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4 位作者 米弘瑛 皇甫春荣 何山 许小艳 曹永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及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了解NEC的发生率、NEC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前后3 a NEC的转归... 目的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及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了解NEC的发生率、NEC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并对前后3 a NEC的转归进行比较分析,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诊治经验.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NEC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改良Bell分级诊断标准进行病情分期,用SPSS统计软件包,并对前后3 a NEC患儿的早期诊断率、转归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前3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断了40例NEC患儿,1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中32例内科保守治,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外科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和Ⅲ期病人治疗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 a该院共诊断为NEC患儿41例,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手术治疗患儿,Ⅱ期与Ⅲ期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3 a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前后3 a早期诊断率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NEC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早期诊断NEC的血清学指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昆明市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MP)在昆明的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的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11 473例做血清肺炎...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MP)在昆明的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的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呼吸道感染儿童11 473例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近5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共有1147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支原体抗体检测,MP阳性数为2 952例,阳性率为25.73%,男性患儿阳性率21.89%,女性患儿阳性率30.87%,男性患儿低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冬季阳性率为28.41%,春季其次为28.24%,秋季最低为23.07%;0~1岁年龄阳性率最低为9.86%,其次为1~3岁年龄段和4~6岁年龄阳性率,〉6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30.43%,趋势χ^2检验χ^2=178.208,P〈0.001,可见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年间比较,2011年MP阳性率最高为33.75%,与其他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年昆明地区曾有MP感染流行,儿童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感染的高峰期春季和冬季,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阳性率 儿童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4 位作者 米弘瑛 皇甫春荣 何山 许小艳 曹永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2-54,95,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in,I-FABP)跟性别、胎龄、出生史等的关系,了解血、尿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NICU收治的没有感染、窒息病史的早... 目的探讨正常新生儿血、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in,I-FABP)跟性别、胎龄、出生史等的关系,了解血、尿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NICU收治的没有感染、窒息病史的早产儿100例及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00例为实验对象,出生后24 h内采外周静脉血2 m L及用无菌管收集尿液2 m L,离心,收上清液,-60℃冰箱保存,统一检测.用ELASA方法测定血及尿液中IFABP的浓度.结果新生儿血、尿中I-FABP在性别、胎龄、出生史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中I-FABP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89(P<0.05).结论血、尿中I-FABP浓度与新生儿胎龄、性别、出生史、单胎、多胎等因素无关.血尿中IFABP浓度有相关性,血标本因易导致医源性贫血及依从性差,而尿液I-FABP的检测采集方便、成本低、病人痛苦少等特点,临床上可以用尿液替代血液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生儿 正常
下载PDF
格列本脲致幼儿低血糖昏迷 被引量:5
4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4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低血糖症 儿童 格列苯脲
下载PDF
80例早产儿低血糖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4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低血糖症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单纯性高热惊厥脑损伤患儿血清NSE和PR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田云粉 夏晓玲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检测单纯性高热惊厥(SFC)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SFC患儿脑损伤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确诊为SFC的35例患儿为实验组,同期发热无惊厥既往也无惊厥史的... 目的检测单纯性高热惊厥(SFC)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SFC患儿脑损伤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确诊为SFC的35例患儿为实验组,同期发热无惊厥既往也无惊厥史的患儿23例为对照组1,2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SE、PRL含量.结果(1)实验组NSE水平与对照组1及对照组2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组血清PRL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FC发作时血清NSE明显升高,血清NSE水平有望作为SFC脑损伤的血清学检测指标;PRL无明显变化,表明SFC与癫痫发作是有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泌乳素 儿童
下载PDF
以中毒性脑病为首发表现的婴儿肺炎三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田云粉 皇甫春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婴儿 并发症 中毒性脑病 脑水肿
下载PDF
