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砭石疗法对穴位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田宇瑛 杨秀斌 +3 位作者 张维波 杨桦 詹艳辉 何秀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8-689,共2页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的治病机理。方法 :使用泗滨浮石砭具对 2 0例健康人的肺经、胆经、三焦经和脾经进行顺经补法和逆经泻法的推刮治疗 ;用微量二氧化碳测定仪测量相关穴治疗前后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TCE)。结果 :使用补法后的TCE显...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的治病机理。方法 :使用泗滨浮石砭具对 2 0例健康人的肺经、胆经、三焦经和脾经进行顺经补法和逆经泻法的推刮治疗 ;用微量二氧化碳测定仪测量相关穴治疗前后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TCE)。结果 :使用补法后的TCE显著升高 (P <0 0 5) ,而泻法变化不明显 ,提示经脉气血流注和迎随补泻手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使用加热的砭具对 2 7例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肺经相关穴位进行手法治疗 ,测量太渊和中府的TCE变化 ,发现有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砭石疗法提高了经脉的能量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疗法 穴位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能量代谢
下载PDF
不同拔罐负压对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5
2
作者 田宇瑛 秦丽娜 张维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血流量 拔罐 负压
下载PDF
应用激光散斑技术观察针刺合谷对面部不同区域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宇瑛 黄涛 +2 位作者 王广军 贾术永 张维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4,F000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对面部不同区域血流的影响,探讨针刺的外周效应。方法:20例健康受试者针刺合谷穴,使用MoorFLPI激光散斑成像仪,观察面部皮肤血流在针刺前、针刺得气后留针15min及起针后10min内7个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变化。将面部分为嘴,...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对面部不同区域血流的影响,探讨针刺的外周效应。方法:20例健康受试者针刺合谷穴,使用MoorFLPI激光散斑成像仪,观察面部皮肤血流在针刺前、针刺得气后留针15min及起针后10min内7个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变化。将面部分为嘴,鼻,左、右脸颊及前额5个区域,分别计算平均血流量。结果:针刺合谷后,鼻区、左、右脸颊区的血流量逐渐升高,与针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前额区针后即刻显著增加(P<0.05),随后保持不变,嘴区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针灸可通过经脉产生远隔效应,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面口合谷收"的中医经典取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合谷 面部血流灌注 激光散斑技术
下载PDF
注入不同刺激性液体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田宇瑛 罗明富 +4 位作者 徐一慧 张维波 王广军 王瑞红 李翠红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4期32-34,I0002,共4页
目的摸索并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刺激性液体通过胃管灌入小型猪胃内,3 h后处死取材,石蜡包埋及冷冻切片,用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与照相。结果用95%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较完整,色淡红,表面光滑,... 目的摸索并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刺激性液体通过胃管灌入小型猪胃内,3 h后处死取材,石蜡包埋及冷冻切片,用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与照相。结果用95%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较完整,色淡红,表面光滑,局部显示有轻微充血、水肿和深红色,镜下显示胃粘膜上皮和胃小凹较完整,但有部分上皮肿胀,出现轻微损伤;用无水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虽较完整,但黏膜暗红颜色的深度和面积均比95%乙醇灌胃模型有明显增加,镜下显示胃黏膜上皮受损,明显变薄,但仍残留少量上皮组织,胃小凹变短,出现明显破损的溃疡面;用36%的冰乙酸灌胃后,肉眼观察胃内壁隆起呈明显白黄色,呈严重缺血坏死状态,镜下显示胃溃疡组织黏膜上皮层损伤严重,部分区域黏膜上皮层完全消失,暴露出固有膜组织。结论用冰乙酸灌胃是比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小型猪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刮痧对家兔皮肤血流灌注量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田宇瑛 王莹莹 +5 位作者 罗明富 张维波 王广军 王瑞红 黄涛 杨金生 《中医外治杂志》 2009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比较观察刮痧轻重手法对家兔皮肤血流灌注量及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变化,探讨刮痧的作用机理和评价其安全性。方法:①在家兔背部施刮痧轻重手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家兔刮痧后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②切取刮痧区... 目的:比较观察刮痧轻重手法对家兔皮肤血流灌注量及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变化,探讨刮痧的作用机理和评价其安全性。方法:①在家兔背部施刮痧轻重手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家兔刮痧后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情况。②切取刮痧区域皮肤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家兔血流图显示重刮区血流升高明显多于轻刮区。直观图显示重刮区出痧明显多于轻刮区。②重刮区皮肤血管扩张并有瘀血;轻刮区皮肤血管扩张不明显,未见瘀血。结论:刮痧轻重手法对家兔皮肤微循环血流及皮肤组织血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轻重手法 皮肤血流量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新砭石疗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宇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6-1039,共4页
