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伟
刘子铭
+4 位作者
张年萍
田思勰
张思羽
李艳花
马存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51-2657,共7页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神经元和轴突的状态,评估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片段(MOG35-55)免疫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状态、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小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记的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形态完整,突触素标记的突触明显更长,中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缺失率明显较低,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较低;②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③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受体、Rho相关蛋白激酶Ⅱ的表达量;④提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能抑制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再生抑制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脊髓神经元胞体、轴突和囊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
神经保护
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抑制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田思勰
罗雪顶
+3 位作者
董京铭
刘凤凤
吴雪亚
张耀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114,共4页
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4个处理:增温(W)、免耕(NT)、增温+免耕(WNT)及常温+翻耕(CK),研究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构成及营养元素(N、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W、WNT处理)促进了小麦叶片生长,叶面积增...
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4个处理:增温(W)、免耕(NT)、增温+免耕(WNT)及常温+翻耕(CK),研究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构成及营养元素(N、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W、WNT处理)促进了小麦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同时地上生物量也显著提高,而籽粒产量却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夜间增温(W、WNT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抽穗期至开花期植株的叶面积,而在灌浆中后期叶片SPAD值却迅速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夜间增温(W、WNT处理)处理下,小麦氮、磷营养元素的转运量显著增加,但是转运率无明显差异。免耕处理(NT)对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氮转运
磷积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模拟增温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董京铭
张耀鸿
+4 位作者
田思勰
楚岱蔚
谢晓金
刘尔宁
杨世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利用被动式增温系统进行夜间模拟增温,采取常温+翻耕、夜间增温+翻耕、常温+免耕、夜间增温+免耕4种处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增温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翻耕处理相比,夜间增温+翻耕处理下大豆植株...
利用被动式增温系统进行夜间模拟增温,采取常温+翻耕、夜间增温+翻耕、常温+免耕、夜间增温+免耕4种处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增温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翻耕处理相比,夜间增温+翻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P〈0.05),氮磷养分积累量也降低,籽粒产量降幅为25%,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均显著减小;常温+免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光合速率、氮和磷积累量、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各指标都有显著提高,其中生物量在全生育期内增加20%~46%,光合速率在结荚期增幅最大,为26%,籽粒产量增幅为30%;夜间增温+免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氮磷积累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生长中后期大豆株高略有增加,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各指标则无显著变化。总体结果表明,在夜间增温条件下采用免耕措施,将减少增温对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光合速率
氮积累
产量构成
大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伟
刘子铭
张年萍
田思勰
张思羽
李艳花
马存根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51-2657,共7页
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项目(HGKY2019089),项目负责人:李艳花
山西省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210302123475),项目负责人:李艳花。
文摘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神经元和轴突的状态,评估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片段(MOG35-55)免疫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状态、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小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记的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形态完整,突触素标记的突触明显更长,中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缺失率明显较低,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较低;②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③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受体、Rho相关蛋白激酶Ⅱ的表达量;④提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能抑制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再生抑制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脊髓神经元胞体、轴突和囊胞的损伤。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
神经保护
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抑制因子
Keyword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mitochondrial fission inhibitor-1
neuroprotection
neurotrophic factors
regeneration inhibitor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744.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田思勰
罗雪顶
董京铭
刘凤凤
吴雪亚
张耀鸿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11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编号:41103039)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 种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410300008)
江苏省杰出青年教师聘外专家项目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
文摘
采用被动式夜间增温系统,设置4个处理:增温(W)、免耕(NT)、增温+免耕(WNT)及常温+翻耕(CK),研究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构成及营养元素(N、P)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W、WNT处理)促进了小麦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同时地上生物量也显著提高,而籽粒产量却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夜间增温(W、WNT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抽穗期至开花期植株的叶面积,而在灌浆中后期叶片SPAD值却迅速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夜间增温(W、WNT处理)处理下,小麦氮、磷营养元素的转运量显著增加,但是转运率无明显差异。免耕处理(NT)对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也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氮转运
磷积累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模拟增温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0
3
作者
董京铭
张耀鸿
田思勰
楚岱蔚
谢晓金
刘尔宁
杨世琼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103039
41205087)
+3 种基金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KYQ1307)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410300008)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
江苏省杰出青年教师聘外专家项目
文摘
利用被动式增温系统进行夜间模拟增温,采取常温+翻耕、夜间增温+翻耕、常温+免耕、夜间增温+免耕4种处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夜间增温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翻耕处理相比,夜间增温+翻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P〈0.05),氮磷养分积累量也降低,籽粒产量降幅为25%,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均显著减小;常温+免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光合速率、氮和磷积累量、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各指标都有显著提高,其中生物量在全生育期内增加20%~46%,光合速率在结荚期增幅最大,为26%,籽粒产量增幅为30%;夜间增温+免耕处理下,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氮磷积累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生长中后期大豆株高略有增加,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各指标则无显著变化。总体结果表明,在夜间增温条件下采用免耕措施,将减少增温对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夜间增温
免耕
光合速率
氮积累
产量构成
大豆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张伟
刘子铭
张年萍
田思勰
张思羽
李艳花
马存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夜间增温及免耕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思勰
罗雪顶
董京铭
刘凤凤
吴雪亚
张耀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夜间模拟增温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董京铭
张耀鸿
田思勰
楚岱蔚
谢晓金
刘尔宁
杨世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