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瘤患者血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垚垚 刘欢 +2 位作者 杨珊珊 俎东红 王树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液中细胞免疫表型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诠释淋巴瘤亚群免疫表型和分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临床怀疑恶性淋巴瘤病例的外周血及骨髓血标本33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液中细胞免疫表型在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诠释淋巴瘤亚群免疫表型和分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临床怀疑恶性淋巴瘤病例的外周血及骨髓血标本33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每例标本的免疫表型,分析淋巴瘤的血液中流式细胞图特征,并对比与组织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 33例流式细胞分析图结果显示,21例(63.6%)与组织学结果相符,其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15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3例,淋巴结良性病变3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率分别为65.2%、75.0%和50.0%。FCM判定骨髓侵犯的患者为17例,阳性率为62.9%,显著高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29.6%)。结论对于单纯淋巴细胞增多或者淋巴结肿大病理未能确诊为淋巴瘤的患者,FCM可以成为有力的证据,做出淋巴瘤诊断。FCM判定骨髓侵犯敏感性显著大于骨髓形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胸腺瘤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亚临床甲亢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垚垚 王树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313,共1页
患者,女,62岁。该患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心悸、活动后气短,未诊治,近半月头晕、乏力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4月713入本院。查体: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左颈部可触及I度肿大甲状腺,重度贫血貌。双肺可闻及少许... 患者,女,62岁。该患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心悸、活动后气短,未诊治,近半月头晕、乏力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4月713入本院。查体: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左颈部可触及I度肿大甲状腺,重度贫血貌。双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哕音。心率102次/分,心尖区二级收缩期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亚临床甲亢 胸腺瘤 进行性加重 收缩期杂音 重度贫血 甲状腺 左颈部
下载PDF
白介素-6与硼替佐米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薇薇 王巍 +3 位作者 刘怡君 王孟林 潘佳琪 田垚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究炎症因子在硼替佐米诱导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潜在作用,研究Th2细胞分泌的白介素-6(IL-6)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将接受四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3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者就诊时... 目的探究炎症因子在硼替佐米诱导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潜在作用,研究Th2细胞分泌的白介素-6(IL-6)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将接受四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3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者就诊时及每次硼替佐米给药前的感觉、运动神经症状,并在就诊时及完成四个疗程后,或出现临床指征时进行神经生理学测试(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的研究及定量感觉检查)。硼替佐米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亚群Th1和Th2的比例,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炎症因子IL-6的含量。结果 30例患者中有18例在治疗期间进展为周围神经病变。18例疼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Th2细胞明显占优势,并且IL-6的水平显著增加。结论硼替佐米导致CD4+亚群Th1与Th2比例失衡,Th2细胞分泌的高水平IL-6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TH2细胞 白介素-6 神经性疼痛
下载PDF
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效果分析
4
作者 田垚垚 董秀帅 +7 位作者 任雨悦 李晓云 戴海滨 王京华 赵薇薇 常玉莹 陈曦 王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接受诱导化疗的222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接受诱导化疗的222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中性粒细胞(ANC)≤1.5×10^(9)/L时应用GM-CSF(3~5μg·kg^(-1)·d^(-1),GM-CSF组)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μg·kg^(-1)·d^(-1),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时停用。比较两组患者IFD(包括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及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IFD发生率为8.1%(18/222)。GM-CSF组和G-CSF组IFD发生率分别为3.5%(3/85)和10.9%(15/1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49)。GM-CSF组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9例及G-CSF组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15例患者中,发生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为0、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MM患者应用GM-CSF可减少IFD和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侵袭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1例
5
作者 田垚垚 王巍 +1 位作者 李晓云 王京华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91-69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减少3 d”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1月1日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2.8×10^(9)/L,HGB 103 g/L,PLT 159×10^(9)/L。外周血分类:分叶4%、淋巴细胞96%;骨穿:原始细胞63%...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减少3 d”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1月1日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2.8×10^(9)/L,HGB 103 g/L,PLT 159×10^(9)/L。外周血分类:分叶4%、淋巴细胞96%;骨穿:原始细胞63%。支持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1)诊断。骨髓活检: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较低下(30%),幼稚阶段细胞增多(约70%),胞质中等大,胞浆中等量,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细致,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偏少见;少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
原文传递
减量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抗对老年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垚垚 王树叶 +5 位作者 李晓霞 原琳 赵辉 王巍 陈园园 陈亚凤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94-996,共3页
