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田昌绪 薛明 +2 位作者 李俊辉 陈华谱 邓岳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005-0008,共4页
《遗传学》是广东海洋大学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和水生动物医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课程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课程团队建设,教学目标重塑,聚焦思政育人的方式方... 《遗传学》是广东海洋大学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和水生动物医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课程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势,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课程团队建设,教学目标重塑,聚焦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初步建成遗传学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通过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成绩稳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显著增强,育人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育人成效
下载PDF
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生长性状QTL定位分析
2
作者 田昌绪 朱奕安 +6 位作者 钟键 林星桦 叶明慧 黄洋 张玉蕾 朱春华 李广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为构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遗传连锁图谱并鉴定生长等重要经济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TL),实验通过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163个多鳞[鱼喜]个体(2个亲本和161个全同胞家系F1代)进行测序及标记分型,并通过复合区间定位法对该物种的... 为构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遗传连锁图谱并鉴定生长等重要经济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TL),实验通过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163个多鳞[鱼喜]个体(2个亲本和161个全同胞家系F1代)进行测序及标记分型,并通过复合区间定位法对该物种的体重、体高、体厚、眼径、体长和背鳍前长6个生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多鳞[鱼喜]首张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全长2 154.803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0.455 c M,共有4 735个SNP标记分配到24个连锁群。QTL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在6个生长性状中共检测到20个生长显著相关QTL位点,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LOD值范围为3.02~4.23,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0.14%~8.42%。其中,在连锁群LG08聚集了8个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QTL。通过对候选QTL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共筛选到了19个潜在生长调控相关基因,包含igf1、igf2、sstr5、sst1a、tgfbr2、gas1、igfals、gfg6、gfg20、bmp7、kdm5c、tti1以及rbm10等。实验获得的遗传标记及相关候选基因是多鳞[鱼喜]生长相关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有用基因资源,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生长调控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鱼喜] 基因分型测序(GBS) 数量性状位点(QTL) 生长相关性状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翘嘴鳜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窦亚琪 梁旭方 +4 位作者 易提林 张进 田昌绪 骆小年 孙龙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6-1124,共9页
为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阶段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6月龄翘嘴鳜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等9个性... 为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阶段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6月龄翘嘴鳜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各月龄各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各月龄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高之间显著相关,眼径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始终指向翘嘴鳜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有所不同,2~4月龄指向眼睛发育情况,5和6月龄分别指向头部发育和尾部发育情况。通过建立判别式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翘嘴鳜的体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8.87%。翘嘴鳜早期阶段的体长(L)–体质量(W)关系式为: W=2.58×10–2L2.9985(R2=0.994),表明翘嘴鳜早期生长属于等速生长。本研究证明了体质量、体长和体高是影响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最重要的性状指标,建立了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的判别式,发现了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为等速生长,为翘嘴鳜早期生长阶段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形态性状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生长
下载PDF
