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1
作者 张丹丹 娄志强 +1 位作者 段鹏康 田嘉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26-229,共4页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乡村文创产品实现了文旅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助力点。通过对优秀实践案例进行梳理,探索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策略,在遵循审美性、地域性、市场化的原则下应强化文创产品文化特质,赋予...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乡村文创产品实现了文旅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助力点。通过对优秀实践案例进行梳理,探索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策略,在遵循审美性、地域性、市场化的原则下应强化文创产品文化特质,赋予产品灵魂打造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文化,打造温情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依托信息化优势,创新产品营销渠道扩大市场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产品 乡村振兴 设计与开发 策略
下载PDF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嘉辉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0期27-28,共2页
有人说中国戏曲是西方所言的音乐剧,通过阐述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来解释中国戏曲不是西方音乐剧,发现两者更多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音乐剧 中国戏曲 审美
下载PDF
论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形态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嘉辉 《影剧新作》 2019年第2期127-135,共9页
欧美音乐剧"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以来,在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舞台上,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王国维曾描述戏曲"有歌且舞以演一事",契合音乐与舞蹈在音... 欧美音乐剧"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以来,在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舞台上,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王国维曾描述戏曲"有歌且舞以演一事",契合音乐与舞蹈在音乐剧演剧样式中的总体叙事的审美理念。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多元文化兼容并蓄,东西方戏剧美学不断交流与融合,古典、现代与后现代的美学理念之间不断撞击,生活与艺术互相牵引着。本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地探究与摸索中国原创音乐剧剧本创作的多样性、主导动机的作用、演出思想立意及其舞台意象,给予未来创作更多可能性,重建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与自信,重塑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主导动机 审美 诗意 创作 意象
下载PDF
华语电影《阿飞正传》“阿飞—无脚鸟意象”美学研究
4
作者 田嘉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24,共3页
人物形象真是美的!“诗人的眼睛在狂怒中辽阔的大地、深邃的苍穹,想象会获得未知的形象,诗人的笔则授之以定形,赋虚幻以显赫的地位和姓名.”来自莎翁对自然生活产生的审美体验创作时作以形而上形象思考.
关键词 美学研究 华语电影 鸟意象 人物形象 审美体验 形而上 诗人 虚幻
下载PDF
“经典文本—影像表达”创作间缝隙——以《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与电影为例
5
作者 田嘉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12-115,共4页
《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被众多读者认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究其百品不厌的原因之一是波洛在推理过程中,不是重墨渲染血淋淋的谋杀场面,而是纵深探索其微妙细腻的人物内心与人物关系之间怎样表达... 《东方快车谋杀案》小说被众多读者认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之一,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究其百品不厌的原因之一是波洛在推理过程中,不是重墨渲染血淋淋的谋杀场面,而是纵深探索其微妙细腻的人物内心与人物关系之间怎样表达人类的精神生活、情感本质与人性力量,这是在传统逻辑线性推理基础上,拓展并赋予影像视觉的叙事与表达,细微品思小说中,文本建构的某种空间意象、思维与叙事,尽可能满足读者独特的审美愉悦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改编 人性 审美
下载PDF
论《影响的焦虑》中的诺斯替主义
6
作者 田嘉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46-50,共5页
《影响的焦虑》是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文学理论领域的一大力作,同时该书也是其"影响误读"理论的奠基石。布鲁姆作为一个现代诺斯替主义的信徒,十分注重个人的内在精神和超越性力量。这使得他在进行文... 《影响的焦虑》是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文学理论领域的一大力作,同时该书也是其"影响误读"理论的奠基石。布鲁姆作为一个现代诺斯替主义的信徒,十分注重个人的内在精神和超越性力量。这使得他在进行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构时,将自身的宗教信仰融合其中,从而产生了兼具宗教性与文学性的"融合性"文本。《影响的焦虑》是其"融合性"文本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该书部分段落的文本细读,可以从其中的宗教概念和理论话语中窥见极为浓厚的诺斯替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的焦虑 诺斯替主义 融合性观念 文本细读
下载PDF
论果戈理《彼得堡故事》中的城市意象
7
作者 田嘉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22-124,128,共4页
