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坛魁斗照河山——记当代中国针灸针法研究之父郑魁山教授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晓丽 田大哲 +1 位作者 李金田 郑俊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郑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就斐然。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创院初期的... 郑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就斐然。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创院初期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首倡并领导“经络实质研究”;创建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和甘肃郑氏针法研究会。郑老关于重视研究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的观点和实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针灸针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师 针灸学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民族脊梁 针法慈航——记新中国针灸事业的奠基者郑毓琳先生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大哲 刘骏驰 +1 位作者 赵娟 郑俊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5-548,共4页
郑毓琳先生是我国现代最卓越的针灸家之一。他一生秉承家学,勇于创新,成功地将内功与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郑氏针法,用于治疗眼疾重症等疗效超群,誉隆四海。主要成就有:担纲中国中医研究院创院初期的针灸科研、... 郑毓琳先生是我国现代最卓越的针灸家之一。他一生秉承家学,勇于创新,成功地将内功与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郑氏针法,用于治疗眼疾重症等疗效超群,誉隆四海。主要成就有:担纲中国中医研究院创院初期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出一大批针灸名家;首倡经络实质研究;受中央首长重托多次给友邦领导治愈顽疴,成为新中国政治外交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针灸师 针灸学 针灸史
下载PDF
营卫补泻探微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大哲 赵泾屹 李乃奇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0期229-231,共3页
营卫补泻始于《内经》,是《内》《难》时期较为完备的古典手法之一,涵盖了补泻手法的要义。目前学界对其探讨较少,以致大多教材亦未将其列入正式补泻手法行列,传统概念里的模糊术式亦难符合临床所需。作者以《内》《难》为圭臬,结合临... 营卫补泻始于《内经》,是《内》《难》时期较为完备的古典手法之一,涵盖了补泻手法的要义。目前学界对其探讨较少,以致大多教材亦未将其列入正式补泻手法行列,传统概念里的模糊术式亦难符合临床所需。作者以《内》《难》为圭臬,结合临床实践,厘定营卫二气的概念与营卫补泻的内涵,试析营卫补泻的操作要领,并依据《内经》理论提出"卫气亦出于上焦,因肺而作"的观点,既是对卫气的认知补充,更为针灸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营卫 补泻 手法
下载PDF
泄泻治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大哲 《河北中医》 2005年第3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泄泻 中医疗法
下载PDF
肛门内口血泡案
5
作者 田大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血压 肛门 内口 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阳性体征 三棱针刺 患者 苔黄腻 长强穴
下载PDF
挑治法治疗“翻欺”证1例
6
作者 田大哲 《河北中医》 2004年第6期414-414,共1页
关键词 翻欺证 挑治
下载PDF
刘春龙应用小柴胡汤举隅
7
作者 鄢丽 田大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壮阳药物 调畅气机 夫妻关系 工作压力 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 肝肾同源 肝胆气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168例
8
作者 杜广一 田大哲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梗死患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组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法理论探析
9
作者 田大哲 黄伟萍 李乃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2-1206,共5页
人迎寸口脉法为《黄帝内经》针灸学古典脉法之一,也是古典针灸诊治经脉病的临床经典范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该法通过比较颈人迎脉和手寸口脉大小,根据脉象判定阴阳盛虚变化,以确定所病经脉;选取所病经脉表里经之井、荥、... 人迎寸口脉法为《黄帝内经》针灸学古典脉法之一,也是古典针灸诊治经脉病的临床经典范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发现该法通过比较颈人迎脉和手寸口脉大小,根据脉象判定阴阳盛虚变化,以确定所病经脉;选取所病经脉表里经之井、荥、输为主,通过补泻以调虚实。人迎寸口脉法医理古朴,诊法简易,定经选穴明确,值得进一步发掘其内涵和诊疗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法 经脉病 《黄帝内经》 古典针灸 针灸范式
原文传递
恢刺探微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大哲 赵泾屹 李乃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3,共3页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刺 筋痹 针刺手法 灵枢
原文传递
平补平泻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大哲 李乃奇 翟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0,共4页
平补平泻为目前临床常用针刺手法之一,然诸家对其认识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临床实践,梳理平补平泻法的源流,并结合针刺补泻手法设立初衷及临床实际需要,略陈管见。古之平补平泻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整体寒热错杂或虚... 平补平泻为目前临床常用针刺手法之一,然诸家对其认识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临床实践,梳理平补平泻法的源流,并结合针刺补泻手法设立初衷及临床实际需要,略陈管见。古之平补平泻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针对整体寒热错杂或虚实夹杂之乱证,在同一个腧穴进行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称为平补平泻手法;二是针对人体或经络之上下、左右等明显阴阳偏差,如临床常见之上实下虚、左热右凉等证,需补下泻上或补右泻左等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结果,是为治则或方法,可称为平补平泻法。无论同穴而施,还是分穴而为,其目的均是为了完成阴阳和合。近代针家著述很少谈及平补平泻,及至建国后复见平补平泻手法的称谓,以均匀地提插捻转为特点,并逐渐成为临床较为常用的针刺手法,但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针刺补泻手法古今有异,应厘清源流,分而论之,以期更好为临床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平补平泻 补泻 手法
原文传递
偶刺发微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大哲 赵泾屹 李乃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15-1116,共2页
偶刺法为《灵枢》“十二刺法”之一,《灵枢·官针》云:“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之也”。经文不但指出了偶刺法之主治,而且较翔实地指出本法的具体操作。今人从偶刺法发展为前后配穴法和俞... 偶刺法为《灵枢》“十二刺法”之一,《灵枢·官针》云:“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之也”。经文不但指出了偶刺法之主治,而且较翔实地指出本法的具体操作。今人从偶刺法发展为前后配穴法和俞募配穴法,称阴阳刺,广泛用于临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刺 心痹 针刺手法 援物比类
原文传递
Case for non-specific pain on waist of a pregnant woman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大哲 白英哲 李乃奇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9年第4期322-324,共3页
The patient was in conception 27 weeks+6 days,and got right waist pain,complicated with nausea,vomiting(vomit as gastric content),which was diagnosed as non-specific pain on waist after consultations of many departmen... The patient was in conception 27 weeks+6 days,and got right waist pain,complicated with nausea,vomiting(vomit as gastric content),which was diagnosed as non-specific pain on waist after consultations of many departments.The patient received acupuncture with the following acupoints:Shuǐgōu(水沟 GV26),Yìntáng(印堂 EX-HN3),left Hégǔ(合谷 LI4),and right Tàichōng(太冲 LR3).On the first date of acupuncture,the patient felt pain relieved obviously,occasionally with slight pain that did not influence normal diet and rest.On the next day,the patient took acupuncture continuously,the doctor added Tàixī(太溪 KI3)acupoint.The patient received acupuncture for 3 times in all.The pain and soreness of the patient almost disappeared,only with slight discomfort occasionally that did not influence the normal life.Through follow-up half a year,the patient born a live male infant by cesarean section on March 20,2019,both the mother and her infant were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pecific pain WAIST Depression Acupun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