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南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岩相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望学 何仁亮 +2 位作者 龚志愚 李正华 彭小桂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4年第3期18-24,共7页
寒武纪至奥陶纪时期 ,鄂东南地区以所谓“江南古断裂”为界 ,两侧在沉积作用、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经野外调查发现 ,在两者的过渡地段存在多种斜坡相沉积和古生物混合沉积 ,但未见有与古断裂有关的地质现象 ,... 寒武纪至奥陶纪时期 ,鄂东南地区以所谓“江南古断裂”为界 ,两侧在沉积作用、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经野外调查发现 ,在两者的过渡地段存在多种斜坡相沉积和古生物混合沉积 ,但未见有与古断裂有关的地质现象 ,证明了造成上述差异与古地貌特征的直接关系 ,从而可以把该区过渡地段南北寒武纪~奥陶纪地层置于受共同海平面升降影响的环境中综合考虑 ,将其划分为四个地层层序 ,建立了该区地层的时空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地层 鄂东南地区 寒武纪 相差 古生物特征 古地貌特征 海平面升降 沉积作用 野外调查 混合沉积 地质现象 地层层序 时空格架 古断裂 斜坡相 地段 过渡 岩性 岩相
下载PDF
武汉东西湖区第四系钻孔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林晓 卢佳仪 +3 位作者 田望学 张智勇 韩芳 韦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0,共8页
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第四系沉积物ZK25钻孔为例,通过AMS14C年代测定及其粒度与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孔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早更新世为河流沉积,至晚更新世出现河湖相交替沉积... 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第四系沉积物ZK25钻孔为例,通过AMS14C年代测定及其粒度与正构烷烃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孔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早更新世为河流沉积,至晚更新世出现河湖相交替沉积,较为干旱;进入全新世由于降雨增多而沉积了较厚的冲积层,随后变得冷干;全新世中期则变成稳定的水动力较弱的洼地湖环境,气候温暖并由干旱变得湿润;全新世晚期气候温凉,呈现温干-温湿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古气候 粒度 正构烷烃 武汉
下载PDF
拉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杰 刘早学 +3 位作者 杜远生 田望学 李金平 王昌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1-474,共4页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南部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提供了该地区深水动物群新资料和混杂岩地层的年代依据。从原修康群(T3X)解体出中贝混杂岩(T2-3ZM)和破姆弄混杂岩(J3K1PM),前者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后者形成于晚侏罗世—早...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南部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提供了该地区深水动物群新资料和混杂岩地层的年代依据。从原修康群(T3X)解体出中贝混杂岩(T2-3ZM)和破姆弄混杂岩(J3K1PM),前者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后者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并由此揭示缝合带具有多旋回碰撞演化特征。冈底斯地块昂杰组(C2P1a)玄武岩的发现,表明藏南晚古生代超级冈瓦纳古大陆开始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 两期混杂岩 石炭纪玄武岩 冈瓦纳大陆裂解
下载PDF
武汉地区1∶5万区调第四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望学 毛新武 +4 位作者 何仁亮 李雄伟 胡万强 江天风 黄建军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1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武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第四系研究为重点,通过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调查手段,尤其是通过钻孔和露头剖面测量,在原阳逻砾石层内部发现分布稳定的沉积间断界面,并以此将其分为两套明显差异的砾石组合,反映了物源区侵蚀作用... 武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第四系研究为重点,通过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调查手段,尤其是通过钻孔和露头剖面测量,在原阳逻砾石层内部发现分布稳定的沉积间断界面,并以此将其分为两套明显差异的砾石组合,反映了物源区侵蚀作用的变化过程;发现武汉长江以南地区存在早更新世堆积,取得了较明确的时代依据,确定了其属山间近源带状洪积扇成因;对广泛分布的红土层进行了解体,将其分为冲洪积组合、残坡积组合以及混合成因等组合类型;在青山镇以南的沙湖-东湖-严西湖之间发现大片风尘堆积的下蜀黄土层,确定为原"青山层"的下部层位;对第四系沉降区施测了系统采样的标准钻孔。通过对武汉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第四系的分析与研究,建立了武汉地区第四纪堆积序列,提高了武汉地区第四纪研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逻砾石层 早更新世堆积 下蜀黄土层 第四纪堆积序列 武汉地区
下载PDF
鄂西南二叠系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望学 张汉金 +2 位作者 李雄伟 龚志愚 李正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2期95-100,共6页
鄂西南地区二叠纪地层发育齐全,代表了中国南方二叠系的主要沉积类型。以建始县茅草街二叠系剖面为典型研究剖面,将研究区二叠系划分为13个Ⅲ级层序,可分为早期克拉通盆地层序和晚期板内裂陷盆地层序两种类型。研究区二叠纪盆地总体居... 鄂西南地区二叠纪地层发育齐全,代表了中国南方二叠系的主要沉积类型。以建始县茅草街二叠系剖面为典型研究剖面,将研究区二叠系划分为13个Ⅲ级层序,可分为早期克拉通盆地层序和晚期板内裂陷盆地层序两种类型。研究区二叠纪盆地总体居于伸展构造背景下,早期以广泛的持续沉降作用为主,晚期出现板内裂谷作用,盆地演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构成一个由萌芽、发展、停滞、逐渐成熟及至萎缩的过程,持续到中三叠世时盆地最终消亡。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不同特征的地层层序,具明显节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 二叠系 层序地层 盆地演化
