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族妇女中p21 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其芳
叶枫
+2 位作者
陈怀增
吕卫国
谢幸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1,275,共4页
目的:研究汉族妇女中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DNA抽提试剂盒从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中抽提基因组DNA,其中宫颈癌患者226例(鳞状细胞癌215例,宫颈腺癌11例),正常对照组196例;用错配扩增突变检测PC...
目的:研究汉族妇女中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DNA抽提试剂盒从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中抽提基因组DNA,其中宫颈癌患者226例(鳞状细胞癌215例,宫颈腺癌11例),正常对照组196例;用错配扩增突变检测PCR的方法测定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型.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21codon31AGA(精氨酸)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0%vs 24.0%,P<0.05,OR=1.9,95%CI=1.0~3.4);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对照组之间的AGA/AGA、AGA/AGC和AGC/AGC等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GA/AGA(OR=2.5,95%CI=1.4~4.5)和AGA/AGC(OR=1.8,95%CI=1.6~2.8)等位基因型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颈腺癌与对照组之间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21codon31AGA(精氨酸)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妇女患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因
p2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期妊娠羊水过少2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田其芳
叶光勇
贺晶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妊娠羊水过少
妊娠晚期
临床分析
产前B超诊断
回顾性分析
母婴健康
羊水量
并发症
围产儿
难产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传性卵巢癌的筛查与预防
被引量:
1
3
作者
田其芳
谢幸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卵巢癌的手术、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方面在最近10多年有所发展,但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及预后的现状基本没有大的改善:初次诊断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治疗后经历缓解、复发、耐药等过程,总的预后仍是妇科肿瘤中最差的。而多数卵巢癌的发生呈...
卵巢癌的手术、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方面在最近10多年有所发展,但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及预后的现状基本没有大的改善:初次诊断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治疗后经历缓解、复发、耐药等过程,总的预后仍是妇科肿瘤中最差的。而多数卵巢癌的发生呈人群散发性且具有不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卵巢癌
预防
筛查
生物治疗
卵巢癌患者
妇科肿瘤
可预测性
散发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腔结核24例分析
4
作者
田其芳
江静逸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9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盆腔结核
慢性特异性感染
误诊
漏诊
诊断
手术病理切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子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田其芳
王新宇
+2 位作者
吕卫国
叶枫
谢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Ⅰ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
目的探讨早期(Ⅰ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期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以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特征性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1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切除盆腔淋巴结3996枚,平均每例29.6枚(20—47枚)。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6%(17/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3)、深肌层浸润(P=0.004)、脉管浸润(P〈0.01)、血小板数量(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OR=3.674,95%CI:1.825~7.393,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OR=4.568,95%CI:1.779—11.725,P=0.002)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结论脉管浸润和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癌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18
6
作者
王家建
田其芳
+3 位作者
张甦
吕丽萍
董婕
吕卫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间,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包括既往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史及恶性肿...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间,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包括既往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史及恶性肿瘤史,无子宫颈手术史,年龄为30-65岁,非妊娠期妇女]的高危型HPV阳性妇女。收集子宫颈脱落细胞,分别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PV L1蛋白。所有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均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部位行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组织学诊断妇女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估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共386例,其组织学诊断为:正常子宫颈16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8例,子宫颈鳞癌(SCC)2例。HSIL和SCC妇女的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LSIL和正常子宫颈者[分别为19.2%(25/130)和66.4%(170/256);P=0.000]。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中,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预测组织学诊断≥HSIL病变(包括HSIL和SCC)的敏感度(分别为80.77%、50.77%)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8%、76.47%)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1),但其特异度(分别为66.41%、81.25%)显著低于细胞学检查(P〈0.01);而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97%、57.89%)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619)。在高危型HPV阳性、细胞学检查正常的妇女中,HPV L1蛋白检测预测组织学诊断≥HSIL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和94.12%,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和41.18%;而在高危型HPV阳性、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妇女中,HPV L1蛋白检测用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86.36%、80.00%和86.36%。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的子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高危型HPV阳性,而细胞学检查正常或ASCUS妇女的一种合适的分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科
癌基因蛋白质类
病毒性
衣壳蛋白质类
活组织检查
阴道涂片
原文传递
题名
汉族妇女中p21 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田其芳
叶枫
陈怀增
吕卫国
谢幸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心实验室
