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语文:打造生命共成长的磁场——田新柱“磁性语文”教学思想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新柱 《名师在线》 2021年第3期2-3,共2页
语文教师不能仅注重课堂,还要反求诸己。语文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语文课堂就是人世间众生相的剪辑和缩影。中学生经过多年浸润熏陶,无论显性表达还是隐性展示,在心中都根植着对语文的亲近感,因此,应将成长与语文学习及实践融为一体。任... 语文教师不能仅注重课堂,还要反求诸己。语文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语文课堂就是人世间众生相的剪辑和缩影。中学生经过多年浸润熏陶,无论显性表达还是隐性展示,在心中都根植着对语文的亲近感,因此,应将成长与语文学习及实践融为一体。任教26年来,笔者始终致力于把语文课上成学生“喜欢—热爱—痴迷”的模样,把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亲近感 显性表达 语文教师 人文素质 反求诸己 众生相
下载PDF
语文项目式学习:演变过程、情境基础与设计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新柱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语文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学习模式,由项目、任务、情境、探究或合作学习、反思与反馈、言语产品或成果、多元评价这几个关键要素构成。它具有项目情境性、任务驱动性、资源整合性、自主实践性、评价多元性和指归素养性等... 语文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学习模式,由项目、任务、情境、探究或合作学习、反思与反馈、言语产品或成果、多元评价这几个关键要素构成。它具有项目情境性、任务驱动性、资源整合性、自主实践性、评价多元性和指归素养性等特征。情境创设是开展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必要元素。语文项目式学习设计包括选定核心概念、设计驱动问题、确定认知模型、规划实践活动、设计成果评价等多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项目式学习 演变过程 情境基础 设计路径
下载PDF
打造真情实意的磁性语文课堂
3
作者 田新柱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7期3-6,共4页
磁性语文课堂是培养斯文气质、训练思辨能力、陶冶诗意情怀并促进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的理想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堂无论怎样变化,有“真情”有“实意”是它永恒的旋律。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基于“情境、情趣、情理、情怀”四... 磁性语文课堂是培养斯文气质、训练思辨能力、陶冶诗意情怀并促进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的理想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堂无论怎样变化,有“真情”有“实意”是它永恒的旋律。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基于“情境、情趣、情理、情怀”四个视角烛照,通过“真实、真味、真切、真诚”构筑“有意蕴、有意兴、有意义、有意指”的高中磁性语文课堂,用“真情实意”打造学生喜欢的高中磁性语文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境创设 情趣驱动 情理润心 情怀关照 磁性语文课堂
下载PDF
磁性语文课堂的理论关照与实践生成
4
作者 田新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
磁性课堂基于兴趣观点、情境教学法及沉浸体验理论,志在使师生于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浓郁兴趣以至于入迷,心无旁骛沉浸其中,全身心忘我投入,并产生持续强烈的愉悦感。理想的磁性课堂始于兴趣,陷于情境,痴于热爱,醉于沉浸,终成自觉。磁性... 磁性课堂基于兴趣观点、情境教学法及沉浸体验理论,志在使师生于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浓郁兴趣以至于入迷,心无旁骛沉浸其中,全身心忘我投入,并产生持续强烈的愉悦感。理想的磁性课堂始于兴趣,陷于情境,痴于热爱,醉于沉浸,终成自觉。磁性课堂连接语文世界与人生体验,追逐生命诗意与远方梦想,唤醒师生生命的本真,遇见美好的自己、自然万物和烟火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语文课堂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礼”与“法”在乡土社会治理中的较量与嬗变——磁性语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项目式教学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新柱 《学语文》 2022年第6期33-36,共4页
【指导思想】语文学习不同于数理化。数理化有严密的逻辑,能够用精确的定律、定理、公式、表格和数据精准推理事物规律及变化;语文则包罗万象,纷繁芜杂,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应用性、思想性、时代性等特征。而且,语文教学过程... 【指导思想】语文学习不同于数理化。数理化有严密的逻辑,能够用精确的定律、定理、公式、表格和数据精准推理事物规律及变化;语文则包罗万象,纷繁芜杂,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应用性、思想性、时代性等特征。而且,语文教学过程及效果也很难像数理化一样精准量化。因此,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须挖掘学科和教材的魅力,让精彩的课堂和学科活动像磁铁一样使师生沉浸于其中,这就是“磁性语文”提出的缘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规律 语文教学过程 《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 乡土社会 纷繁芜杂 指导思想 数理化
下载PDF
“磁性语文”教学主张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新柱 《学语文》 2022年第4期53-56,共4页
“磁性语文”教学主张就是师生双方基于文本、课堂、活动这些媒介多维交流,通过充满趣味、魅力和吸引力的真实情境逐步形成主动、自觉、热爱、痴迷学习语文的教学观。“磁性语文”旨在培养师生从外到内的一系列价值追求:培养斯文气质,... “磁性语文”教学主张就是师生双方基于文本、课堂、活动这些媒介多维交流,通过充满趣味、魅力和吸引力的真实情境逐步形成主动、自觉、热爱、痴迷学习语文的教学观。“磁性语文”旨在培养师生从外到内的一系列价值追求:培养斯文气质,训练思辨能力,陶冶诗意情怀,增强语文教师、语文教材、语文学科、语文课堂和语文活动的磁化效应,形成强大的语文磁场,促进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实现师生生命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语文 价值追求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古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新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1年第14期21-,共1页
