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韩建英 徐致祥 +8 位作者 邢海平 谭家驹 王民宪 张栓虎 孔芳君 司建华 李笑梅 唐丽娜 田谱琴 《中国肿瘤》 CAS 2007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实验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2003年林州市15个乡867126人,将调查村按照改水类型分为:实验改水村:①深机井、井深≥100米、集中供水;②污染指数小于1.5;③改水≥6年;非实验改水村:未能完全达... [目的]探讨实验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1~2003年林州市15个乡867126人,将调查村按照改水类型分为:实验改水村:①深机井、井深≥100米、集中供水;②污染指数小于1.5;③改水≥6年;非实验改水村:未能完全达到上述3条标准者;调查分析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1959~2003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由相对偏低,逐渐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2001~2003年实验改水村与1971~1973年比较,发病率下降34.02%,死亡率下降44.76%,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2001~2003年非实验改水村与1971~1973年比较,发病率下降1.7%,死亡率下降5.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改水降低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应加强饮用水管理,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防止浊漳河水、渠水的渗漏,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改水 食管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与河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韩建英 徐致祥 +7 位作者 邢海平 谭家驹 张栓虎 吴校连 孔芳君 李笑梅 岳彦春 田谱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1-3,F0003,F0004,共5页
目的食管癌高发区与河流的相关研究。方法收集我国食管癌各高发区死亡率分布图和高发区水系分布图进行对照,分析河流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山西省42县食管癌死亡率与沁河、丹河、淇河、浊漳河、清漳河五条河流有关;卫河发... 目的食管癌高发区与河流的相关研究。方法收集我国食管癌各高发区死亡率分布图和高发区水系分布图进行对照,分析河流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山西省42县食管癌死亡率与沁河、丹河、淇河、浊漳河、清漳河五条河流有关;卫河发源于晋东南地区,流域在河南省,在上述五条河流的下游起拦截、汇集、排泄作用,卫河晋东南侧均为食管癌高发区;陕鄂豫秦岭食管癌高发区分布在伊河和洛河,丹江水库、鸭河水库、陆浑水库中间区域;鄂豫皖大别山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与淮河干流和各支流有关;洪河、汝河夹河滩处沁阳、驻马店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盆地西北部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涪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中间地带,两河交汇处的南充市、盐亭县是食管癌相对高发中心;山东省食管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黄河、鲁运河交汇处的西南方向,沿鲁运河、微山湖均为食管癌高发区,沿黄河下游方向也是相对高发区;江苏省是水网之乡,食管癌高发;新疆西北部食管癌高发区集中在额尔齐斯河、多轮多河两河之间;内蒙古高发区集中在海拉尔河、哈拉哈河流域、呼伦湖、贝尔湖周围以及黄河两岸;福建南部食管癌高发区集中在晋江两岸和入海口处。结论中国食管癌高发区分布在河流两岸、两河之间,在河流交汇处形成高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河流 相关研究
下载PDF
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南段大断裂处食管癌高发与河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致祥 韩建英 +7 位作者 谭家驹 邢海平 张栓虎 孔芳君 司建华 李笑梅 唐丽娜 田谱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 探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食管癌高发的原因;方法根据“氮循环”病因假说,结合我们在该处所做的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结果,收集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工农业污染等资料,与沿河县、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资料(1969年-1971年调查结果... 目的 探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食管癌高发的原因;方法根据“氮循环”病因假说,结合我们在该处所做的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结果,收集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工农业污染等资料,与沿河县、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资料(1969年-1971年调查结果,和高发点连续48年的食管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河流对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盛产无烟煤,工农业污染源较多,河流逐渐汇集了土壤包气带、污水、农肥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两类前体物,浓度逐渐升高,并通过河流、地下水等迁移到中下游。2、发源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有六条,清漳河、浊漳河、沁河、丹河、淇河、卫河,其中前五条河流成集束状流向,卫河在5条河流的下游成圆弧状起拦截、排泄作用,使河水流向海河,卫河晋东南侧均为食管癌高发区,成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3、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气候半干旱,多为山区、丘陵,水源奇缺,居民多有修渠引水习惯。4、人群有效污染比率越大、食管癌死亡率越高。结论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南段大断裂处食管癌高发与河流有关。气候类型和胺类、酰胺类污染源决定了两类前体物的有效浓度。河流、人工渠网的水是载体,决定了两类前体物的分布范围。人群直接、间接饮用河水、灌溉渠水的人数多少决定了人群死亡率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豫三省交界 食管癌 河流 灌溉网
下载PDF
