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1
作者 田浩甫 裘淼涵 +6 位作者 祁子钊 惠曼 党丹 徐晓彤 李晶 李毅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4-467,472,共5页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50例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ACS合并DM患...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50例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ACS合并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P2Y12抑制剂种类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439)与替格瑞洛组(n=31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出院用药情况,以及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终点事件的风险曲线。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替格瑞洛组患者年龄及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比例均低于氯吡格雷组,男性、左主干、左前降支比例及肌酐清除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卒中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5型出血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BARC 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比较,应用替格瑞洛治疗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的ACS合并DM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CYP2C19等位基因
下载PDF
高体质量指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2
作者 惠曼 裘淼涵 +5 位作者 徐颖 田浩甫 党丹 徐晓彤 李毅 李晶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 比较在高体质量指数(BM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 140例高BMI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 目的 比较在高体质量指数(BM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 140例高BMI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1 877)与替格瑞洛组(n=1 26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校正组间差异。记录并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氯吡格雷组患者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高血压、既往脑卒中、贫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比例均高于替格瑞洛组,BMI、肾小球滤过率、支架数量、支架长度,以及男性、靶血管位置左主干与左前降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比例均低于替格瑞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情况、冠心病诊断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BMI的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会减少全因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曹伊楠 裘淼涵 +7 位作者 严育东 惠曼 党丹 田浩甫 李颖颖 李丰怡 李毅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56例接受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456例接受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物标志物水平(高敏肌钙蛋白T≥0.1μg/L、N端B型利钠肽≥450.0 pg/ml、高敏C反应蛋白≥2.0 mg/L为升高,每个升高的生物标志物记为1分),将患者分入低风险组(0~1个生物标志物升高n=2450)、中风险组(2个生物标志物升高n=1704)、高风险组(3个生物标志物升高n=2302)。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出院后用药情况及结局事件,分析生物标志物评分与12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型、肾小球滤过率、左室射血分数、高敏肌钙蛋白T、N端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PCI、吸烟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SYN-TAX评分,以及桡动脉入路、靶血管位置在左主干和左回旋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2个月缺血事件、心原性死亡、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事件中,中风险组比低风险组风险比为2.38(95%可信区间1.60~3.52,P<0.001),高风险组比低风险组风险比为2.55(95%可信区间1.76~3.70,P<0.001)。结论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采用生物标志物复合评分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T N端B型利钠肽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