早期干预在早产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中的作用及风险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姜艳 米弘瑛 +3 位作者 施旭莉 杨景晖 杨永梅 田云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干预性院内保健的应用效果。方法 (1)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50例早产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100例...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干预性院内保健的应用效果。方法 (1)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50例早产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100例)和院内干预组(50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家庭健康保健,院内干预组接受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特定的干预治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Gesell发育量表)对早产儿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3、6、12个月后的体格(头围、身长、体重)和Gesell量表发育商(DQ)情况,并对院内干预组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在干预3、6、12个月后,院内干预组和普通保健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大动作和个人社交增幅均高于普通保健组(P<0.05);而精细运动、适应性和语言,两组的增幅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8、0.444和0.185)。干预12个月后,院内干预组的DQ值增幅均高于普通保健组(P <0.05)。(3)孕周34~36能够明显提高院内干预组早产儿12个月后的大动作、适应性和个人社交DQ值;母亲本科学历能够明显提高早产儿语言和个人社交的DQ值。结论院内特定干预能够较家庭常规保健干预更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孕周和母亲教育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院内干预 体格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 Gesell量表发育商
下载PDF
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_1N_1流感临床试验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兴峰 尚晓丽 +3 位作者 田云粉 李旺 李秀云 夏晓玲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9-102,110,共5页
目的评价《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提供新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儿童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将病例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治疗药物(感冒消炎片)... 目的评价《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提供新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儿童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将病例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治疗药物(感冒消炎片)和对照药物(银翘解毒片)治疗.详细记录病例的临床信息并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采集治疗前后的鼻咽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所采集的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h)分别为(13.09±7.02)h和(22.13±15.55)h(P<0.05);咽痛缓解时间为(20.36±7.91)h和(27.20±12.30)h(P<0.05);咳嗽缓解时间为51.20±13.81 h和53.25±16.50 h(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比较和两组治疗后病毒转阴率比较,均显示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以云南特色中药臭灵丹为主要成份的感冒消炎片对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够迅速缓解流感所致的发热、咽痛等症状,并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分泌物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加快病毒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消炎片 甲型H1N1流感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抗癫痫药高敏综合症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春辉 田云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总结我院20例诊断为抗癫痫药高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itysyndrome,AH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所用抗癫痫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诊断为AH... 目的:总结我院20例诊断为抗癫痫药高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itysyndrome,AHS)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所用抗癫痫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诊断为A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儿中其中19例服用的是含芳香环抗癫痫药物,仅1例服用非芳香族抗癫痫药,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和发热。结论:AHS的临床表现各异,极易引起误诊,对儿童危害更大,故有必要充分认识AHS。芳香族抗癫痫药由于均含有苯环结构,易致AHS,且同类药存在高频率的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抗癫痫药 高敏综合征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皇甫春荣 田云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温、大便次数、性状以及大肠镜检病毒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效果、患儿大便次数和性状,止吐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有效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轮状病毒肠炎 热毒宁注射液
下载PDF
儿童肝糖原累积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研究
12
作者 李媛 田云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921-1927,共7页
背景肝糖原累积病是一组罕见的累及肝脏的遗传性糖代谢障碍疾病,各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已取代有创性肝穿刺酶活性检测的确诊方法,对肝糖原累积病的确诊、分型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的研究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 背景肝糖原累积病是一组罕见的累及肝脏的遗传性糖代谢障碍疾病,各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已取代有创性肝穿刺酶活性检测的确诊方法,对肝糖原累积病的确诊、分型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的研究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5-2018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6例肝糖原累积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6例患儿临床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病,采用二代测序法(NGS)对糖原累积病(GSD)相关基因外显子区直接测序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对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儿均有肝脏肿大、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三酰甘油升高、乳酸升高,尿酸升高4例,胆固醇升高2例。尿蛋白阳性4例,尿酮体阳性4例,1例酮体可疑阳性。4例矮小。3例患儿存在G6PC突变,其中2例为c.648G>T纯合突变,1例为c.262delG/c.648G>T复合杂合突变,均可确诊为GSDⅠa型。1例患儿因已死亡不能行基因检测,其父母分别检出G6PC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49delCinsGGTA、c.262delG,推断患儿为GSDⅠa型。1例患儿检出SLC37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109G>A/c.572C>T,确诊为GSDⅠb型。