探讨新砭石疗法临床治疗疾病的特点,总结归纳新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和规律并找出存在问题,展望研究方向。通过检索2000~2009年28l篇砭石相关文章,对其中新砭石治疗疾病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新砭石疗法在古砭石疗法... 探讨新砭石疗法临床治疗疾病的特点,总结归纳新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和规律并找出存在问题,展望研究方向。通过检索2000~2009年28l篇砭石相关文章,对其中新砭石治疗疾病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新砭石疗法在古砭石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经络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并可配合中药、针灸、拔罐、康复理疗等方法使用,疗效显著。今后应加强作用机制、临床操作规范、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疗范围及禁忌以及砭具的选材和研制开发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砭石疗法 外科疾病 内科疾病
下载PDF
手背皮肤血流自然波动的观察与数据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宇瑛 张维波 +5 位作者 王苓苓 李宏 黄涛 王广军 王瑞红 徐一慧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研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影响奠定方法学基础。使用PeriSean PIM Ⅱ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例健康入手背部的血流量进行7次共28min的连续扫描测量。将手背分成五个手指、手指以外的无手指手背部分... 研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影响奠定方法学基础。使用PeriSean PIM Ⅱ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10例健康入手背部的血流量进行7次共28min的连续扫描测量。将手背分成五个手指、手指以外的无手指手背部分及整个手背7个区域,分区域计算平均血流量。结果表明,其中五个手指的流量平均血流量显著高于无手指手背的血流量。整个手背的血流量存在小幅度的自然波动,五个手指的波动比较明显,而无手指手背部分的波动较小,且中五个手指之间的血流量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r=0.756±0.284),显著高于手指与无手指手背之间的相关性(r=0.491±0.453)(P〈0.05)。结果提示,血流的这种自然波动可能是环境和心理因素所致。相对于整个手区域的血流,血流波动在手指区域为6.5%±4.0%,在无手指手背区域为4.1%±2.5%,因此皮肤血流的的相对波动率比绝对波动率显著减弱(P〈0.05)。该数据处理方法为研究针刺外周效应的空间特异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血流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针灸 自然波动
下载PDF
砭石梳梳头亦养生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宇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4-84,共1页
"发宜常梳"——在我国,梳头养生法历史悠久。早在隋朝,医学家巢元方就曾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除湿、使发不白的作用。众多古医籍中也有梳头养生的记载,如《延寿书》一书中认为,发多梳,则能明目祛风。又如《圣济总录&... "发宜常梳"——在我国,梳头养生法历史悠久。早在隋朝,医学家巢元方就曾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除湿、使发不白的作用。众多古医籍中也有梳头养生的记载,如《延寿书》一书中认为,发多梳,则能明目祛风。又如《圣济总录·神仙导引》说:"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这些都是古人通过梳头而得的祛风明目、安神固发之深切体会。泗滨浮石制作的砭石梳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张维波研究员设计,经检测对人体的作用除单纯的力学刺激外,还有丰富的超声波刺激和远红外辐射,三种作用并举,其功效远远优于其他保健梳单一力学刺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养生法 历史悠久 超声波脉冲 中医科学 远红外辐射 针灸研究 声波刺激 祛风除湿 古医籍
下载PDF
灸神阙穴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及其全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9
9
作者 王凤玲 李蕙 +6 位作者 魏正岫 王晓红 王巧妹 李捷 夏秀清 赵蓉 田宇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9-40,共2页
灸神阙穴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及其全身状态的影响王凤玲,李蕙,魏正岫,王晓红,王巧妹,李捷,夏秀清,赵蓉,田宇瑛(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主题词灸法,穴.神阙,免疫性/针灸效应,衰老/针灸效应中老年人... 灸神阙穴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及其全身状态的影响王凤玲,李蕙,魏正岫,王晓红,王巧妹,李捷,夏秀清,赵蓉,田宇瑛(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主题词灸法,穴.神阙,免疫性/针灸效应,衰老/针灸效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机能状态及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阙 免疫性 针灸效应 衰老
下载PDF
