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神农架地区的植被制图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田自强 陈玥 +2 位作者 赵常明 谢宗强 陈伟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611-1621,i001,共12页
在野外调查、资料搜集的基础上 ,辅以全球定位系统 (GPS)、GIS软件及 TM影像数据 ,绘制了该地区 1∶ 2 0万的植被类型图。制图结果表明 :1)制图区总面积 3476 .6 7km2 ,共计 5 0 4个斑块。 2 )神农架地区林地面积 2 ,6 0 7.4 5 km2 ,占... 在野外调查、资料搜集的基础上 ,辅以全球定位系统 (GPS)、GIS软件及 TM影像数据 ,绘制了该地区 1∶ 2 0万的植被类型图。制图结果表明 :1)制图区总面积 3476 .6 7km2 ,共计 5 0 4个斑块。 2 )神农架地区林地面积 2 ,6 0 7.4 5 km2 ,占该地区总面积的 75 % ;山地灌丛及亚高山灌丛总面积 35 8.6 2 km2 ,占总面积的 10 .3% ;草甸面积 15 6 .84 km2 ,占 4 .5 1%。 3)自然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 ,4 6个群系以及农田 (居民点 )和茶园两种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其中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最大 ,为 90 8km2 ,占总面积的 37.88%。 4 )对神农架地区 8个植被型中的 4 6个群系进行的群落物种 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及 Pielou均匀度指数 (J)的测定结果表明 ,1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总趋势是 :灌木层 >草本层 >乔木层 (个别群落除外 ) 2与天然林相比 ,人工林群落内各层次结构相对简单 ,物种多样性较低。3针叶林 (7个群系 )和针阔叶混交林 (6个群系 )中 ,低海拔人工林群落各层次及高海拔天然林乔木层结构简单 ,伴生种类较少 ,物种多样性低。高海拔天然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相对高 ,H′值一般在 1.2~ 2之间 ,J值在 0 .5~ 1之间。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 ,低海拔区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地区 植被制图 植物物种多样性 遥感
下载PDF
长江三峡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田自强 陈伟烈 +2 位作者 赵常明 陈玥 郑丙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10-3118,共9页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地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从多年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及历史资料补充确定,两区高等植物为170科,762属,1784种。分别占到三峡地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85.85%,75.30%和59.19%... 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地区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工作相继展开。从多年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及历史资料补充确定,两区高等植物为170科,762属,1784种。分别占到三峡地区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85.85%,75.30%和59.19%。其中特有植物27种。而三峡地区的灌木和草丛群落基本分布在沿江两岸的低海拔地区,受水库蓄水影响较大。对两区内21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的多样性变化总体趋势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1种灌丛类型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盐肤木(Rhus chinensis)、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pubescens)、荆条(Vitex negundo)、马桑(Coriaria sinic)等4种群落的灌木层丰富度较高,分别为16,26,20和15。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91,3.427,2.949和1.718;对沿江分布的9种主要草丛群落进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t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等4种海拔分布较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达到1.697,1.354,1.144和1.018。另外,对淹没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物种调查结果显示:受淹的自然植被类型共有22种。其中木本群落4种,灌丛9种,草丛9种。小鞍叶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var.microphylla)、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is)、水杨梅(Geum aleppicum)、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铁仔(Myrsine africana)、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等灌丛被全部淹没;巫溪叶底珠(Securinega wuxiensis)、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和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var.sinense)大部分被淹没。目前,已建立了库区植物物种保护站及监测站,200多种植物已得到迁地保护,包括已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37种珍濒物种和11种三峡库区建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淹没区 移民安置区 植物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西太湖湖滨带已恢复与受损芦苇湿地环境功能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田自强 郑丙辉 +1 位作者 张雷 刁文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25-2632,共8页
对西太湖湖滨带部分地段受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开展了修复后湿地和相邻受损湿地内植物生物量,湿地水体与泥积物中氮、磷含量,底泥有机质含量,底泥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底泥重金属种类和含量... 对西太湖湖滨带部分地段受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开展了修复后湿地和相邻受损湿地内植物生物量,湿地水体与泥积物中氮、磷含量,底泥有机质含量,底泥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底泥重金属种类和含量等湿地环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受损湿地内近20m宽的陆向辐射带均为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以及人工种植的苏丹草、苦荚菜和黑麦草等鱼食青饲料所取代。与修复后湿地相比,每1m^2植物生物量较少了37%~60%。(2)两类湿地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沿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到陆向辐射带依次呈递增趋势,且修复后湿地内水体中的无机氮浓度分别比受损湿地增加了25.36%,89.39%和2562.30%,其中以NH4^+-N为主,反硝化作用在已修复湿地中占主导地位。