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在体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凯 罗燕 +4 位作者 李涛 田景毅 孙伟 林少芬 唐仕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4-797,共4页
背景 目前,干细胞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但由于取材困难,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MSCs有类... 背景 目前,干细胞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但由于取材困难,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MSCs有类似的特性且容易获取,但人ADSCs能够诱导分化为RPE细胞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 评估人ADSCs向RPE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及其在体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ADSCs接种于6孔板进行培养,12h后于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10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50 μmol/L牛磺酸和5×10-7 mol/L视黄酸进行诱导,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PE细胞标志物Pan细胞角蛋白(Pan-C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细胞膜示踪剂PKH26标记法示踪诱导细胞,将诱导后的RPE样细胞悬液lμl注入6只BALB/c裸鼠的右眼玻璃体腔,另6只裸鼠玻璃体内注射等容量PBS.于注射后1个月摘取实验动物右眼眼球,各组中3只眼球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另3只眼球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玻璃体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估诱导细胞在体应用的安全性. 结果 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ADSCs呈细长多角形,生长良好.对照组细胞Pan-CK表达缺失,而诱导细胞的细胞膜Pan-CK表达阳性,呈红色荧光.诱导的细胞经PKH26标记后细胞膜呈红色荧光.诱导的细胞悬液于裸鼠玻璃体内注射后1个月,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诱导细胞位于视网膜表面,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排列清晰;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细胞膜完整,线粒体结构正常,染色质均匀. 结论 人ADSCs体外诱导后可分化为RPE样细胞,PKH26可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细胞示踪,分化的细胞玻璃体腔注射后短期内未发现视网膜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眼色素上皮/细胞学 干细胞移植 视网膜/病理 超微结构 BALB/C小鼠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眶后注射观察鼠视网膜血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凯 李士清 +6 位作者 李静 蔡萌 李涛 田景毅 林少芬 罗燕 唐仕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客观有效地评价视网膜的血管情况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防治研究的关键。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是评价C57BL...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客观有效地评价视网膜的血管情况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防治研究的关键。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是评价C57BL/6J小鼠视网膜血管的新方法,但目前少有关于此方法是否适合于其他小鼠及大鼠研究的报道。目的评估用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观察实验常用鼠种视网膜血管的可行性,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SPF级C57BL/6J小鼠、昆明小鼠、SD大鼠、Wistar大鼠各12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动物右眼眶后注射9ml/kgFITC—dextran溶液,对照组右眼眶后注射等体积PBS溶液。注射10S后大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以颈椎脱臼法处死,摘取双侧眼球,荧光显微镜下行双侧眼球后组织以及视网膜铺片检查。结果C57BL/6J小鼠、昆明小鼠实验组双眼均可以观察到FITC—dextran绿色荧光标识的视网膜血管,但对照组各眼均观察不到视网膜血管形态;SD大鼠、Wistar大鼠实验组及对照组受检眼在荧光显微镜下均未观察到FITC—dextran标识的视网膜血管。小鼠、大鼠实验组右眼均可见由FITC—dextran浸染的绿色球后组织,而左眼球后组织均未见荧光。结论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适合于观察小鼠的视网膜血管,不适于观察大鼠的视网膜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形态学 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 眶后注射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改良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毛羽翔 林少芬 +2 位作者 曾美珍 田景毅 唐仕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背景优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已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进一步简化其方法并达到获取量大而纯的细胞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 背景优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已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进一步简化其方法并达到获取量大而纯的细胞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收获量大且纯度高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改良培养方法,并对目标细胞的抗原表达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中常用的两种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正常人角膜移植供体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采用质量分数2%胰蛋白酶和质量分数0.133%胶原酶I用二步消化法获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传统培养方法中采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的基础上,添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一B(13-ECGF)和肝素钠,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皿用纤维黏连蛋白(FN)包被以促进培养细胞的贴壁。观察收获的目标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活体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目标细胞的生长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Ⅷ因子、CD31、CD34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目标细胞。结果应用胰蛋白酶、胶原酶二步消化法可成功获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72h贴壁,第9~10天细胞达到融合状态,呈铺路石样。常规组织学观察显示,细胞核呈鲜亮蓝色,细胞质呈淡红色。培养的细胞对Ⅷ因子、CD31、CD34相关抗原表达呈阳性反应。结果显示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CD31、CD34同时表达,但其阳性染色程度低于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VECs)与人血管内皮细胞相同。结论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消化法的基础上用含10%优质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和肝素钠,并用FN包被培养皿进行体外培养,可达到快速、大量分离和纯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鉴定
