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意识 被引量:3
1
作者 田毅松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0,共6页
中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处在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需要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更需要公民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 中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处在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需要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更需要公民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公民意识及其教育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公民意识培养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民理论体系,探索本国公民理念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民意识 道德 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来源”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毅松 凤秀林 《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6期21-28,共8页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恩格斯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论断似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它的内容已经包含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诸多文献之中。在恩格斯论断的基础上,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的内容...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恩格斯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论断似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它的内容已经包含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诸多文献之中。在恩格斯论断的基础上,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的内容。苏联教科书尽管饱受诟病,但其价值在于让这一理论更加明晰和准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的价值在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体系,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征,凸显了"实践唯物主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是否存在“费尔巴哈阶段”?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毅松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年第3期114-121,共8页
"费尔巴哈阶段"存在与否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不管是否承认"费尔巴哈阶段"的存在及其价值,之前的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侧重学理证明的层次。因此,本文试图通... "费尔巴哈阶段"存在与否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不管是否承认"费尔巴哈阶段"的存在及其价值,之前的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侧重学理证明的层次。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与马克思《神圣家族》尤其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章的比较分析,证明费尔巴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论证逻辑和文本结构上,都对马克思产生了直接而且巨大的影响,从而为论证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提供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阶段” 思想发展 《神圣家族》
下载PDF
家庭、共同体与国家——基于《路易斯·享·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贵贤 田毅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非是惟一指向的,它具有多重含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前现代社会一般意义上现实的共同体,它与家庭紧密相关;另外一种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结合对《路易斯·... 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然而,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并非是惟一指向的,它具有多重含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前现代社会一般意义上现实的共同体,它与家庭紧密相关;另外一种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结合对《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分析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在史前史阶段,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实在的共同体解体和虚幻的共同体形成的过程。而且,在现代社会,真正与市民社会对立的共同体,恰恰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家庭 共同体 国家 依附关系 父权制家庭
下载PDF
“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贵贤 田毅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5期77-79,共3页
人们往往抱怨高校教育重智轻德,认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大敌。这种非此即彼的德智二元对立的状态,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面结果,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和思想政治... 人们往往抱怨高校教育重智轻德,认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大敌。这种非此即彼的德智二元对立的状态,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面结果,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让教师承担解惑的任务,也要有传道的道德担当。通过对《论语》中"学"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完全可以作为教师品格建构的一个有效维度,因为"学"的原初含义、《论语》对"学"的内涵及社会功用的分析都表明,"学"之对象、方法、目的和结果都对教师品格建构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下载PDF
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透视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毅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09S期18-20,共3页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行为不良 心理学 矫治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人学意蕴
7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三种类型。人们通常把是否扬弃了私有财产作为界分共产主义类型的标准,而忽视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类型时内在遵循的人的“自由个性”这一维度。只有综合“物”的判定标准即私有财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三种类型。人们通常把是否扬弃了私有财产作为界分共产主义类型的标准,而忽视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类型时内在遵循的人的“自由个性”这一维度。只有综合“物”的判定标准即私有财产和“人”的判定标准即自由个性,才能更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及其类型学划分。马克思是从是否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和是否能扬弃人的自我异化,进而恢复人的自由个性双重视角论证“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坚持私有财产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双重分析视角,可以对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由此,也能更充分地彰显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人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私有财产 自由个性
原文传递