大白鼠任脉组织液压波的传播与穴位注射机理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维波 李宏 +4 位作者 王援朝 朱伯君 戴惠婷 徐青燕 田宇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1,共2页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任脉的皮下 ,形成丘泡 ,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压迫 ,可人工产生一个传导的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任脉线的皮下和线外对照点皮下同时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组织液压的变化。结果表明 ,任脉上的压力平均波动幅...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任脉的皮下 ,形成丘泡 ,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压迫 ,可人工产生一个传导的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任脉线的皮下和线外对照点皮下同时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组织液压的变化。结果表明 ,任脉上的压力平均波动幅度为 1 1 2± 1 46 ,任脉外对照点为 91±1 39,差值平均值为 2 1± 6 7(Pa)。使用配对 t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说明经脉组织能够较好地传递液体压力波动 ,支持经脉是一种以液相为主的连续多孔介质通道 ,而穴位注射的药物将通过这一液体通道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水针 压力 组织学 穴位注射
下载PDF
使用血流成像技术对“腰背委中求”经典理论的验证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苓苓 张维波 +2 位作者 谢衡辉 田宇瑛 徐一慧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等穴对腰部皮肤血流的影响,以验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针灸理论。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对比观察40名受试者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前后腰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将受试者腰部划分成整体...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等穴对腰部皮肤血流的影响,以验证"腰背委中求"的经典针灸理论。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对比观察40名受试者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前后腰部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将受试者腰部划分成整体区域和左右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五个区域,以血流变化率为指标比较分析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对腰部体表血流改变的效应差异。结果:针刺委中和阳陵泉后腰部整个区域的皮肤血流量与针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并持续至起针后12 min(P<0.05),针刺两穴的血流变化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刺委中穴后,同侧腰部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上的皮肤血流变化率显著高于针刺阳陵泉(P<0.05),其它区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委中穴对腰的特异性作用可体现在使针刺侧腰部膀胱经皮肤血流的升高上,这种效应有可能导致膀胱经循经低流阻通道阻力下降,疏通经络,产生"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 皮肤血流量 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仪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缺血心肌腺苷酸及其电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崔仁麟 曹庆淑 +3 位作者 王昕 田宇瑛 韩振京 陈淑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本研究用腺苷酸分析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中两项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实验在家兔麻醉条件下造成左侧壁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分为缺血组和缺血加电针组,并以假手术动物为对照,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心肌ATP、ADP明... 本研究用腺苷酸分析和测定单相动作电位中两项指标观察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实验在家兔麻醉条件下造成左侧壁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分为缺血组和缺血加电针组,并以假手术动物为对照,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缺血心肌ATP、ADP明显降低并形成电紊乱,而电针内关穴明显减轻此种状态,即电针组在缺血边缘区ATP和ADP均高于缺血组,同时电稳定性也明显改善。进一步提示腺苷酸可能是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心肌电稳定性的物质基础,为针刺治疗心肌缺血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肌 腺苷酸 动作电位 内关
下载PDF
一种连续测量流阻的方法与皮下低流阻点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维波 田宇瑛 +2 位作者 李宏 曾衍均 庄逢源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3-379,共7页
将一定压力的水柱作用到一个或两个串连的压力传感器上,液体通过插入皮下组织的注射器针头流入组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或压力差经放大器输入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储存,通过计算可以得知组织的流阻。在六只小型猪和12例人体上进行了扫描... 将一定压力的水柱作用到一个或两个串连的压力传感器上,液体通过插入皮下组织的注射器针头流入组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或压力差经放大器输入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储存,通过计算可以得知组织的流阻。在六只小型猪和12例人体上进行了扫描测定,结果发现了一系列低流阻点。本方法可以连续扫描地测量在体组织的流阻,为研究生物组织的体液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阻 压力传感器 体液空间 低流阻通道