(3)两种湿地内的水向辐射带和水位变幅带底泥氮、磷含量均较低,陆向辐射带内较高,磷含量分别比受损湿地同一水位梯度高3.19,2.62、2.25倍和1.74倍;氮含量分别比受损湿地同一水位梯度高1.84,6.08、2.09倍和2.46倍。(4)两种湿地内的水位变幅带和陆向辐射带中的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中已恢复湿地底泥有机质含量达到4.13%-5.65%。水向辐射带含量均较低,一般在0.65%-0.8%之间。(5)水位变幅带和陆向辐射带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中已修复湿地泥积物有机质含量达到42.17%~56.5%。水向辐射带有机质含量均较低,一般在1.65%.8.03%之间;(5)受损湿地内的陆向辐射区和水位变幅区硝化细菌数量分别比反硝化细菌高3.73倍和1.73倍,水向辐射区底泥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基本相当;在已修复湿地内的陆向辐射区和水位变幅区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别是硝化细菌数量的10.69倍和8.24倍,反硝化作用占绝对优势;在水向辐射区及开阔湖体,湖水的频繁交换作用,硝化细菌数量相对较多,硝化作用较强。(6)在湿地水位变辐区和陆向辐射区沉积物Mn含量较高,含量在800—1000mg/g之间。Cu、Zn、Pb等重金属污染元素含量分别为35.80.78.95μg/g,53.76—154.50μg/g和48.06—108.88μg/g,重金属污染对该区域水环境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湿地 环境功能 芦苇
下载PDF
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自强 韩梅 张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12-2822,共11页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 对西太湖平原河网区严重退化的河岸带湿地进行恢复的基础上,开展了恢复后湿地和退化湿地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物干物质体内氮、磷含量,湿地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氮、磷营养物质浓度以及恢复后湿地内反硝化作用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已恢复湿地群落结构趋于完整,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较高,一般在1.7~3之间,均匀度在0.5~0.9之间波动。退化湿地物种丰富度低,多样性指数值较低,分别在0.3~1.5(H′),0.15~0.65(J)之间波动。在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的群落内,种类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仅在0.3~1(H′)和0.1~0.3(J)之间波动,群落结构严重退化。(2)在植物生长旺盛期,1m2湿地内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及茭草(Zizania latifolia)分别为42,18株和17株。其在湿地内的生物量分别为:4692,5142kg和2182kg;(3)上述物种单位干物质中的氮、磷平均含量分别达到2.88mg/g和2.09mg/g;沉水植物作为滨岸带湿地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的生物量,而且吸收氮磷能力强,单位干物质氮、磷含量分别达到7.27mg/g和4.14mg/g;(4)植物对水体及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有效吸收以及颗粒态磷的自然沉降作用,使得上游来水中的总氮浓度流经湿地时,降至0.15~0.89mg/L之间,平均下降了85%;总磷浓度则由进水时的0.248~0.598mg/L,降至出水时的0.002~0.083mg/L;(5)滨岸带湿地对河水中悬浮物的有效拦截、滞留和吸附作用,使得入湖河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降低了90%以上;(6)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中,滨岸带湿地表现出较强的反硝化作用,且由河心向河岸逐渐增强的趋势。近河心处测定的N2O通量为0.034~0.068之间,到河岸处升至0.046~0.089。反硝化作用是削减水体中氮负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湖 河网区 滨岸带湿地 生态和水环境功能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自强 郑丙辉 +1 位作者 王文杰 李子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97-2303,共7页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中国中东部地区 19个省 (直辖市 ) 1988年和 2 0 0 0年的 5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景观制图及其叠加分析 .结果表明 ,12年来 ,随着中东部地区经济和人口数...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中国中东部地区 19个省 (直辖市 ) 1988年和 2 0 0 0年的 5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景观制图及其叠加分析 .结果表明 ,12年来 ,随着中东部地区经济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耕地及城建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 10 92 1× 10 5hm2和 13 75 4× 10 5hm2 ,比 1988年增长了 2 14 %和 19 2 5 % 对木材的大量需求及毁林开荒 ,导致林地面积减少了 17 83× 10 4hm2 ,比 1988年下降了 1 12 % .草地面积增加了 19 2 87× 10 5hm2 ,比 1988年上升7 75 % .长期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条件恶化 ,使草地覆盖度及草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10年间对未利用地面积的开发达 4 9 6 1× 10 4hm2 ,占 1988年未利用地面积的 34 3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东部地区 景观制图 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分析
下载PDF
安徽种子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三) 被引量:9
6
作者 田自强 董金廷 +1 位作者 陈玥 苏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再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 2 2种和 1变种。其中l8种和 1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 ,6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 ,归化新记录植物 4种自 1 992年以来 ,笔者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的资助下 ,在安徽淮北平原区开展多种形... 再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 2 2种和 1变种。其中l8种和 1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 ,6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 ,归化新记录植物 4种自 1 992年以来 ,笔者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的资助下 ,在安徽淮北平原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活动 ,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经研究鉴定 ,并与《安徽植物志》对照比较 ,对未记入的植物 ,在《植物研究》(l995 .4)上曾做过增补 ,现将其余部分再增补如下。其中l8种和 1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 ,6属 (长穗苋属、草瑞香属、鹤虱属、荆芥属、百里香属、沟酸浆属 )为安徽地理新分布 ,以及归化新纪录植物 4种。本文所引用的标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种子植物 地理新分布
