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养传统的守正与创新:一项“开笔礼”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喜斌 田养邑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8-41,共14页
近年来,“开笔礼”成为小学教育场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作为“文本”,“开笔礼”意味着开启“新人”的文化礼遇,它将历史时空中的蒙养传统置于当下儿童的教育情境,弘扬和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儿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开笔礼”成为小学教育场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作为“文本”,“开笔礼”意味着开启“新人”的文化礼遇,它将历史时空中的蒙养传统置于当下儿童的教育情境,弘扬和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儿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人类学的深描和阐释,研究发现符号表征、话语设计与操演程式串联起“开笔礼”的文本实践。“开笔礼”仪式穿越古今之变,基于“致知”“持敬”“养正”的文化传统,又在过程操演、体化实践和功能发挥等层面发生变革,为匡正儿童行为、模塑儿童人格、提升儿童价值认同上好了“第一堂课”。“开笔礼”仪式中蒙养传统的守正创新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行而又充满活力的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文化气象,这对创新新时代文化育人体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笔礼” 蒙养教育传统 致知 持敬 养正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的创制与日常生活世界--一项家乡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养邑 周福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5,共8页
作为一种新型知识观,地方性知识指涉文化的丰富性和实践智慧的多样性。怀有对民族文化的深情观照,是开拓中国人类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可选之道。通过村庄文化的地方性聚焦,人类学考察发现地方性知识是村民面对自身生存环境并与周遭情境互... 作为一种新型知识观,地方性知识指涉文化的丰富性和实践智慧的多样性。怀有对民族文化的深情观照,是开拓中国人类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可选之道。通过村庄文化的地方性聚焦,人类学考察发现地方性知识是村民面对自身生存环境并与周遭情境互动所创造的实践智慧。村庄时空轴线上存在的地方性知识的事实,可抽象出被认为是精神气质的系统,其本质是回族村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就村庄持续发展而言,普适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兼容状态的构建,已成为新时代民族日常生活世界再构的"地方性"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西吉县 回族聚居村 日常生活世界 人类学
下载PDF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教育价值观的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田养邑 樊改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教育哲学力求获得对教育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为教育事业提供一个价值尺度。哲学体系中的教育哲学注重在方法论上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基本问题中的教育哲学注重澄清教育中相关概念的含义。教育哲学需要担负起搭建教育价值逻辑框架的任务,树... 教育哲学力求获得对教育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为教育事业提供一个价值尺度。哲学体系中的教育哲学注重在方法论上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基本问题中的教育哲学注重澄清教育中相关概念的含义。教育哲学需要担负起搭建教育价值逻辑框架的任务,树立起教育理论和实践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信仰。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好教育需要合理的价值判断;教育哲学奠定了向善教育实践化的基础;教育实践导向的本源是教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实践哲学 教育价值观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新时代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养邑 周福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1,共8页
话语体系以一种实践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行为乃至社会发展。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基于行动性的教育实践构建文本自身,表达教育变革的实质性内容,功能是书写教育奋进的内在机理。构建教育学术话语体系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 话语体系以一种实践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行为乃至社会发展。教育学术话语体系基于行动性的教育实践构建文本自身,表达教育变革的实质性内容,功能是书写教育奋进的内在机理。构建教育学术话语体系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课题。立足新时代,回归人民美好教育生活是其构建的核心价值,教育问题、教育传统、教育主体和教育实践是重要的构成要件。当前教育学术话语与教育时代变革的不相适应,亟须构建中国特色、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学术话语体系传播教育好声音,要聚焦教育问题、根植人民教育、汲取教育传统、借鉴人类思想精华,使之成为迈向世界学术话语前沿的独特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术话语体系 教育实践 话语构建 人民教育
下载PDF
超越分析与澄清:教育研究的哲学转向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养邑 蔡国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5,共4页