鳜属5种鱼类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程 梁旭方 +4 位作者 田昌绪 杨敏 窦亚琪 郭稳杰 宋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0,共5页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利用8对已发表的翘嘴鳜微卫星引物,对5种鳜属鱼类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和暗鳜共147个个体进行跨种扩增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8个微卫星标记除位点HW8在波纹鳜中无多态性外,其他位点在5种鳜属鱼类中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13;在5个物种中分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8,平均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5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51,为高度多态,表明鳜属鱼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5种鳜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并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显示翘嘴鳜和大眼鳜、斑鳜和波纹鳜分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斑鳜和暗鳜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属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生长相关分子标记在翘嘴鳜五代中的富集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易 梁旭方 +2 位作者 田昌绪 吕丽媛 赵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957,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人工选育对翘嘴鳜生长相关遗传标记的影响作用,研究以翘嘴鳜"华康1号"的5代选育群体为实验材料,对具有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5个标记的6个位点进行扩增,通过直接测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方法分型后,统计其优... 为进一步了解人工选育对翘嘴鳜生长相关遗传标记的影响作用,研究以翘嘴鳜"华康1号"的5代选育群体为实验材料,对具有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5个标记的6个位点进行扩增,通过直接测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方法分型后,统计其优势基因型个体数目在翘嘴鳜5代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在5代群体中,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4个微卫星位点优势基因型的数目的分布范围为0—4,从F1到F5代,这6个位点优势基因型的平均值分别为0.36、0.71、0.68、0.77和0.94,优势基因型的平均含量随选育世代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从侧面反映了人工选育在一定程度上富集了优良基因。此外,对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选育的进行,后续世代与F1的遗传距离有明显的增大趋势,遗传相似性减小,这符合育种的客观规律。但相邻世代间的遗传距离则逐代减小,遗传相似性逐代增大,说明人工选育将遗传相似性较大的群体保留下来了,这种相似性表现在表型上包括生长快、体重大、体长增加等。F1到F5代处于中度遗传多样性的稳定状态,说明群体还存在选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基因型 富集 微卫星 单核苷酸多态性 翘嘴鳜
下载PDF
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代F_1及其自交子代F_2胚胎发育的研究及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袁勇超 梁旭方 +4 位作者 田昌绪 严伟 蔡文静 窦亚琪 易提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920-4923,共4页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子代F1及F1的自交子代F2,并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F1和F1自交后代F2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比较,并采...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子代F1及F1的自交子代F2,并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F1和F1自交后代F2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比较,并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正交子代F1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翘嘴鳜卵径为(1.09±0.05) mm,正交F1雌鱼卵径为(1.26±0.05)mm、F2卵径(1.19±0.04) mm,显著小于斑鳜的卵径(1.83±0.09) mm (P< 0.05).翘嘴鳜受精卵在水温23.4-25.1℃经过46 h孵化破膜,F1受精卵在水温23.1-24.8℃经过49 h孵化破膜,F2受精卵在22.6-24.5℃经过51h孵化破膜,斑鳜受精卵在水温23.5-25.7℃经过107 h孵化破膜.翘嘴鳜、斑鳜、F1和F2初孵仔鱼大小分别为(4.06±0.50) mm、(4.58±0.30) mm、(4.21±0.30) mm和(4.14±0.20) mm.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根据DNA带型的不同可以成功鉴别出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子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杂交 微卫星 鉴定
下载PDF
斑鳜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骆小年 梁旭方 +5 位作者 周怡 袁勇超 易提林 田昌绪 杨敏 张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又名石鳜、岩鳜、鳌花、花鲫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素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深受国内及韩国、新加坡等地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淡水出口创汇鱼类之一。
关键词 斑鳜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人工养殖 遗传特性
下载PDF
斑鳜水库网箱人工繁育与胚胎发育 被引量:5
8
作者 骆小年 梁旭方 +5 位作者 易提林 田昌绪 杨敏 方刘 窦亚琪 时景波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2-29,共8页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及网箱优势,结合斑鳜繁育生物学特性,在水库网箱上成功批量繁育斑鳜鱼苗,为斑鳜人工繁育开辟一条新途径。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辽宁省宽甸县景波水产品养殖场共进行了6批次繁育试验,共计催产亲鱼146组,平均催产率84%,获卵320万粒,平均受精率65%,平均孵化率80%,获水花鱼苗180万尾,利用水库网箱孵化鲤鱼苗配套提供饵料,繁殖了鲤水花11亿尾,共培育斑鳜夏花鱼苗40万尾(平均全长3.1cm),平均2750尾鲤鱼苗培育一尾斑鳜苗,培育前3d斑鳜全长日增长0.54mm,3d后全长日增长约1mm。