下载PDF
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韩彬 黄涛 +4 位作者 陈卫衡 田宇瑛 王广军 贾术永 张维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9-941,共3页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探讨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患者治疗前腰痛积分和寒湿证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寒湿型腰痛病人使用电热砭石或艾盒灸进行温热治疗。选择在双侧肾俞和双侧委... 目的:观察温热疗法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探讨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患者治疗前腰痛积分和寒湿证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1例寒湿型腰痛病人使用电热砭石或艾盒灸进行温热治疗。选择在双侧肾俞和双侧委中放置4个电热砭石或相同大小的艾灸盒治疗20min,10次为1个疗程。采集治疗前后腰痛症状积分、寒湿证积分,计算腰痛体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的变化率,然后计算治疗前积分值与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电热砭石与艾盒灸均可显著改善腰痛体征积分与寒湿证积分,2种疗法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的积分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电热砭石的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和寒湿证积分变化率均呈现正相关,而艾盒灸尚未显示此特点。将艾盒灸和电热砭石治疗作为温热疗法处理相关数据,发现治疗后腰痛体征积分变化率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相关,与寒湿证积分变化率亦呈现高度相关。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治疗前寒湿证积分高度相关,说明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的机理是通过温散寒湿这一机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砭石 艾盒灸 寒湿 腰痛 高技术针灸
下载PDF
使用凝胶模型法对经络生物物理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维波 庄逢源 +1 位作者 田宇瑛 李宏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曾经在传统经脉线上发现多种生物物理特异性 ,为研究其机制 ,使用了物理模型法。在一个用琼脂制成的凝胶模型上用电阻丝加热制造一个溶胶通道 ,在凝胶中包埋多股金属丝 ,待凝固后抽出 ,再注入生理盐水 ,制成盐水通道。使用双压力传感器... 曾经在传统经脉线上发现多种生物物理特异性 ,为研究其机制 ,使用了物理模型法。在一个用琼脂制成的凝胶模型上用电阻丝加热制造一个溶胶通道 ,在凝胶中包埋多股金属丝 ,待凝固后抽出 ,再注入生理盐水 ,制成盐水通道。使用双压力传感器流阻仪对两种通道的流阻进行测定 ;使用 5 KHz恒流四电极方法对两种通道的阻抗进行测量 ;使用激振器在通道的一端产生一个约 5 0 Hz的振动 ,在通道另一端用晶体拾音器检测振动信号 ,对两种通道的声音传导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盐水通道可表现出低流阻特性 ,而溶胶通道没有低流阻特性 ;盐水通道和溶胶通道都可表现出低电阻抗的特性 ,而前者的低电阻更为明显 ;盐水通道有较好的声传导 ,而溶胶通道未显示出特异的声传导。结果提示 ,经脉线上的生物物理特异性可能是由于经脉线下的组织中含有较丰富并且连续分布的组织液 ,其主要成分为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生物物理特性 凝胶模型 模拟
下载PDF
安慰针刺及得气针刺对经穴经皮CO_2释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涛 王瑞红 +5 位作者 张维波 田宇瑛 王广军 徐一慧 韩彬 黄鑫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2-1163,11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从而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20名健康志愿者(男8,女12,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5种不同的针...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从而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20名健康志愿者(男8,女12,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5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cm)、D(B点尺侧旁开2cm)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组,针刺前后相比所测量心包经内及经外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的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经上A点、B点及曲泽穴针刺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刺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刺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采用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后,与针刺穴位邻近的同一条经上的穴点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增加,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表明有效针刺可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慰针刺 针刺得气 疗效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下载PDF
