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投式菌种和母液发酵白酸汤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承鑫 杨小云 +4 位作者 李艾蒙 段飞霞 田其明 钟定江 贾利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白酸汤作为贵州凯里特色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但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直投式菌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复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以单一母液发酵白酸汤作为对比,研究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理化、微生物指标... 白酸汤作为贵州凯里特色调味品,深受人们喜欢,但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直投式菌粉(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复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以单一母液发酵白酸汤作为对比,研究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理化、微生物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及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比分析2组白酸汤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接种发酵组(Inoculated Fermentation-7d,IF-7)的总酸及乳酸菌总数均高于自然发酵组(Natural Fermentation-7d,NF-7),pH值及酵母菌总数则低于NF-7组;IF-7组的感官评分在色泽、风味、滋味和总分方面均高于NF-7组,流动性无显著性差异;在对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中,IF-7组共有21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高于NF-7组,6种代谢物低于NF-7组;在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中,IF-7组和NF-7组分别检测出248种和246种成分,主要为醇(以丙醇、乙醇等为主)、酸(以乙酸、丙酸等为主)及酯类物质(以乙酸丙酯、丙酸丙酯、乙酸乙酯等为主),IF-7组酯类物质含量略低于NF-7组,其他方面差异较小。以上结果表明,以直投式菌粉和白酸汤母液作为发酵剂接种发酵白酸汤能明显缩短生产时间,提升产品品质及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酸汤 接种发酵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风味物质
下载PDF
香菇速食酸汤块的研制及其品质分析
2
作者 王艳丽 王亚萍 +2 位作者 周笑犁 田其明 钟定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169,共7页
为拓宽贵州特色风味发酵酸汤的开发及利用领域,研制一款兼有酸汤、香菇风味且食用方便、营养健康的速食汤块。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配比,再分析产品的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香菇速食酸汤块的最... 为拓宽贵州特色风味发酵酸汤的开发及利用领域,研制一款兼有酸汤、香菇风味且食用方便、营养健康的速食汤块。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配比,再分析产品的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香菇速食酸汤块的最优配方(以添加水的质量计)为35%酸汤、40%香菇和1.82%辅料(味精∶姜末∶食盐为1∶1∶2.4)。最终产品的蛋白质、脂肪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77±0.016),(4.04±0.32),(3.97±0.19)g/100 g;菌落总数≤1×10^(3) CFU/g,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未检出。汤块中菌菇复水后的咀嚼度高于新鲜香菇(P<0.05),而弹性和硬度无显著差异,说明加工后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口感;产品的颜色呈瓦红色,比传统酸汤的色泽更鲜亮;氮氧化物(R2)、无机硫化物、吡嗪类、萜烯类物质(R7)是汤料中主要的风味组分。研制的香菇速食酸汤块色泽良好,整体风味独特,品质较好,不仅丰富了地方民族风味酸汤系列产品,而且对香菇的精深加工产业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汤 香菇 配方 速食汤 品质
下载PDF
凯里白酸汤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思婷 贾利蓉 +4 位作者 段飞霞 李大飞 张浩岩 田其明 钟定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04,10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9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9种酸类、13种醇类、4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1种酚类和6种萜烯类;酸类、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占主导地位,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98%以上。发酵过程中,酸类、醇类、酯类、醛类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随发酵进行缓慢增加;酯类、酚类和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主成分分析得到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酵第3天时白酸汤的综合得分最高,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里白酸汤 发酵过程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GC-MS
下载PDF
凯里白酸汤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种性能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承鑫 李艾蒙 +3 位作者 杨小云 田其明 钟定江 贾利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36,共5页
从贵州凯里白酸汤中分离纯化菌株,经Sanger测序鉴定获得7株纯菌株,分析其中3株不同种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及酸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7株菌株中含有5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1株植... 从贵州凯里白酸汤中分离纯化菌株,经Sanger测序鉴定获得7株纯菌株,分析其中3株不同种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及酸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7株菌株中含有5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3株菌株(副干酪乳杆菌L7、干酪乳杆菌L17、植物乳杆菌L31)均具有良好的产酸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L31产酸能力最强,且产酸时间点集中,而副干酪乳杆菌L7和干酪乳杆菌L17产酸量及产酸速率相近,产酸时间长,更易控制产酸进度;菌株L7、L17、L31在pH 2.5的人工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分别为22.97%、37.50%、72.62%,其中菌株L31的耐酸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酸汤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产酸能力 耐酸性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香菇油辣椒酱的制作配方 被引量:9
5
作者 管庆林 周笑犁 +3 位作者 王瑞 吴静 田其明 钟定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73-181,共9页
为提高香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现有香菇酱制品的基础上探讨以香菇为主,辅以糍粑辣椒制备感官品质优良调味产品的适宜工艺和配方。本文以黔产等外级香菇为主要原料,辣椒、豆瓣酱等为辅料,采用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法优化其制作配方,并... 为提高香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现有香菇酱制品的基础上探讨以香菇为主,辅以糍粑辣椒制备感官品质优良调味产品的适宜工艺和配方。本文以黔产等外级香菇为主要原料,辣椒、豆瓣酱等为辅料,采用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法优化其制作配方,并对其色泽、质构、理化及卫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菇油辣椒酱在基础配方(食用油100 g、酒糟8%、白芝麻2%、干辣椒3.3%和花椒粉1.3%)的基础上,添加香菇丁52%、辣椒16.5%、豆瓣酱13%、白糖1.98%、食盐1.32%和呈味核苷酸二钠(I+G)0.132%,该配方下的产品感官评分达到(88.75±3.07)分,且产品颜色红润有光泽,香气协调,菇味浓郁,菇粒软硬适中,口感层次分明、鲜美;经测定产品的蛋白质为(5.58±0.47)g/100 g、水分为(5.11±0.08)g/100 g,氨基酸态氮为(4.87±0.06)g/100 g,且微生物指标结果均合格。本研究可为香菇及其等外级菇品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现香菇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模糊数学法 调味品 配方优化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香菇油辣椒酱品质变化规律及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管庆林 周笑犁 +3 位作者 韦雪 杨莹莹 田其明 钟定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香菇油辣椒酱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结合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建立酸价与菌落总数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以前期研制的香菇油辣椒酱为样品,分析不同贮藏温度(25、37、49℃)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菇油... 为探究香菇油辣椒酱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结合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建立酸价与菌落总数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以前期研制的香菇油辣椒酱为样品,分析不同贮藏温度(25、37、49℃)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香菇油辣椒酱的品质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速率越快;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以酸价、菌落总数为关键指标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其中酸价、菌落总数的活化能(Ea)分别为6.09、88.94 kJ/mol,指前因子(k0)分别为0.2903、4.99×1013 kJ/mol,模型误差在10%左右,表明模型构建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油辣椒酱 加速试验 酸价 菌落总数 货架期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