世界历史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及其意义
8
作者 田毅松 陈维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且在意识形态、社会性质、价值旨归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等维度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它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且在意识形态、社会性质、价值旨归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等维度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它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力地反驳了“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错误思潮,它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向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历史 历史终结论 文明冲突论
原文传递
从共同体到市民社会——雇佣劳动发生史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8
9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5,共7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马克思集中讨论了三种共同体形式。结合文本不难发现,马克思讨论共同体诸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雇佣劳动的产生或劳动者自由身份的确立问题。因此,以自由为主要特征...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马克思集中讨论了三种共同体形式。结合文本不难发现,马克思讨论共同体诸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雇佣劳动的产生或劳动者自由身份的确立问题。因此,以自由为主要特征的雇佣劳动的发生史是理解从共同体向市民社会发展的核心,而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则是共同体解体和市民社会确立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共同体雇佣劳动 自由身份
原文传递
“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反驳与论证--基于异化论的无产阶级概念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5,共7页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科恩曾试图澄清无产阶级的具体含义,但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没有注意到异化和私有财产在无产阶级概念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分析马克思的文本《神圣家...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科恩曾试图澄清无产阶级的具体含义,但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没有注意到异化和私有财产在无产阶级概念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分析马克思的文本《神圣家族》的基础上,从异化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出发,对无产阶级概念进行了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 异化 神圣家族 科恩
原文传递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小提琴手”再考察——基于MEGA^(2)第I/5卷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毅松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1,共6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能否得到科学论证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合法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小提琴手"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尽管存在所谓的"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它能否得到科学论证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合法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小提琴手"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尽管存在所谓的"恩格斯主导说",但马克思才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真正的第一小提琴手。这一点既可以借助MEGA^(2)第I/5卷的先行版和正式版在文献学上加以论证,也能够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和概念形成史的角度进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MEGA^(2)第I/5卷
原文传递
孝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德育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毅松 《中国德育》 2014年第16期40-43,共4页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孝与德之间的关系。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它就是道德认知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随着他们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它有一个出发点,这是一个叫做"海因兹偷药"的道德两难...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孝与德之间的关系。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它就是道德认知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随着他们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它有一个出发点,这是一个叫做"海因兹偷药"的道德两难实验。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海因兹(Heinz)的人,他的妻子身患重病,濒临死亡,只有一种药能解其绝症,但发明此药的医生却坚持卖高价。海因兹凑不到足够的钱,只能去偷药救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价值 海因 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理论 道德两难 孝文化 药能 认知学派 大家好 道德品质
原文传递
启蒙与“人的问题”——黑格尔的解释路径及其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影响
13
作者 田毅松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5-50,共6页
启蒙运动对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哲学中体现在处理人和共同体的关系上。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共同体优先于并影响着个体,然而,它不但没有蔑视个体,而是认为共同体应该是个体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早期一方面认... 启蒙运动对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哲学中体现在处理人和共同体的关系上。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共同体优先于并影响着个体,然而,它不但没有蔑视个体,而是认为共同体应该是个体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早期一方面认为共同体(类)优先于个体,人的本质体现为其类本质,另一方面认为个体超越了共同体,人就是"现实的个体的人",但他必须在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黑格尔关于人的双重本质理论对马克思影响深刻并使其认为人的本质也具有双重属性——理性人和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共同体 人的本质(人性)
原文传递
市民社会与家庭:基于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分析
14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57-64,共8页
黑格尔在权利哲学中主要依据人格权和财产权论述家庭和市民社会及二者关系。马克思早期与晚期家庭理论存在着较大差异,但都与黑格尔法哲学存在着密切联系,将人格权和财产权作为分析家庭的工具。早期马克思构建自己政治理论时未给予家庭... 黑格尔在权利哲学中主要依据人格权和财产权论述家庭和市民社会及二者关系。马克思早期与晚期家庭理论存在着较大差异,但都与黑格尔法哲学存在着密切联系,将人格权和财产权作为分析家庭的工具。早期马克思构建自己政治理论时未给予家庭足够重视,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框架中展开的论述的。马克思晚期开始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建构新的家庭理论,但仍然将人格权和财产权作为理论基点。人格权和财产权是马克思成熟家庭理论超越和扬弃黑格尔家庭理论和早期家庭学说的关键,同时也为建构中国现代家庭理论,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市民社会 财产权 人格权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教育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倬 田毅松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6,共7页
