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12月14~16日山东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
1
作者 田云菲 《环境保护前沿》 2024年第4期1016-1025,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21年12月14~16日山东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特征以及生消机制等。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大雾经历了平流辐射雾–辐射雾–锋面雾的演变阶段。在淄博站...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21年12月14~16日山东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特征以及生消机制等。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大雾经历了平流辐射雾–辐射雾–锋面雾的演变阶段。在淄博站大雾维持期间,地面相对湿度多在90%以上,风速在1 m/s左右。前期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和16日早晨近地层弱冷空气前沿的水汽辐合为大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此次过程具有较明显的辐射雾特征,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对大雾的形成和加强起了重要作用。逆温强度的增强有利于近地面水汽积聚和大雾加强。两次低层“干性”短波槽活动在大雾形成、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冷空气的影响使低层水汽减少,近地逆温层被破坏,大雾消散。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the weather situ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and dissipation mechanism of a sustained fog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4 to 16 December 2021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g occurred under the zonal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fog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stage of advective radiation fog-radiation fog-frontal fog. During the maintenance of fog at Zibo Station, the 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 is more than 90%, and the wind speed is about 1 m/s. The southwest warm and wet flow at low layers in the early phase and the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in the front of the weak cold air near the surface in the morning of 16 December 2021 provided good water vapor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fog. This proces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fog, and the ground radiation cooling at nigh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fog.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water vapor near the surfac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fog. The influence of cold air reduces water vapor at lower layers, destroys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near the surface, and dissipates the f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平流辐射雾 水汽输送 逆温
下载PDF
基于过程的台风气象服务综合评价——以台风“利奇马”和“烟花”为例
2
作者 孙燕玲 田云菲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227-229,共3页
台风是山东地区夏秋两季常见的重要性灾害天气,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台风“利奇马”和“烟花”带来的灾害尤其严重。采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分标准和气象服务综合评价标准计算台风气象... 台风是山东地区夏秋两季常见的重要性灾害天气,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台风“利奇马”和“烟花”带来的灾害尤其严重。采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分标准和气象服务综合评价标准计算台风气象服务综合评分,从而获得台风气象服务效果,同时对其他类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气象服务评价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综合评价 “利奇马” “烟花” 台风
下载PDF
一个黄渤海海雾大气水平能见度算法 被引量:6
3
作者 田云菲 杨悦 高山红 《海洋气象学报》 2019年第2期24-33,共10页
为了提高对黄渤海海雾天气海面大气水平能见度(以下简称“能见度”)的数值预报能力,利用黄渤海23个沿岸和岛屿测站2013—2017年雾天的地面观测数据,构建了基于湿度信息的能见度算法(A-F算法),并将之应用于黄渤海海雾的能见度数值预报。... 为了提高对黄渤海海雾天气海面大气水平能见度(以下简称“能见度”)的数值预报能力,利用黄渤海23个沿岸和岛屿测站2013—2017年雾天的地面观测数据,构建了基于湿度信息的能见度算法(A-F算法),并将之应用于黄渤海海雾的能见度数值预报。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根据模式预报的云水含量诊断能见度的SW算法(Stoelinga and Warner,1999)相比,A-F算法表现更优,尤其可以诊断出被SW算法漏报的能见度为1~3 km的轻雾,说明A-F算法对黄渤海海雾天气能见度的数值预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若将来加入浮标与船舶观测数据,可以进一步改进A-F算法能见度公式的具体形式;依据本文构建A-F算法的思路,可以发展适合其他海域的海雾天气能见度诊断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海雾 能见度算法 相对湿度 水汽混合比 数值预报
下载PDF
“梅花K”自述
4
作者 田云菲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3年第7期28-28,共1页
现在,我又回到了这华丽、整洁的柜台上了,我又站在了柜台上最显眼的位置。我已是千古的罪人,没有人救得了我了。我觉得自己是渺小的,
关键词 梅花 柜台 罪人 辨别能力 体内 自述 位置 罪恶 整洁 洗脱