下载PDF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田自强 袁均海 汪小萍 《四川水力发电》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天府新区红星路南延线道路工程因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且受工期影响及地下管网、管道工程和已通车路段行人行车的的干扰,对施工测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复杂环境下对市政项目测量控制实施的有效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 测量 控制
下载PDF
市政道路工程的测量放线 被引量:2
8
作者 田自强 袁均海 《四川水力发电》 2015年第1期61-62,70,共3页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到施工过程、直至施工结束后的竣工验收均离不开测量工作。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测量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 测量放线 市政道路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王文杰 李子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8-1085,共8页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图斑判读中 ,平均正确率 92 .92 %。同时对西部各省级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动态及更新成果进行的准确程度检查中 ,共获取全部 6个一级类型的动态图斑 13874 6个。地类更新平均准确率 97.71% ,勾绘图斑界线的准确率 99.85 %。 (2 )制图区域国土面积近 6 73万 km2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70 %。其中 ,耕地面积 5年来增加了 12 0 .6 5万 hm2 ,比 1995年增长了 2 .4 1% ;林地面积 5年来减少了 6 1.5 0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6 1% ;草地面积减少了 119.6 5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5 9% ;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 5年来分别增加了 19.2 5万 hm2和 17.0 4万 hm2 ,比 1995年增加了 1.36 %和 1.4 4 %。另外 ,作为西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 ,由于近年来的连续干旱以及油田开发等人为干扰的加剧 ,5 a来不可利用地面积扩大了 2 4 .2 8万 hm2 ,其中草地沙化面积占到 2 6 .9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分析 RS GIS
下载PDF
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 被引量:79
10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张雷 郑凡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14-4223,共10页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 对太湖西岸湖滨带入湖河口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单位体积数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水生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调查到的5个浮游植物门类中,蓝藻和绿藻门种类占到46.81%和36.17%。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占到总藻类的60.97%和34.49%,而硅藻门仅占到总藻类数量的3.07%。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基本在1.3—1.6和0.14—0.22之间波动。在调查到的71种浮游动物中,耐污染的桡足类和枝角类占36.62%。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分别达到7.07×10^4个/L和7.76×10^4个/L;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敏感种大量减少或消失,物种多样性指数值低下,日’及其均匀度值J仅分别为1.59和0.581左右。同时,部分耐污染和广布种大量繁殖,其单位水体中的物种数量平均占到底栖动物总量的84.76%。对入湖河口区24个点位的水质监测结果也表明,水体中的TN、TP浓度分别为3.50mg/L和0.28mg/L,分别高于国家湖泊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TN≤2.0mg/L,TP≤0.2mg/L)标准。结合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水质分析方法,太湖西岸湖滨带水体水质已近严重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岸湖滨带 水生生物 水质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移民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常明 陈伟烈 +3 位作者 黄汉东 田自强 陈玥 谢宗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0-522,共13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从坝区到重庆的长江南北两岸各设置了7条样带,从海拔70m到610m每上升50m设置一个样方,共调查了129个样方。采用物种数和基于盖度的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 为研究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从坝区到重庆的长江南北两岸各设置了7条样带,从海拔70m到610m每上升50m设置一个样方,共调查了129个样方。采用物种数和基于盖度的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不同海拔、样带、坡向与南北岸位置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DCCA排序阐明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上述空间分布格局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岸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岸;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趋势不显著;从坝区到重庆物种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坝区和万州最高,重庆和巫山最低。DC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外在环境因子最主要的是南北岸位置,其次为海拔;而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主导生境因子是群落乔木层的盖度,灌木层的盖度则对物种多样性具有抑制作用,说明群落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种多样性。总之,研究区域由水热条件组合影响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规律性由于人为活动的异质性干扰发生了改变,而干扰后群落自身的结构特点,特别是群落冠层的盖度,决定着群落自身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区和淹没区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DCCA
下载PDF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被引量:42
12
