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紫杉醇术后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樊婷 许彬 +4 位作者 贺萍 田廷伦 罗婷 鄢希 钟晓蓉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乳腺癌临床队列,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紫杉类药物的选择和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1537例经组织学确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包... 目的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乳腺癌临床队列,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紫杉类药物的选择和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1537例经组织学确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包括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术后接受含紫杉类药物辅助化疗。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即白蛋白紫杉醇组(260 mg/m^(2)每3周1次或125 mg/m^(2)每周1次)147例,多西他赛组(100 mg/m^(2)每3周1次)1285例,紫杉醇组(80 mg/m^(2)每周1次)105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年龄、临床分期和激素受体状态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年龄≤40岁患者的比例白蛋白紫杉醇组、多西他赛组、紫杉醇组分别为25.17%,20.39%,17.14%,且白蛋白紫杉醇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46)和紫杉醇组(P=0.003);肿瘤直径≥2 cm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63%,56.96%,65.71%,白蛋白紫杉醇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42);淋巴结阳性比例分别为58.50%,46.77%,60.00%,组间差异显著(P<0.001),且白蛋白紫杉醇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26)。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白蛋白紫杉醇组、多西他赛组、紫杉醇组的2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6.00%,97.80%,94.8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9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组相比,紫杉醇组的复发风险显著升高[HR=2.3,95%CI(1.1,4.9),P=0.04],而白蛋白紫杉醇组的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HR=1.3,95%CI(0.4,3.5),P=0.66]。多西他赛组和白蛋白紫杉醇组按1∶4匹配,多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按1∶4匹配,白蛋白紫杉醇组和紫杉醇组按1∶1匹配,当校正T分期、N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Ki67混杂因素后,仍未发现不同治疗组间DFS的差异(P=0.70,0.35,0.53)。结论相对于多西他赛,年龄≤40岁、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阳性患者更倾向于在辅助化疗中选择白蛋白紫杉醇。整体人群未发现白蛋白紫杉醇、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辅助化疗对DFS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紫杉醇 多西他赛 紫杉醇 乳腺癌 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成人胆总管囊肿恶变六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力生 彭其芳 田廷伦 《腹部外科》 1998年第6期264-265,共2页
总结胆总管囊肿恶变的诊治方法及其预后。1987~1996年收治成人胆总管囊肿恶变患者6例,4例在第1次手术时发现囊肿恶变,行囊肿及癌肿切除、肛肠吻合术3例,术后已分别存活1、2、7年;行囊肿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21个月死于复发... 总结胆总管囊肿恶变的诊治方法及其预后。1987~1996年收治成人胆总管囊肿恶变患者6例,4例在第1次手术时发现囊肿恶变,行囊肿及癌肿切除、肛肠吻合术3例,术后已分别存活1、2、7年;行囊肿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21个月死于复发。2例第1次手术时未见恶变,分别行囊肿空肠引流及囊肿切除术,第2次手术时证实囊肿恶变,已不能切除,分别在术后1、6个月死亡。认为早期诊断和彻底切除胆总管囊肿是预防其恶变的关键,治疗则应尽量争取切除恶变的胆管,必要时加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 恶变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泽锦 田廷伦 罗婷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766-1769,共4页
乳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前列,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恶性程度高,缺乏特定靶点,有效的治疗措施较少,预后较差。而免... 乳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前列,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恶性程度高,缺乏特定靶点,有效的治疗措施较少,预后较差。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此类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的转移性TNBC一线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因此,该文将分别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早期和晚期乳腺癌中所开展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单中心25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莉 田廷伦 +2 位作者 钟晓蓉 罗婷 鄢希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7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患者的资料,初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2001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5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采用Kaplan-M... 目的:回顾性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患者的资料,初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2001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5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57.8%。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率48%,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率5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率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R状态、放疗、内分泌治疗及远处转移是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因素,降低了患者总生存率(HR=0.131;95%CI,0.020~0.835;P=0.031)。结论:隐匿性乳腺癌发病率低,诊断困难,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的随访管理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晓蓉 贺萍 +3 位作者 田廷伦 鄢希 郑鸿 罗婷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保证乳腺癌患者的及时诊疗与定期规范随访,在前期网络化"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有机整合患者管理微信群,搭建了线上线下互联管理平台,以电话随访为主、微信管理群为辅,排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保证乳腺癌患者的及时诊疗与定期规范随访,在前期网络化"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有机整合患者管理微信群,搭建了线上线下互联管理平台,以电话随访为主、微信管理群为辅,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完成常规的乳腺癌复查与随访任务,并筛选需要处理病情等必要患者进入门诊随访。该管理新模式在降低医患双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了疾病随访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乳腺癌 随访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