下载PDF
早寒武世早期“鄂中古岛”异议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望学 潘龙克 江林生 《湖北地矿》 2001年第4期7-11,共5页
在1:5万双河口,盐池庙幅区调中,通过对其早寒武世剖面的研究分析及对比表明,前人所谓的“鄂中古岛”仅存在于早寒武世的梅树村期,至筇竹寺期而被淹没并接受沉积,即在天河板组之下,存在着刘家坡组和石牌组。
关键词 早寒武世早期 岩相古地理 刘家坡组 石牌组 梅树村期
下载PDF
湖北省深部找矿工作思路
7
作者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湖北省地质找矿潜力较大,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而深部已经越来越成为今后资源的主要来源。加强深部地质构造和成矿理论的综合研究,重视物化探、遥感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找准深部找矿的重点区域和主攻矿种寻求地质找矿的快速... 湖北省地质找矿潜力较大,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而深部已经越来越成为今后资源的主要来源。加强深部地质构造和成矿理论的综合研究,重视物化探、遥感及现代信息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找准深部找矿的重点区域和主攻矿种寻求地质找矿的快速突破,保障湖北矿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现代信息技术 湖北省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构造运动对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青雄 田望学 +1 位作者 李启文 孔令耀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1-641,共11页
以江汉盆地周缘区露头剖面及沉积中心区第四纪钻孔岩芯资料为研究载体,通过第四纪地层横向对比分析,恢复了江汉盆地第四纪各时期的沉积环境,讨论了江汉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对江汉平原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中更... 以江汉盆地周缘区露头剖面及沉积中心区第四纪钻孔岩芯资料为研究载体,通过第四纪地层横向对比分析,恢复了江汉盆地第四纪各时期的沉积环境,讨论了江汉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对江汉平原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中更新世江汉盆地大部处于掀升状态,盆地周缘地带遭受剥蚀;晚更新世地壳显现不等量运动,盆地自北西向中南部表现为徐缓掀升与下沉并存;全新世,盆地周缘及波状地形区掀升和低平原区强烈沉降进一步突显,全新世中晚期湖泊范围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新构造运动 第四纪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华南“马槽园群”年代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邱艳生 胡正祥 +3 位作者 杨青雄 周世卿 田望学 李雄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前人对华南扬子北缘"马槽园群"的形成年代长期争论不休,影响了对神农架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分析。"马槽园群"被普遍认为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中元古代神农架群之上的新元古代早期磨拉石建造... 前人对华南扬子北缘"马槽园群"的形成年代长期争论不休,影响了对神农架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分析。"马槽园群"被普遍认为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中元古代神农架群之上的新元古代早期磨拉石建造。笔者研究发现,"马槽园群"有多层火山岩。采自该群中部玄武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 139±29)Ma。该年龄数据表明,"马槽园群"形成于中元古代,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新元古代,与神农架群为整合接触。"马槽园群"沉积地层中缺乏大陆环境的沉积构造,重力流沉积构造比较发育,应该形成于台缘斜坡—混积陆棚环境,并非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槽园群 神农架群 锆石U-PB年龄 中元古代 重力流
下载PDF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黄土高原滑坡解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瑛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应用SPOT-5融合影像图,结合Qu ickB ird等高分辨率图像,对黄土高原中北部西气东输靖边—延川段输气管道沿线滑坡进行解译,简要介绍解译方法,并对解译结果进行评估,其解译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作为一般滑坡检测的目的。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遥感 滑坡 解译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发现晋宁期造山带 被引量:17
11
作者 胡正祥 毛新武 +1 位作者 田望学 李雄伟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
对随南大洪山地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近期在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厘定了扬子陆块北缘远安—京山地块、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带和三里岗岩浆弧。在大洪山增生杂岩带内MORB型辉绿岩中取得820... 对随南大洪山地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近期在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厘定了扬子陆块北缘远安—京山地块、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带和三里岗岩浆弧。在大洪山增生杂岩带内MORB型辉绿岩中取得820 Ma年龄资料、洋岛型玄武岩中取得817 Ma年龄资料;在三里岗岩浆弧内,于岛弧英安岩中取得841 Ma年龄资料、英云闪长岩中取得876.9 Ma年龄资料,首次在扬子陆块北缘(湖北境内)确立了晋宁期造山带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北缘 湖北段 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带 三里岗岩浆弧
