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Akt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494,共10页
为研究Akt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前后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应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中华绒螯蟹Akt(命名为Es Akt)的全长为2 200 bp的c DNA序列,包括159 bp的5′非翻译区(5′-UTR)、496 bp的3′非翻译区(3′-UTR)和长度为1545 bp编码51... 为研究Akt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前后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应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中华绒螯蟹Akt(命名为Es Akt)的全长为2 200 bp的c DNA序列,包括159 bp的5′非翻译区(5′-UTR)、496 bp的3′非翻译区(3′-UTR)和长度为1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蛋白质结构域分析显示Es Akt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3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Es Akt与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的Akt序列一致性都为0.889,在系统发育树中节肢动物Akt形成一个分支。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Es Akt在性成熟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及幼体不同蜕壳时期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Es Akt在性成熟个体的肝胰腺、眼柄、表皮、卵巢、精巢、心脏、螯足、鳃、三角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眼柄和精巢中表达量较高,肝胰腺中表达量最低。在幼体不同蜕壳时期不同部位的肌肉中,Es Akt表达量变化不同,步行足肌肉组织中Es Akt m RNA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腹部肌肉组织中Es Akt m RNA水平在蜕壳前晚期D3~D4期表达量显著高于蜕壳后A^B期和蜕皮间期C期。螯足肌肉在蜕壳前晚期D3~D4期急剧下调,蜕壳后A^B期开始表达量显著升高,直至蜕皮间期C期。研究表明,Es Akt在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与蜕壳周期密切相关,说明Es Akt参与中华绒螯蟹蜕壳诱导的肌肉萎缩、生长及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AKT基因 基因克隆 肌肉生长 蜕壳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志环 康现江 焦传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904,共6页
采用组织化学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体壁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和膜层,糖类物质各层均有分布,胶原纤维分布在除上表皮外的其他各层。在蜕皮前,糖类、胶... 采用组织化学和原子吸收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体壁结构和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体壁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和膜层,糖类物质各层均有分布,胶原纤维分布在除上表皮外的其他各层。在蜕皮前,糖类、胶原纤维都被重吸收,体壁上表皮和外表皮在蜕皮前形成,内表皮和膜层在蜕皮后形成。体壁粗蛋白含量在蜕皮前期(D1-D3—4期)降低(P<0.05),蜕皮后A-B期含量极高(P<0.05)。几丁质含量在蜕皮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只是在蜕皮前稍有上升。Ca2+和Mg2+含量在蜕皮前D1期显著低于蜕皮间期和蜕皮前其他时期(P<0.05),而蜕皮后A-B期降到最低(P<0.05),蜕下的甲壳中则含有较多的Ca2+和Mg2+(P<0.05)。Cu2+和Zn2+含量除蜕皮后A-B期升高外(P<0.05),其余时期变化不明显(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体壁结构和成分变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蜕皮周期 体壁结构 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田志环 康现江 焦传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5-1181,共7页
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 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 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 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后的样本,将处于蜕皮前晚期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根据已报道方法,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D0、D1和D3–4期、蜕皮后A-B期等5个时期。采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R细胞数量在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在蜕皮前早期D0期数量显著下降(P<0.05),但从D1期开始上升,于蜕皮前晚期D3–4期达到最高(62.063.92)%,而在蜕皮后A-B期又显著降低(P<0.05)。F细胞的数量除在D1期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时期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细胞数量在蜕皮前早期D0期显著增高(P<0.05),随后开始下降,直到蜕皮前晚期D3–4期恢复到间期水平,而蜕皮后A-B期数量又显著增高(P<0.05)。E细胞数量除在蜕皮前早期D0期稍微上升外,其余时期基本稳定(P>0.05)。饥饿对处于不同蜕皮时期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影响不同,饥饿48 h后,处于D0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与正常组相比,肝胰腺R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B细胞和E细胞数量显著下降,F细胞数量上升。处于D1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与正常组相比,肝胰腺R细胞、B细胞、F细胞和E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变化。说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组织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了解甲壳动物蜕皮过程的基础生物学现象,并为其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组成 肝胰腺 蜕皮周期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志环 成永旭 +1 位作者 吴旭干 刘青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6-1041,共6页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蜕皮间期,步行足在...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前后肌肉组织的形态特征变化,采用石蜡切片、电镜及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步行足和腹部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蜕皮间期,步行足在蜕皮前后组织学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超微结构在蜕皮前无明显变化,蜕皮后可见肌原纤维纵裂及肌小节横裂现象,表明蜕皮后外骨骼硬化的过程伴随着肌肉的生长。相对于蜕皮间期,腹部肌肉在蜕皮前后组织学特征变化明显:蜕皮前肌束间隙增大,蜕皮后肌束内肌纤维间隙增大。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蜕皮前肌原纤维在内部降解,出现空洞,肌原纤维边缘降解,导致肌原纤维间隙增大;蜕皮后肌原纤维重新组装、重建,恢复到间期正常形态。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蜕皮前后步行足和腹部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相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的结构特征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蛋白 可溶性蛋白 蜕皮 步行足 腹部肌肉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螯足肌肉组织学及主要蛋白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1 位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2-1078,共7页