下载PDF
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4
作者 曾美珍 罗燕 +3 位作者 林少芬 陈晓云 田景毅 唐仕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3-906,910,共5页
目的:构建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有效抑制LRAP基因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人LRAP基因shRNA的单链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RNAT-H1.1/Adeno得到3个重... 目的:构建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有效抑制LRAP基因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人LRAP基因shRNA的单链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RNAT-H1.1/Adeno得到3个重组穿梭质粒。将重组穿梭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AD-1中进行同源重组形成腺病毒表达质粒,并在293a细胞中包装形成重组腺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经扩增和滴度测定后感染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LRA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得到沉默效率最高的LRAP shRNA重组腺病毒,并应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经RNA干扰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LR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LRAP shR-NA重组穿梭质粒和表达质粒的插入序列正确。收获病毒后的PCR证实重组腺病毒颗粒包装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得到具有最大沉默效率的重组腺病毒,其沉默效率达到约79%。Western blot法证实经RNA干扰后,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LRAP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可有效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LRAP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AP SHRNA 重组腺病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PKH26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眼内示踪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凯 罗燕 +1 位作者 李士清 田景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目的评估PKH26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进行体外标记及眼内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hADSCs,使用PKH26对hADSCs进行体外标记并观察标记结果。采用抽签法将C57BL/6J小鼠1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标记细胞组(9只)和未标记细胞组(3... 目的评估PKH26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进行体外标记及眼内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hADSCs,使用PKH26对hADSCs进行体外标记并观察标记结果。采用抽签法将C57BL/6J小鼠1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标记细胞组(9只)和未标记细胞组(3只),标记细胞组和未标记细胞组C57BL/6J小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2×10^5/ml标记细胞和未标记细胞各1μl,注射后1个月分别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荧光标记结果。取正常对照组及标记细胞组小鼠视网膜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判定毒性反应。结果hADSCs经PKH26体外标记后细胞膜呈红色荧光,标记细胞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标记细胞后1个月可见视网膜血管前红色强荧光,标记细胞组小鼠视网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未见细胞变性坏死及增生。hADSCs体外、体内标记显影结果显示,未标记细胞组均无荧光显色,显色阳性率均为0,标记细胞组均出现红色荧光,显色阳性率均为100%。结论PKH26可用于标记hADSCs及眼内示踪,形态学评估显示其无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PKH26 细胞标记 毒性反应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内皮样细胞的可行性及其小鼠眼内应用短期安全性
6
作者 郭凯 罗燕 +1 位作者 李士清 田景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0-883,共4页
目的评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向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及其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并诱导hADSCs向内皮样细胞分化,实验组加入青链霉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 目的评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向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及其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体外培养并诱导hADSCs向内皮样细胞分化,实验组加入青链霉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观察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只C57BL/6J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诱导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电子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小鼠视网膜细胞变化,评估诱导后细胞眼内应用的安全性。结果hADSCs体外诱导后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实验组vWF免疫荧光呈绿色强荧光,显色率为100%,正常对照组vWF免疫荧光无显色,显色阳性率为0。诱导细胞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后1个月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杆细胞未见变性、坏死等毒性改变。结论hADSCs体外诱导可以向内皮样细胞分化,小鼠眼内短期应用无视网膜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样细胞 诱导分化 毒性反应
下载PDF