淋巴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且老年淋巴瘤患者对放化疗耐受性差,完全缓解(CR)率低,早期病死率高。据美国FDA统计,70~80岁的患者仅占临床研究人组病例的10%~15%,所以试验人群的年龄偏差导致老年患者群的治序尚缺乏有力... 淋巴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且老年淋巴瘤患者对放化疗耐受性差,完全缓解(CR)率低,早期病死率高。据美国FDA统计,70~80岁的患者仅占临床研究人组病例的10%~15%,所以试验人群的年龄偏差导致老年患者群的治序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老年患者 CHOP方案 利妥昔单抗 安全性 疗效 循证医学证据 早期病死率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首疗程化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垚垚 常玉莹 +4 位作者 董秀帅 姜永芳 迟佳 王京华 陈曦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首疗程诱导化疗结束时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过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获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orpholog...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首疗程诱导化疗结束时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过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获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orphologic leukemia-free state, MLFS)且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RD结果的AML患者233例,其中MRD阳性组135例,MRD阴性组98例。分析首疗程诱导化疗结束时MRD与AM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无白血病生存时间(leukemia-free survival, LFS)的关系。结果 MRD阴性组5年OS优于MRD阳性组(36.7%vs 21.5%,P=0.002)。MRD阴性组5年LFS优于MRD阳性组(37.2%vs 19.6%,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初始白细胞(WBC)计数≥100×109是MRD阳性的高危因素(P均<0.05),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后血小板(Plt)计数≥300×109提示更高的MRD阴性率(P=0.018)。初始Plt计数、预后危险度分级在MRD阴性组和阳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疗程化疗结束获MRD阴性提示更好的预后;CR后Plt计数水平与MRD阴性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树叶 田垚垚 +2 位作者 金月 翟晓菲 毕中秋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目的检测β-ccatenin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诊断为PCNSL的10例患者的蜡块组织(实验组),同时收集10例淋巴结炎患者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检测β-ccatenin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诊断为PCNSL的10例患者的蜡块组织(实验组),同时收集10例淋巴结炎患者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caten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catenin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10例PCNSL组织中阳性表达4例,相对于内参基因,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70±0.57,对照组织中无阳性表达者,相对表达量为1.00±0.27,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功能状态(PS)评分、脑脊液蛋白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均P〉0.05)。结论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β-ccatenin在PCNSL组织中均高表达,且有细胞质内的表达,而淋巴结炎组织中无此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基因 β-ccatenin
原文传递
血循环DNA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园园 王巍 +2 位作者 李晓霞 田垚垚 王树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6期7191-7193,共3页
近年来血循环DNA用于基因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血循环DNA是指血浆中具有DNA双螺旋结构的核苷酸片段,逐渐成为一项新的肿瘤标记物。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循环DNA较正常人有很大差异,不同疾病条件下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逐渐成为替代当... 近年来血循环DNA用于基因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血循环DNA是指血浆中具有DNA双螺旋结构的核苷酸片段,逐渐成为一项新的肿瘤标记物。研究发现肿瘤患者血循环DNA较正常人有很大差异,不同疾病条件下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逐渐成为替代当前需采集肿瘤组织作为标本的无创方法。尽管血循环DNA的来源尚不清楚,通过监测血循环DNA总水平变化及相关肿瘤基因的异常改变,可以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特别是许多国外文献报道,它与淋巴瘤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血循环DNA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包括淋巴瘤常见的基因重排或者病毒相关血浆DNA,与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反应及预后直接相关。现将近几年国内外血循环DNA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研究前景做简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DNA 淋巴瘤 预后 标记物
原文传递
改良VTD-PACE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及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薇薇 陈丽艳 +5 位作者 王连杰 张蒙 李宇莹 董秀帅 田垚垚 王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VTD-PACE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顺铂、脂质体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依托泊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及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 目的观察改良VTD-PACE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顺铂、脂质体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依托泊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及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10例EMD或PCL患者,接受改良VTD-PACE方案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疗程数4(2~6)个,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达80%,8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及以上。随访时间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OS)24(5~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8(2~23)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消化道症状、乏力及骨髓抑制,通过对症干预治疗耐受性良好,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改良VTD-PACE方案效率高,耐受性好,可作为治疗EMD及PCL患者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浆细胞白血病 来那度胺 脂质体阿霉素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方案的探讨
11
作者 毕中秋 陈亚凤 +2 位作者 田垚垚 翟晓菲 王树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9期3786-3788,共3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是淋巴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一个避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是淋巴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一个避难所,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为淋巴瘤发生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但其通透性升高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和预后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本文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