为探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肌肉生长机制,采用石蜡切片、电镜技术及生物化学方法,以中华绒鳌蟹幼蟹为对象,研究了其蜕壳过程中螯足闭螯肌肌肉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蜕皮间期,... 为探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肌肉生长机制,采用石蜡切片、电镜技术及生物化学方法,以中华绒鳌蟹幼蟹为对象,研究了其蜕壳过程中螯足闭螯肌肌肉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蜕皮间期,螯足肌纤维充分伸展,多核,横截面呈不规则圆形或者多边形;肌原纤维排列有序,具有甲壳动物骨骼肌的典型特征,A带、I带及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清晰可见。蜕皮前期,肌纤维降解以致其横截面大小不一;肌原纤维内部降解,出现腐蚀性空洞。蜕皮之后,在肌纤维末端的肌节处于超收缩状态,这些肌节长度缩短至正常长度的50%,肌纤维典型结构消失,A带、I带模糊不易区分,但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结构仍然完整;肌纤维中间部分的肌节结构正常如蜕皮间期。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蜕皮前后螯足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螯足肌肉可能的一种生长机制是通过增加新的肌节来伸长,动物刚蜕壳后,这些新形成的肌节以超收缩的形式存在,随着动物吸水身体膨大,外骨骼伸展、硬化,这些较短的肌节由于被拉伸而达到正常肌节的长度,从而完成肌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鳌蟹 螯足肌肉 组织学 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蛋白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志环 康现江 +1 位作者 吴江立 穆淑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利用生物化学及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前期,血淋巴中总糖、总脂、总蛋白和4种无机离子(Ca2+、Mg2+、Cu2+、Zn2+)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在D0期达到高峰... 利用生物化学及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前期,血淋巴中总糖、总脂、总蛋白和4种无机离子(Ca2+、Mg2+、Cu2+、Zn2+)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在D0期达到高峰,Ca2+、Cu2+和Zn2+含量于D1期达到高峰,总脂和总蛋白含量于D3-4期达到高峰;蜕皮后,总糖、Ca2+、Mg2+含量升高,总脂、总蛋白和Cu2+、Zn2+含量开始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变化与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血淋巴 总糖 总脂 总蛋白 无机离子
下载PDF
葛仙米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介绍了稀有微藻葛仙米的生物特征、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并指出了当前制约葛仙米生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葛仙米 营养成分 开发前景
下载PDF
甲壳动物蜕皮诱导的肌肉萎缩与生长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甲壳动物的不连续生长与贯穿终生的周期性蜕皮密切相关。蟹类和龙虾等外骨骼钙化程度较高,螯足和身体连接处的关节较窄,肥大的螯足在狭小的关节处蜕出比较困难,因此,蜕皮前螯足肌肉通常发生可逆性萎缩,以顺利从坚硬的外壳中蜕出,蜕皮后... 甲壳动物的不连续生长与贯穿终生的周期性蜕皮密切相关。蟹类和龙虾等外骨骼钙化程度较高,螯足和身体连接处的关节较窄,肥大的螯足在狭小的关节处蜕出比较困难,因此,蜕皮前螯足肌肉通常发生可逆性萎缩,以顺利从坚硬的外壳中蜕出,蜕皮后萎缩的肌肉再恢复重建以适应新的宽大外骨骼。这种蜕皮前的萎缩只特异地发生在螯足肌肉,而步行足和胸腹部肌肉则不发生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萎缩 生长 甲壳动物
下载PDF
戊二醛消毒剂及对人体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田志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42-844,共3页
戊二醛作为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因具有灭菌谱广,效果可靠,低毒、安全,刺激性和腐蚀性小,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已被国内医院广泛使用。但在近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戊二醛有明显的黏膜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对人体组织、黏膜、皮肤均有固化... 戊二醛作为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和灭菌剂,因具有灭菌谱广,效果可靠,低毒、安全,刺激性和腐蚀性小,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已被国内医院广泛使用。但在近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戊二醛有明显的黏膜毒性和皮肤刺激性,对人体组织、黏膜、皮肤均有固化作用,影响伤口愈合。笔者综述了戊二醛的理化性质、使用情况、优点及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为对戊二醛进一步进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戊二醛 毒性
下载PDF
废旧干电池对泥鳅的致毒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志环 付荣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12-13,共2页
以抗污染能力强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废旧干电池污染的水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泥鳅受毒害程度与水体中废旧干电池的数量和暴露时间成正相关关系;对受毒害但未死亡的个体断尾取血,显微镜下... 以抗污染能力强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废旧干电池污染的水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泥鳅受毒害程度与水体中废旧干电池的数量和暴露时间成正相关关系;对受毒害但未死亡的个体断尾取血,显微镜下观察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在废旧干电池污染的水体中残存的个体,其血红细胞的变异率远远超过生活在正常水体中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干电池 泥鳅 致毒 血红细胞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鳃组织主要成分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康现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生物化学和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鳃组织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鳃组织糖原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生物化学和原子吸收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鳃组织糖原、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及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显示:鳃组织糖原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0期基本稳定,从蜕皮前D1期开始逐渐减低,直至蜕皮后A-B期降至最低。蛋白质含量从蜕皮间期C期至蜕皮前D1期保持稳定,在蜕皮前后(蜕皮前晚期D3-4期和蜕皮后A-B期)含量较高。鳃组织Ca2+含量由蜕皮间期至蜕皮前D3-4期含量降低,而于蜕皮后A-B期恢复到蜕皮间期水平。