水温19℃~22℃,显微摄影观察斑鳜胚胎发育时序和特点,受精卵140h7min破膜,胚胎发育划分为6个阶段25时期,提出在斑鳜产卵后配套饵料鱼亲鱼注射催产时间公式:t=t1-t2-t3;(t1:斑鳜胚胎发育时间;t2:饵料鱼胚胎发育时间;t3:饵料鱼亲鱼效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水库网箱 人工繁育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翘嘴鳜连续4代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郑荷子 易提林 +4 位作者 梁旭方 杨敏 田昌绪 张进 赵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利用微卫鳜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世代F1至F4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长江中游野生翘嘴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9个等位基因;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 利用微卫鳜星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世代F1至F4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长江中游野生翘嘴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实验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9个等位基因;随着选育的进行,4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逐代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从5.14下降到2.57,平均观测杂合度从0.405下降到0.22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702下降到0.42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逐代增加(从0.345 4到0.751 7),遗传相似度逐代减小(从0.707 9到0.471 6),遗传分化指数逐代增大(从0.093 8到0.239 7)。结果表明,经过连续4代选育,部分位点的基因型逐渐趋向纯合,在多数位点上4代群体仍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选育群体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饥饿及复投喂对金钱鱼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建业 陈华谱 +5 位作者 江东能 吴天利 田昌绪 李广丽 朱春华 邓思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1-707,共7页
为阐明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从金钱鱼肝脏转录组中得到ifabp的unigene片段,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金钱鱼2种亚型ifabp基因(ssifabp2a和ssifabp2b),并分析了这2种基因在雌、雄鱼中的... 为阐明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ifabp)在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脂肪代谢中的作用,从金钱鱼肝脏转录组中得到ifabp的unigene片段,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金钱鱼2种亚型ifabp基因(ssifabp2a和ssifabp2b),并分析了这2种基因在雌、雄鱼中的组织分布以及饥饿及复投喂后肝脏和肠道中的表达变化。聚类结果表明,ssifabp2a与其他硬骨鱼类Ifabp2a、Ifabp或IfabpX1聚为一类,ssifabp2b则与其他鱼类的Ifabp2b或Ifabp-like聚为一类。同源性比较发现,ssifabp2a与其他硬骨鱼类Ifabp2a、Ifabp或IfabpX1的同源性为78.8% 87.9%;ssifabp2b与其他硬骨鱼类Ifabp2b或Ifabp-like的同源性为79.5%—87.9%;ssifabp2a与ssifabp2b的同源性为73.5%。RT-PCR发现:在雄鱼中,ssifabp2a在小肠中表达最强,在肾和肝脏等表达较弱;ssifabp2b也在小肠中表达最强,在肝脏、胃和下丘脑等较弱。在雌鱼中,ssifabp2a在胃中表达最强,在肾、肝脏和下丘脑组织表达较弱,在其他组织中有微弱表达,脑垂体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与ssifabp2a表达情况不同,ssifabp2b在下丘脑、卵巢、心脏、肠中表达较强,其他组织中有微弱表达,鳃中没有检测到表达。饥饿及复投喂结果表明:在肠中,饥饿2d后,ssifabp2a表达量显著降低,ssifabp2b无显著性变化;饥饿7d后,ssifabp2a表达量显著下降,但ssifabp2b无显著性变化;在复投喂后,与7d饥饿相比较,ssifabp2a和ssifabp2b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在肝脏中,饥饿2d后,ssifabp2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而ssifabp2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饥饿7d后,ssifabp2a和ssifabp2b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在复投喂后,ssifabp2a和ssifabp2b表达均显著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饥饿及复投喂对金钱鱼肝脏和肠道中的ssifabp2a和ssifabp2b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表明两者都参与了金钱鱼的脂肪代谢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饥饿 复投喂 表达
下载PDF
金钱鱼Zar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飞祥 江东能 +6 位作者 陈华谱 邓思平 吴天利 田昌绪 石红娟 朱春华 李广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发育过程重要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Zar1)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Zar1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其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 【目的】分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发育过程重要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Zar1)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Zar1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其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研究Zar1在不同卵巢发育时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金钱鱼Zar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为1008bp,编码33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金钱鱼Zar1在蛋白C末端高度保守,具有非典型的PHD基序(Plant homeo domain)和锌指结构域。金钱鱼Zar1同源性分析发现,它与鲈形目物种相似度最高,其中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相似性最高,为85.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金钱鱼Zar1与大黄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其分类地位一致。组织分布发现,金钱鱼Zar1仅在卵巢中表达。