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佛教戏曲文化
- 1
-
-
作者
田光烈
-
机构
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
-
出处
《佛学研究》
2000年第0期300-309,共10页
-
文摘
佛教自印度传来,即改变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佛教戏曲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印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目连救母杂剧是最早最有典型意义的佛教剧,但到明清时代,与佛教剧有关的戏曲,主要表现在因果剧、度脱剧、佛门人物剧、伦理道德剧之几种形态。本文剖析了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地方剧本,对他们与佛教及儒教的关系作了解说,强调了东方佛教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与魅力。
-
关键词
佛教
目连
戏剧
儒教
-
分类号
J809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佛教书法艺术与精神文明
- 2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佛教文化》
1990年第2期21-25,共5页
-
文摘
“书法是一种艺术”(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而且是我国僧俗相辅相成共同从事的、民族精神最基本的、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性基础的表现型艺术。我国书法,早在殷商时代,便由实用性发展而为装饰性。装饰以审美的理想之追求为主,故书法不单是涵有技巧与思虑之活动,而且是具有审美价值之活动,所以书法是一种艺术实践。书法家以社会的意义,将自己的感情与意志表达于人。
-
关键词
智永
殷商时代
怀素
圣教序
北碑南帖论
退笔
民族精神
书艺
春雨杂述
玉堂禁经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禅宗六祖得法偈之我见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6-12,46,共8页
-
文摘
田光烈居士撰《禅宗六祖得法偈之我见》,对六祖"本来无一物"一偈从多方面、多层次予以探讨,条分缕析,截伪续真,开显法义,探本溯源,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由于文章较长,将分两期登完.
-
关键词
六祖
惠能
《坛经》
三三昧
三解脱
一行三昧
实相
佛性
《金刚经》
无为法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吕澂先生《金刚经三义》解读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
-
关键词
吕澂
《金刚经三义》
山东齐鲁书社
佛教
佛法
《般若经》
发心
法假
受假
名假
无住义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我的自学经历
- 5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3期11-12,共2页
-
文摘
我6岁丧父,母亲哭得很伤心,而我却不知道伤心。不久,家里送我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学生中有大的,有小的,大的带着小的,老师很严,动不动就打学生。我很怕,想到父亲曾教我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使我读错了,他也不打?..
-
关键词
云南大学
《本草纲目》
《伤寒论》
内学院
一届三中全会
欧阳竟无
中学教师
经济价值
改革开放20年
文化大革命
-
分类号
B92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黔灵山弘福寺开山祖师赤松和尚传略
- 6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3-33,共1页
-
文摘
师讳道领,法号赤松,俗姓韩,其先浙江人也。次迁楚长沙,后移蜀潼川,为潼川望族。父中轩,母谢氏,师行五。少习儒,而性嗜佛,不茹荤饮酒,髫年即有方外之志。明末,神州板荡,随亲避难于黔,过继杜氏。杜氏爱其颖异,令就举业,并为议婚,师皆不从,惟以了生脱死、见性明心为职志。厌市井喧阗,家居俗扰,乃潜入深山,草衣木食,艰苦备尝,不变初志。嗣闻灵药禅师得天童心印,乃宗门耆宿,即投礼披剃,取名道领。未几,灵药有滇中之游,师不克随侍,乃转受学于白云西识和尚。读《华严经·如来现相品》,
-
关键词
了生脱死
宗门
见性
弘福寺
华严经
潼川
杜氏
云西
黔灵山
心印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禅宗六祖得法偈之我见
- 7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0-19,共10页
-
文摘
二、明心见性般若者,智也,用也,行也.行必有所依之境,般若所依之境,曰心曰性.心即涅槃妙心,性即中道佛性.涅槃妙心与中道佛性,名异而实一.释尊"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付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景德传灯录》卷一)
-
关键词
涅槃妙心
六祖
佛性
实相无相
惠能
明心见性
无上菩提
自性
一切众生
顿悟成佛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正续黔灵山志》序