山东省济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洪格 田景毅 +1 位作者 张静静 张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1-1134,共4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威胁早产儿的视功能,在早产儿中进行ROP筛查并早期进行干预对保存患儿的视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相关的筛查工作已相继在中国多个地区开展或完成,但山东省济南地区尚缺乏相关的筛查研究。目的分析山...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威胁早产儿的视功能,在早产儿中进行ROP筛查并早期进行干预对保存患儿的视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相关的筛查工作已相继在中国多个地区开展或完成,但山东省济南地区尚缺乏相关的筛查研究。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地区ROP的筛查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就诊且来自山东省济南地区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144例288眼进行筛查。筛查标准参照2004年中国卫生部颁发的ROP筛查标准和国内多中心的筛查结果,纳入对象为出生体重≤2500g或矫正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分类标准采用ROP国际分类标准。检查前询问、记录受检儿的病史并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对ROP患儿组与眼底正常儿组的平均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患儿有持续吸氧史者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济南地区符合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标准者144例288眼,共筛查出不同程度的ROP患儿15例30眼,其中男8例,女7例;均为双眼患病;ROP检出率为10.42%。ROP患儿出生孕周平均为(30.85±1.79)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408.89±259.93)g。其中ROP1期者有6例12眼,2期者4例8眼,3期伴附加病变者4例8眼,5期者1例2眼。受检者中129例眼底正常,出生孕周平均为(32.38±1.48)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763.19±338.62)g。ROP组患儿的出生孕周明显短于眼底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1),ROP组患儿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眼底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1)。眼底正常组与ROP组有持续吸氧史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91%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900)。依据中国卫生部的筛查标准所得的ROP检出率为12.93%(15/116),按山东省的标准检出率为10.42%(15/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528)。结论济南地区ROP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数据较接近。中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适合济南地区的ROP筛查工作。孕周短和出生体重低是导致RO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筛查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新闻知识》与练笔
8
作者 田景毅 《新闻知识》 1986年第11期48-48,共1页
我是初中六七级毕业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深知要写点文章,只读书而不练笔是不会登堂入室的。去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发现了陕西日报社主力的《新闻知识》第八期,读了“
关键词 陕西日报 文学爱好者 指导写作 清香爽口
下载PDF
地塞米松加强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景毅 董晓光 +2 位作者 陈楠 徐海峰 原公强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650,共5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布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CD31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然后取P4代细胞,加入含有地塞米松的培...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布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使用CD31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然后取P4代细胞,加入含有地塞米松的培养液对细胞进行处理,并设立对照组,通过检测跨细胞电阻、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从地塞米松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功能、蛋白分布以及蛋白mRNA表达水平几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细胞经鉴定后证实为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组处理2d后,地塞米松组电阻值与对照组电阻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向胞质的外周聚集。RT-PCR证实地塞米松组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mRNA表达水平,均对照组细胞升高。结论地塞米松可以增加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并促进其聚集于细胞外周,并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密封性。从而推测,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的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以加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有关。(中华腰群系右,2007,43:646-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内皮细胞 视网膜血管 紧密连接部 黄斑水肿 囊样 血视网 膜屏障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细胞间紧密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景毅 董晓光 《国际眼科纵览》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近年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糖皮质激素对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及信号蛋白的表达...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近年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糖皮质激素对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及信号蛋白的表达水平,参与细胞内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直接或间接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使多种属哺乳类动物组织细胞的紧密连接形成增加,并使其参与形成的各种屏障功能增强,导致物质的跨细胞转运减少。但糖皮质激素发挥这一作用的精确分子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紧密连接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核中乙酰肝素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敬伟 胡洁 +3 位作者 宋新 冷炫 田景毅 吕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胞核中乙酰肝素酶(HPA)和RNA聚合酶II(Pol Ⅱ)的表达分布、两者相互结合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探讨在低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对VEGF基因转...