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渗透性随灰岩埋深的各向异性变化律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开铭 万力 田际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在中国山东金岭铁矿和湖南辰溪煤矿顺灰岩建造的埋深,连续测量了大裂隙系统和微裂隙系统的渗透张量,查明了岩石渗透性随灰岩埋深的各向异性变化律。发现有一个过渡带将整个灰岩分成两部分,在过渡带之上,岩石渗透张量的K_2>K_X或K_2 &... 在中国山东金岭铁矿和湖南辰溪煤矿顺灰岩建造的埋深,连续测量了大裂隙系统和微裂隙系统的渗透张量,查明了岩石渗透性随灰岩埋深的各向异性变化律。发现有一个过渡带将整个灰岩分成两部分,在过渡带之上,岩石渗透张量的K_2>K_X或K_2 >K_Y,是一个竖立的椭球;而在过渡带之下,岩石渗透张量的K_2<K_X或K_2<K_Y,是一个平卧的椭球。这种渗透椭球在方向上的倒转,表明岩石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特征随灰岩建造的埋深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研究巨厚灰岩建造中的裂隙水运动及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矿井排水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性 灰岩 埋深 各向异性 裂隙水
下载PDF
开展对低渗透介质的水文地质学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开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7-28,共2页
低渗透介质水文地质学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
关键词 低渗透介质 水文地质 排水效率
下载PDF
对“连续介质中非连续流”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开铭 《中国矿业》 1994年第2期22-25,共4页
“连续介质中的非连续流”是现代水文地质学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说明了“连续介质中非连续流”的概念、类型、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其意义。并介绍在矿山应用该理论所得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非连续流 地下水水文学 水文地质
下载PDF
中国华北型煤田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武强 陈明佑 +1 位作者 田开铭 田际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7-94,共8页
根据中国华北型煤田的特征:在剖面上有多层相互间具密切水力联系的孔隙、岩溶—裂隙充水含水层结构,在平面上各含水层又具有各自的不规则空间分布、复杂的边界位置及边界条件。为了真实地反映华北型煤田客观存在的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减... 根据中国华北型煤田的特征:在剖面上有多层相互间具密切水力联系的孔隙、岩溶—裂隙充水含水层结构,在平面上各含水层又具有各自的不规则空间分布、复杂的边界位置及边界条件。为了真实地反映华北型煤田客观存在的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减少由于模型假设条件与实际相差太大而引起的计算误差,本文首次提出了“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用华北型煤田的典型实例成功地验证了这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 矿坑 涌水量 准三维 数值模型
下载PDF
渗透系数衰减时矿坑涌水量与开采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伏生 万力 +1 位作者 田开铭 杜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1,共5页
给出了在岩石渗透性随深度衰减条件下,二维稳定流巷道涌水量的解析解。对巷道涌水量与巷道位置深度的关系,不同水平巷道涌水量以及矿坑总涌水量随开采深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用平顶山矿突水资料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渗透性 衰减系数 矿井 涌水量 开采深度 采矿
下载PDF
岩体渗透结构与矿坑涌水强度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胡伏生 杜强 +1 位作者 万力 田开铭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61-164,169,共5页
非均质和结构性是岩体的渗透特征。渗透结构可以分为壳状渗透结构、脉状渗透结构和层状渗透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壳状渗透结构条件下矿坑涌水强度随深度衰减 ;脉状渗透结构使得矿坑涌水强度随深度衰减幅度小 ;层状渗透结构对矿坑涌水强度... 非均质和结构性是岩体的渗透特征。渗透结构可以分为壳状渗透结构、脉状渗透结构和层状渗透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壳状渗透结构条件下矿坑涌水强度随深度衰减 ;脉状渗透结构使得矿坑涌水强度随深度衰减幅度小 ;层状渗透结构对矿坑涌水强度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岩层的组合效果。矿区含水岩体的渗透特征由三种基本渗透结构复合而成。复合的渗透结构使矿区出现多条突水强度随深度衰减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结构 地下水 矿坑涌水 涌水强度
下载PDF
交叉孔压水试验法确定三维各向异性渗透张量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力 田开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7,17,共4页
本文根据Hsieh的交叉孔压水试验法,在假定含水层渗透张量有一主轴垂直的条件下,提出了考虑压水段和观测段长度的三维渗透张量计算稳定流公式和方法,并利用双管单栓塞压水试验器在一砂泥岩各向异性裂隙含水层中进行了试验,同时,给出了压... 本文根据Hsieh的交叉孔压水试验法,在假定含水层渗透张量有一主轴垂直的条件下,提出了考虑压水段和观测段长度的三维渗透张量计算稳定流公式和方法,并利用双管单栓塞压水试验器在一砂泥岩各向异性裂隙含水层中进行了试验,同时,给出了压水试验方法及实际应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裂隙 含水层 渗透张量 试验
下载PDF
包气带黄土环境研究与放射性废物处置
8
作者 许兆义 赵英杰 +1 位作者 陈家军 田开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2-46,共5页
