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梅毒筛查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田绿波 陈肖潇 +2 位作者 樊学军 孙敏 何秋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67-1568,共2页
目的:选择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提高检出率,为卫生检疫执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用TP-ELISA、TRUST、金标法对102份TPPA确证阳性血清,5份TPPA可疑血清,220份TPPA确证阴性血清进行实验,比较3种梅毒初筛方法的敏感... 目的:选择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提高检出率,为卫生检疫执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用TP-ELISA、TRUST、金标法对102份TPPA确证阳性血清,5份TPPA可疑血清,220份TPPA确证阴性血清进行实验,比较3种梅毒初筛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TP-ELISA敏感度98.04%,特异度100%;TRUST敏感度78.43%,特异度99.55%;快速法敏感度72.55%,特异度100%。结论:作者认为对出入境人员的梅毒监测可采用TP-ELISA作为筛查方法,加急标本使用快速法。阳性用TPPA进一步确证。确证阳性做TRUST。根据滴度的变化判断梅毒的治疗效果及传染性,为检疫执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金标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P-ELISA双抗原夹心法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Hsp16.3的基因克隆以及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田绿波 罗垲炜 +4 位作者 陈肖潇 吕冰 樊学军 张洋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蛋白Hsp16.3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对Hsp16.3的基因进行扩增,以pET30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再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蛋白Hsp16.3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对Hsp16.3的基因进行扩增,以pET30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再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结果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Hsp16.3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结论目的基因克隆入宿主菌中并表达成功,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免疫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HSP16.3 基因克隆
下载PDF
2001年成都口岸从业人员HBsAg监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田绿波 樊学军 +2 位作者 赵子瑛 何秋虹 李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214-214,共1页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2001年成都口岸从业人员HBsAg的感染情况作了调查.
关键词 成都口岸 从业人员 HBSAG 监测
下载PDF
3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蛋白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冰 樊学军 +5 位作者 刘忠华 孙敏 刘志广 田绿波 万康林 王吉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38kD、Ag85B和16kD蛋白3种重组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本实验室克隆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38kD、Ag85B和16kD蛋白抗原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灵敏度,及3种抗原联合应用诊断的灵敏度。结果共对62例结核... 目的评价重组38kD、Ag85B和16kD蛋白3种重组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本实验室克隆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38kD、Ag85B和16kD蛋白抗原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灵敏度,及3种抗原联合应用诊断的灵敏度。结果共对62例结核病人血清和19例健康人血清进行了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重组38kD检测灵敏度为51.6%,假阳性率为5.2%;重组Ag85B灵敏度为35.5%,重组16kD的灵敏度22.6%,无1例健康人血清与重组Ag85B及16kD蛋白反应。3种蛋白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77.4%,假阳性率为5.2%。结论多种蛋白抗原联合应用将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重组蛋白抗原 诊断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裸磁珠对高菌量细菌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樊学军 陈恒 +4 位作者 孙敏 邱晋 田绿波 曾力 裴晓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自制裸磁珠对细菌吸附效率,优化吸附条件,为后续裸磁珠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考察不同的磁珠用量、菌量、孵育温度、孵育时间下磁珠对细菌吸附效率,比较磁珠的保存方法对其吸附率的影响。用磁珠吸附定量细... 目的: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自制裸磁珠对细菌吸附效率,优化吸附条件,为后续裸磁珠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考察不同的磁珠用量、菌量、孵育温度、孵育时间下磁珠对细菌吸附效率,比较磁珠的保存方法对其吸附率的影响。用磁珠吸附定量细菌后计数残留菌数,计算其吸附率。结果:磁珠用量与吸附率近似正相关,吸附容量与原始菌量存在对数线性相关。温度影响吸附效率。孵育时间40 m in后吸附率无明显差异,达到平衡。此外,干式和湿式保存的磁珠,对试验细菌的吸附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自制裸磁珠以50 mg(干式)37℃孵育40 m in对高菌量试验菌(>106cfu/m l)有较高的吸附效率(>80%),可望用于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磁珠 吸附率 吸附容量 细菌富集
下载PDF
免疫捕捉PCR和直接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雅莉 刘箐 +6 位作者 刘芳 韩舜愈 王婧 夏俊芳 汪小波 樊学军 田绿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3-248,共6页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 将免疫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免疫捕捉PCR(IC-PCR),并与传统的直接PCR(Direc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菌液中IC-PCR检测灵敏度(104CFU/mL)是Direct-PCR灵敏度(105CFU/mL)的10倍;模拟带菌实验结果表明:IC-PCR最低可检测到5×101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4CFU/mL),检测限比Direct-PCR(5×103个细菌/PCR反应体系即106CFU/mL)高100倍;特异性实验、干扰实验结果表明IC-PCR可特异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aytogenes,LM),而和18株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IC-PCR具有快速、经济、灵敏、特异等优点,是一种适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企业的LM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免疫捕捉PCR 直接PCR
