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松枯梢病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学仁 项存悌 +5 位作者 李茹秀 田西迁 李玉莲 贾天和 王会军 赵海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7,共7页
1986~1991年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设立固定标准地、通过孢子扑捉和病情调查,搞清了勃利县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根据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利用前1年6、7、三个月的平均温度(x2)和平均降雨量... 1986~1991年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设立固定标准地、通过孢子扑捉和病情调查,搞清了勃利县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根据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利用前1年6、7、三个月的平均温度(x2)和平均降雨量(x3)为自变因子,采用回归测报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27·3842+0.704596x2+0.3437x3即可预测第2年的病情指数。又采用了灰色理论中的灰色预测模型。两种方法对模型内外的实际病情检验。证明预测模型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枯梢病 回归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寄主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项存悌 潘学仁 +5 位作者 项勇 赵海峰 李玉莲 田西迁 王会军 贾天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共9页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枯梢病 抗病性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在落叶松幼林中的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岳 田西迁 李玉莲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35,33,共3页
落叶松枯梢病在落叶松幼林中的发展王岳,田西迁,李玉莲(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勃利县林业局)70年代末,落叶松枯梢病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寄主是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 落叶松枯梢病在落叶松幼林中的发展王岳,田西迁,李玉莲(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勃利县林业局)70年代末,落叶松枯梢病在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寄主是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海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病原菌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枯梢病 落叶松幼林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损失量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病害对10年生以下幼龄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4
作者 于文志 张静波 +2 位作者 王惠军 田西迁 于文喜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2,共2页
落叶松枯梢病对10年生以下幼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罹病幼树枯梢发生量与林龄成正相关,病级达到Ⅲ时,便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而罹病幼树的年高生长量,在该病发生量少时,对树高生长量无大影响,高生长量与年龄成正相关。... 落叶松枯梢病对10年生以下幼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罹病幼树枯梢发生量与林龄成正相关,病级达到Ⅲ时,便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而罹病幼树的年高生长量,在该病发生量少时,对树高生长量无大影响,高生长量与年龄成正相关。但病级达到Ⅳ时,高生长便大幅度下降。当发病幼树病级达到Ⅳ以上时,年高生长大幅度下降,其地径连年生长量也很小,因此,确定病级Ⅳ以上的病株为病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枯梢病 损失量 防治指标
下载PDF
落叶松枯梢病寄主抗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文喜 王慧军 +1 位作者 田西迁 董双波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对落叶松枯梢病寄主抗病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易感病品种.(如华北落叶松)开始抽新梢时间都提前7—15d,抗病品种(如日本落叶松)开始抽新梢时间都晚10~15d;落叶松品种K^+、Mn^++含量低、儿茶酸含量高时则抗病;证明了落叶松... 对落叶松枯梢病寄主抗病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易感病品种.(如华北落叶松)开始抽新梢时间都提前7—15d,抗病品种(如日本落叶松)开始抽新梢时间都晚10~15d;落叶松品种K^+、Mn^++含量低、儿茶酸含量高时则抗病;证明了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与新梢含水率的关系呈正相关。提出利用寄主抗病机制的研究结果鉴定抗病良种的生理生化数量指标为:(1)落叶松不同品种在同一栽植地点开始抽新梢的时间变化:(2)K^+、Mn^++及儿茶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枯梢病 抗病机制
下载PDF
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新药——灭病威
6
作者 于文喜 钟建文 +3 位作者 孙丽娟 田西迁 李玉莲 赵海丰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32,共1页
松苗猝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危害严重。为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治药剂,于1988年在勃利县通天一林场苗圃首次应用灭病威进行了小面积药剂防治试验。
关键词 松树 猝倒病 药物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