下载PDF
中扬子利川—慈利走廊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早学 陈铁龙 +4 位作者 周向辉 张焱林 李金平 周世卿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利川—慈利走廊大剖面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变形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可划分5期变形;平面上,自南东往北西,一系列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北东向略向北西凸出的斜歪紧闭或尖棱褶皱、宽缓褶皱、箱状褶皱及与之伴随的逆冲断层组成的褶皱... 利川—慈利走廊大剖面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变形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可划分5期变形;平面上,自南东往北西,一系列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北东向略向北西凸出的斜歪紧闭或尖棱褶皱、宽缓褶皱、箱状褶皱及与之伴随的逆冲断层组成的褶皱—冲断构造为本区显著构造样式;垂向上,具多层次滑脱—拆离构造特征,其中发育的顺层剪切滑动面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地腹、有限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该区存在断弯式褶皱圈闭构造。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生储盖条件良好,并形成多套含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形成一定规模工业性天然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且明显优于上古生界—下三叠统。综合生、储、盖、运、圈、构造等条件,预测石门—桑植复向斜带和花果坪复向斜带为区内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勘探对象为下组合之"烃源岩(Z1d﹢∈1n)—储层(Z2∈1d)—盖层(∈1n﹢∈1s)"次级组合,主要勘探目的层为灯影组,陡山沱组可能为潜在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川—慈利走廊域 构造特征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地质 生储盖组合 勘探区带
下载PDF
武汉“青山层”成因与时代讨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新武 何仁亮 +1 位作者 胡万强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年第3期177-181,共5页
以青山剖面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青山层"的成因与时代。结果表明,"青山层"中砂土层粒度组成与青山组中砂土层相同,粘土层粒度特征与现代长江边滩粘土层基本相同,青山组中粉砂土粒度特征与现代长江边滩粉砂土基本相... 以青山剖面研究资料为基础,探讨"青山层"的成因与时代。结果表明,"青山层"中砂土层粒度组成与青山组中砂土层相同,粘土层粒度特征与现代长江边滩粘土层基本相同,青山组中粉砂土粒度特征与现代长江边滩粉砂土基本相同;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多峰形态,累积曲线呈三段式,应是不同水动力环境下的河流边滩沉积。砂粒电镜扫描显示"青山层"与青山组砂粒表面均以水成的微观特征为主;光释光测年表明"青山层"形成于111.9 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层 青山组 粒度 电镜扫描 光释光测年
下载PDF
航空遥感在岳阳市城市用地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天风 田望学 邹巧云 《湖北地质》 1997年第2期40-47,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岳阳市城市用地现状调查应用的过程。划分了城市用地分类系统及形象特征;基本查明了岳阳市城市各类用地的面积;并对城市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城市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划部门提供了基础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岳阳市城市用地现状调查应用的过程。划分了城市用地分类系统及形象特征;基本查明了岳阳市城市各类用地的面积;并对城市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城市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划部门提供了基础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市 航空遥感 用地现状 形象特征 用地分类
下载PDF
湖北金牛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地质找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雄伟 汪国虎 +3 位作者 周世卿 田望学 吴兵 施彬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第5期617-621,共5页
湖北金牛火山岩盆地中生代岩浆活动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的岩浆侵入—火山初始爆发—间歇、白垩纪的鼎盛—减弱—衰亡多个发展阶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种找矿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在中生代火山岩区划分出1处A级铜多... 湖北金牛火山岩盆地中生代岩浆活动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初期的岩浆侵入—火山初始爆发—间歇、白垩纪的鼎盛—减弱—衰亡多个发展阶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多种找矿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在中生代火山岩区划分出1处A级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1处B级铜金成矿远景区,圈定1处隐伏铜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建立了吴伯浩铜多金属找矿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火山岩盆地 中生代火山岩 成矿远景区 找矿靶区
下载PDF
湖北省泥盆纪古地理基本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汉金 李正华 +1 位作者 龚志愚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年第5期493-496,共4页
