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被引量:73
1
作者 罗文清 王明 +3 位作者 苟欣 何卫阳 杨春林 田禄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ve resection of prostate,TUE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K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ve resection of prostate,TUE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K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高危BPH患者的手术方式,就两种手术方式的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术前与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PVR)进行比较。结果:31例TUERP,36例行TKRP,术前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组患者IPSS、QOL、Qmax、RV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TUERP组明显小于TKRP组(P<0.05),前列腺切除率TUERP组显著高于TKRP组(P<0.05)。结论:TUERP与TKRP对治疗高危BPH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ERP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下载PDF
雄性大鼠脊髓损伤对生殖系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春林 王明 +1 位作者 邓远忠 田禄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雄性大鼠前列腺、附睾、睾丸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喂养1、2、4、8、16 d,2组均于...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雄性大鼠前列腺、附睾、睾丸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喂养1、2、4、8、16 d,2组均于每个时间点摘取8只大鼠的前列腺、附睾、睾丸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前列腺、附睾细菌培养阳性数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细菌;睾丸IL-1、TNF-α表达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间以术后第4天表达水平最高(P<0.05);SOD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前列腺、附睾易受到以大肠杆菌为主的细菌感染,睾丸炎性反应增强,生殖系抗氧化反应可能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殖系 超氧化物歧化酶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1例误诊为嗜铬细胞瘤的Castleman病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荣华 宋亚军 +2 位作者 田禄海 冯嘉瑜 黄赤兵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30-432,共3页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叫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该病较为少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嗜铬细胞瘤的Castleman患者的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CASTLEMAN病 误诊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急性期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改变
4
作者 田禄海 王明 +1 位作者 邓远忠 杨春林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8-12,15,共6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急性期对成年大鼠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40只)和脊髓非损伤组(40只),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第1、2、4、8、16天睾丸生精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急性期对成年大鼠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40只)和脊髓非损伤组(40只),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第1、2、4、8、16天睾丸生精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4、8、16天睾丸生精细胞Fas、Bcl-2表达情况。结果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2、大鼠脊髓损伤后睾丸TUNEL标记阳性凋亡细胞第4天开始出现,多表达于初级、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原细胞,至第16d,随时间点推移阳性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脊髓损伤后第4~16d损伤组睾丸生精细胞Fas表达与非损伤组比较显著增强(P〈0.05),Bcl-2表达损伤组与非损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急性期存在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现象,睾丸生精功能障碍与Fas高表达密切相关,和Bcl-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精上皮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