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与7种石首鱼类的系统进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兰香 梁冰 +2 位作者 张树义 赵盛龙 王日昕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43,共8页
通过比较一段381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石首鱼科7种石首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序列有51个单变异多态位点、128个简约信息多态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有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根据Kimura2参数构建的邻接树(NJtree)和最大简约树(MPtree)... 通过比较一段381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石首鱼科7种石首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序列有51个单变异多态位点、128个简约信息多态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有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根据Kimura2参数构建的邻接树(NJtree)和最大简约树(MPtree)都显示同样的结果:7种石首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群.皮氏叫姑鱼位于单系群的基部,且与其他石首鱼分离时间很早;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亲缘关系最近,并与钩牙皇石首鱼和波纹短须石首鱼构成姐妹群.黄姑鱼和鱼也接近树的基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多态位点 大黄鱼 亲缘关系 变异 系统进化 黄姑鱼 细胞色素B基因 系统发育关系 序列
下载PDF
对翼手目的单起源与双起源假说的介绍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兰香 梁冰 张树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本文介绍了有关翼手目起源的两种主要假说———单起源假说和双起源假说 ,并分别从形态、生化和分子等方面介绍对两种假说的相关论证及论证中的缺点和相应解决方案。同时提出有关该研究的前景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望能为我国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蝙蝠 单起源 双起源 对翼手目
下载PDF
生物磁学在鸟类定向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毅男 潘永信 +2 位作者 田兰香 梁冰 张树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9-123,共5页
地球上广泛存在的地磁场能够为导航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很多鸟类在迁徙和归巢过程中都使用地磁信息来保证航行方向的正确,在迁徙的鸟类中已经发现有18种是利用地磁罗盘进行定向和导航的。本文从鸟类使用的磁罗盘、航行地图以及磁感应机... 地球上广泛存在的地磁场能够为导航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很多鸟类在迁徙和归巢过程中都使用地磁信息来保证航行方向的正确,在迁徙的鸟类中已经发现有18种是利用地磁罗盘进行定向和导航的。本文从鸟类使用的磁罗盘、航行地图以及磁感应机制等几方面阐述了目前在鸟类生物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磁学 鸟类 磁罗盘 航行地图
下载PDF
趋磁细菌磁小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林巍 田兰香 潘永信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3-137,共5页
趋磁细菌能在细胞内形成由膜包裹的纳米级单畴磁性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形成是受生物严格控制的矿化过程,包括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结晶成核等。磁小体膜在磁铁矿(Fe3O4)晶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磁小体形成... 趋磁细菌能在细胞内形成由膜包裹的纳米级单畴磁性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形成是受生物严格控制的矿化过程,包括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结晶成核等。磁小体膜在磁铁矿(Fe3O4)晶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磁小体形成过程和参与这一过程的蛋白质等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磁细菌 磁小体 磁小体膜 生物矿化作用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农民培训工作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安江燕 田兰香 安军超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就地培训、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依托科技项目推广、与企业及政府部门联合、开辟特色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谋划农民培训规划;建立...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就地培训、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依托科技项目推广、与企业及政府部门联合、开辟特色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谋划农民培训规划;建立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与农民培训相结合的主导培训形式;加强农民培训的分类指导研究工作是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培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培训 高等农业院校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角色扮演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兰香 《现代教育》 2014年第2期70-70,共1页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并且乐于展示自己。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难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并且乐于展示自己。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仍然侧重于理论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法 会计教学 财务 中职学校 学习基础 学习习惯 运用能力 动手操作