1例患儿检出AGL基因c.579delC纯合突变,确诊为GSDⅢ型。结论本组6例肝糖原累积病患儿均有肝肿大、低血糖、高脂血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普遍伴有高乳酸、高尿酸、尿酮体阳性及身材矮小。GSDⅠa型最多见,共4例,G6PC突变类型为c.648G>T、c.262delG突变;GSDⅠb型1例,SLC37A4 c.572C>T突变是已知中国人常见突变,c.1109G>A为新发现突变;GSDⅢ型1例,AGL基因c.579delC突变为已知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糖原累积病 糖原累积病Ⅰ型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转移酶 糖原累积病Ⅲ型 糖原脱枝酶 突变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学敏 田云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逐渐成为全球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之一,肠肝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胆汁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是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5的信号分子,二者作为胆汁酸受体调控全身代谢。胆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逐渐成为全球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之一,肠肝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胆汁酸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是法尼醇X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5的信号分子,二者作为胆汁酸受体调控全身代谢。胆汁酸代谢失衡与NAFL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胆汁酸及其受体在NAFLD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NAFLD无创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代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法尼醇X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5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露 田云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48-155,共8页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儿童最常见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的流行而逐步上升,但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致病因素中,肠道菌群失调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NAFLD的诊断、预防...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儿童最常见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的流行而逐步上升,但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众多致病因素中,肠道菌群失调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NAFL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但目前对儿童NAFLD的治疗仍在探索中。对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介导儿童NAFLD的可能机制以及以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为儿童NAFLD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儿童 肠道菌群 肝肠轴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田云粉 段潇潇 姜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20年收治的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患儿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 目的探讨儿童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20年收治的蠊缨滴虫合并肺吸虫感染患儿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病例1以消化道症状起病,病例2以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起病,2例患儿入院时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升高,行痰液检查检出活的蠊缨滴虫、肺吸虫虫卵,病例1还查到粪类圆线虫幼虫。经甲硝唑注射液及吡喹酮片治疗,随访均治愈。结论蠊缨滴虫是一种较少见的机会致病性寄生虫,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罕见,期待通过该文拓宽临床医生思路,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虫感染 蜚蠊目 蠊缨滴虫 并殖吸虫病 原虫感染 诊断 甲硝唑 吡喹酮 儿童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昆明市住院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小艳 孔宁 +4 位作者 甸子芩 杨景晖 田云粉 苏丽娜 米弘瑛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57-661,共5页
目的分析2018-2019年昆明地区住院新生儿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2018-2019年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50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乳胶法检测粪便RV抗原,巢式逆转录PCR(RT-PCR)方法进行RV基因分型,同时... 目的分析2018-2019年昆明地区住院新生儿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临床表现及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2018-2019年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50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乳胶法检测粪便RV抗原,巢式逆转录PCR(RT-PCR)方法进行RV基因分型,同时收集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5092例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粪便RV抗原阳性136例,总检出率为2.67%。社区感染占64.71%(88/136),医院感染占35.29%(48/136)。新生儿R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2月至次年2月为感染高峰季节。30.15%(41/136)的新生儿为无症状感染,69.85%(95/136)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泻(60.29%,82/136),其次为发热(14.71%,20/136),4.41%(6/136)的患儿以发热为唯一或首发症状,9.56%(13/136)表现为便血、喂养不耐受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其他症状。足月儿腹泻发生率高于早产儿,早产儿其他症状发生率高于足月儿(P<0.05)。新生儿RV主要流行基因型为G9P[8](76.41%,68/89),其次为G2P[4](21.35%,19/89),少见的G2P[8]及G8P[8]型各检出1例。主要基因型在不同症状及分类的新生儿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市住院新生儿RV感染率较低,主要基因型为G9P[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新生儿 基因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粪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田云粉 李利 +4 位作者 米弘瑛 皇甫春荣 何山 许小艳 曹永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粪钙卫蛋白(FC)联合检测在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NEC 36例(病例组)和同期非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39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粪钙卫蛋白(FC)联合检测在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NEC 36例(病例组)和同期非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39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FABP及粪便中FC的水平,并评估I-FABP联合FC诊断NEC的临床价值。