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胞核中乙酰肝素酶(HPA)和RNA聚合酶II(Pol Ⅱ)的表达分布、两者相互结合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探讨在低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HPA对VEGF基因转录调控的作用。方法用低氧模型模拟剂Cocl2建立低氧模型(含Cocl2100μmol/L的培养液培养48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HPA与PolⅡ的表达;免疫沉淀法半定量分析HPA及PolⅡ的相互结合作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联合实时定量PCR分析两组细胞中HPA与VEGF基因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低氧诱导组HRECs胞核内HPA荧光和PolII荧光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且低氧诱导组胞核内HPA分布与PolⅡ相吻合。(2)免疫沉淀结果表明在低氧诱导HRECs中HPA及PolⅡ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而对照组中HPA及PolⅡ则无结合。(3)ChIP联合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HPA及PolⅡ与VEGF启动子结合的高发生区段主要位于VEGF启动子序列-1165与-984之间,低氧诱导HRECs细胞核内HPA及PolII结合VEGF基因启动子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t=-13.591,P=0.001;t=-3.188,P=0.049)。结论在低氧诱导的HRECs中,核内HPA与VEGF基因启动子直接结合,并参与了VEGF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ECs)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
原文传递
补体受体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王菁 蔡萌 +6 位作者 李静 田蓉 林少芬 田景毅 李佳 俞德超 罗燕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 观察补体受体1(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3~5代hRPE细胞,建立稳定的hRPE单层细胞屏障模型.5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和10%正常人血清处理hRPE细胞,建立h... 目的 观察补体受体1(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单层细胞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3~5代hRPE细胞,建立稳定的hRPE单层细胞屏障模型.5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和10%正常人血清处理hRPE细胞,建立hRPE单层细胞屏障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模型.将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hRPE单层细胞屏障分为模型组和CR1治疗组.模型组加入1 μl的磷酸盐缓冲液,CR1治疗组加入1 μl的CR1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μg/ml,继续培养4h.以正常hRPE单层细胞屏障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模型组和CR1治疗组细胞的跨表皮细胞膜电阻(TER)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模型组和CR1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配体2(CCL2)、C3a、C5a、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蛋白量.结果 hRPE单层细胞屏障于接种后3周稳定形成.模型组、CR1治疗组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hRPE细胞TER值分别为正常hRPE细胞的54.01%、63.48%.模型组与CR1治疗组补体激活的氧化损伤hRPE细胞T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5).CR1治疗组VEGF、CCL2蛋白量分别较模型组下降了11.48%、23.47%;两组VEGF、CCL2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2.43,P<0.05).CR1治疗组C3a、C5a、MAC蛋白量较模型组分别下降了24.00%、27.87%、22.44%;两组C3a、C5a、MAC蛋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2.63、6.94,P<0.05).结论 CR1对补体激活的氧化应激状态下hRPE单层细胞屏障具有保护作用,抑制补体激活、下调CCL2和VEGF表达可能是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受体 补体3b 拮抗剂和抑制剂 补体激活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组蛋白3乙酰化参与乙酰肝素酶调控VEGF基因转录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冷炫 胡洁 +2 位作者 宋新 田景毅 吕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 研究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中组蛋白3乙酰化(H3ac)、乙酰肝素酶(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明确一种或多种能够参与HPA上调VEGF表达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方法 实验研究.在中山大学中山眼... 目的 研究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中组蛋白3乙酰化(H3ac)、乙酰肝素酶(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明确一种或多种能够参与HPA上调VEGF表达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方法 实验研究.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将该实验分为两组,正常组和高糖组(葡萄糖含量30mmol/L).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两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9(H3K9ac)、H3K14ac、H3K18ac、H3K27ac和H3K56ac在HRECs的表达定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间HPA、VEGF和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HRECs细胞核中各H3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的荧光较正常组增强.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中HPA、VEGF、H3K9ac和H3K14ac的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PA=0.016,PVEGF=0.014,PH3K9ac=0.027,PH3K14ac=0.045).结论 高糖诱导的HRECs中,H3乙酰化在HPA参与VEGF基因转录调控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从蛋白水平证实乙酰化发生在H3K9和H3K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蛋白3乙酰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IRVAN综合征治疗一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景毅 王洪格 董晓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综合征 视神经视网膜炎 治疗 视网膜血管 英文缩写词 and 特发性 动脉瘤
原文传递
