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混料工艺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家龙 刘越 +1 位作者 赵群 晋冬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综述了目前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混料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混料工艺对碳纳米管分散均匀性的影响,指出了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混料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基复合材料 混料工艺
下载PDF
La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吉 燕云 +4 位作者 田家龙 王礼超 蒋成钢 王琳 姜周华 《特殊钢》 2024年第4期117-123,共7页
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H13模具钢,在氩气保护下加入稀土镧处理钢液并浇铸成钢锭,研究了La处理对H13钢中夹杂物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La对H13钢中夹杂物具有很好的改性效果,随La含量的提高,夹杂物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先减小... 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H13模具钢,在氩气保护下加入稀土镧处理钢液并浇铸成钢锭,研究了La处理对H13钢中夹杂物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La对H13钢中夹杂物具有很好的改性效果,随La含量的提高,夹杂物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夹杂物的平均尺寸先减小后增大。不添加稀土时,H13钢中夹杂物主要为Al_(2)O_(3)和MnS;当H13钢中w[La]为0.016%时,钢中夹杂物以La_(2)O_(2)S为主;当w[La]为0.045%和0.073%时,钢中夹杂物主要为LaP和La_(2)O_(2)S。热力学计算表明,在1600℃下钢液中,La处理后夹杂物的转变过程为Al_(2)O_(3)→LaAlO_(3)→La_(2)O_(2)S。在凝固过程中,钢液中首先析出La_(2)S_(3),当温度继续降低,LaP开始在La_(2)S_(3)和La_(2)O_(2)S表面析出,最终形成复合夹杂物La_(2)O_(2)S-LaP和La_(2)S_(3)-L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热作模具钢 La处理 夹杂物 热力学计算
下载PDF
冷却速率对一种建筑用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红 田家龙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1-517,共7页
为了分析一种新型建筑材料00Cr25Ni5Mo3N双相不锈钢在淬火过程中的开裂原因,通过改变冷却方式研究了冷却速率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冷却速率对双相不锈钢淬火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对双相不... 为了分析一种新型建筑材料00Cr25Ni5Mo3N双相不锈钢在淬火过程中的开裂原因,通过改变冷却方式研究了冷却速率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冷却速率对双相不锈钢淬火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对双相不锈钢强度的影响不大,而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其塑性和韧性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而塑性和韧性的降低是σ相的析出所导致的.降低冷却速率和提高终冷温度能够有效降低淬火应力,进而降低材料的开裂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双相不锈钢 析出相 脆性断裂 强韧性 冷却速率 淬火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电力电缆故障原因及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庞丹 戴斌 +2 位作者 田家龙 周剑峰 刘葱柏 《电子制作》 2016年第09X期86-86,共1页
若电力电缆出现故障将会给电网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降低电力电缆故障出现的频率,电力部门需要对电力电缆故障类型、出现原因、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做到熟练掌握维修的方法,保障人们日常的正常用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 若电力电缆出现故障将会给电网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降低电力电缆故障出现的频率,电力部门需要对电力电缆故障类型、出现原因、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做到熟练掌握维修的方法,保障人们日常的正常用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现电力电缆的原因,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应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故障原因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镍对新型热作模具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与冲击功的影响
5
作者 关海龙 岳建博 +2 位作者 田家龙 龚伟 姜周华 《特殊钢》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使用热膨胀相变仪和冲击试验机测定了含0.8%Ni和不含Ni的新型热作模具钢QDH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和冲击功曲线,并结合组织及硬度分析了Ni元素对QDH钢连续转变规律与冲击功的影响。热膨胀曲线测试结果表明,Ni元素可显著降低QDH钢... 使用热膨胀相变仪和冲击试验机测定了含0.8%Ni和不含Ni的新型热作模具钢QDH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和冲击功曲线,并结合组织及硬度分析了Ni元素对QDH钢连续转变规律与冲击功的影响。热膨胀曲线测试结果表明,Ni元素可显著降低QDH钢的临界相变点(A_(c1)、A_(c3)及M_(s)),扩大奥氏体相区,使CCT曲线整体右移,珠光体临界冷速由0.03℃/s降低至0.02℃/s以下,马氏体的临界冷速由0.4℃/s降低至0.2℃/s,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冲击功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实验钢均在350~500℃和550~620℃两个回火温度区间,分别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其中,含Ni钢在整个回火温度区间内的冲击功均高于不含Ni钢,说明Ni元素提高QDH钢淬透性的同时也可提高其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CCT曲线 淬透性 冲击吸收功
