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宫角妊娠改良荷包缝扎法11例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敏鸽 田科宁 单玉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64-466,473,共4页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改良的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用于止血预处理。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因宫角妊娠在腹腔镜下行改良荷包缝扎法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术中出血5~100ml,手术时间35~90min,无一例发生...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改良的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用于止血预处理。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因宫角妊娠在腹腔镜下行改良荷包缝扎法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术中出血5~100ml,手术时间35~90min,无一例发生副损伤及紧急中转开腹。术后6例因血hCG下降满意未口服米非司酮,5例单次口服200mg米非司酮片1片巩固治疗。11例血清β-hCG于术后1月内均降至正常,术后月经均正常。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角妊娠 腹腔镜 改良 荷包缝扎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分流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文华 高宇明 田科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 DNA)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临床处理的指导意义。方法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197例患者分别行hr-HPV DNA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分析hr-HPV感染阳...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 DNA)检测对意义不明确的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临床处理的指导意义。方法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197例患者分别行hr-HPV DNA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分析hr-HPV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中鳞状上皮病变有无差异,hr-HPV DNA检测对鳞状上皮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hr-HPV DNA检测对ASC-US中鳞状上皮病变发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5.2%,50.0%,95.1%。阳性组与阴性组中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率为5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 DNA检测对ASC-US病例的进一步处理有指导分流作用,hr-HPV DNA阳性组可进一步行阴道镜下活检,hr-HPV DNA阴性组可于一段时间后复查宫颈细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分流
下载PDF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假阳性和假阴性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文华 张冠军 +1 位作者 隋燕霞 田科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中假阳性及假阴性产生的原因,探索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在1 018例有组织对照的宫颈液基细胞片中,检出24例假阳性和15例假阴性片,复阅其细胞学和组织学,结合高危HPV检测及随访,分析假阳性、假阴性产...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中假阳性及假阴性产生的原因,探索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在1 018例有组织对照的宫颈液基细胞片中,检出24例假阳性和15例假阴性片,复阅其细胞学和组织学,结合高危HPV检测及随访,分析假阳性、假阴性产生的原因。结果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别为细胞学和组织学的误诊漏诊(9例),未取到病变组织(10例),细胞学判断的主观差异(5例);假阴性产生的原因分别为取材不当(5例),制片染色不佳(2例),细胞学和组织学误诊(6例),形态学判断主观差异(2例)。结论宫颈细胞学假阳性、假阴性的产生涉及检查的各环节,需要对各环节做好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学 假阳性 假阴性 质量控制
下载PDF
LncRNA-TDRG1促进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阳 刘明晖 +5 位作者 张逢香 张敏阁 田科宁 贺化凤 王芳 邹余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TDRG1促进宫颈癌患者临床恶性进展和不良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宫颈癌细胞株、宫颈正常细胞株Ect1/E6E7,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TDRG1促进宫颈癌患者临床恶性进展和不良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宫颈癌细胞株、宫颈正常细胞株Ect1/E6E7,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TDRG1的表达水平。构建TDRG1-siRNA,转染宫颈癌细胞株,CCK-8、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E6E7比较,宫颈癌细胞株中TDRG1的表达明显升高。下调Hela细胞中TDRG1表达会抑制细胞增殖、集落形成[(162±21)vs.(411±33),P<0.05]和侵袭、迁移能力[侵袭:(86±13)vs.(315±38),P<0.01。迁移:(177±22)vs.(406±41),P<0.01];同时,Hela细胞凋亡率增加[(28±1.5)%vs.(16±1.2)%,P<0.05],Bcl-2蛋白表达减少,Hela细胞自噬活性被抑制。结论 TDRG1可通过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保护性自噬活性,促进其肿瘤恶性生物学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长链非编码RNA TDRG1 恶性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