城市是果戈理“彼得堡书写”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和主题。在测绘圣彼得堡的“心灵地图”时,果戈理交替运用全知叙述者的远景勾勒和借人物想象、感受主观描摹两种手法。让读者在领略首都绚丽景致、多样风采的同时,也觉察到了繁荣表象下那荒... 城市是果戈理“彼得堡书写”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和主题。在测绘圣彼得堡的“心灵地图”时,果戈理交替运用全知叙述者的远景勾勒和借人物想象、感受主观描摹两种手法。让读者在领略首都绚丽景致、多样风采的同时,也觉察到了繁荣表象下那荒诞诡谲的异象。同时,果戈理又将“城市意象”作为贯穿各篇的草蛇灰线,使原本独立的故事连缀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而整部作品中所包蕴的“人与荒诞世界之关系”的哲思,更成为了现代性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彼得堡故事》 城市意象 文本空间
下载PDF
艺术家与愚人之争——论《死于威尼斯》主人公形象的转变
8
作者 田嘉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0-33,共4页
"愚人"和"艺术家"是德意志文学史上特有的两种重要人物类型。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但又并未彻底断绝与前者的联系,二者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托马斯·曼创作于1912年的《死于威尼斯》的主人公阿什巴赫便是一... "愚人"和"艺术家"是德意志文学史上特有的两种重要人物类型。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但又并未彻底断绝与前者的联系,二者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托马斯·曼创作于1912年的《死于威尼斯》的主人公阿什巴赫便是一个兼具"艺术家气质"和"愚人特性"的形象。他偶然在一位14岁的美少年身上发现了纯粹的"精神美"并苦苦追寻,潜藏在他精神中的"愚人性"随着对"少年之美"的渴望日益高涨,并与"艺术家理性"展开了天人交战。作者以此揭示了貌似作为社会精英的艺术家群体,囿于理性和感性的纠葛,身陷"亦智亦愚"的尴尬人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人性 艺术家理性 精神美 对抗性
下载PDF
“蝶魂”——以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和《中国蝴蝶》导演艺术比较分析为例
9
作者 田嘉辉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9期29-30,共2页
导演是舞台演出的作者、演员表演指导者、舞台演出组织者和总体构思者之外还有一个特殊评介功能,他像观众一样来窥探和审视舞台演出,从而与戏剧作品更多的对话交流,来寻找戏剧导演艺术更多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音乐剧 导演艺术
下载PDF
导演者的“魅”
10
作者 田嘉辉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1期9-10,共2页
导演是舞台的作者,当今社会赋予导演者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更让人们去探索作为导演者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表演 剧场 导演者
下载PDF
试论“一千种美的‘哈姆雷特’”
11
作者 田嘉辉 《戏剧之家》 2013年第9期219-220,共2页
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话题引出"一千种美的哈姆雷特",进行论述同一个艺术人物形象的不同审美取向,以及用新颖的视角来认识和揭示出人物形象美的内在本质。
关键词 艺术人物形象 审美 情感
下载PDF
12
作者 田嘉辉 王金娣(指导)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第6期56-56,共1页
他微笑着看着眼前的景象,然后转身,进入另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他是商人的儿子,名曰旺儿。旺儿自幼便不染商业之道,他的父亲也不强求,只是让他学点本事。他自幼在树林中玩耍,所以便想着种些树苗,赚点钱,把果实卖了。卖不完的话,就自己留下... 他微笑着看着眼前的景象,然后转身,进入另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他是商人的儿子,名曰旺儿。旺儿自幼便不染商业之道,他的父亲也不强求,只是让他学点本事。他自幼在树林中玩耍,所以便想着种些树苗,赚点钱,把果实卖了。卖不完的话,就自己留下,作为礼物送给乡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林
下载PDF
电气设备高压试验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陈 田嘉辉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7期70-71,共2页
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稳定和安全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就需要时常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本文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的基础分析下,阐述几种常见的电气设备高压测验... 电气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运行是否稳定和安全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就需要时常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本文在对电气设备进行高压试验的基础分析下,阐述几种常见的电气设备高压测验的类型,并探讨电气设备高压试验下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电力系统 高压测验 防范措施
下载PDF
论王宁的世界戏剧观
14
作者 田嘉辉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2023年3月28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爱思唯尔(Elsevier)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发布了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文学理论家王宁再度名列其中。这再次证明了王宁的学术理念在国际人文艺术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 2023年3月28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爱思唯尔(Elsevier)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发布了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文学理论家王宁再度名列其中。这再次证明了王宁的学术理念在国际人文艺术学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一直全面惠及在国际人文艺术领域中,从事研究的这些同仁和后生学者,尤其是研究比较艺术、跨文化艺术、世界艺术的这些学者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艺术 文学理论家 文献出版 ELSEVIER 学术理念 爱思唯尔 戏剧观 高被引学者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在法国传播的历程、理路及未来