- 8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1-32,共2页
-
文摘
黔灵山地处贵州贵阳市西北隅,原名大罗岭.群峰拥翠,万木参天,一径通幽,回峦四出,别有缥缈玄象之趣,而土人未知其胜也.清康熙十一年(1672).临济三十三世赤松道领大师锡杖来游,见层峦叠嶂之中,有一平壤,堪为选佛之场,遂栖息焉.大师与其徒藜藿是甘,
-
关键词
黔灵山
临济
敏树如相
上人书
海上人
立禅
贵州贵阳
灵隐
思州
通醉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印度大乘佛学概述
- 9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12,共7页
-
文摘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35岁,是年成道。佛成道后,经过四十九日到鹿野苑,第一次为五比丘说法,开始讲苦、集、灭、道四谛,谓之初转法轮。第二次讲“四谛”在人生实践中的意义,即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谓之二转法轮。
-
关键词
大乘佛教
转法轮
五比丘
释迦牟尼佛
瑜伽行派
龙树
提婆
阿赖耶识
自性
实相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追怀玄奘法师
- 10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1987年第4期38-,共1页
-
文摘
1987年3月,以拙著《玄奘哲学研究》寄奉虞愚学长教授,求正乞书。因书所作《追怀玄奘法师》七律一首见赠,余不揣谫陋,辄步原韵和之,式酮知己,工拙非所计也。
-
关键词
玄奘法师
虞愚
见赠
哲学研究
余不
求正
会宗
面皱
心光
记传
-
分类号
B94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依仁逰艺话吾师——纪念欧阳竟无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 11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1984年第2期29-34,共6页
-
文摘
欧阳竟无(1871—1943)先生,是著名的佛学大师,亮节高风,学深识卓。生前在南京创支那内学院,讲学著书,陶铸群贤,沾溉学子,影响至大。本文仅就他的书学和书法艺术及其与佛学之关系,作一初步探索。一志不离道,游不废艺先生之学,一言以蔽之日“为人”。人有体、用,“立志办道其体也,多才多艺其用也……体用赅备乃称完人”《与陶闽士书三》。所以他主张“志不离道而游不废艺”
-
关键词
欧阳竟无
支那内学院
书学
体用
烦恼障
作圣
一切众生
法界
本净
自性身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印度大乘佛学概述
- 12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4,共6页
-
文摘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公元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是年成道。
佛成道后,经过四十九日到鹿野苑,第一次为五比丘说法,开始讲苦、集、灭、道四谛,谓之初转法轮。第二次讲“四谛”在人生实践中的意义,即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谓之二转法轮。
-
关键词
大乘佛学
印度
释迦牟尼佛
公元前
人生实践
鹿野苑
法轮
-
分类号
B943.1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怀遵义湘山寺
- 13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法音》
1988年第8期39-,共1页
-
-
关键词
遵义湘山寺
湘山
心手相忘
后胜
狮吼
-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不可夺志的梁漱溟先生
- 14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文史天地》
1998年第2期25-28,共4页
-
-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文化
乡村建设研究
夺志
国民党
孔子
周总理
七七事变
东西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家
-
分类号
K8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回忆恩师欧阳竟无大师
- 15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文史天地》
2003年第6期40-43,共4页
-
-
关键词
欧阳竟无
支那内学院
陈散原
佛教文化
陈独秀
-
分类号
B94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玄奘哲学思想中之辩证法因素
- 16
-
-
作者
田光烈
-
出处
《哲学研究》
1957年第2期4-44,共41页
-
文摘
一、前言二、玄奘哲学思想产生之理论前提三、玄奘哲学思想中之辩证法因素1.缘起论中之辩证法因素2.中道观中之辩证法因素3.因明学中之辩证法因素四、玄奘哲学思想批判一前言恩格斯教导说:“辩证法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在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完满的发展则更晚得多,在近代哲学中才达到……”
-
关键词
因明学
中道观
瑜伽
玄奘
思想体系
印度
色心
龙树
真如
所知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