作者 刘录三 孟伟 +1 位作者 田自强 蔡玉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27-3034,共8页
于2005~2006年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中,分别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取样工作。4个航次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0种,其中包括软体动物122种,多毛类83种,甲壳动物67种,棘皮动物23种,底栖鱼类28种,以及其它类群7种。调查区内大型... 于2005~2006年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中,分别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取样工作。4个航次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0种,其中包括软体动物122种,多毛类83种,甲壳动物67种,棘皮动物23种,底栖鱼类28种,以及其它类群7种。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6.4±22.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2.8±2.3)g/m2,平均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72±0.16、1.37±0.19、0.64±0.04。研究表明,调查区内的底栖生物自西向东、由近岸向外海大致可分为3个等级:在最西侧的口内水域与杭州湾,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最为单调,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结构极为脆弱;在紧邻该底栖生物贫乏带的东侧,也就是口外水域与舟山海区,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呈现复杂化,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显著好于口内水域及杭州湾;在调查海域东南侧的近海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最为稳定。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口冲淡水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生物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其值在20g/m2左右变动,但各生态类群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显著更替。个体较小、生长周期较短的多毛类取代个体较大、生长周期较长的棘皮动物,成为目前冲淡水区最重要的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 长江口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云杉林和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3
作者 吴建国 艾丽 +2 位作者 朱高 田自强 苌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确定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水热因素变化的响应趋势,在人工气候箱内以正交试验好气培养土壤,应用差异性检验和一阶动态方程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温度、湿... 为确定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水热因素变化的响应趋势,在人工气候箱内以正交试验好气培养土壤,应用差异性检验和一阶动态方程方法分析了祁连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温度、湿度、土层和海拔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矿化速率及其比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湿度;这些变量在35℃下最高(P〈0.01),土壤含水量为10%时最低,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0~15cm比15~35cm土层高,但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矿化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含水量为10%时较低,矿化速率系数在35℃下最高(P〈0.05);从05℃升到15℃,Q10为1.5~7.5,15℃升到25℃,为1~2,25℃升到35℃,为1.5~3.5。结果说明温度从5℃升高到35℃,土壤含水量在20%~40%,祁连山中部山地森林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将可能增加3~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有机碳矿化 温度 土壤含水量 山地森林 高寒草甸 海拔高度
下载PDF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雷 郑丙辉 +1 位作者 田自强 刁文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3,共4页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表层沉积物,整个区域属于尚清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表层沉积物 有机指数 有机氮 评价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99
15
作者 白峰青 郑丙辉 田自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9-100,110,共3页
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利用植物及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解、吸收或吸附作用 ,使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利用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控制过程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净化污水的同时 ,也为野生生物提供了适... 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利用植物及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解、吸收或吸附作用 ,使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利用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的控制过程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净化污水的同时 ,也为野生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污染控制 人工湿地 生态效应
下载PDF
白龟山水库规划区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成刚 张远 +2 位作者 高宏 田自强 万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 分析了白龟山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TN,TP,有机质和Cd,Pb,Cr,Cu,Zn,Mn,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规划区内水库及河流水体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其中鲁山污水厂出口断面严重超标,ρ(TN)和ρ(TP)高达《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46.4和22.1倍;w(TN),w(TP),w(Cd),w(Pb),w(Cr),w(Cu),w(Zn)与w(OM)呈显著正相关,而w(Mn)和w(Ni)与w(OM)的相关性不显著;鲁山污水厂出口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最大,RI为241.13,为中等生态危害,以Cd和Cu的生态危害为主,特别是Cd作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应适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龟山水库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艾丽 吴建国 +4 位作者 朱高 刘建泉 田自强 苌伟 夏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22-33,共12页
