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衡协同视角下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1
作者 毛倩鸿 田雅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567-6583,共17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人地关系复杂、城乡冲突尖锐的特征,其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功能呈现权衡或协同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城市边缘区ESs的相互关系、基于功能协调目的对其进行优化,对于缓解人地关系矛盾、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例,在识别城市边缘区基础上,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水质净化、文化服务7种关键ESs进行评估,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自组织网络方法探究ESs权衡协同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对城市边缘区进行分类及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苏州市918个村庄被识别为城市边缘区;2)生境质量与粮食供给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_((xy))=-0.77),生境质量与文化服务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_((xy))=0.95),2010—2022年间ESs间的关系以权衡效应为主,协同效应较少,整体权衡关系呈减弱趋势;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分为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生态服务协调簇、生态服务失调簇、生态保育簇、生态游憩休闲簇以及生态风险加剧簇;4)提出了促进城市边缘区ESs协调,有助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时空演变 优化研究
下载PDF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田雅丝 刘艳芳 +1 位作者 孔雪松 刘格格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第12期76-79,共4页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2006和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使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黄陂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布与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2006和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使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黄陂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布与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黄陂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演变特征可以归纳为聚集型、破碎型和连片发展型。通过驱动力分析,黄陂区乡村聚落聚集化与道路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用电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乡村聚落破碎化与土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等政策相关,同时与农村居民的个人因素有关,乡村聚落连片发展除了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以外,也较大地受到政府调控与地方发展定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田雅丝 毛倩鸿 +1 位作者 李纯 钱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406-5416,共11页
区域一体化在推动要素流动、整合地区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生态用地带来一定风险与压力,造成生态用地规模缩减、景观格局破碎、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平衡区域发展... 区域一体化在推动要素流动、整合地区资源、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生态用地带来一定风险与压力,造成生态用地规模缩减、景观格局破碎、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于平衡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生态用地保护策略、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两个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一个模型为考虑区域一体化因素的实验组,一个模型则是不考虑区域一体化因素的对照组,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规模缩减显著,减少166.56×10^(4) hm^(2),生态用地急剧减少时间集中在2015—2020年间;(2)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减少面积的时空演变具有以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趋势,扩散方向覆盖长三角全部地区,生态用地集聚性快速减少区域则以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地区为主;(3)GWR回归对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生态用地演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伴随时间增加;(4)根据生态用地演变影响机制,长三角生态用地演变类型可分为内生驱动型、外生驱动型以及发展监测型,可为平衡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用地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生态用地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组合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方向识别 被引量:38
4
作者 孙建伟 孔雪松 +1 位作者 田雅丝 罗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755,共8页
基于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热点探测法,分析镇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一种顾及居民点密度与规模组合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方向识别方法。根据密度与规模的空间组合特征,将全镇农村... 基于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热点探测法,分析镇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一种顾及居民点密度与规模组合特征的农村居民点重构方向识别方法。根据密度与规模的空间组合特征,将全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7种类型,结合改进成本距离测算大规模居民点区有效覆盖范围,提出了城镇化集中型、中心村建设型、协同整治型和内部改造型4种重构模式,明确了规模与密度特征导向下的农村居民点的整治重心和重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核密度 热点分析 覆盖半径 空间重构
下载PDF
基于风玫瑰图法的武汉四城区绿地格局演变分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斌 钱小敏 +1 位作者 黄丽娜 田雅丝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第6期71-74,共4页
以1988,1991,1999和2005年四个不同时相的武汉市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上对武汉市四城区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做可视化研究分析,以重点分析江岸区绿地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风玫瑰图对城市绿地格... 以1988,1991,1999和2005年四个不同时相的武汉市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平台上对武汉市四城区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做可视化研究分析,以重点分析江岸区绿地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例,提出一种基于风玫瑰图对城市绿地格局演变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玫瑰图 绿地格局 城市绿地演变
下载PDF
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生态规划教学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雅丝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0期74-76,共3页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规划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是风景园林专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理念在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中的响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生态过程,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将...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规划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是风景园林专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理念在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中的响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生态过程,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将生态环境可持续理念融入相关设计中,进行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生态规划课程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程设置、融合方式、课程评价3个方面,探讨了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生态规划教学的GIS空间分析技术的融合路径,可为风景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教学 生态规划 空间分析技术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凤 刘艳芳 +2 位作者 孔雪松 傅征博 田雅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148,202,共9页
村层次的社会空间联系反映了农村聚落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农村综合质量测度的改进重力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构建农村社会空间联系模拟网络,并验证其在村层次的适用性;同时借助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社会网络... 村层次的社会空间联系反映了农村聚落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农村综合质量测度的改进重力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构建农村社会空间联系模拟网络,并验证其在村层次的适用性;同时借助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李集镇实际空间联系网络,评价网络总体特征及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重力模型构建的模拟网络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村与村之间的空间联系,模拟网有缩小现实生活中村与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效果。2模拟网络对道路的依赖性强,网络中节点联系以道路驱动为主,而实体网络中节点联系以社会经济活动驱动为主。3李集镇农村社会空间联系网络密度较小,网络整体紧密度较低,核心边缘结构表现出"中部高,西部低,东部缺联"的联系格局;整个镇包含4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系不强,子群之间联系更弱,"极核心村"对子群之间的联系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村层次社会空间联系的网络特征,能够为村镇建设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空间 重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有向网络
原文传递
村镇路网通达性与空间出行研究——以武汉市李集镇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查凯丽 刘艳芳 +2 位作者 孔雪松 田雅丝 刘耀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63-2672,共10页
道路网络是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综合道路网络分析和通达性分析方法,构建路网密度、公路可达性、接近中心性、直达性等指标研究了武汉市李集镇村镇范围内各行政村路网通达性空间格局,并结合农户调查将路网通达性与村民空间出行... 道路网络是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综合道路网络分析和通达性分析方法,构建路网密度、公路可达性、接近中心性、直达性等指标研究了武汉市李集镇村镇范围内各行政村路网通达性空间格局,并结合农户调查将路网通达性与村民空间出行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境内部分行政村道路密度低、断头路较多,导致局部地区通达性较差;(2)受地理区位和公路覆盖两方面因素影响,境内行政村接近中心性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模式;(3)高等级道路覆盖不足,未能形成完善的路网体系,极大限制村民的对外出行效率、出行范围,显著影响居民出行满意度,并阻碍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和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最后,结合路网通达性特征和居民出行需求,提出李集镇道路网络整治建议,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地区道路体系研究、指导新农村建设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空间 路网通达性 生产生活 空间出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