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含偶氮苯基团为侧链对芳香聚酰胺的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郁有祝 郭玉华 +4 位作者 王芳 牛永生 张思曼 田佳友 张安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31,37,共6页
以对苯二甲酰氯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醚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2种芳二胺反应得到聚酰胺PA1和PA2,然后以含偶氮苯基团的NAzO4Br对PA1和PA2进行结构及性能改性研究,分别得到了5种不同配比改性的NAzO4-PA1和NAzO4-PA2;并通过红外光谱、... 以对苯二甲酰氯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醚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2种芳二胺反应得到聚酰胺PA1和PA2,然后以含偶氮苯基团的NAzO4Br对PA1和PA2进行结构及性能改性研究,分别得到了5种不同配比改性的NAzO4-PA1和NAzO4-PA2;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改性聚酰胺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得到的聚酰胺NAzO4-PA1和NAzO4-PA2具有较好的光致异构性和热稳定性,而且含偶氮苯基团侧链的引入,使聚酰胺在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偶氮苯 改性 溶解性 光致异构
下载PDF
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托多罗夫 田佳友 蒋瑞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4-77,93,共5页
我要讨论的这个题目太广泛了,所以,本文只能是几页概要。而且,这个题目中的“结构”一词在今天不但不能给人启发,反而容易产生混淆。为了尽可能避免引起误解,我将采取以下方式来行文:首先,我概括地描述一下什么是文学研究的结构方法,然... 我要讨论的这个题目太广泛了,所以,本文只能是几页概要。而且,这个题目中的“结构”一词在今天不但不能给人启发,反而容易产生混淆。为了尽可能避免引起误解,我将采取以下方式来行文:首先,我概括地描述一下什么是文学研究的结构方法,然后用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叙事问题,或更具体地说,是情节问题,来说明这种方法。我的例子取自薄伽丘的《十日谈》。最后,我打算就叙事的本质及其分析原则得出几条一般性结论。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文学研究的两种方法,即理论方法与描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结构方法 文学作品 薄伽丘 亨利·詹姆斯 结构分析 术语 文学分析 叙事分析 行动
下载PDF
研究西方美学的两难处境
3
作者 田佳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79-80,共2页
改革开放的十年里,大量西方学术思潮涌入中国.如同在清末民初那段时期一样,中国学术界被令人目不暇接的新理论冲击着,必须选择或者说“批判”.旧的“批判的武器”已失去了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因而人们在选择时陷入了困惑,容易随风倒.中... 改革开放的十年里,大量西方学术思潮涌入中国.如同在清末民初那段时期一样,中国学术界被令人目不暇接的新理论冲击着,必须选择或者说“批判”.旧的“批判的武器”已失去了至高无上的霸主地位,因而人们在选择时陷入了困惑,容易随风倒.中国的美学研究现正处于一个新历史时期的起点,对于西方美学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这突出表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指导思想的困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两难处境 中国美学 美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柏拉图 西方学术 中国的美学 风倒 罗兰·巴尔特
下载PDF
关于艺术审美对象的思考
4
作者 田佳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4-48,共5页
艺术的审美对象问题,是现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审美对象是引起审美反应的客观对象,是使人产生美感的东西。艺术的审美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在艺术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艺术鉴赏者产生美感?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审美反应到底是针对... 艺术的审美对象问题,是现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审美对象是引起审美反应的客观对象,是使人产生美感的东西。艺术的审美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在艺术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艺术鉴赏者产生美感?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审美反应到底是针对什么而发?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艺术必须取得一定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是写在纸上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审美反应 艺术欣赏 艺术品 艺术鉴赏 存在形式 形象 物质载体 美感 审美判断
原文传递
话剧改革的理论误区
5
作者 田佳友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14,52,共5页
综观八十年代中国话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最有影响的两大流派是探索戏剧派与传统戏剧派。这两派有着几乎完全对立的理论主张,它们往往互相指责激烈争论成为八十年代中国戏剧理论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探索派认为中国传统话剧的弊端在... 综观八十年代中国话剧理论的发展过程,其中最有影响的两大流派是探索戏剧派与传统戏剧派。这两派有着几乎完全对立的理论主张,它们往往互相指责激烈争论成为八十年代中国戏剧理论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探索派认为中国传统话剧的弊端在于通过镜框式的舞台来制造生活幻觉(俗称所谓“第四堵墙”),使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只是“偷看”别人的生活,而与作者和演员没有思想交流;传统话剧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中心,结果表现力微弱,甚至觉得“三一律”是最好的形式,远不及文学和电影那样自由地叙述;由于以对话为主要手段,传统话剧剧场效果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误区 八十年代 人物个性 艺术语言 梅特林克 叙述性 高台教 内容决定形式 叙述过程 中国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