利用MoorFLPI激光血流成像仪等观察不同针刺手法的效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涛 张维波 +5 位作者 贾术永 田宇瑛 王广军 杨李健 王璐 Gerhard Litscher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提插或捻转手法造成的穴位及相关部位皮肤表面微血管灌注量的变化、对受试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方法: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平均年龄25.4岁±2.61岁。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采... 目的:观察单纯提插或捻转手法造成的穴位及相关部位皮肤表面微血管灌注量的变化、对受试者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方法: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平均年龄25.4岁±2.61岁。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采用MoorFLPI激光多普勒扫描仪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进行穴位及相关部位点状波形模式的实时扫描,扫描前后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结果:提插及捻转手法操作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及心率,改善HRV;提插与捻转手法对被观察点及对照点的皮肤微血管灌注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提插手法产生的针感明显强于捻转手法。结论:提插与捻转手法在上述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提示其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制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提插 捻转 激光血流成像 HRV 血压 心率 皮肤微血管灌注量 针感
下载PDF
从微循环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机理 被引量:57
18
作者 王广军 M.Hossein Ayati +4 位作者 张宇沁 丁玉龙 田宇瑛 黄涛 张维波 《陕西中医》 2010年第6期709-710,共2页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部位及机理,不同的放血部位,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同。方法:我们通过对不同民族医学体系放血部位的比较,发现放血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果:一般临床常用的放血部位,要么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要么是静脉比...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部位及机理,不同的放血部位,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同。方法:我们通过对不同民族医学体系放血部位的比较,发现放血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果:一般临床常用的放血部位,要么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要么是静脉比较浅表的位置。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就是改善这些疾病治疗点的局部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远端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疗法 针刺效应 微循环
下载PDF
循经低流阻通道组织液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维波 田宇瑛 李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测量循经低流阻通道与周围的组织液压,观察其差异及变化情况。方法在麻醉的小型猪上,使用连续流阻测量仪测出低流阻点和非低流阻点,然后采取针中芯方法测量组织液压。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小型猪胃经、肾经和任脉的低流阻通道平均压力... 目的测量循经低流阻通道与周围的组织液压,观察其差异及变化情况。方法在麻醉的小型猪上,使用连续流阻测量仪测出低流阻点和非低流阻点,然后采取针中芯方法测量组织液压。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小型猪胃经、肾经和任脉的低流阻通道平均压力均显著低于旁开的高流阻区域,其压力差分别为1.06、0.70、3.69 mmHg(1 mmHg=0.133 kPa),总压力差为1.44 mmHg,压力梯度为1.44~2.88 mmHg/cm。在一些低流阻点上发现了与呼吸频率一致的压力波。结论外周皮下组织中存在着指向经脉低流阻通道的压力差,可能构成组织液向经脉流动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组织液压 低流阻通道 压力梯度 组织 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不同针感与外周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涛 王瑞红 +5 位作者 张维波 韩彬 黄鑫 田宇瑛 王广军 徐一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5-616,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感时经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不同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中、后测定经穴及经上非穴的TCE,并与非经穴点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 目的:观察不同针感时经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不同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中、后测定经穴及经上非穴的TCE,并与非经穴点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组针感较针刺得气组轻,而机械压迫引起针感较针刺得气组重。得气组经上穴点针刺前后TCE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后,经上穴及点上TCE值先下降,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结论:针刺疗效与针感并不一定同步,采用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后,但同一条经上的穴点处TCE明显增加,表明有效针刺可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假针刺 针刺得气 疗效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