下载PDF
639例胎儿窘迫临床分析
7
作者 田兰香 田秀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733-733,共1页
关键词 胎儿窘迫 产时监护 羊水 分娩方式
下载PDF
马脾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低温磁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兰香 曹长乾 +1 位作者 刘青松 潘永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312-2320,共9页
系统地认识铁蛋白内核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质,对于建立和完善以铁蛋白为基础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环境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脾铁蛋白具有反铁磁性的纳米内核.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低温磁学测量技术,研究马脾铁蛋白内核的磁学性质与... 系统地认识铁蛋白内核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质,对于建立和完善以铁蛋白为基础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环境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脾铁蛋白具有反铁磁性的纳米内核.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低温磁学测量技术,研究马脾铁蛋白内核的磁学性质与温度、外加磁场大小、内核粒度以及观测频率之间的关系.在5K下,等温剩磁获得曲线(IRM)和直流退磁曲线(DCD)的交点(R=0.46)表明铁蛋白颗粒间具有很弱的静磁相互作用.磁滞回线、磁化率和剩磁结果都一致地表明,室温条件下铁蛋白纳米颗粒表现为超顺磁性,在低于其阻挡温度Tb(~12K)时,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出现未补偿自旋磁矩或者由于内部晶格缺陷而产生未补偿磁矩,铁蛋白会呈现出寄生铁磁性和反铁磁性两种特征,因而具有载磁能力和磁滞现象,出现稳定单畴(SD)的性质.超顺磁性铁蛋白的热弛豫过程遵循Néel-Arrhenius方程,通过频率(AC)磁化率计算获得马脾铁蛋白颗粒的平均有效能垒Ea为(5.52±0.16)×10?21J;磁各向异性能常数Keff为(4.65±0.14)×104J/m3;前指数频率因子f0为(4.52±2.93)×1011Hz.这些新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纳米尺度的反铁磁性颗粒的磁性机制以及在医学上的潜在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超顺磁性 AC磁化率 低温磁学
原文传递
地磁场与动物感磁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兰香 潘永信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1-772,共12页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在地球磁场的重要保护中进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动物具有了感磁能力以适应地磁场环境,从而帮助动物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生理活动.揭示地磁场变化与生物圈演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现在、过去和未来地磁场变化的生物...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在地球磁场的重要保护中进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动物具有了感磁能力以适应地磁场环境,从而帮助动物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生理活动.揭示地磁场变化与生物圈演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现在、过去和未来地磁场变化的生物学效应是生物地磁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已有研究发现,许多动物可利用地磁场信息进行定向和导航;地磁场是维持地球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本文围绕地磁场与动物地磁导航以及地磁场减弱对动物的可能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主要阐述动物地磁导航研究在行为学、神经生理学、生物磁学等方面的进展和有关动物感磁机理的3种假说:电磁感应假说、基于磁铁矿感磁假说和基于自由基感磁假说.讨论地磁场变化(磁场强度降低)引起动物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异常等多方面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磁场变化引起生物学效应的3种可能途径:磁性金属途径、自由基途径和骨架蛋白途径.细胞内的磁性物质、自由基产物或骨架蛋白可能是动物响应磁场的中介物,它们引起生物体不同水平上的效应.随着现代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在分子水平上解析出动物响应地磁场变化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环境因子 动物地磁导航 亚磁场 生理活动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动物地磁导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兰香 林巍 +2 位作者 王毅男 潘永信 张树义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地磁场在一些动物的长距离迁徙等活动中扮演着定向和导航作用。本文以鸟类为例,详细介绍动物地磁导航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地磁场在鸟类归巢和迁徙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罗盘"作用。同时提出当前地磁导航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 地磁场在一些动物的长距离迁徙等活动中扮演着定向和导航作用。本文以鸟类为例,详细介绍动物地磁导航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地磁场在鸟类归巢和迁徙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罗盘"作用。同时提出当前地磁导航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归巢 动物 交叉研究 作用 活动 问题 地磁导航 地磁场 定向
原文传递
动物地磁导航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兵芳 田兰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1-819,共19页
