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尖瓣后叶折叠修复技术10年临床效果总结
1
作者 田白羽 王坚刚 +7 位作者 贡鸣 张海波 孟斐 罗天戈 焦玉清 刘克敏 孟旭 韩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评价二尖瓣后叶折叠修复技术在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不全时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中心由单一术者进行退行性二尖瓣修复的患者共1537例。经纳排标准筛选终入组207例。回顾患者术前超声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 目的评价二尖瓣后叶折叠修复技术在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不全时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中心由单一术者进行退行性二尖瓣修复的患者共1537例。经纳排标准筛选终入组207例。回顾患者术前超声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随访观察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终点事件包括患者死亡情况,二尖瓣反流复查中度以上和再手术情况。结果207例患者均修复成功。出院时超声心动提示二尖瓣反流202例为轻度以下,5例为轻度。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原发性脑梗塞伴脑出血死亡。平均随访5.3年,随访过程中5例(2.43%)患者死亡,心脏相关死亡3例。12例中度以上反流,其中8例中度,4例重度,再手术患者3例。10年累计免于终点事件发生率为(84.99±3.83)%;10年生存率为(94.33±2.73)%;10年免于中度以上反流复发及再手术率为(90.4±2.9)%。结论二尖瓣后叶折叠是一种简单、可反复操作且治疗有效的修复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术 二尖瓣后叶折叠
下载PDF
综合征型黏液样二尖瓣病变患者FBN1基因突变c.7819+1G>A及家系基因分析
2
作者 田白羽 王坚刚 +1 位作者 韩杰 焦玉清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1例黏液样二尖瓣病变患者及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1例既往因黏液样二尖瓣病变就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全外显子检测结果,对患者家系中双亲、兄长、双胞胎妹妹进行抽... 目的探讨1例黏液样二尖瓣病变患者及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1例既往因黏液样二尖瓣病变就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全外显子检测结果,对患者家系中双亲、兄长、双胞胎妹妹进行抽血化验。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家系成员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先证者其父母兄妹4人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可疑突变扩展至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和其妹妹FBN1基因第63外显子和63内含子交界处出现c.7819+1G>A剪接变异。该变异为新发突变,且为致病突变。该家系中黏液样二尖瓣病变为综合征型。结论第15号染色体FBN1基因(NM000138.4)为致病基因。第63外显子和63内含子交界处出现的c.7819+1G>A剪接变异为国内首次,全球第3次报道,为日后的基因筛查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N1基因 黏液样二尖瓣病变 二尖瓣脱垂 马方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老年风湿性二尖瓣患者修复手术与生物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安全性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白羽 韩杰 +4 位作者 王坚刚 张海波 李岩 焦玉清 孟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949-952,966,共5页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通过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评价风湿MVP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 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通过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评价风湿MVP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二尖瓣手术60岁以上老年患者82例,其中MVP组25例,MVR组57例。通过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的研究方法,筛选出相互匹配的共2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8例患者中,风湿MVP术与MVR术平均年龄分别64.43岁和65.64岁(P=0.42)。MVP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4d,MVR组患者19.7d(P=0.09)。MVP组与MVR组体外循环时间分别是126.6min和122.6min(P=0.15),阻断时间92.5min和84.4min(P=0.33),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MVP组为40.9mm,MVR组为44.0mm(P=0.57),术后射血分数MVP组为60.4%,MVR组为62.2%(P=0.57)。MV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1例死亡。MVP组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MVP术在围术期可获得与MVR术相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修复 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老年人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主动脉解剖参数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龙 李国奇 +5 位作者 张宏凯 田白羽 刘家祎 温兆赢 范占明 徐磊 《中国医药》 2021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主动脉解剖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TAVR的患者229例,每位患者术前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主动脉解剖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TAVR的患者229例,每位患者术前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其主动脉解剖参数及特征。术后用床旁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CTA检查观察患者瓣周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气胸、肺膨胀不全及肺内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主动脉术前解剖参数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29例患者术后共发生瓣周漏128例(55.9%),心包积液30例(13.1%),胸腔积液104例(45.4%),肺膨胀不全13例(5.7%),肺内渗出87例(38.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气胸。术后发生瓣周漏的患者中升主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未发生瓣周漏的患者[54.7%(70/128)比39.6%(4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40,P=0.023)。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的患者术前左心室内径显著小于未发生心包积液的患者[(49±9) mm比(53±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P=0.017)。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未发生胸腔积液的患者[(54±12) mm比(5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0,P=0.045)。术后发生肺膨胀不全的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未发生肺膨胀不全的患者[(52±11) mm比(60±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0,P=0.011)。结论 TAVR患者术前主动脉解剖参数与术后瓣周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TAVR患者术前主动脉CTA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CT血管造影 瓣周漏