下载PDF
双时效工艺对复合析出强化型超高强度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佳伟 田家龙 +2 位作者 杨平 战东平 姜周华 《特殊钢》 2024年第6期88-94,共7页
为了使新开发的Fe-C-Cr-Ni-Mo-Co-Al复合析出强化型超高强度钢实现较好的强韧性匹配,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双时效工艺对实验钢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优的时效工艺参数,以达到优异的强度与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时效工艺,实... 为了使新开发的Fe-C-Cr-Ni-Mo-Co-Al复合析出强化型超高强度钢实现较好的强韧性匹配,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双时效工艺对实验钢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优的时效工艺参数,以达到优异的强度与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时效工艺,实验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1924 MPa),但是屈服强度和韧性较差。双时效工艺(570℃×0.5 h+480℃×20 h)可以使钢的强度和韧性达到良好的匹配,经优化的双时效工艺后,抗拉强度仅下降42 MPa的情况下,屈服强度提高了224 MPa,冲击功提高了77%,其中,冲击功的误差为±0.5 J。组织表征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析出强化相及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对实验钢的强韧性起决定性作用,高温预时效有利于钢中奥氏体和二次硬化析出相的形核长大,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实验钢的冲击功,但奥氏体含量过高会显著降低钢的强度。当在610℃持续时效处理,沉淀相粗化和马氏体组织回复会导致强度和韧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析出强化型超高强度钢 双时效工艺 强韧性 动力学计算
下载PDF
完达山东部林区野猪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绍春 张明海 +6 位作者 孙海义 尹远新 黄海娇 于洪伟 卢向东 葛东宁 田家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2008年11月18日至2009年3月20日,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野猪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特征,我们采用随机布设样线的方法在东方红林业局境内13个林场共布设大样方40个,样线200条。调查结果表明,东方红林业局境内野猪分布平均密度为0.175... 2008年11月18日至2009年3月20日,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野猪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特征,我们采用随机布设样线的方法在东方红林业局境内13个林场共布设大样方40个,样线200条。调查结果表明,东方红林业局境内野猪分布平均密度为0.175头/km2,种群数量为546~680头;野猪主要分布在河口、奇源、青山、五林洞、独木河、海音山和东林7个林场,位于海拔300~800m的范围内。1989年调查的野猪平均密度为0.372头/km2,种群数量为1302头;2002年调查的野猪平均密度为0.342头/km2,种群数量为1198头。近年来野猪种群密度降低,种群数量呈加速下降趋势。对野猪栖息地特征分析表明,野猪喜欢选择中坡位、阳坡、坡度小于5°、地表植被盖度大于30%、隐蔽度和郁闭度在25%~50%之间的生境。阔叶林、灌丛是野猪的主要栖息地。非法捕猎、森林采伐、坚果采摘和东北虎的捕食是造成野猪种群数量减少、栖息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密度和数量 生境特征 威胁因素 完达山东部
下载PDF
黑琴鸡解剖及野外食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田家龙 崔花淑 +3 位作者 朴仁珠 毕艳丽 田秀华 黄守华 《野生动物》 1998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黑琴鸡 解剖 形态特性 野外食性
下载PDF
黑琴鸡人工饲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家龙 朴仁珠 +2 位作者 于孝臣 黄守华 田秀华 《中国林副特产》 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黑琴鸡 人工饲养 研究
下载PDF
蓝狐消化道显微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玉堂 宋惠东 +2 位作者 张冠相 田家龙 朴春植 《野生动物》 1994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蓝狐消化道显微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并与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狐食管腺数量较多,苏木素深染,胃贲门腺区为邻接贲门约1.4mm左右的狭长区,其中贲门腺不含壁细胞及主细胞,由柱状细胞构成...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蓝狐消化道显微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并与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狐食管腺数量较多,苏木素深染,胃贲门腺区为邻接贲门约1.4mm左右的狭长区,其中贲门腺不含壁细胞及主细胞,由柱状细胞构成。胃底腺壁细胞含量较多。十二指肠仅在近幽门1cm的范围内具有粘膜下腺。在十二指肠部,胆管在粘膜下层形成长约1.5-2cm的壁内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消化道 显微结构