地磁场是地球重要的物理场,它不仅能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风及其他宇宙射线的伤害,阻挡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和水圈被剥蚀,为地球生物提供一个温和的生存进化环境,而且其强度、偏角和倾角能为动物迁徙提供定位导航参考。目前,行为... 地磁场是地球重要的物理场,它不仅能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风及其他宇宙射线的伤害,阻挡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和水圈被剥蚀,为地球生物提供一个温和的生存进化环境,而且其强度、偏角和倾角能为动物迁徙提供定位导航参考。目前,行为学研究已经发现许多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等动物都能够利用地磁场导航。动物感知地磁场的磁感受器(magnetoreceptor)、磁信息的感知机制和信号传递通路一直是动物地磁导航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但目前对它们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基于国内外学者最近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三种主要的磁感知机制及其相应的证据:电磁感应、基于光受体的磁感知及基于磁铁矿纳米颗粒的磁感知。其次,总结鸟类基于光受体和磁铁矿纳米颗粒的磁感知神经通路和相应的磁信息响应脑区:(1)眼睛视网膜上光依赖的磁感受器——隐花色素通过视觉通路与大脑联系获取准确方向信息;(2)上喙或内耳中的磁铁矿纳米颗粒磁感受器,通过三叉神经或内耳听壶传入神经将感知的磁场强度信息传至脑干前庭区域,获得"导航图"信息。最后,简要总结近年来哺乳动物地磁导航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动物地磁导航研究当前亟待解决的几个重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动物地磁导航 感磁机制 神经通路
原文传递
亚磁场对雄性小鼠神经递质、激素和血常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盈盈 田兰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8-548,共11页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连续亚磁场环境暴露对C57BL/6雄性小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神经递质、激素含量和血常规参数的影响。实验组为亚磁场暴露组(1.1±0.5)μT,对照组为地磁场组(53.3±0.2)μT。实验对象分别为3周龄幼年小鼠和...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连续亚磁场环境暴露对C57BL/6雄性小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神经递质、激素含量和血常规参数的影响。实验组为亚磁场暴露组(1.1±0.5)μT,对照组为地磁场组(53.3±0.2)μT。实验对象分别为3周龄幼年小鼠和8周龄成年小鼠。幼年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只;成年小鼠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只。幼年小鼠在两种磁场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为1~5周,成年小鼠的暴露时间为1、3、6、9、12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检测小鼠脑组织及血清中的神经递质含量,包括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A)、γ-氨基丁酸(GABA);用 ELISA 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激素含量,包括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去甲肾上腺素(NA);血常规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检测。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差异分析。与地磁场组相比,亚磁场组幼年小鼠脑组织多巴胺(DA)含量在第5周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的甲状腺素(T4)含量在第 2和5 周有显著降低(P<0.05),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在第4周出现显著性降低(P<0.01);与地磁场组相比,成年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在处理1周时均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中5-羟色胺(5-HT)含量在第3周也出现显著性降低(P<0.01),甲状腺素(T4)含量在第 3、6、12 周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血常规结果显示,成年和幼年小鼠的白细胞(WBC)在暴露早期第1周和第2周分别出现显著性增多(P<0.01),其他参数基本无变化。本研究发现,两个年龄段的小鼠对亚磁场响应的指标不完全一致,仅甲状腺素(T4)在两个年龄段小鼠的体内都出现显著性降低。通过本研究说明,甲状腺素(T4)、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白细胞(WBC)可能是不同年龄段小鼠对亚磁场环境暴露较为敏感的生理指标,可在今后的亚磁场生物效应研究中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磁场 地磁场 神经递质 激素 血常规
原文传递
临近空间实验揭示趋磁细菌适应类火星极端环境的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佳 张文斯 +13 位作者 何况 刘立 王超 蒋远大 马士蛟 田杰生 李颖 张同伟 田兰香 何飞 Greig A.Paterson 魏勇 潘永信 林巍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3期1335-1339,M0003,共6页
地球临近空间指海平面之上20~100 km高度区域,具有高辐射、低温、干燥、低气压等极端条件,是一类典型的类火星环境.研究生命在临近空间的存活机制有助于深化对火星宜居性和生命探测的认识.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临近空间天体生物学载荷... 地球临近空间指海平面之上20~100 km高度区域,具有高辐射、低温、干燥、低气压等极端条件,是一类典型的类火星环境.研究生命在临近空间的存活机制有助于深化对火星宜居性和生命探测的认识.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临近空间天体生物学载荷和飞行实验平台,将趋磁细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 MSR-1带入23 km高度区域开展生物暴露实验.结果发现合成磁小体的趋磁细菌经过7小时16分钟的暴露后仍有部分细胞存活,而不合成磁小体的菌株经过暴露后没有检测到存活细胞;临近空间暴露后存活的样品与实验室对照组相比,其磁小体的数量、尺寸和岩石磁学性质等均发生变化.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内的磁小体纳米颗粒有助于趋磁细菌抵御临近空间的高辐射等极端环境,为趋磁细菌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生命适应类火星极端环境的机制等提供了新认识.鉴于趋磁细菌具有在类火星环境中生存的潜力,这些感磁微生物可以作为天体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生物学 极端环境 极端条件 生命探测 趋磁细菌 磁小体 临近空间 宜居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