“而”在文言文中当连词用,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起到不同的连接作用。1.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和”,可译可不译。如《捕蛇者说》中“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此句译为(蛇身)黑底白花纹。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 “而”在文言文中当连词用,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起到不同的连接作用。1.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和”,可译可不译。如《捕蛇者说》中“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此句译为(蛇身)黑底白花纹。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便”、“才”。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而”表示“学”与“习”行为的先后承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亭记》 《口技》 文言文 古汉语
下载PDF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新柱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7期41-47,共7页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对于林黛玉、薛宝钗的评价每每成为师生谈论的热点。对其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脂评本第五回云:"按宝钗黛玉,二人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尽其妙。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尔。"尽管因为尊林抑...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对于林黛玉、薛宝钗的评价每每成为师生谈论的热点。对其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脂评本第五回云:"按宝钗黛玉,二人一如娇花,一如纤柳,各尽其妙。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尔。"尽管因为尊林抑薛的分歧"几挥老拳,誓不共论红楼"的趣闻早已成为笑谈,然而任何一个读过《红楼梦》的学生,仍然无法回避究竟是偏爱宝姐姐还是林妹妹这样一个困难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教学札记 阅读 林黛玉 薛宝钗 评价 师生 学生
下载PDF
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新探
9
作者 田新柱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3年第11期26-27,共2页
作文教学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与风采的舞台,我手写我心,在作文中尽情挥洒激情、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是一块富有创造性的园地,是一片展示自我风... 作文教学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与风采的舞台,我手写我心,在作文中尽情挥洒激情、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是一块富有创造性的园地,是一片展示自我风采的天空。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教育报》记者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喜欢作文。这不能不让众多的一线语文教师深感困惑和苦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原因,笔者认为,则是作文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因此,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应打破现存的、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高中 作文教学 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下载PDF
做一名有“磁性”的语文教师
10
作者 田新柱 《教师》 2020年第24期117-118,共2页
直面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化现象,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必须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一切取决于语文教师。文章阐述语文教师要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爱上语文,通过反省自身,做到修身心至善至美,爱学生至真至诚,从而产生强大的... 直面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化现象,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必须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一切取决于语文教师。文章阐述语文教师要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爱上语文,通过反省自身,做到修身心至善至美,爱学生至真至诚,从而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语文 爱学生 修身心 求诸己
下载PDF
高中作文评改改革刍议
11
作者 田新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7年第20期66-67,共2页
多年来作文评改的套路,已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实行作文评改改革是广大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去尝试的问题。依照作文评改能力梯改发展顺序,采取教师为主,同批同改到小组合作,互动评改,再上升为学生写作,自主评改三步走方案,使学生写... 多年来作文评改的套路,已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实行作文评改改革是广大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去尝试的问题。依照作文评改能力梯改发展顺序,采取教师为主,同批同改到小组合作,互动评改,再上升为学生写作,自主评改三步走方案,使学生写作兴趣增浓,品评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评改 改革 方法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教学材料涉“酒”析微
12
作者 田新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7年第10期39-40,共2页