下载PDF
阻燃剂的紫外光引发制备及其对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11
作者 田家龙 于文慧 +3 位作者 杨东惠 祁珍明 王进美 王春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36,共4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半胱胺盐酸盐为原料,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PTCD)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2-(2-氨乙基)硫代乙基硅烷三醇(ATEST)阻燃整理液;再以二浸二轧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光引发剂...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半胱胺盐酸盐为原料,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PTCD)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2-(2-氨乙基)硫代乙基硅烷三醇(ATEST)阻燃整理液;再以二浸二轧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光引发剂用量、光照时间和棉织物整理温度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30%以上的阻燃棉织物,极限氧指数大于27%,炭长小于9cm,达到阻燃纺织品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整理 紫外光 极限氧指数 棉织物
下载PDF
中国黑琴鸡东部分布区资源现状及巢址生境评价
12
作者 梁兵宽 王志臣 +1 位作者 孙海义 田家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3-127,共5页
应用截线法、访问法、交尾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黑琴鸡东部分布区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分布区巢址的林型、食物丰富度、隐蔽级、干扰级、距水源距离、坡向、坡位、坡度、巢位、海拔高度共10项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 应用截线法、访问法、交尾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黑琴鸡东部分布区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分布区巢址的林型、食物丰富度、隐蔽级、干扰级、距水源距离、坡向、坡位、坡度、巢位、海拔高度共10项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分布区黑琴鸡种群数量为(24 785±2 737)只。河北围场县塞罕坝林区种群密度最高,达到(7.28±0.875)只/km2,内蒙古红花尔基林区种群密度次之,为(5.347±0.645)只/km2,河北木兰围场林区种群密度第三,为(3.94±0.474)只/km2。在该分布区中,影响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主要有距水源距离、食物丰富度、隐蔽级、林型、坡向和干扰级,其中塞罕坝林区、红花尔基林区和木兰围场林区是黑琴鸡巢址选择的最佳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琴鸡 种群动态 巢址生境
下载PDF
黑琴鸡人工孵化人工育雏实验及幼鸡生长发育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家龙 黄守华 丁铖 《特产研究》 2000年第3期29-38,共10页
从野外引进黑琴鸡的种卵进行人工孵化及人工育雏。结果受精率平均90.8%,出雏率(总孵化率)52.6%。其育雏成活率为,一个月龄内62.5%,二个月龄内40.0%,三个月龄内50.0%,四个月龄后成活率较高。生长发育观察表明,体重增长曲线基... 从野外引进黑琴鸡的种卵进行人工孵化及人工育雏。结果受精率平均90.8%,出雏率(总孵化率)52.6%。其育雏成活率为,一个月龄内62.5%,二个月龄内40.0%,三个月龄内50.0%,四个月龄后成活率较高。生长发育观察表明,体重增长曲线基本合乎Logistic非线性方程,体长、翅长、跗长、尾长增长曲线基本合乎Richards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琴鸡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成活率 狩猎鸟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貂熊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家龙 朴仁珠 +1 位作者 刘景生 刘清武 《中国林副特产》 1999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貂熊 生境类型 生境选择
下载PDF
2001年大火对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田家龙 贺福银 +2 位作者 王建强 杨娇 靳玉平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20 0 1年 8月末至 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 ,大火虽对保护区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栖息地有一些影响 ,但对整个保护区丹顶鹤的迁徙数量影响不大 ;对丹顶鹤的营巢环境、巢址选择、巢材等因子产生较大影响 ,巢周围剩余芦苇面... 20 0 1年 8月末至 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 ,大火虽对保护区丹顶鹤 (Grusjaponensis)的栖息地有一些影响 ,但对整个保护区丹顶鹤的迁徙数量影响不大 ;对丹顶鹤的营巢环境、巢址选择、巢材等因子产生较大影响 ,巢周围剩余芦苇面积、高度成为丹顶鹤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 ,次要因子是植被类型 ;大火对丹顶鹤的始营巢期产生了影响 ,其营巢期较正常年份延缓 4~ 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栖息 繁殖 2001年 火灾 湿地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雁鸭类的分布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家龙 刘景生 +1 位作者 徐恩思 毛兰文 《中国林副特产》 2000年第2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雁鸭类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家龙 钟立成 吕忠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9-216,共8页