分析哲学注重语言本体、语言所表达命题和概念的分析与辩解。教育领域中对分析哲学的运用促使教育把"分析"作为思维的工具、把"澄清"作为清思的前提来阐释教育本体。为了摆脱分析哲学的羁绊,现代教育研究应超越分... 分析哲学注重语言本体、语言所表达命题和概念的分析与辩解。教育领域中对分析哲学的运用促使教育把"分析"作为思维的工具、把"澄清"作为清思的前提来阐释教育本体。为了摆脱分析哲学的羁绊,现代教育研究应超越分析和澄清范式,突破分析哲学对教育研究的窠臼,不应仅驻足于批判性的澄清。教育研究亟需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直面人的教育境遇,并坚持概念澄清、汲取传统教育思想,形成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三者有机统一的研究范式,实现教育研究的哲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教育行为 教育研究
下载PDF
论行动特质的教育理论及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养邑 蔡国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共5页
认清教育理论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要以理解教育实践"在的意义"为出发点,"在的意义"之追问必须回归行动性的教育理论。"行动"本身具有浓厚的实践情怀,而教育实践的行动内涵决定了理论行动的四种特性,其... 认清教育理论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要以理解教育实践"在的意义"为出发点,"在的意义"之追问必须回归行动性的教育理论。"行动"本身具有浓厚的实践情怀,而教育实践的行动内涵决定了理论行动的四种特性,其中确定性行动不是压缩的理论信息。教育生活世界经由理论行动塑造成行动的公共空间。行动特质的教育理论彰显出鲜明的创新性,实践信念、意会性知识、人的多样性和实践沟通都是教育理论行动展现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行动 创新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创新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田养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场域在中小学校,其融入基础教育不仅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应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道路。当前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教育实践的误区,着重体现在知识与行为缺位化、过程与方法形式化、情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场域在中小学校,其融入基础教育不仅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应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道路。当前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教育实践的误区,着重体现在知识与行为缺位化、过程与方法形式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虚无化三方面。为此,创新教育路径是价值观教育融入基础教育全过程并取得可喜成效的必然选择,需要遵循内涵感知、情感内化、价值认同、行为体验和实践评价五步层层深入的循环步骤。适切的教育路径不仅是破解价值观教育误区的良药,还会生发出价值观教育深度改革的反推力。统筹高认知高参与,打造校园文化生活,拓展教育实践空间是开创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局面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教育 教育误区 价值观路径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教育研究两种范式的纷争与互融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养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8,共6页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惯用科学和人文范式构建和书写美好教育生活,培育了自成一派的范式文化。科学范式搜集和复现各种教育事实关联的理性线索,人文范式将教育现象进行非实验室般的思想概化,最终产生了范式文化纷争。经验描述与超验建构、...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惯用科学和人文范式构建和书写美好教育生活,培育了自成一派的范式文化。科学范式搜集和复现各种教育事实关联的理性线索,人文范式将教育现象进行非实验室般的思想概化,最终产生了范式文化纷争。经验描述与超验建构、客观论证与思辨阐释、情境限制与理性敞开、确定结论与模糊想象、固定程序与文本注解等多维度范式的相对主义表征,无法审慎把握可能教育生活世界的真理。科学与人文分野的教育阙失以及教育时空转型,客观决定了两种范式都是慎思和追问教育信念的学术手段,因此,要以范式文化互融为旨趣,消除偏见的研究认知,停止岛屿式的范式割裂,构建范式兼容模式。当前,要打造科学与人文并育的“双范式”教育研究文化生态,探求超越本有教育生活的出路以及获致人间生活尽美的根本道理,据此发掘非凡的教育发展成就,鉴赏教育生活的时代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范式 人文范式 教育研究 文化线索 范式文化互融 教育生活
下载PDF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生活:关系依存与实践道路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养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立场和世界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世界民族“集合”出现、携带关系性依存的非控制导向的系统,蕴含着全人类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价值。教育生活是牵涉人类共同福祉和利益的全球性事业,理应打破有界的存在,依据关...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立场和世界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世界民族“集合”出现、携带关系性依存的非控制导向的系统,蕴含着全人类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价值。教育生活是牵涉人类共同福祉和利益的全球性事业,理应打破有界的存在,依据关系依存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亟须的价值观和行动体系。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生活应当秉持关心共同体生活、反对个体自由主义、培植“在一起”的文化教育观,注重世界相惜的教育样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生活路径主要包括重塑教育生活的全球观念,编织互通的教育网络,拓展人文理解教育,培养具有世界情怀的地球村民,进而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注入教育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生活 有界存在 关系依存 实践道路
下载PDF