LASIK术后早期黄斑部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洪格 董晓光 +3 位作者 张涛 王金亮 田景毅 傅立静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 利用OCT比较LASIK术前、术后早期黄斑区特定范围视网膜体积以及黄斑和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31例近视病人59眼术前和术后第一天分别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黄斑和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位视神... 目的 利用OCT比较LASIK术前、术后早期黄斑区特定范围视网膜体积以及黄斑和视盘周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31例近视病人59眼术前和术后第一天分别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黄斑和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方位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以及黄斑区6mm直径范围视网膜的体积,将所得手术前、后的参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观察其变化。结果 LASIK术后黄斑中心和视盘上方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同术前相比变薄,P值分别为0.003和0.016,其厚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视盘下方和鼻侧,黄斑周围6mm圆圈的颞侧较术前轻度增厚,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部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手术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早期黄斑中心和视盘上方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对黄斑特定范围视网膜体积、黄斑和视盘周围他部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原文传递
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洪格 董晓光 田景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菌,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中玻璃体切除的范围,以及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时机。方法根据外伤性眼内炎的具体情况,在缝合穿通伤口和(或)异物取出的基础上,采取少部分玻璃体切除取标本和大部分玻璃体切除两... 目的分析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菌,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中玻璃体切除的范围,以及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时机。方法根据外伤性眼内炎的具体情况,在缝合穿通伤口和(或)异物取出的基础上,采取少部分玻璃体切除取标本和大部分玻璃体切除两种方式联合眼内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发生视网膜脱离者,待眼内炎症控制后,二期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结果47只眼中真菌感染7只眼,细菌感染40只眼;术后随访6~24月,平均随访9个月。治疗后炎症控制45只眼,其中矫正视力0.6~0.1者16只眼(34.04%),0.1~0.05者20只眼(42.55%),〈0.05光感者7只眼(14.89%),光感阴性2只眼(4.26%),眼压〈10mmHg者8只眼(17.02%)。2只眼(4.26%)炎症不能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5只眼(10.64%)在眼内炎治疗前合并视网膜脱离,炎症控制后有3只眼(6.38%)发生视网膜脱离,二期玻璃体手术均视网膜复位。结论细菌感染是外伤性眼内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除联合玻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彻底切除全部玻璃体并非必须,伴发视网膜脱离时可行二期手术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眼内炎 病原菌 玻璃体切除 二期玻璃体手术 视网膜复位
原文传递
PDT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区CNV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洪格 田景毅 王金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ICGA)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性黄斑区CNV患者26例26只眼,非随机选取12例12只眼仅...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ICGA)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性黄斑区CNV患者26例26只眼,非随机选取12例12只眼仅行光动力疗法,14例14只眼先行AVASTIN 1.25mg玻璃体腔注射,1周后行光动力治疗,治疗后1、3、6个月复诊,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症状变化、FFA及黄斑区的情况,对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自觉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个月后,Amsler方格表检查PDT组4只眼症状消失,6只眼减轻或不变,2只眼加重;联合治疗组7只眼症状消失,6只眼减轻或不变,1只眼加重。最佳矫正视力,PDT组6只眼视力提高1行以上,4只眼视力不变,2只眼视力下降l行以上;联合治疗组10只眼视力提高1行以上,3只眼视力不变,1只眼视力下降1行以上。2组患者在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或稳定视力等方面进行组间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区CNV.在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或稳定患者的视力方面,较单纯光动力疗法(PDT)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 高度近视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坏死性巩膜炎3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侠 陈焓 +1 位作者 彭春霞 田景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95-996,共2页
关键词 坏死性巩膜炎 发病率 破坏性
原文传递
肝脓肿导致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一例
19
作者 王洪格 田景毅 +1 位作者 董晓光 王金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77,共2页
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较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相对少见。在患有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心脏病、恶性肿瘤、肾衰透析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静脉吸毒等情况下,伴发全身或局部感染灶时患者易发生眼内感染。肝脓肿是最常见的内源性感... 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较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相对少见。在患有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心脏病、恶性肿瘤、肾衰透析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静脉吸毒等情况下,伴发全身或局部感染灶时患者易发生眼内感染。肝脓肿是最常见的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眼外感染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内源性 肝脓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免疫抑制剂 恶性肿瘤 透析治疗 静脉吸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