下载PDF
免疫捕获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2
7
作者 夏俊芳 刘箐 +7 位作者 韩舜愈 刘芳 王婧 刘雅莉 汪小波 樊学军 田绿波 黄超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1-187,共7页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免疫捕获PCR技术,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SA特异性抗体包被PCR管以富集待测样品中目标菌,之后在同一PCR管里直接进行免疫捕获PCR,并和直接PCR比较。免疫捕获PCR法可特...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免疫捕获PCR技术,并探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SA特异性抗体包被PCR管以富集待测样品中目标菌,之后在同一PCR管里直接进行免疫捕获PCR,并和直接PCR比较。免疫捕获PCR法可特异性检测2株SA菌株,而无法检测到其它8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说明该方法对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对纯菌液而言,检测灵敏度可达到2.35×102CFU/mL,是直接PCR的100倍;对5种食品模拟带菌检测发现,无需增菌培养,其灵敏度可达到2.35×103-2.35×104CFU/mL,是直接PCR的10-100倍。免疫捕获PCR法集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快速、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是一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免疫捕获PCR 直接PCR
下载PDF
ELISA检测HIV抗体的内部质量控制 被引量:5
8
作者 樊学军 田绿波 赵子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抗体检测 ELISA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重视实验室认可的有效性提高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能力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学军 孙敏 +1 位作者 田绿波 陈肖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631-1633,共3页
关键词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认可
下载PDF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肖潇 裴晓芳 +4 位作者 杨雨 樊学军 田绿波 石莹 高国龙 《口岸卫生控制》 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动态,为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入境人员血液,用镜检、胶体金、ELISA、RT-PCR等方法进... 目的了解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动态,为入境人群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入境人员血液,用镜检、胶体金、ELISA、RT-PCR等方法进行疟疾、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的检测。结果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疟疾监测阳性率达2.62%,均为赴非洲的劳务人群。登革热、乙脑、基孔肯雅热阳性率均为0。结论 2012年四川省入境人群蚊媒病感染以疟疾尤其是恶性疟为主,感染者主要是赴非洲务工的劳务人员,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赴非洲劳务人员关于防疟知识的宣教和防疟措施的推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应对来自蚊媒病高发地区的国际航班进行重点监控,加大入境人群的传染病监管力度,及早发现输入性蚊媒传染病;本次虽未检出登革热、乙脑和基孔肯雅热,但这些传染病仍有潜在存在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登革热 乙脑 基孔肯雅热 流行病学 监测
下载PDF
重组38kDa抗原对结核病诊断应用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学军 罗垲炜 +4 位作者 田绿波 吕冰 陈肖潇 张洋 万康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4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初步评价重组38kDa在检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蛋白38kDa包被ELISA板,分别用结核病阳性血清和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血清,确定ELISA板最佳包被浓度。再根据已确定的浓度包被ELISA板,检测205份血清(包... 目的初步评价重组38kDa在检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蛋白38kDa包被ELISA板,分别用结核病阳性血清和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血清,确定ELISA板最佳包被浓度。再根据已确定的浓度包被ELISA板,检测205份血清(包括105份患者血清和100份阴性对照血清)。结果经检测最佳蛋白包被浓度为2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225。结核38kDa抗原ELISA检测的总灵敏度为55.2%,阳性预测值为93.5%。结论重组38kDa诊断的阳性预测能力比较高,有助于临床医师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38KDa重组蛋白
下载PDF
四种结核抗原的诊断效能分析与建立结核抗原诊断效能的评价体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垲炜 樊学军 +7 位作者 王庆 吕冰 陈肖潇 包信迪 刘志广 徐东芳 田绿波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通过对4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诊断效能分析,初步建立其诊断效能评价体系,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筛选特异、有效抗原提供根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建立结... 目的通过对4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诊断效能分析,初步建立其诊断效能评价体系,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筛选特异、有效抗原提供根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建立结核抗原诊断效能评价体系。然后,对4种重组结核抗原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得出各种抗原组合的检测阳性率,进而评价得出最佳的抗原组合方式。结果该结核抗原诊断效能的评价体系包括最佳ELISA反应体系、ROC曲线的建立、确定各种抗原最佳临界值(Cut-off value)、最佳抗原组合方式的确定。