往"三农"领域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扶贫增收既是传统"三农"领域的综合性议题,同时也是新时期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和研究重点。具体在"三农"问题中,以农业产业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研究的主题;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农村研究中同样重要;民族地区农民教育和劳动力转移仍存在许多薄弱之处,留守儿童问题便是两者的叠加产物。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来说,乡村文明和乡村治理的中心性更为突出,极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和潜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原文传递
西藏自治区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田一聪 田明 +1 位作者 李鹏 吴致蕾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47-1960,共14页
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人类在高原等特殊地理条件下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逐渐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协调。以城镇化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以生态资产价值量... 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人类在高原等特殊地理条件下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逐渐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协调。以城镇化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以生态资产价值量衡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何在高原地区协调互促,愈加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核心。论文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水平测度,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尺度空间关联特征,判断两者的耦合协调类型及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西藏全域城镇化呈现局部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的总体趋势为缓慢上升;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更加分散,区际差异较大,但总体水平保持稳定。(2)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城镇化综合指数高的地区,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相对偏低。(3)以2010年为拐点,西藏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交互关系具有先扩张再收缩的变化特征。目前协调发展类型和基本协调类型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出现失调衰退的情况。(4)耦合协调关系演变在空间上体现为,以拉萨及其周边地区的单中心主导逐步转向包含其他地市区县的多中心分布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拉萨市耦合协调发展过程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从空间视角完善了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协调研究,可为合理引导人地关系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协调 空间关联 西藏
原文传递
城市民族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以北京市门头社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时保国 张茜 +1 位作者 赵钱 田一聪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7,共12页
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加强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大城市民族社区——北京市门头社区为例,从社区居民可持续生... 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加强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大城市民族社区——北京市门头社区为例,从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视角,在微观层面尝试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传统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纳入民族文化资本维度,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生计资本评价体系,计算生计资本水平,并以固定就业、临时务工和出租房屋作为居民家庭的主要生计策略选择,在民族文化因素的作用下分析居民家庭的生计资本结构及其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城市民族社区居民家庭的可持续生计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生计策略选择具有不同的效应,民族文化资本对临时务工生计策路的影响尤为显著。基于此,本文从发挥多元民族文化优势、双向对接人才培育和选人用人、优化金融资本配置和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社区 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