下载PDF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田白羽 韩杰 +1 位作者 焦玉清 孟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比较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 年1月至2018年8月,本中心行小切口瓣膜手术的患者。其中胸骨正中小切口患者共36例,平均年龄(45. 86±14. 83)岁,男性21例(58. 3%),主动脉瓣21例,二尖... 目的:比较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 年1月至2018年8月,本中心行小切口瓣膜手术的患者。其中胸骨正中小切口患者共36例,平均年龄(45. 86±14. 83)岁,男性21例(58. 3%),主动脉瓣21例,二尖瓣15例。肋间侧切口患者54例,平均年龄(56. 77±14. 83)岁,男性31例(57. 4%),主动脉瓣30,二尖瓣2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出36对患者。结果:住院期1例患者侧切口主动脉瓣手术因主动脉根部出血死亡,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小切口组患者在手术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显著短于侧切口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与肋间侧切口微创瓣膜手术相比,正中胸骨小切口患者有更好的受益,外科医生更容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小切口 肋间侧切口 瓣膜 胸骨上段 胸骨下段
下载PDF
脑死亡捐献供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单中心4年临床总结 被引量:7
6
作者 田白羽 韩杰 +4 位作者 李岩 贾一新 韩薇 焦玉清 孟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采用脑死亡捐献供体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77例,其中男51例(66.2%),女26例(33.8%),年龄(47.19±15.89)岁,体质量(63.28±15.36)kg。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51例(66.2%),缺血... 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心脏移植及瓣膜外科诊疗中心采用脑死亡捐献供体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77例,其中男51例(66.2%),女26例(33.8%),年龄(47.19±15.89)岁,体质量(63.28±15.36)kg。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51例(66.2%),缺血性心肌病16例(20.8%),终末期瓣膜病4例(5.2%),限制性心肌病3例(3.9%),心脏恶性肿瘤2例(2.6%),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1.3%)。供体器官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冷缺血时间(247.92±100.13)min。采用双腔静脉法进行供体移植吻合。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抗排异治疗。围手术期死亡6例,余71例康复出院,围手术期生存比例92.2%。术后进行ECMO辅助3例,IABP辅助2例,CRRT辅助3例,ECMO+CRRT辅助6例,ECMO+IABP辅助1例,ECMO+CRRT+IABP辅助1例。术后早期发生脑出血2例,但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随访(17.82±15.45)个月,期间7例死亡,其中4例因肺感染死亡。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对脑死亡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匹配合适的受体,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远期按时随诊,坚持抗排异治疗,合理抗感染,提高受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供体器官 脑死亡 临床总结 捐献 免疫抑制方案 吗替麦考酚酯 神经系统症状
原文传递
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修复术与生物瓣膜置换术中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白羽 韩杰 +2 位作者 李岩 焦玉清 孟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或生物瓣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包括同期行三尖... 目的比较60岁以上老年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修复(MVP)与生物瓣膜置换(MVR)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诊疗中心行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或生物瓣置换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包括同期行三尖瓣修复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排除合并主动脉瓣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二次手术患者,最终纳入患者82例。根据二尖瓣手术方式分为二尖瓣修复组(MVP组,25例)和生物瓣置换组(MVR组,5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曲线,通过Log 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平均年龄(66.37±4.41)岁。54.9%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P=0.99),主动脉阻断时间(P=0.88),术后住院时间(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R组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5.3%;MVP组无住院期死亡(P=0.24)。随访5年,最长随访63个月,平均随访47.03个月。MVR组6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例死于非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VP组无死亡。两组均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老年患者采用二尖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术 人工生物瓣膜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杰 田白羽 +1 位作者 焦玉清 孟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瓣膜中心确诊二尖瓣黏液样变(Barlow综合征)并由单一术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经筛选入组25例。回顾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观察患者近、中期的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24例修复效果满意,1... 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瓣膜中心确诊二尖瓣黏液样变(Barlow综合征)并由单一术者进行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经筛选入组25例。回顾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二尖瓣修复技术,观察患者近、中期的治疗效果。25例患者中,24例修复效果满意,1例因修复失败术中改为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成功率98.9%。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均正常出院。术中体外循环(93.47±22.69)min,阻断(68.57±14.67)min。二尖瓣均采用人工瓣膜成形环,尺寸36(34,40)mm。术后住院(7.2±3.3)天。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微量反流15例,二尖瓣轻度反流9例。随访3~71个月,平均36.5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再次心脏手术发生。二尖瓣修复术治疗Barlow综合征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修复术 二尖瓣置换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心动图 术中体外循环 术前超声 轻度反流
原文传递
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近期效果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杰 李岩 +7 位作者 田白羽 张海波 王坚刚 贾一新 许春雷 曾文 焦玉清 孟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我中心采用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14例患者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男11例,女3例;年龄(41.3±16.9)岁。主动脉瓣狭窄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 目的探讨我中心采用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14例患者行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手术,男11例,女3例;年龄(41.3±16.9)岁。主动脉瓣狭窄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例。手术中采用自体心包重建主动脉瓣三瓣叶,根据塞规测量交界长度确定每个瓣叶大小,分别缝合于主动脉瓣环上。结果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无因修复失败而术中即刻改行主动脉瓣置换病例。1例心脏复搏时反复发生室速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第2天成功撤除IABP。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162.9±34.2)cm/s,最大压差(11.1±4.9)mmHg(1mmHg=0.133kPa)。术后反流中度l例,小于少量13例。结论采用OZAKI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术治疗各种类型主动脉瓣病变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成形术 自体心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