ELISA检测体系的中CFP10、38kDa、MPT64和Ag85B的最佳蛋白包被浓度分别为0.5μg/mL、2μg/mL、2μg/mL和1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250、1∶225、1∶225和1∶225;对这4种结核抗原及其不同组合的ELISA检测诊断效能进行了评价,以组合抗原的诊断效能较好,最佳组合为38kDa+CFP10+MPT64,阳性率为64.7%。结论成功建立了结核抗原诊断效能评价体系。结果显示ELISA检测中以多组分抗原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Cut—off值 诊断效能评价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kDa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复性及免疫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忠华 孙敏 +4 位作者 吕冰 樊学军 赵秀芹 田绿波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74-977,共4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38kDa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和复性重组蛋白,并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psts1基因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应用...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38kDa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和复性重组蛋白,并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psts1基因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应用组氨酸标签(His-Tag)纯化重组蛋白;在PBS中通过半透膜恢复重组蛋白的天然结构。结果构建了含38kDa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38kDa,其占细胞总蛋白的55%;重组蛋白变性后经镍柱纯化,其纯度达90%以上;通过半透膜完全恢复重组蛋白的天然结构,经蛋白印迹证实重组蛋白能与结核杆菌多克隆抗体结合。结论具有天然结构和高纯度的重组融合蛋白有可能成为有效的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38kDa蛋白 克隆 表达 复性
下载PDF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其需求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海燕 何纬 +3 位作者 樊学军 田绿波 张弛 张薇薇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13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技术的主要途径,明确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现状,探讨其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等,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与提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具有... 目的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技术的主要途径,明确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现状,探讨其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等,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与提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来自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共366名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影响因素以及需求等。结果在366名调查对象中,72.13%的人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未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占27.87%。接受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88.26%)、临床诊疗进展(59.47%)与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撰写(43.18%),而选择公共英语、医学法律以及心理学的分别占4.17%、13.64%、6.82%。74.30%的人认为影响其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太忙,33.61%的人认为是经费紧张。经统计学分析,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选择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为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高效开展,可针对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继续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
下载PDF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懿 林华 +7 位作者 刘伟 金钟 吴烽 田绿波 常晓松 安微 刘彦希 唐皓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研究了国内外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性、安全要素全面性、运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加强生物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研究了国内外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性、安全要素全面性、运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在某动物检疫实验室进行了实践,形成更为健全的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实验室 安全管理体系
下载PDF
2020-2022年四川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冉静 孟菁 +4 位作者 但小苹 陈婷 陈莉苹 邬丹妮 田绿波 《口岸卫生控制》 2023年第2期1-4,9,共5页
目的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四川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对共计46989名四川出入境人员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 目的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四川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对共计46989名四川出入境人员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Ab)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4种传染病2342例次,传染病总检出率为4.98%,以乙肝阳性检出率居多,以中年男性传染病检出率居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因国际和国内人员流动大幅减少,传染病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疫情的结束,出入境人数会呈现暴发式增长,输入性传染病风险也会随之增高。对出入境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工作仍然不能松懈,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人员 传染病 监测