我国古人创造了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酒文化。多姿多彩的酒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伴随,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蕴合相当丰富。这种文化体现着隐士情结、英雄胸怀,在送别饯行和遣兴抒怀方面也透出了浓郁的味道。
关键词 酒文化 中学语文教学
下载PDF
猴与文学
13
作者 田新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4年第10期26-26,共1页
猴,猿属动物,其形象早已咏人子秦汉文学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记》:“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张晏注释说:“沐猴,猕猴也。”
关键词 文学 猴子
下载PDF
连续借代法
14
作者 田新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0年第16期18-,共1页
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借用跟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代修辞。借代这种辞方式,通常只指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等几种,这些是单... 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借用跟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代修辞。借代这种辞方式,通常只指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等几种,这些是单一借代法。除此之外,还有连续借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代法
下载PDF
浅谈高三语文的复习备考方法
15
作者 张爱华 田新柱 《学周刊(中旬)》 2010年第8期88-88,共1页
一、明确阶段目标,科学规划复习模式 坚持完善分阶段教学的复习模式,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教学目标,逐级推进。在知识的落实和贯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及与高考的接轨等方面,体现出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一、明确阶段目标,科学规划复习模式 坚持完善分阶段教学的复习模式,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教学目标,逐级推进。在知识的落实和贯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及与高考的接轨等方面,体现出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习模式 备考方法 高三语文 分阶段教学 阶段目标 科学规划 教学目标 认知规律
下载PDF
对联撰写技巧例谈
16
作者 田新柱 《语文月刊》 2003年第6期42-43,共2页
对联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直到现在,对联撰写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撰写对联不仅注重语言文... 对联是由我国战国时期户悬"桃符"演变而来。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春联。直到现在,对联撰写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撰写对联不仅注重语言文字表达技巧,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笔者不揣鄙陋,举例浅论一下对联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撰写技巧 叠字 偏旁 拆字 数字 回文 修辞 对比 注释 描写 双关
原文传递
高中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17
作者 田新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7X期30-31,2,共3页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尤其是在学校规模大、学生差异性大的条件下,迫切需要一种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思想,我主持了山东省...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这势必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尤其是在学校规模大、学生差异性大的条件下,迫切需要一种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思想,我主持了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本课题主要基于个别差异、可接受原则、最近发展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等理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在教师指导下愉快地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教学实验 语文基础 《边城》 教学模式 品味语言 拓展迁移 小说主题
原文传递
李白轶事两侧
18
作者 田新柱 《初中数语外辅导》 2003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李白 轶事 语文 初中 教学 诗歌 环境迁移
原文传递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芣苢》之“采采”商榷
19
作者 田新柱 《语文月刊》 2020年第10期84-85,共2页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选了《芣苢》(《诗经·周南》)一诗,诗中"采采"一词课本注释为"茂盛的样子"。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采采"一词在《诗经》中多次出现,除了《芣苢》中"采采芣苢... 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选了《芣苢》(《诗经·周南》)一诗,诗中"采采"一词课本注释为"茂盛的样子"。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采采"一词在《诗经》中多次出现,除了《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还有很多,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周南·卷耳》),"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秦风·蒹葭》),"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曹风·蜉蝣》)。但是,对于前两篇各家注本和译本却作了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集中在"采采"作为动词或形容词两种不同的词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卷耳 采采 薄言 蜉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