分析了室内培养土壤温湿度变化对祁连山海拔3500,3600,3700和3800m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cm土层比15~35cm土层中高... 分析了室内培养土壤温湿度变化对祁连山海拔3500,3600,3700和3800m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cm土层比15~35cm土层中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占有机碳含量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递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cm土层比15~35cm土层中高。一阶动态方程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效果较好。5℃下分解率系数和活性有机碳库较低。5℃升高到15℃,Q10为1~6,15℃升高到25℃.Q10为1~2。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有机碳矿化 高寒草甸
下载PDF
黑河流域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退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李子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利用 1 988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三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综合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 ,上游地区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中游地区滥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 本文利用 1 988年、1 995年和 2 0 0 0年三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 ,对黑河流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进行动态分析 ,综合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 ,上游地区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中游地区滥用水资源造成土地盐碱化 ,下游地区水资源不足土地沙漠化。水资源问题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土地利用 生态退化 动态分析法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生态建设 植被
下载PDF
白洋淀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19
作者 高秋生 田自强 +5 位作者 焦立新 丁琳 杨苏文 郝子峰 崔志丹 贾海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了解雄安新区核心水系——白洋淀重金属污染情况,在白洋淀布设了15个采样点,对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结合历史数据对2004—2016... 为了解雄安新区核心水系——白洋淀重金属污染情况,在白洋淀布设了15个采样点,对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结合历史数据对2004—2016年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中重金属Cr、Ni、Cu、Zn、As、Cd和Pb平均浓度分别为2. 38、6. 56、5. 57、67. 17、4. 13、0. 034、0. 39μg/L,其中烧车淀点的Cu和Zn浓度,寨南、洛网淀、圈头、枣林庄、光淀张庄、郭里口和安新大桥点的Zn浓度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其他采样点均优于Ⅰ类水质标准,且Cr、As、Cd和Pb在各采样点均优于Ⅰ类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Pb平均浓度分别为48. 53、25. 51、28. 83、91. 19、161. 51、3. 21、45. 26 mg/kg,其中Cr和Ni浓度在各采样点均优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Cu、Zn和Pb浓度在各采样点优于Ⅱ类标准,As和Cd浓度在各采样点显著高于Ⅲ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白洋淀水体重金属无污染,地积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白洋淀沉积物中Cd污染极为严重,As污染较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004—2016年白洋淀沉积物中As、Cd和Pb浓度急剧增加,尤其是Cd对RI贡献率为83%以上,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应加强Cd入湖污染控制和底泥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重金属 综合污染指数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下载PDF
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万利 孙丽慧 +1 位作者 谭靖 田自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9,共8页
以京郊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研究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价值指数(EVI)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转移率(TREV),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各类型间生... 以京郊3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研究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价值指数(EVI)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转移率(TREV),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各类型间生态价值转移的方向、幅度等方面对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研究区的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而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依次为建设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从区域看,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速率从快到慢依次是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从类型变化看,以耕地、水域的转出和建设用地的转入为主。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生态价值指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各区县的区域生态价值指数差异较大,且相对差异还在扩大,其指数下降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朝阳区、顺义区、密云县;同时从分布变化看,EVI中值波动区减少,EVI较低区和EVI低值区增加,导致了研究区总生态价值指数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 北京市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