下载PDF
国境口岸入境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田绿波 陈肖潇 +4 位作者 贺黎铭 樊学军 石莹 高国龙 杨雨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口岸入境外籍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探讨中国丙肝病毒入侵型可能的传播路径,发现未来可能传人中国的造成流行的新亚型.方法 收集2009至2013年在四川、辽宁、广东、深圳和云南等国际旅行卫生保健... 目的 研究中国口岸入境外籍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探讨中国丙肝病毒入侵型可能的传播路径,发现未来可能传人中国的造成流行的新亚型.方法 收集2009至2013年在四川、辽宁、广东、深圳和云南等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健康体检中酶联免疫法(ELISA法)筛查出的235例抗-HCV阳性的入境外籍人员的血清,提取核酸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丙肝病毒载量.以核酸(HCV-RNA)阳性样本为模板,采用逆转录半巢式PCR扩增丙肝病毒Core区基因组并进行测序,获得HCV的基因分型结果.结果 235例丙肝抗体阳性样本中检出HCV-RNA阳性129例(54.9%).获得115例阳性样本的测序结果,6种基因型均检出,其中1型72例(62.6%),2型11例(9.6%),3型21例(18.3%),4型7例(6%),5型1例(0.9%),6型3例(2.6%).115例测序样本中lb型所占比例最高,人群所占比例达到47.0%,其次是3a、la.入境外籍人员中HCV4型与欧洲及埃及病毒株亲缘性高,6型与我国病毒株亲缘性高.结论 HCV 1b型在入境外籍人员中检出率最高,警惕4型可能传人并造成流行.入境HCV感染者可能作为传染源将HCV新亚型传人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基因型 入境人群
原文传递
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绿波 樊学军 +2 位作者 石莹 陈肖潇 高国龙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54-1057,共4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流行,并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乙脑的危害严重,因此实现对乙脑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很重要。本文从病毒的分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流行,并造成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乙脑的危害严重,因此实现对乙脑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很重要。本文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乙脑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高通量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PCR检测蜡样芽胞杆菌重组质粒标准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绿波 左浩江 +4 位作者 陈肖潇 周倩 樊学军 吴志云 裴晓方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构建蜡样芽胞杆菌16s-23sITS重组质粒,为实时荧光PCR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提供质粒标准。〔方法〕选择蜡样芽胞杆菌16s-23sITS特异基因作为目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采用普通PCR扩增特异靶序列,克隆到pGM-T载体后,转化感受... 〔目的〕构建蜡样芽胞杆菌16s-23sITS重组质粒,为实时荧光PCR检测蜡样芽胞杆菌提供质粒标准。〔方法〕选择蜡样芽胞杆菌16s-23sITS特异基因作为目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采用普通PCR扩增特异靶序列,克隆到pGM-T载体后,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DH5,α经蓝白斑筛选,再分别用EcoRI酶切,普通PCR及测序3种方法证实目的片段已成功重组。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的标准曲线。〔结果〕成功构建目的重组质粒,并以此为标准制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重组质粒标准具有较大的线性范围(102copies/μl~108copies/lμ)和灵敏度。〔结论〕该方法构建的16s-23sITS基因重组质粒能满足实时荧光定量测定对参考标准的要求,为后续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蜡样芽胞杆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蜡样芽胞 TaqManTM探针 重组质粒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病例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20
作者 杨慧萍 潘颜 +5 位作者 田绿波 邝玉 张磊 王利辉 周琳琳 潘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1-607,共7页
目的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变异株分布情况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核酸检测荧光阈值(Ct)≤32的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 目的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变异株分布情况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核酸检测荧光阈值(Ct)≤32的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CoV-2阳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108份。采用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Illumina NextSeq™ 2000测序系统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Nextclade和Pangolin平台判定病毒谱系及型别, 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应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本研究共获得55株覆盖度>95%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 均为Omicron变异株, 与Wuhan-Hu-1参考株基因组序列相比较, 21L、22B、22D、22E和22F基因型的核苷酸突变和氨基酸突变中位数分别为93、75、92、78、92个和68、53、68、69、65个。2022年12月-2023年1月, 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CoV-2的主要流行株为BA.5.2(10.91%, 6/55)、XBB.1.1(9.09%, 5/55)、BF.7.14(7.27%, 4/55)和BQ.1.1(7.27%, 4/55)。结论变异株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全球流行趋势, 但跟国内本土流行变异株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具有流行优势的XBB变异株在成为全国范围内(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主要流行株之前, 即在入境旅客中大量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境外输入病例 全基因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