Zar1在II、III和IV期卵巢表达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其中IV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I期卵巢。Zar1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较高,后期较低,其中在四细胞期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结论】金钱鱼Zar1在卵巢和胚胎期表达,在金钱鱼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Zar1 克隆 卵子发生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多鳞鱚vhl基因克隆及其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星桦 潘炎杨 +6 位作者 陈芳圆 黄志棚 黄洋 杜涛 朱春华 李广丽 田昌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克隆多鳞鱚林岛综合征基因(vhl)并分析其在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变化,为揭示多鳞鱚应对低氧的适应机制提供研究资料,也为今后开展多鳞鱚新品种选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采用PCR克隆多鳞鱚vhl基因c DNA全长序列,利用EditSeq、SMART... 【目的】克隆多鳞鱚林岛综合征基因(vhl)并分析其在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变化,为揭示多鳞鱚应对低氧的适应机制提供研究资料,也为今后开展多鳞鱚新品种选育提供候选基因。【方法】采用PCR克隆多鳞鱚vhl基因c DNA全长序列,利用EditSeq、SMART、Signal IP 4.1及ClustalX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半定量PCR检测多鳞鱚vh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低氧胁迫对多鳞鱚vhl基因在鳃组织和心脏中表达的影响。【结果】多鳞鱚vhl基因cDNA序列全长727 bp,包括120 bp的5’端非编码区(5’-TUR)、106 bp的3’端非编码区(3’-TUR)和50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167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存在4个结构域,即Pfam:VHL(第12~93位氨基酸)、Pfam:VHL_C(第5~22、31~39和98~153位氨基酸)、ParB结构域(第100~162位氨基酸)和SOCS_box结构域(第104~140位氨基酸)。多鳞鱚vhl氨基酸序列与盲曹鱼vhl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81%),但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多鳞鱚与攀鲈的亲缘关系最近。多鳞鱚vh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鳃组织、卵巢和精巢的表达量较高,其次是心脏和肝脏,在肌肉和脑组织的表达量较低。经低氧胁迫后,多鳞鱚vhl基因在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下同);在心脏中表现为随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上调,恢复氧气4 h后vh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虽然呈显著下调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多鳞鱚vhl基因编码蛋白存在Pfam:VHL、Pfam:VHL_C、ParB和SOCS_box等4个结构域,且低氧胁迫前后其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即多鳞鱚vhl基因在低氧应答信号通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VHL基因 低氧胁迫 表达变化
下载PDF
自媒体平台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田昌绪 石红娟 +2 位作者 吴天利 蒋谋炎 李广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5期0218-0221,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如何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当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研究生自... 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如何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当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研究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本研究根据地方高校尤其是水产类专业研究生实际需求,营造合理的导师团队,打造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科研交流平台,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学术道德(导师主导)”、“学术前沿(学生主导)”和“实验操作(导师+学生)”等三大模块,将自媒体平台用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思想教育、丰富研究生培养内涵、促进信息交流与思维创新以及了解学术前沿动态的有效途径;同时,构建有效的奖励惩罚机制,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号 导师队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依托科研项目培养普通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东能 邓思平 +4 位作者 陈华谱 吴天利 田昌绪 朱春华 李广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我校开展了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比如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上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指导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上面临新挑战。本文从具体的原因着手,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依托科研项目... 我校开展了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比如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上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指导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上面临新挑战。本文从具体的原因着手,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可为普通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大学生 科研 创新能力
下载PDF