守成中变革:教育理论创新的学术传统与学术权力规避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养邑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6,共6页
教育学术传统是指教育理论助推教育实践在其演进规程中所积淀的行动方式,它以传统感召力与既定的制度安排规范教育秩序。建构教育生活离不开学术传统,但教育理论固守学术传统,预先框定可能的教育生活,将使弥足珍贵的传统资源成为理论创... 教育学术传统是指教育理论助推教育实践在其演进规程中所积淀的行动方式,它以传统感召力与既定的制度安排规范教育秩序。建构教育生活离不开学术传统,但教育理论固守学术传统,预先框定可能的教育生活,将使弥足珍贵的传统资源成为理论创新的隐忧,并演变为学术权力的代言,造成教育生活差异化现象。创造时空特质的美好教育生活,要求教育理论根植并超越学术传统,再塑教育理论的创新品格。由此,"守成中变革"的第三条道路是教育理论安身立命之道,人文情怀、反思意识、草根精神作为教育理论创新的要件,既能创造性地变革学术传统,又能规避居于其间的学术权力,实现鞭辟入里地诊断教育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学术传统 学术权力 教育生活 创新品格
下载PDF
公共危机与个体自我教育觉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文证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养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1,共6页
自我教育指个体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体,以此实现自我存在与行动的意义。公共危机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破坏,从中可以获得一种理性态度和美德批判的回应,这与自我教育相关联。在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涌现出无数最美“逆行者”,确证了... 自我教育指个体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体,以此实现自我存在与行动的意义。公共危机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破坏,从中可以获得一种理性态度和美德批判的回应,这与自我教育相关联。在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涌现出无数最美“逆行者”,确证了自我教育的实践力量。但部分个体存在私己、谣言、平庸之恶等自我教育的缺失,给疫情防控带来负面影响。重申自我教育,就要构建理性、良善、反思与行动统合的个体教育境界。后疫情时代,个体应当延展学校教育,依据自我觉知、由爱出发和切己行动的逻辑线索完成自我教育觉醒,克服公共危机对美好生活的阻碍,彰显个体生命价值追求的自觉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 自我教育 疫情防控 抗疫精神
下载PDF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理论创新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养邑 《教师教育论坛》 2016年第10期33-37,共5页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融入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创生出了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包含三个维度,彰显了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从基本要义上来分析,行动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生活教育思想是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融入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创生出了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包含三个维度,彰显了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从基本要义上来分析,行动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生活教育思想是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形成的活理论,其行动性围绕教育生活、教育行动、教育创造和教育幸福展开。据于此,回归生活、彰显实践、展开行动才能完成教育理论的创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无疑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珍视其中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教育理论 创新
下载PDF
试论我国当代教学文化的变迁与重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养邑 何丽茹 《现代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7,共3页
教学文化是教学的精神核心与体现,它使师生形成对于教学的"正确方式"。教学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传统教学文化有其弊端,而教学文化的转型需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学文化,其重建要立足于教学过程的生命力、学... 教学文化是教学的精神核心与体现,它使师生形成对于教学的"正确方式"。教学文化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传统教学文化有其弊端,而教学文化的转型需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学文化,其重建要立足于教学过程的生命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主体间性的形成和教学文化精神的引领四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教学文化 变迁 重建
下载PDF
结构化逻辑:教育研究方法改革之路
14
作者 田养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非共时性,淡化了教育生活理想的世界和合乎逻辑方法的学术研究体系。在此,结构化逻辑的内在分层和外在特征聚焦于教育研究的行动能力与教育生活互动而达成的逻辑图式上。教育研究方法注重... 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非共时性,淡化了教育生活理想的世界和合乎逻辑方法的学术研究体系。在此,结构化逻辑的内在分层和外在特征聚焦于教育研究的行动能力与教育生活互动而达成的逻辑图式上。教育研究方法注重以行动者的姿态赋予结构内教育生活的特质,方可塑造教育研究能动的文化性格。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需回归到结构化逻辑,提升教育研究行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逻辑 教育研究 方法论研究
下载PDF
儿童心灵整全:一种教师视角的“治疗实践”
15
作者 田养邑 白小玲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第4期61-64,共4页