下载PDF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引发的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君 李妍 +1 位作者 贾瑞 田云菲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6,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路径相似的1909号台风“利奇马”(Lekima)和0509号台风“麦莎”(Matsa)影响期间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明显差异,对比了两个登陆台风的大尺...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路径相似的1909号台风“利奇马”(Lekima)和0509号台风“麦莎”(Matsa)影响期间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强度和落区的明显差异,对比了两个登陆台风的大尺度环流和动热力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与西风槽在山东中西部(台风路径西侧)结合,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垂直运动相叠加,形成深厚而强烈的上升运动,台风东侧的低空东南急流持续输送水汽,降水增幅明显且中心偏西,台风减弱变缓;同时,东北亚环流受下游台风阻挡稳定少动,降水系统长时间维持是造成突破历史记录极端降水的又一重要原因。与台风“利奇马”不同,台风“麦莎”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没有西风槽和高空急流活动,低层辐合浅薄且上升运动弱,水汽来自减弱的台风环流;台风移动速度快,是台风“麦莎”降水明显小于台风“利奇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东部沿海 降水分布 水汽输送 高空急流
下载PDF
华东地区气溶胶的三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瑞 李君 +2 位作者 田云菲 李妍 李阳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87-93,共7页
文章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分析华东地区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基于此探讨气溶胶与云的混合情况。华东地区气溶胶含量较高,呈西北高东南低分布,大城市附近气溶胶消光系数较大(约为0.26 km^(−1))、垂直分布较高(约4 km)。华东地区... 文章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分析华东地区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基于此探讨气溶胶与云的混合情况。华东地区气溶胶含量较高,呈西北高东南低分布,大城市附近气溶胶消光系数较大(约为0.26 km^(−1))、垂直分布较高(约4 km)。华东地区气溶胶种类复杂,气溶胶光学厚度污染性沙尘>海洋性气溶胶>污染性大陆气溶胶>沙尘>烟尘,大陆性气溶胶含量最低。污染性沙尘和沙尘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北部,冬春>夏秋;污染性大陆气溶胶和烟尘均匀分布,夏秋>冬春;海洋性气溶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季节变化较小。气溶胶和云混合的发生频率与其水平分布大体一致,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污染性沙尘(甚至达到了8%~10%),其次是污染性大陆气溶胶和海洋性气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气溶胶分类 三维分布
下载PDF
淄博市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7
作者 李妍 卞磊 +2 位作者 田云菲 葛瑞婷 郭旗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2年第5期830-836,共7页
利用2017~2021年4~10月淄博市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1 mm以上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分析淄博市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 淄博极端短时强降水分布与鲁中山区的地形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南... 利用2017~2021年4~10月淄博市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1 mm以上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分析淄博市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 淄博极端短时强降水分布与鲁中山区的地形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南部山区极端短时强降水的阈值和强度都大于北部平原地区。2) 淄博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和强度均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8月频次最多,6月强度最大。极端短时强降水多出现于午后到前半夜,后半夜到上午相对较少;傍晚到前半夜降水强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地形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的三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7
8
作者 贾瑞 李君 +4 位作者 祝清哲 李妍 田云菲 李阳 徐征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3,共10页
利用CALIPSO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分区域按类别讨论气溶胶的出现频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并在此基础上,结合MERRA-2再分析数据探讨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含量较高,以沙尘和污染性沙尘为主... 利用CALIPSO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分区域按类别讨论气溶胶的出现频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并在此基础上,结合MERRA-2再分析数据探讨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气溶胶含量较高,以沙尘和污染性沙尘为主,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甘肃-内蒙古一带。气溶胶的出现频率季节变化不大,大气中气溶胶含量及其三维分布则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季节变化。夏季,由于大气上升运动明显,气溶胶分布较高,部分气溶胶可以被输送到天山山脉、青藏高原主体,甚至8 km的高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溶胶以自然沙尘为主,主要分布在4 km以下,受地形影响该地区局地环流明显,三维分布主要取决于局地排放和垂直输送,AOD的季节变化与沙尘排放一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甘肃-内蒙古一带的气溶胶消光系数较小且分布零散,气溶胶种类复杂,除了自然沙尘还有大量的污染性沙尘(出现频率约为0.15,AOD约为0.03,甚至可以大于自然沙尘)、污染性大陆气溶胶和烟尘。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受局地排放和远距离输送的共同影响,上游气溶胶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输送而来和局地排放的气溶胶混合并继续向下游输送,沙尘气溶胶经过远距离输送变性为污染性沙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气溶胶分类 三维分布 排放 输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