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较强、阳离子交换容量也较高,这些因素对迟滞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有利。而且黄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θ)远远低于它的饱水渗透系数K_(?)。使得放射性核素在黄土中的迁移很慢。因此,包气带黄土作... 黄土中的粘粒含量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较强、阳离子交换容量也较高,这些因素对迟滞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有利。而且黄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θ)远远低于它的饱水渗透系数K_(?)。使得放射性核素在黄土中的迁移很慢。因此,包气带黄土作为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环境屏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黄土环境 放射性废物 处理
下载PDF
多层含水层结构条件下矿井突水灾害的水文地质模型研究
9
作者 王明玉 田开铭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3-22,共10页
本文根据多层含水层结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贯穿上、下二含水层的垂向导水断裂带的地下水流量在一定条件下与该二含水层水位差的平均值成线性关系的结论,从而建立了矿井突水量断裂带垂向导水特征系数预报模型。文中还探讨了对如何... 本文根据多层含水层结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贯穿上、下二含水层的垂向导水断裂带的地下水流量在一定条件下与该二含水层水位差的平均值成线性关系的结论,从而建立了矿井突水量断裂带垂向导水特征系数预报模型。文中还探讨了对如何利用矿井浅部上层含水层突水资料建立深部无足够突水资料的下层含水层突水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最后对二模型特点、模型建立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予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多层含水层结构 水文地质模型 断裂带垂向导水特征系数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江西省东乡红色断陷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裂隙水资源
10
作者 田开铭 温先焕 钱学凯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4期445-453,共9页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东乡县红色断陷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着重研究了红盆外缘含水系统中的地下水顺导水断裂向盆地径流对形成红壤裂隙的补给资源所起的作用,并概括出三种类型的剖面。指出每一种剖面应研究的重点,粗略估算了地下水资源。最...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东乡县红色断陷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着重研究了红盆外缘含水系统中的地下水顺导水断裂向盆地径流对形成红壤裂隙的补给资源所起的作用,并概括出三种类型的剖面。指出每一种剖面应研究的重点,粗略估算了地下水资源。最后阐述了红层地区裂隙水的找水方向和调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红层 红色断陷盆地 裂隙水 水资源
下载PDF
三段压水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力 胡伏生 田开铭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9-392,共4页
详细介绍了三段压水试验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设备,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裂隙渗透性和等效水力隙宽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压水试验 裂隙 渗透性
下载PDF
盆地中地下水运动与油气藏勘探
12
作者 王建荣 万力 田开铭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50-557,共8页
介绍了3种地下水运动模型及相应的应用条件,并在吐哈盆地进行了实际应用。把吐哈盆地地下水活动划分为2个阶段,相应的油气有利聚集区分为4大类。认为在水动力条件活跃的地区,油气藏可能偏移构造高部位。另外还介绍了勘探此类... 介绍了3种地下水运动模型及相应的应用条件,并在吐哈盆地进行了实际应用。把吐哈盆地地下水活动划分为2个阶段,相应的油气有利聚集区分为4大类。认为在水动力条件活跃的地区,油气藏可能偏移构造高部位。另外还介绍了勘探此类油藏的UVZ法,以及在柳赞油田的应用实例,不仅预测了油藏的分布位置,还合理地解释了所谓“水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运动模型 油气藏 地质勘探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MODELING AND OPTIMAL MANAGEMENT
13
作者 武强 田宝霖 +4 位作者 胡社荣 金玉洁 孙卫东 王洪涛 田开铭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5年第2期83-90,共8页
Three numeric simulation and optimal management models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se models stand for the present developing levels on the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modeling and optimal ... Three numeric simulation and optimal management models on groundwater resource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se models stand for the present developing levels on the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modeling and optimal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show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ituations of the technology. Each of the technology of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purposes. According to the tests of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se models hav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数字模型 水资源管理 管理模型 非线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