心灵是个体设计生活时在形式上所具有的一种才能,儿童心灵是儿童开创美好生活的存在。教育作为培育至纯至善心灵的根本方式,在儿童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学校教育中,“成人本位”的替代式教育往往忽视了陶冶和养护儿童心灵... 心灵是个体设计生活时在形式上所具有的一种才能,儿童心灵是儿童开创美好生活的存在。教育作为培育至纯至善心灵的根本方式,在儿童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学校教育中,“成人本位”的替代式教育往往忽视了陶冶和养护儿童心灵,致使儿童心灵教育出现“残缺”现象,引发诸多儿童身心发展问题。何为儿童心灵整全,如何指引教师“救赎”儿童心灵,摆在了基础教育显著的位置。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语言以及教学沟通等都是影响儿童心灵整全的因素。基于此,教师应以和善的态度完成心灵治疗实践;以语言为媒介实现通达的心灵疗愈;以沟通性为基本方式使师生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以期实现儿童心灵整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儿童心灵 心灵整全 治疗实践
下载PDF
短暂也是永恒:来自教育
16
作者 田养邑 何丽茹 《师资建设》 2012年第6期83-83,共1页
时空概念使教育变得异彩纷呈。飞逝的时光又匆匆滑过去一年,但去年学生们毕业时的情景依旧很清晰。特别是快接近高考的这段日子里,一有闲暇时间,脑海里时不时地浮现出他们熟悉、亲切的面孔。那些琐碎的记忆早巳过去,而这种特别的情... 时空概念使教育变得异彩纷呈。飞逝的时光又匆匆滑过去一年,但去年学生们毕业时的情景依旧很清晰。特别是快接近高考的这段日子里,一有闲暇时间,脑海里时不时地浮现出他们熟悉、亲切的面孔。那些琐碎的记忆早巳过去,而这种特别的情愫夹杂着一丝丝怀念和反思却愈加浓烈。我想,这都源于教育主体间对生命涌动的把握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时空概念 闲暇时间 主体间 毕业 学生 高考
下载PDF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与策略
17
作者 田养邑 何丽茹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2年第11期35-36,共2页
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导向,在合作探究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应以巧问精问为策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指导性训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教育价值的角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樊改霞 田养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48,49-50,共6页
教育哲学是关乎教育价值的学问,依据价值达成设计美好教育生活的路径,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要义。实践哲学表现为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实践境界,价值干预张力的发挥使实践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图景融入一体。实践层次上的教育... 教育哲学是关乎教育价值的学问,依据价值达成设计美好教育生活的路径,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要义。实践哲学表现为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实践境界,价值干预张力的发挥使实践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图景融入一体。实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加强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教育情怀的敞开;教育向善的实践活动是教育价值本然的诉求。好的教育需要合理的价值判断和向善的教育实践化,源于教育哲学具有实践哲学的实践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实践哲学 教育价值
下载PDF
教育研究的结构化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国英 田养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共6页
教育研究的传统框架以假设、封闭和被动为个性倾向,缺乏规范性的意义框架,需要使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秩序。这种结构性秩序奠定了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进而在教育研究本身构建的意义领域里建立起特殊描述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即... 教育研究的传统框架以假设、封闭和被动为个性倾向,缺乏规范性的意义框架,需要使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结构性秩序。这种结构性秩序奠定了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进而在教育研究本身构建的意义领域里建立起特殊描述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即表征、外核和内核三层共同搭建起具有整体性功能的结构化逻辑框架。教育研究的结构化逻辑强调结构内主体间交互形成的教育生产力而非结构的本体性制约。教育研究需要走向结构化逻辑并赋予这种模式以生活的意义,并将结构融会贯通于一系列的教育生活构成之中,推动教育研究更为自觉、主动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结构化 逻辑
下载PDF
麦金太尔美德观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20
作者 樊改霞 田养邑 《现代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源于道德语言的无序、道德证明的失败和道德实践的缺失三个方面,他的美德观极力关照传统美德、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再现出道德复活的可能并架构起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麦金太尔的道德教育观...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源于道德语言的无序、道德证明的失败和道德实践的缺失三个方面,他的美德观极力关照传统美德、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再现出道德复活的可能并架构起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麦金太尔的道德教育观给当前学校德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太尔 美德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