ERR-dsRNA对罗氏沼虾卵巢中ERR及生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金磊 邓思平 +5 位作者 江东能 陈华谱 李广丽 吴天利 田昌绪 朱春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16,共9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在雌性罗氏沼虾生殖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通过注射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干扰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ERR的表达,对干扰组和对照组的卵巢样本进... 【目的】研究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在雌性罗氏沼虾生殖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通过注射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干扰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ERR的表达,对干扰组和对照组的卵巢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与生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PCR检测它们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注射ERR-dsRNA后,卵巢中ERR mRNA和ERR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ERR-dsRNA干扰组和对照组卵巢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差异表达Unigene中,9条被富集到生殖GO条目,3条被富集到生殖过程GO条目,21条被富集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Pathway条目。这些生殖相关的Unigene中差异倍数较大的有9条,经qPCR验证,5条在ERR干扰组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5条Unigene中有3条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条(CL7112.Contig4_All和Unigene4600_All)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有关,1条(CL4888.Contig2_All)与生殖相关激素的合成及释放有关。【结论】ERR可通过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生殖相关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调控罗氏沼虾卵巢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 生殖 RNA干扰(RNAI)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多鳞[鱼喜]fih-1基因克隆及其低氧胁迫的mRNA表达
16
作者 黄志棚 林星桦 +7 位作者 王耀嵘 江东能 陈华谱 邓思平 朱春华 李广丽 黄洋 田昌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4-748,共5页
为研究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1(factor inhibiting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fih-1)在低氧胁迫后的表达机制,实验通过PCR扩增技术克隆出多鳞[鱼喜]fih-1基因cDNA全长1280 bp,开放阅读框(ORF)1065 bp,编码... 为研究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1(factor inhibiting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fih-1)在低氧胁迫后的表达机制,实验通过PCR扩增技术克隆出多鳞[鱼喜]fih-1基因cDNA全长1280 bp,开放阅读框(ORF)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具有JmjC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与聚类分析显示,多鳞[鱼喜]与大黄鱼和尖吻鲈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两栖类和禽类的亲缘关系较远。fih-1基因mRNA在多鳞[鱼喜]多个组织中有不同表达,在精巢、卵巢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鳃、心脏和肝脏组织表达水平较高,在脑组织的表达水平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fih-1基因在低氧胁迫处理前后鳃和心脏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ih-1基因在两个组织均随低氧胁迫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fih-1基因在多鳞[鱼喜]低氧信号传导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开展并解释多鳞[鱼喜]低氧胁迫遗传机制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鱼喜] 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1 低氧胁迫 克隆表达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2月龄多鳞鱚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家旺 王耀嵘 +5 位作者 林星桦 沈奕君 李广丽 黄洋 朱春华 田昌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研究12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å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12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估计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 【目的】研究12月龄多鳞鱚(Sillago sihama Forsskål)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筛选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方法】测定12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表型参数,通过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估计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12月龄多鳞鱚13个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高(X1)、体厚(X2)、眼径(X7)、体长(X10)和背鳍前长(X11)对体质量(Y)有明显的直接影响;除体长外,其他生长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小于它们对体质量的间接影响,同时,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上述5个主要性状是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体长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0.331),5个主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28。建立的以主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13.339+2.913X1+3.352X2-4.467X7+1.473X10+0.763X11。【结论】体长、体厚、眼径、体高和背鳍前长等5个主要性状是影响多鳞鱚体质量的核心性状,其中体长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下载PDF