马克思的理论旨趣似乎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其最终目的乃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语境中对教育进行了考察,并在充分揭示现代性弊端和现代社会"人的问题"的基础上,... 马克思的理论旨趣似乎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其最终目的乃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语境中对教育进行了考察,并在充分揭示现代性弊端和现代社会"人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综合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哲学。这种教育思想的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强调教育面向大众,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它在现代教育的问题域、教育目的以及教育中人与社会关系等内容上均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革命,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实践以及微观的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教育革命"是建立在其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自由教育 综合技术教育 实践
原文传递
“两个决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毅松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59,共3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界所谓的"决裂说"和"融合说"都有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界所谓的"决裂说"和"融合说"都有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决裂”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原文传递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再诠释——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H6笔记的考察
17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4,共7页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论题,由此引发了“否定论”和“阶段说”等对费尔巴哈贡献的不同解读。但是,“否定论”贬低了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中的地位,“阶段说”则高估了费尔巴... 费尔巴哈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论题,由此引发了“否定论”和“阶段说”等对费尔巴哈贡献的不同解读。但是,“否定论”贬低了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中的地位,“阶段说”则高估了费尔巴哈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早期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发挥的是“中介”作用,换言之,青年黑格尔派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出发点,费尔巴哈则是他们批判和超越青年黑格尔派的“手段”,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根据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H6笔记的考察,该部分应该被视为“费尔巴哈”章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论证费尔巴哈的“中介环节”作用。H6笔记及其与H5a在内容和逻辑上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说明,H6笔记中包含的交往、自然与历史、存在与历史等主题,同样能够论证费尔巴哈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介 H6笔记
原文传递
世界道德公民的养成——基于学术研究、学校实践和日常生活三个维度的考察
18
作者 莫妮卡.J.泰勒 田毅松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第6期5-13,共9页
全球化的生活背景意味着我们现在是世界公民。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并有能力成为有道德的世界公民呢?近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对公民教育的强调已经危害到了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培养青少年的伦理感、道德习惯、价值观和... 全球化的生活背景意味着我们现在是世界公民。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并有能力成为有道德的世界公民呢?近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对公民教育的强调已经危害到了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培养青少年的伦理感、道德习惯、价值观和理想。公民概念,尤其是世界公民的概念,道德性是其根源和前提条件;没有道德性,(世界)公民概念的论证将会非常无力,而且也难以落实。在关于提高道德技能和道德素养以便成为道德公民的德育研究中,有哪些是关键信息?学校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以中、英两国的案例为基础进行的,但它会有所超越并扩展到全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道德公民 公民教育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具体普遍性与无产阶级——世界历史之普遍主体的生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7,共9页
近代德国存在着作为普遍主义的世界历史和特殊的历史主义之间的对立,在历史主体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黑格尔试图综合康德的普遍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赫尔德、萨维尼等人特殊主义的历史观,构建一种既含有普遍性也蕴含特殊性的新历史理... 近代德国存在着作为普遍主义的世界历史和特殊的历史主义之间的对立,在历史主体问题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黑格尔试图综合康德的普遍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赫尔德、萨维尼等人特殊主义的历史观,构建一种既含有普遍性也蕴含特殊性的新历史理论。然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主体的确定存在着其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直接扬弃黑格尔唯心史观和批判历史主义基础上创建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也是一种普遍的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它强调历史的普遍性,即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具体普遍性;另一方面,它明确了普遍历史的现实主体即承担着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任务的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能够成为普遍历史的个体,因为它是“普遍的阶级”;同时,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发展真正现实的主体,因为它体现的是具体普遍性即财产或所有权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主体 具体普遍性 普遍阶级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综合技术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毅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45-54,共10页
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人的问题",即人不但丧失了自由个性,而且由于片面发展而成为机器附属物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因而导致了人失去了社会生活所应该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人的问题",即人不但丧失了自由个性,而且由于片面发展而成为机器附属物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因而导致了人失去了社会生活所应该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异化了的分工"。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彻底消灭"异化了的分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综合技术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的"多元"本质能够促进劳动者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进而恢复其自由个性;它的技术(工艺)内容则能够让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进而为恢复人的意义提供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问题 分工 综合技术教育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