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与浊漳河水关系相关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建英 徐致祥 +8 位作者 邢海平 谭家驹 王民宪 张栓虎 孔芳君 司建华 李笑梅 唐丽娜 田谱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相差(1-3)倍、历史变化较为明显,既往没有文献进行解释,本文对这两种现象与浊漳河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差异及历史性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的关系进... 目的 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相差(1-3)倍、历史变化较为明显,既往没有文献进行解释,本文对这两种现象与浊漳河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差异及历史性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浊漳河水是林州市北部居民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与林州市北部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南部(1.3-3)倍的地理分布一致;(2)1959年-2003年45年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曲线呈现多峰型显著的上升和下降变动状态。1959年-1961年相对偏低(89.80/10万、84.69/10万)红旗渠通水,6年后1969年-1970年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达到高峰(183.87/10万、171.35/10万),然后显著下降,又显著上升和显著下降,1995年后稳定在较低水平。(3)林州市食管癌随着浊漳河(渠水)水量的时多时少、时断时流,食管癌南、北两地发病率、死亡率随之波动,渠水供水后期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高于供水前期,居民改饮用地下水5年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论浊漳河水的供水范围决定着食管癌的地理分布特征,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南北差异及历史性变化与居民饮用浊漳河水的人数多少变化有关,即人群有效污染比率越大,或者说有效暴露率越大,死亡率越高。预防措施应在原来五项防癌措施基础上,加强“氮循环”病因假说的宣传教育,要特别预防浊漳河水源的工农业污染,净化红旗渠水后再灌溉土地,同时加强饮用水管理和检测,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漳河水 食管癌 队列研究
下载PDF
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影响的纵横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建英 徐致祥 +8 位作者 邢海平 谭家驹 王民宪 张栓虎 孔芳君 司建华 李笑梅 唐丽娜 田谱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与实验改水的关系。方法根据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把林州市不同类型水按污染程度分为实验改水组、非实验改水组,对两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同时,将饮用水污染指数最高乡和... 目的探讨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与实验改水的关系。方法根据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把林州市不同类型水按污染程度分为实验改水组、非实验改水组,对两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同时,将饮用水污染指数最高乡和最低乡,分别进行发病率、死亡率横向和纵向对比,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改水组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低于非实验改水组,实验改水组改水前后纵向比较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29.00%、43.32%,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非实验改水组改水前后纵向比较下降不显著。饮用水未被污染,微核污染指数<1.5的乡,其发病率、死亡率最低,与改水前纵向比较,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44.70%、57.74%,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饮用水重度污染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与改水前纵向比较,发病率、死亡率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改水显著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改水、消除污染源、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改水 食管癌 队列研究
下载PDF
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饮用水污染和改水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韩建英 徐致祥 +8 位作者 邢海平 谭家驹 王民宪 张栓虎 孔芳君 司建华 李笑梅 唐丽娜 田谱琴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516,共2页
林州市1964年通过红旗渠引浊漳河水,全市79%的居民饮用渠水,随着渠水水量减少和污染,80年代开始分批大规模改水改厕,为了检验改水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效果,进行了改水前后对比研究。
关键词 食管癌 队列研究 实验改水
原文传递
浊漳河水及改水对林州市居民年龄别食管癌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致祥 韩建英 +7 位作者 谭家驹 邢海平 王民宪 张栓虎 孔芳君 陈凤兰 李笑梅 田谱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浊漳河水及改水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水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59年—2003年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浊漳河... 目的探讨浊漳河水及改水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红旗渠水)水量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59年—2003年间,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浊漳河水、红旗渠水的水量时多、时少而上升和下降。1959年—1963年红旗渠通水前食管癌的性别、年龄别发病率相对偏低。红旗渠通水6年后,即1969年—1970年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达到历史高峰期,随后,当红旗渠水量减少和恢复时,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随之显著下降和显著上升。1995年全县85%的居民改用地下水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结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病率时间变化与浊漳河水量变化相一致、并有时间先后关系,先浊漳河水量变化,5-10年发病率随之变化。预防措施应加强"氮循环"病因学说的宣传教育,要特别预防浊漳河水源的工农业污染,净化红旗渠水后再灌溉土地,同时加强饮用水管理和检测,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水源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漳河水 改水 性别 年龄别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