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的电信客户管理技术研究
1
作者 由广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2年第9期113-115,168,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通信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业务覆盖面日趋完整,通信业务规模不断壮大,与此引发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海量的客户群体以及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通信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业务覆盖面日趋完整,通信业务规模不断壮大,与此引发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海量的客户群体以及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获取有利的需求预测,为运营商建立客户信息基础数据库、制定精准产品以及提供正确的方案决策,是运营商今后关注的方向。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电信客户管理的相关研究,从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行电信客户关系数据挖掘的方案及算法设计,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电信客户关系细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电信客户 管理技术 模型 挖掘
下载PDF
中国美术的当代化途径洞见 被引量:2
2
作者 由广 《美苑》 CSSCI 1994年第Z1期25-26,共2页
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地点,没有明确的名称可以用来命名。但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即一种当代意识的东西已经隐约产生,这种当代意识是理解当代生活和当代美术的关键。艺术的当代观念是新一代人对世界(物理的和精神的)总的表达方式,当代美术与之... 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地点,没有明确的名称可以用来命名。但是,一种普遍的意识即一种当代意识的东西已经隐约产生,这种当代意识是理解当代生活和当代美术的关键。艺术的当代观念是新一代人对世界(物理的和精神的)总的表达方式,当代美术与之共命运,并对当代观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 在这个意义上,要成为当代的美术,就要对当代生活情境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作出折射。它包括接受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潜意识和非理性因素,包括对以往艺术所持的批判精神和超前意识。它意味着推翻高雅美术与高等文化的专制,推翻博物馆艺术与架上绘画的垄断地位,在研究古典大师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当代人及其生活。它意味着要承认当代工业、当代通讯工具、当代传媒体及当代高科技(以电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化 架上绘画 当代意识 当代生活 世界艺术 绘画观念 光效应艺术 生活情境 艺术传播 西方当代艺术
原文传递
艺术家身份的六个维度
3
作者 由广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4,共1页
一、评判艺术身份的标准问题:第一标准是自我鉴识,第二标准为他者的评判,而自我评价与他者评判的双向关系便形成了第三极评判尺度即第三标准.
关键词 艺术家 艺术身份 形成原因 表现方式 流动范式 新媒介文化
原文传递
从绘画的社会心理看转型期美术的总体趋向
4
作者 由广 《美苑》 CSSCI 1994年第2期39-40,共2页
绘画,是一种双重的、矛盾的存在。它遵循一定的技法去描绘,因而成为由平面的画面显示出立体的表现媒介,我们作为社会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理解这种个体性创造(当然也非尽然),是由于这种手法已被作为一种语法规则,而我们是在普遍承认这... 绘画,是一种双重的、矛盾的存在。它遵循一定的技法去描绘,因而成为由平面的画面显示出立体的表现媒介,我们作为社会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理解这种个体性创造(当然也非尽然),是由于这种手法已被作为一种语法规则,而我们是在普遍承认这种规则的视觉文化环境中接受的社会性教育。绘画的知觉和对物知觉不同,如果观者不具备绘画所处时代固有的视觉语言之规则,就会茫然不知所云。我们在平面的画中,看到了实际上不存在的立体物。而每个人所作的这种纵深感的“猜测”、“假设”,都有赖于我们社会的“视文化”中培养而成的知觉系统。可见,绘画始终在观者共同体的支持下开拓着新的境界,即使到将来,这种法则也不会改变,这就是绘画的社会心理学。 绘画依赖于社会心理,其最好的理论支持莫过于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姚斯力图克服历史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二难境界,从读者及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艺术。60年代末、70年代初,姚斯把他的理论称为“接受美学”,主张艺术作品的历史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知觉系统 画中 纵深感 文化环境 性教育 画面显示 姚斯 接受主体 当代艺术家
原文传递
博大·阳刚·中正——“笔墨张立辰”画展及学术研讨会纪要
5
作者 由广 《荣宝斋》 2008年第6期112-131,共20页
为庆祝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央文史研究馆、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笔墨张立辰"
关键词 张立辰 博大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溥儒艺术作品的市场行情分析
6
作者 由广 《荣宝斋》 2005年第5期246-247,共2页
溥儒(一八九六-一九六三),本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清道光宣宗皇帝曾孙,恭亲王奕沂之孙,贝勒载滢次子。四岁开始读书,五岁奉诏谒见慈禧太后,作对联,得到慈禧赏识。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留学柏林大学,获天文学和生物学博士学位。... 溥儒(一八九六-一九六三),本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清道光宣宗皇帝曾孙,恭亲王奕沂之孙,贝勒载滢次子。四岁开始读书,五岁奉诏谒见慈禧太后,作对联,得到慈禧赏识。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留学柏林大学,获天文学和生物学博士学位。辛亥革命后曾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后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一九四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儒 镜心 北京翰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