Mg2+含量在蜕皮过程中无显著变化,而Cu2+和Zn2+含量在蜕皮后A-B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鳃组织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蜕皮前D0和D3-4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鳃组织主要成分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和蜕皮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糖原 蛋白质 无机离子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镉胁迫下泥鳅肝脏的红外光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志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重金属胁迫能引起机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而组织和细胞的变化总是从分子开始,因此在组织和细胞变化的过程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构成组织和细胞的主要物质、含量、构型、构象分子间及分子内相互作用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重金属胁迫能引起机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而组织和细胞的变化总是从分子开始,因此在组织和细胞变化的过程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构成组织和细胞的主要物质、含量、构型、构象分子间及分子内相互作用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从发生变化的组织和正常组织红外光谱的谱图比较上反映出来。为此,笔者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Cd^2+处理下泥鳅肝脏组织和正常泥鳅肝脏组织进行研究,以期为研究镉对泥鳅的毒害作用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泥鳅 肝脏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淹涝胁迫对水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志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5,共3页
概述了涝害对植物的危害、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目前水稻耐涝机理、遗传改良的研究状况,并对开展水稻耐淹涝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 淹涝胁迫 影响
下载PDF
镉胁迫对蚤状溞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蚤状溞作为指示生物监测镉污染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室条件下,研究Cd2+对蚤状溞的生长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结果在亚致死浓度下,低质量浓度(0.0125 mg/L)Cd2+在短时间... 目的探讨蚤状溞作为指示生物监测镉污染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室条件下,研究Cd2+对蚤状溞的生长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结果在亚致死浓度下,低质量浓度(0.0125 mg/L)Cd2+在短时间内对蚤状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中、高质量浓度(0.025 mg/L及以上)Cd2+对蚤状溞生长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染毒12 h后3种酶活力各质量浓度组均比对照组有所下降;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24~72 h),低、中质量浓度组的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高质量浓度组的酶活力则一直低于对照组。结论以蚤状溞作为监测水体环境中Cd2+污染的指示生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状溞 抗氧化酶 生长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监测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介绍了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分类及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各种生物标志物;并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环境污染 监测
下载PDF
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4期101-102,共2页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本文分析了生物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本文分析了生物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论文 现状分析 质量 对策
下载PDF
面肩肱肌营养不良区基因FRG1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9-812,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FRG1和蛋白质(FRG1P)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基因研究中的作用.以人类基因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ioEdit,DNAMAN,Vector NTI等工具软件以及SMA...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FRG1和蛋白质(FRG1P)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基因研究中的作用.以人类基因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ioEdit,DNAMAN,Vector NTI等工具软件以及SMART,Inter ProScan,CPHmodels等在线工具,对FRG1P进行了基本性质分析、分子进化分析、三维结构建模、相互作用蛋白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查询,对FRG1P的分子生物学给予较全面的评述,FRG1P是研究分子进化的很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RG1
下载PDF
实验动物福利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志环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4,共2页
本文介绍了动物福利及3R理论,论述了当前实验动物的福利状况,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福利 对策
下载PDF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志环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608-3609,3612,共3页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状况,以期为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毒性 进展
下载PDF
基于3R理论的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志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5-696,702,共3页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R)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动物保护和动物实验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3R理论的原则及在动物实验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动物学实验改革如何贯彻3R理论,从实验内容的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的替代与整合、实验过程的优化组... 动物实验替代方法(3R)的研究与实践是解决动物保护和动物实验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3R理论的原则及在动物实验领域的应用,对高校动物学实验改革如何贯彻3R理论,从实验内容的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的替代与整合、实验过程的优化组合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R理论 动物实验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