多鳞鱚phds基因家族序列特征及其在低氧胁迫后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星桦 叶明慧 +6 位作者 SEATAN Wanida 潘炎杨 陈芳圆 黄洋 朱春华 李广丽 田昌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多鳞鱚(Sillago sihama)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s,Phds)基因家族序列特征,探讨其在低氧响应过程的作用。[方法]通过硬骨鱼类phds基因,在多鳞鱚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中比对筛选多鳞鱚phds基因。对多鳞鱚Phds蛋白序列... 【目的】分析多鳞鱚(Sillago sihama)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s,Phds)基因家族序列特征,探讨其在低氧响应过程的作用。[方法]通过硬骨鱼类phds基因,在多鳞鱚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中比对筛选多鳞鱚phds基因。对多鳞鱚Phds蛋白序列进行结构域预测、系统进化和共线性分析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ds基因在低氧胁迫和复氧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多鳞鱚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三个phds基因,分别是phd1、phd2和phd3,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分别为1635、1092、723 bp,分别编码544、363、240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表明,多鳞鱚Phd1、Phd2、Phd3蛋白均含有P4Hc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多鳞鱚Phds均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亲缘关系最近。共线性分析表明,多鳞鱚phds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上下游基因高度一致。phd1、phd2在低氧处理4 h鳃组织中mRNA表达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但在心脏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phd3在低氧处理4 h的鳃组织中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而在心脏中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多鳞鱚存在phd1、phd2和phd3基因,并在不同组织的低氧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phds基因 基因家族 低氧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体色发育及黑斑的形成过程
19
作者 林晓展 张俊鹏 +3 位作者 黄洋 石红娟 李广丽 田昌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4-1485,共12页
鱼类的体色图案作为外部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动物生存与物种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体色发育及黑斑的形成过程,首先对成年金钱鱼鳍条中色素细胞进行显微观察,采用Olympus体视解剖镜观察了金钱鱼... 鱼类的体色图案作为外部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动物生存与物种间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体色发育及黑斑的形成过程,首先对成年金钱鱼鳍条中色素细胞进行显微观察,采用Olympus体视解剖镜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形成期到仔鱼后期体表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并跟踪观察了金钱鱼从稚鱼期到成鱼期主要图案黑斑的形成过程,同时对成年金钱鱼的黑斑和非黑斑皮肤进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构成金钱鱼体色共四种色素细胞,分别为: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最早发生,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次之,而虹彩色素细胞发生最晚,直到仔鱼后期阶段才观察到。金钱鱼体色仔鱼期(0-24 dph)出现了有趣的变化过程:在0 dph(day post hatching)仔鱼体色较浅到1 dph仔鱼体色明显加深,而2-7 dph仔鱼的躯干部体色出现明显的褪黑现象,在8-24 dph阶段金钱鱼体色又出现了明显的复黑现象,并且在24 dph时通体发黑,在30 dph时虹彩色素细胞在皮肤中的大量出现并形成隐约可见的色素条带,直到幼鱼阶段(50 dph)形成清晰的黑色纵带条纹后不断演变成多个黑斑并在成年金钱鱼中稳定沉积的过程。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和虹彩色素细胞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黑斑形成的关键原因是黑素小体和黑色素细胞大量聚集,虹彩色素细胞在其周围大量聚集并形成明显的包围界限。追踪观察了金钱鱼从胚胎色素发育、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共六个阶段的色素沉积和体色变化过程,为金钱鱼野生群体的年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进一步的金钱鱼体色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体色发育 褪黑现象 复黑现象 黑斑形成
下载PDF
胡子鲇(Clarias fuscus)雌雄基因组Survey分析
20
作者 林星桦 周大颜 +8 位作者 沈奕君 吴冠佐 吴冠佑 陈宇 张玉蕾 肖珊 邓思平 李广丽 田昌绪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胡子鲇(Clarias fuscus)是我国华南地区大规模养殖的淡水鱼类。为评估胡子鲇雌雄基因组基本信息,以便为后续构建全基因组精细图谱提供基础,本研究分别选取雌雄胡子鲇进行全基因组Survey分析。根据定长核苷酸串(K-mer)分析,雌鱼和雄鱼基... 胡子鲇(Clarias fuscus)是我国华南地区大规模养殖的淡水鱼类。为评估胡子鲇雌雄基因组基本信息,以便为后续构建全基因组精细图谱提供基础,本研究分别选取雌雄胡子鲇进行全基因组Survey分析。根据定长核苷酸串(K-mer)分析,雌鱼和雄鱼基因组大小分别为949.69 Mb和957.96 Mb。雌鱼和雄鱼的杂合率分别为0.27%和0.23%。雌鱼和雄鱼重复序列比例分别为33.83%和33.62%。雌鱼和雄鱼基因组的G+C含量分别为39.98%和39.14%。雌鱼和雄鱼基因组组装的大小分别为926.78 Mb和992.08 Mb,雌鱼和雄鱼组装基因组N50长度分别为3082 bp和2810 bp。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筛选结果显示,雌鱼和雄鱼的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到1295490条和1184183条SSR序列。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鉴定出8445条雌性特异性序列和110743条雄性特异性序列,这些性别特异性序列分别被注释到460个(雌鱼)和822个(雄鱼)基因。本研究为胡子鲇全基因组的后续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后续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鲇 基因组Survey 基因组组装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组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