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戈尔巴乔夫的“共同欧洲家园”外交构想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少颖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76,共32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各国关系缓和的进程,因"欧洲导弹问题"等危机的发展而受挫,东西方之间形成所谓"第二次冷战"局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决策层赋予"共同欧洲家园"概念以新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各国关系缓和的进程,因"欧洲导弹问题"等危机的发展而受挫,东西方之间形成所谓"第二次冷战"局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决策层赋予"共同欧洲家园"概念以新的内涵,通过降低对西欧的军事威胁,使苏联与西欧政治、经济联系最大化,以襄助自身改革,使本国回归欧洲。戈尔巴乔夫等按这一构想推动"全欧进程",谋求苏联对全欧洲的影响力。首先是转变态度,接受美国在欧洲的存在;其次,在对两德关系上,外交重点转向西德。然而,两德统一问题重上国际议程,打破了这一渐进构想,凸显出对德国问题缺乏整体战略是其重大失误。两德统一快速实现,东欧各国剧变同时加速,对苏联内部动乱产生很强的"溢出效应"。苏联进入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等让国家回归欧洲的努力功败垂成。近年来,俄罗斯以构建共同人文、经济和能源空间对欧盟展开外交,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相比,其对欧洲前景的判断和俄欧关系战略已大异其趣。这一战略方向转变,可给我们提供很多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欧洲家园构想 苏联外交 苏德关系 俄欧关系 俄罗斯外交
原文传递
德国统一进程中的安全架构研究述评
2
作者 田少颖 李倩瑗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160,8,共20页
两个德国实现统一迄今已逾30年,晚近的西方相关研究以各国解密档案为基础,已可复现在统一过程中,各主要国家以"二加四"谈判、东西方裁军谈判、欧安会等进程为场所和工具所进行的复杂互动。美苏和西德等国的谋划及其互动塑造... 两个德国实现统一迄今已逾30年,晚近的西方相关研究以各国解密档案为基础,已可复现在统一过程中,各主要国家以"二加四"谈判、东西方裁军谈判、欧安会等进程为场所和工具所进行的复杂互动。美苏和西德等国的谋划及其互动塑造出的两德统一相关安全架构,深刻影响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欧洲格局转变和苏联政局演变。后冷战时期,俄罗斯因北约东扩和美欧龃龉不断,学者们近年就两德统一过程中美苏领导人在安全架构上所做决策的评价问题长期争论。通过考察这些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年互动场景,加深对两德统一过程中的多元变量及统一的溢出效应、地区意义的理解。近年来,乌克兰危机引发美俄、欧俄关系紧张,西方学界又就两德统一过程中美国、西德是否和苏联就"北约不东扩"达成确定交易问题热烈争鸣,新材料、新观点不断涌现,推动了对冷战终结、大战略和大国外交各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与国别政治 德国统一 研究述评 安全架构 多国互动 冷战终结 北约东扩
原文传递
冷战后期东西方裁军进程与德国统一关系研究
3
作者 田少颖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106,I0005,共20页
20世纪70年代末,西德推动北约确立“双轨决策”,既接受美国中程核导弹在本国领土的部署以应对苏联威胁,又希望推动军控谈判向裁军方向转变。此后,历经中程核导弹危机、短程核武器危机中的东西方斗争和互动,裁军进程重点从美苏核裁军转... 20世纪70年代末,西德推动北约确立“双轨决策”,既接受美国中程核导弹在本国领土的部署以应对苏联威胁,又希望推动军控谈判向裁军方向转变。此后,历经中程核导弹危机、短程核武器危机中的东西方斗争和互动,裁军进程重点从美苏核裁军转向欧洲常规裁军。美国借此安抚西德对全面裁军的期望,并敦促苏联从东欧撤军。两德统一进程开启后,美国在力促苏联同意两德统一的同时,借裁军进程对苏联做出让步;西德也承诺大规模裁减统一后的德军兵力。最终,两德统一与裁军进程的合力使欧洲安全格局得到根本改观,美军留驻欧洲,苏军从东德等国撤离,包含苏联或其后继国家在内的欧洲安全体系则无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中导条约 欧洲常规裁军 德国统一 北约东扩
原文传递
美国的政策与1989年革命(一)
4
作者 托马斯·布兰顿 田少颖 郭义新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39-69,共31页
1988年12月8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罗纳德·W·里根(中)、即将就职的新任总统乔治·H·W·布什(左)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S·戈尔巴乔夫在美国纽约市的总督岛上。
关键词 美国总统 革命 政策 戈尔巴乔夫 总书记 纽约市 苏维埃 纳德
原文传递
1989年之逻辑:苏联从东欧的和平撤出
5
作者 斯维特拉娜·萨伏兰斯卡娅 田少颖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54,444,共55页
冷战正是在其开始的地方走向了终结。1989年,东欧成为令人屏息的剧变的中心,西方人抱有期盼、苏联人内心忧惧、东欧人满怀希冀,而后果远超各方想象。剧变的非暴力性甚至可说是协调的面目自然受到欢迎,但它令当时的人们迷惑不解,今日学... 冷战正是在其开始的地方走向了终结。1989年,东欧成为令人屏息的剧变的中心,西方人抱有期盼、苏联人内心忧惧、东欧人满怀希冀,而后果远超各方想象。剧变的非暴力性甚至可说是协调的面目自然受到欢迎,但它令当时的人们迷惑不解,今日学习国际政治的学生所获感受也是一样,学生们把这一表征看作是对'现实政治'的一种瑰丽畸变。事实上。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