15
作者 田嘉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3,共8页
中法两国之间的戏剧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1735年法国伏尔泰根据汉学家马若瑟译本《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以来,至今,中法戏剧文化交流已经有280多年的历程。19世纪初期,法国汉学家儒莲和大巴赞翻译的《灰阑记》等多种剧目出版以... 中法两国之间的戏剧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1735年法国伏尔泰根据汉学家马若瑟译本《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以来,至今,中法戏剧文化交流已经有280多年的历程。19世纪初期,法国汉学家儒莲和大巴赞翻译的《灰阑记》等多种剧目出版以后,在法国引起了一股“中国戏剧热”的高潮。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戏剧文化开启了一种自由、开放的创作形态,1980年在法国演出的话剧《茶馆》,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进入21世纪,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戏剧作品新版《茶馆》和《第七天》入围阿维尼翁戏剧节内单元剧目展演。中国主流戏剧观以其人民性、开放性、创新性不仅与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创节理念具有某种契合性,而且实际上构成后者的文化引领。中国戏剧在法国的接受历程和案例表明,我国经典戏剧作品要在海外成功演出、有效传播,首先必须构建一个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特色、讲好中国戏剧故事的戏剧内容,其次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别具一格的世界舞台样式。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增强戏剧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才能使中国的戏剧故事在法国乃至全世界焕发出属于我们国家特有的文化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戏剧 中国戏剧 文化自信 文化价值 世界戏剧
原文传递
重拾文化自信:浅析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形态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嘉辉 《当代戏剧》 2019年第1期35-37,共3页
欧美音乐剧"漂洋过海"来到中国,1980年代诞生第一部原创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如王国维描述戏曲的"有歌且舞以演一事",契合音乐与舞蹈在音乐剧演剧样式中的总体叙事的审美理念。当今世... 欧美音乐剧"漂洋过海"来到中国,1980年代诞生第一部原创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如王国维描述戏曲的"有歌且舞以演一事",契合音乐与舞蹈在音乐剧演剧样式中的总体叙事的审美理念。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东西方戏剧美学不断交流与融合,古典、现代与后现代的美学理念之间的撞击,生活与艺术互相牵引着戏剧性张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的探究与摸索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剧本创作的多样性、歌与舞的叙事表达及音乐剧场中审美意象,给予未来创作的更多可能性,理应重建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与自信,重塑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审美 诗意 创作 意象
原文传递
彼得·布鲁克与跨文化戏剧《那个错把妻子当成帽子的男人》
17
作者 田嘉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1993年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改编奥利弗·萨克斯的神经心理学小说《那个错把妻子当成帽子的男人》,这是在他长达51年的导演艺术生涯中进行的跨文化转向——跨学科探索。他把神经心理学科带入戏剧文化领域,构成了一个跨越学科、... 1993年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改编奥利弗·萨克斯的神经心理学小说《那个错把妻子当成帽子的男人》,这是在他长达51年的导演艺术生涯中进行的跨文化转向——跨学科探索。他把神经心理学科带入戏剧文化领域,构成了一个跨越学科、民族、种族、文化、媒介的跨文化戏剧文本与舞台样式。他在这个首演于瑞士的跨文化戏剧中,不仅提出了为什么“跨”、“跨”什么以及如何“跨”的问题,还阐释了跨文化戏剧创造了人类精神文化中的独特价值,也揭开了人类戏剧文化真相的全球性风貌。本文为国内外戏剧导演的跨文化戏剧创作提供了方法和内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布鲁克 跨文化戏剧 《那个错把妻子当成帽子的男人》
原文传递
吐峪沟石窟壁画线描集图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东良 陈玉珍 +8 位作者 赵阳 邓永红 玛尔亚木·依不拉音 李媛 王丽梅 田嘉辉 陈霞 任新宇 史晓明 《石窟寺研究》 2014年第1期229-254,共26页
吐峪沟石窟作为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它位于吐鲁番市东约60公里,距高昌故城约10公里处。吐峪沟石窟作为高昌文明的一座丰碑,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政权的存亡关系甚密。吐峪沟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饱受风沙、地震等自然灾害... 吐峪沟石窟作为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它位于吐鲁番市东约60公里,距高昌故城约10公里处。吐峪沟石窟作为高昌文明的一座丰碑,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政权的存亡关系甚密。吐峪沟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饱受风沙、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现存洞窟46个,且大部分都是没有壁画的僧房窟,壁画残存虽少,但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及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将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以及绘画艺术更好的传承和研究,故作此线描图集。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峪沟石窟壁画 佛教 艺术 线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