在分析研究国际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归纳总结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适应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及科学研究需求,提出了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该系统分为三级,包括一级12个栖息地类,二级66个... 在分析研究国际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归纳总结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适应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及科学研究需求,提出了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该系统分为三级,包括一级12个栖息地类,二级66个栖息地型,三级218个基本类型。构建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能够更好地从多层次、空间立体格局上实施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维系野生动物种群健康发展。该体系建立与实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维护,实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多层次化和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 分类体系 三级分类系统
下载PDF
2001年大火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材组成及隐蔽条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家龙 肖国志 +2 位作者 王怀明 杨娇 黄海娇 《特产研究》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2001年8~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火灾影响,丹顶鹤的巢材组成中,芦苇下降了31.2%;而非芦苇成分组成有明显地上... 2001年8~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发生重大火灾,这场大火必将导致丹顶鹤丧失必要的隐蔽条件和筑巢所必需的巢材,加大了巢址选择和筑巢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火灾影响,丹顶鹤的巢材组成中,芦苇下降了31.2%;而非芦苇成分组成有明显地上升,上升幅度高达80%。丹顶鹤巢材选择受隐蔽条件的影响较大,隐蔽条件是丹顶鹤栖息与繁殖生境的重要指标。由于受大火影响,芦苇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丹顶鹤营巢不得不降低植被高度标准,对植被密度、植被盖度要求相对升高,这是丹顶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筑巢 植被盖度 芦苇 植被高度 繁殖 成分组成 扎龙保护区 巢址选择 营巢
下载PDF
东北地区猞猁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家龙 李贵臣 孙红瑜 《特产研究》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猞猁 (FelisLynx)属食肉目猫科动物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等地 ,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的大量开发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特别是由于无限制地猎取野兔 ,使其食物链巨减 ,因此 ,各地猞猁种群明显下降。我们利用三阶抽样... 猞猁 (FelisLynx)属食肉目猫科动物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等地 ,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的大量开发 ,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特别是由于无限制地猎取野兔 ,使其食物链巨减 ,因此 ,各地猞猁种群明显下降。我们利用三阶抽样法 ,查清了东北地区猞猁种群的分布及数量情况。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猞猁分布区域只剩下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部分地区 ,总栖息面积仅有 2 0 0 0 0 0km2 ,平均密度为0 .0 1 32 38只 /km2 ,既每 75km2 有 1只 ,数量不到 30 0 0只 ,种群处于极其濒危状态 ,应禁止任何理由的猎捕利用 ,严加保护并采取一切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猞猁 种群保护 食肉目猫科动物 生态平衡 野生种群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校园欺凌行动的动因与应对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家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25,共3页
校园欺凌行动能够对欺凌者、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甚至影响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社会学视角下,分析造成校园欺凌行动的动因主要有:社会“失范”的入侵滋生了欺凌行动,家庭结构变迁造成了校园欺凌行动,“反... 校园欺凌行动能够对欺凌者、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是一种攻击性行为,甚至影响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社会学视角下,分析造成校园欺凌行动的动因主要有:社会“失范”的入侵滋生了欺凌行动,家庭结构变迁造成了校园欺凌行动,“反学校文化”滋生了校园欺凌行动,社会规则的缺失造成了校园欺凌行动的发生。为了防范与干预校园欺凌行动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增强社会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强化合作与沟通,完善对话协商治理机制,制定学校课程实施制度,建立校园“应欺团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学校校园 欺凌行动 社会失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