结果病例组I-FABP和F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I-FABP与粪便中FC呈现正相关(r=0.71,P<0.05);分别以I-FABP、FC及两指标联合为参考,诊断NEC的敏感性分别为83.3%,81.5%和79.5%;特异性分别为72.5%,75.8和86.3%,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81和0.88。联合检测诊断NEC的特异性和AUC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I-FABP与FC在NCE患儿显著升高,且两者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NEC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粪钙卫蛋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云粉 汤春辉 +4 位作者 李平 刘雁 尹雪蓉 杨璐 王亚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近3年诊断为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观察治疗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提供方法,从而提高本病治疗疗效,减少患儿痛苦,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3年初次诊断为难... 目的: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近3年诊断为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观察治疗疗效,为临床上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提供方法,从而提高本病治疗疗效,减少患儿痛苦,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3年初次诊断为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患儿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加用吗替麦考酚酯片为治疗组,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者对照为组1,激素改为冲击治疗量为对照组2,观察3组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激素的停用时间、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紫癜性肾炎的例数,进行对比。结果:在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对照组2与治疗组、对照组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2所用时间最短,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所用时间短,激素的停用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2,不良反应及并发紫癜性肾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用吗替麦考酚酯片治疗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有较好效果,可以较快地缓解消化道症状,又能尽早地停用激素,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可以选用吗替麦考酚酯片治疗难治性腹型过敏性紫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过敏性紫癜 腹型 吗替麦考酚酯片 儿童
原文传递
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营养干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云粉 汤春辉 段潇潇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为了解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观察通过营养干预后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变化,探讨营养干预在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诊断为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0例... 目的为了解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观察通过营养干预后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变化,探讨营养干预在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诊断为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0例,按照有无进行营养干预进行分组,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病例为对照组(n=42),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的病例为试验组(n=48),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的高营养风险病例采用深度水解奶粉进行营养干预。用STRONGkids营养工具对患儿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据评分结果分为高营养风险及中营养风险。所有患儿入院时及出院时用Z评分进行营养不良评估,对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不良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高营养风险81例(90.0%),中营养风险9例(10.0%)。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39.6%(19/48)比40.5%(1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试验组[66.7%(28/42)比22.9%(11/48),P<0.05]。结论反复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因消化道症状重,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对高营养风险患儿使用深度水解奶粉进行营养干预,可以避免住院期间医源性营养不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腹型 STRONGkids 营养风险 深度水解蛋白奶粉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儿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云粉 李媛 +1 位作者 尹雪蓉 杨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549-55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误诊的新生儿阑尾炎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误诊的6例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误诊原因...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误诊的新生儿阑尾炎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探讨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误诊的6例新生儿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误诊原因、手术结果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哭闹4例,拒乳3例,停止排便2例,呕吐5例,腹泻2例,阴囊红肿伴腹股沟疝嵌顿1例,1例以呻吟起病,查体6例患儿均有腹胀,2例腹部局部皮肤发红,5例腹部触诊时哭闹拒按压,4例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例肠鸣音亢进,患儿术中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1例行阑尾切除术,4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1例行右侧腹股沟疝嵌顿疝还纳、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腹股沟引流术,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或发生并发症.误诊原因与新生儿阑尾炎极其罕见,新生儿不能用语言描述主诉、体检无法配合加之临床表现特异性不明显等有关.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极低,无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故临床上疑为本病时应及时剖腹探查,以减少误诊率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新生儿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