出处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9-271,275,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汉族妇女中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DNA抽提试剂盒从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中抽提基因组DNA,其中宫颈癌患者226例(鳞状细胞癌215例,宫颈腺癌11例),正常对照组196例;用错配扩增突变检测PCR的方法测定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型.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21codon31AGA(精氨酸)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7.0%vs 24.0%,P<0.05,OR=1.9,95%CI=1.0~3.4);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对照组之间的AGA/AGA、AGA/AGC和AGC/AGC等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GA/AGA(OR=2.5,95%CI=1.4~4.5)和AGA/AGC(OR=1.8,95%CI=1.6~2.8)等位基因型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颈腺癌与对照组之间p21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21codon31AGA(精氨酸)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妇女患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因
p2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Keywords
Cervix neoplasms
Genes, p21
Polymorphism, single nucleotide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期妊娠羊水过少2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田其芳
叶光勇
贺晶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出处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妊娠羊水过少
妊娠晚期
临床分析
产前B超诊断
回顾性分析
母婴健康
羊水量
并发症
围产儿
难产率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R719.3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传性卵巢癌的筛查与预防
被引量:
1
3
作者
田其芳
谢幸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出处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摘
卵巢癌的手术、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方面在最近10多年有所发展,但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及预后的现状基本没有大的改善:初次诊断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治疗后经历缓解、复发、耐药等过程,总的预后仍是妇科肿瘤中最差的。而多数卵巢癌的发生呈人群散发性且具有不可预测性,
关键词
遗传性卵巢癌
预防
筛查
生物治疗
卵巢癌患者
妇科肿瘤
可预测性
散发性
分类号
R737.3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腔结核24例分析
4
作者
田其芳
江静逸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出处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9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盆腔结核
慢性特异性感染
误诊
漏诊
诊断
手术病理切片
分类号
R711.33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子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田其芳
王新宇
吕卫国
叶枫
谢幸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
出处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2006C23019)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Ⅰ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期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以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特征性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1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切除盆腔淋巴结3996枚,平均每例29.6枚(20—47枚)。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6%(17/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3)、深肌层浸润(P=0.004)、脉管浸润(P〈0.01)、血小板数量(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OR=3.674,95%CI:1.825~7.393,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OR=4.568,95%CI:1.779—11.725,P=0.002)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结论脉管浸润和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癌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纤维蛋白原
Keywords
Cervix neoplasms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Lymphatic metastasis
Fibrinogen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18
6
作者
王家建
田其芳
张甦
吕丽萍
董婕
吕卫国
机构
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瘤科
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出处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基金
国家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2010)
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2014YZ05)
文摘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6月间,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符合入组条件[包括既往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史及恶性肿瘤史,无子宫颈手术史,年龄为30-65岁,非妊娠期妇女]的高危型HPV阳性妇女。收集子宫颈脱落细胞,分别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PV L1蛋白。所有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均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部位行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组织学诊断妇女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估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共386例,其组织学诊断为:正常子宫颈16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4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8例,子宫颈鳞癌(SCC)2例。HSIL和SCC妇女的HPV L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LSIL和正常子宫颈者[分别为19.2%(25/130)和66.4%(170/256);P=0.000]。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中,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预测组织学诊断≥HSIL病变(包括HSIL和SCC)的敏感度(分别为80.77%、50.77%)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8%、76.47%)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1),但其特异度(分别为66.41%、81.25%)显著低于细胞学检查(P〈0.01);而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97%、57.89%)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619)。在高危型HPV阳性、细胞学检查正常的妇女中,HPV L1蛋白检测预测组织学诊断≥HSIL时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和94.12%,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和41.18%;而在高危型HPV阳性、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妇女中,HPV L1蛋白检测用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86.36%、80.00%和86.36%。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在高危型HPV阳性妇女的子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能成为高危型HPV阳性,而细胞学检查正常或ASCUS妇女的一种合适的分流方法。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科
癌基因蛋白质类
病毒性
衣壳蛋白质类
活组织检查
阴道涂片
Keyword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apillomaviridae
Oncogene proteins,viral
Capsid proteins
Biopsy
Vaginal smears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族妇女中p21 codon3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田其芳
叶枫
陈怀增
吕卫国
谢幸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期妊娠羊水过少205例临床分析
田其芳
叶光勇
贺晶
《浙江预防医学》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遗传性卵巢癌的筛查与预防
田其芳
谢幸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盆腔结核24例分析
田其芳
江静逸
《浙江预防医学》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早期子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田其芳
王新宇
吕卫国
叶枫
谢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原文传递
6
高危型HPV阳性妇女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家建
田其芳
张甦
吕丽萍
董婕
吕卫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