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海和... 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海和碳酸盐岩台地的基本沉积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与现今中国东海大陆、海洋格局基本一致,亦是经过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而形成现今这种格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古陆 滨浅海 台坪 古地理
下载PDF
湖北省泥盆纪古地理基本模式
17
作者 张汉金 李正华 +1 位作者 龚志愚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S1期1-3,16,共4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 本文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海和碳酸盐岩台地的基本沉积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与现今中国东海大陆、海洋格局基本一致,亦是经过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而形成现今这种格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古陆 滨浅海 台坪 古地理
下载PDF
三峡库区(湖北段)崩滑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背景
18
作者 李雄伟 田望学 +1 位作者 汪国虎 施彬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9期135-137,共3页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与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崩滑地质作用是库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大型崩滑体常常对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崩滑地质作用主要受构造-岩性-地貌-气象水文等综合因素控制,其中,地质构造、岩性是崩滑地质作用...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与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崩滑地质作用是库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大型崩滑体常常对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崩滑地质作用主要受构造-岩性-地貌-气象水文等综合因素控制,其中,地质构造、岩性是崩滑地质作用发生和分布的内在控制因素,新构造运动及气象水文的变化是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研究三峡库区地质背景特征是认识大型崩滑体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查明区内崩滑地质作用与地质背景关系可以为崩滑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地质灾害 崩滑地质作用 地质背景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中生代放射虫硅质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1
19
作者 朱杰 杜远生 +4 位作者 刘早学 冯庆来 田望学 李金平 王昌平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31-1139,共9页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硅质岩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动物群组合,其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硅质岩为生物成因。中、晚三叠世硅质岩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SiO_2平均含量分别为90.24%和92.58%,Al/(Al+...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硅质岩中发现三个放射虫动物群组合,其地质时代分别为中、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硅质岩为生物成因。中、晚三叠世硅质岩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SiO_2平均含量分别为90.24%和92.58%,Al/(Al+Fe+Mn)平均值分别为0.75和0.74,MnO/TiO_2平均值分别为0.36和1.24,Ce/Ce*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03,La_N/Ce_N平均值均为0.85和0.93,为生物成因大陆边缘型硅质岩。早白垩世硅质岩SiO_2含量为94.12%,Al/(AI+Fe+Mn)比值0.59,MnO/TiO_2比值4.30,Ce/Ce*为0.60,La_N/Ce_N平均值1.59,为生物成因远洋型硅质岩。中、晚三叠世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雅鲁藏布江地区中、晚三叠世存在强烈裂陷海盆构造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和层状玄武岩组合代表藏南特提斯初始洋盆环境;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及共生的枕状玄武岩代表藏南特提斯成熟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硅质岩 地球化学 中生代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
原文传递
下扬子鄂东南地区奥陶纪沉积作用与沉积格局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张汉金 胡正祥 +1 位作者 田望学 李雄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2,共2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较多地质工作者认为,下扬子鄂东南通山一崇阳一线于早古生代存在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江南断裂”,分隔下扬子和江南沉积区。近十多年来,由与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早奥陶世分布于通山一崇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较多地质工作者认为,下扬子鄂东南通山一崇阳一线于早古生代存在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江南断裂”,分隔下扬子和江南沉积区。近十多年来,由与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早奥陶世分布于通山一崇阳一带大量硅化角砾岩确定为斜坡相灰岩角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沉积相 古地理 奥陶纪 通山 崇阳 鄂东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