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众意识面面观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格红 《东南文化》 1987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一个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效益的大小,主要是看通过其陈列展览和讲解介绍对社会产生的教育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又具体地体现在观众方面,以观众为中介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的作用,提高它们的社... 一个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效益的大小,主要是看通过其陈列展览和讲解介绍对社会产生的教育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又具体地体现在观众方面,以观众为中介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的作用,提高它们的社会效益,就必须研究观众的心理,研究他们参观中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一、研究观众参观意识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而任何意识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人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同样是在参观动机这一心理状态决定下进行的一种意向活动。 (一)、区别不同的参观动机与需要: 参观动机是人“以先天具有的需要和后天获得的需要为基础,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自己特有的目标和指向。”人们总是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参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意识 纪念馆 讲解员 博物馆 研究观 展品 陈列展览 法币 兴趣 社会教育职能
下载PDF
针对参观心理的陈列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格红 《文物春秋》 1992年第3期66-70,共5页
博物馆陈列的直观性和感染性符合现代观众在接受信息源时的非强制和非灌输性要求,因而最适合现代人们自我教育的需要。每一个带着不同参观动机的人进入博物馆,陈列工作者都有给予他一定收获的任务。因此,研究参观心理,并努力寻求对策,... 博物馆陈列的直观性和感染性符合现代观众在接受信息源时的非强制和非灌输性要求,因而最适合现代人们自我教育的需要。每一个带着不同参观动机的人进入博物馆,陈列工作者都有给予他一定收获的任务。因此,研究参观心理,并努力寻求对策,是现代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四种参观心态的交融和撞击 观众的参观行为产生于不同的参观动机;不同的参观心态,产生不同的参观效果。参观心态的不同源于参观者的年龄、职业和文化教养的差异。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支配博物馆观众的是四种心态的交融和撞击,这就是:求知心理和猎奇心理共存,自主心理与从众心理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灌输性 自我教育 文化教养 直观性 陈列展览 节奏韵律 南京博物院 博物馆教育
下载PDF
从社会“逆反心理”谈纪念馆的社会教育
3
作者 田格红 《文物春秋》 1991年第4期55-58,共4页
一、社会“逆反心理”与纪念馆的社会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你愈是正面宣传正确的东西,他愈是对正确的东西表示反感;你愈是批评错误的思想言论,他愈是同情、支持错误的思想言论。这种带有一定盲目性的“你是——我非,... 一、社会“逆反心理”与纪念馆的社会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你愈是正面宣传正确的东西,他愈是对正确的东西表示反感;你愈是批评错误的思想言论,他愈是同情、支持错误的思想言论。这种带有一定盲目性的“你是——我非,你黑——我白”的现象,被称为社会群体逆反心理。此类“逆反心理”也反映到纪念馆的教育事业上来,给纪念馆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 思想言论 正面宣传 青少年心理 教育事业 情绪体验 小学高年级 人生观教育 教育者自身 伦理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