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高留茬覆盖的生态农业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由懋正 张喜英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53-54,共2页
小麦高留茬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和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贮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 生态农业 栽培 高留茬覆盖栽培
下载PDF
土壤水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由懋正 袁小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6年第4期31-37,共7页
贮存于地表、土壤和地下含水层中的陆地水,形成性质迥异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三种水体,通过水分循环,使它们相互联系并不断地得到补给和消耗。三者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已是人们公认的水资源,... 贮存于地表、土壤和地下含水层中的陆地水,形成性质迥异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三种水体,通过水分循环,使它们相互联系并不断地得到补给和消耗。三者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已是人们公认的水资源,对它们的特征及其评价方法,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土壤水资源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资源 土壤蓄水量 水资源系统 海滦河流域 根系层 凋萎湿度 土壤供水量 重力水 总蒸发量 大气降水
下载PDF
土地生产潜力估算——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由懋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5年第3期30-36,共7页
引言 河北省栾城县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光热资源丰富,水土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1976年粮食亩产突破千斤,1983年达1300斤以上,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食高产县。 在高产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潜力及其主要途径已成为人们普遍关... 引言 河北省栾城县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光热资源丰富,水土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1976年粮食亩产突破千斤,1983年达1300斤以上,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食高产县。 在高产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潜力及其主要途径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指导当前粮食生产、调正农业生产结构和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作物生产潜力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农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是分析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和光热生产潜力,没有或者很少考虑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光热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光合生产潜力 栾城县 作物光合 影响函数 灌溉 农田水分 河北省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由懋正 袁小良 王会肖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华北平原缺水情况,提出了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节约用水是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两大基本战略措施,中线工程将促进华北山前平原新产业带的形成,推动整个华北平原农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 南水北调 华北平原 持续发展 农业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由懋正 袁小良 王会肖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7-49,共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TheMiddleRouteofDiversionofRiverWatersfromtheSouthChinatotheNorthandSustainableAgricultur...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TheMiddleRouteofDiversionofRiverWatersfromtheSouthChinatotheNorthandSustainabl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大型蒸渗仪与小型棵间蒸发器结合测定冬小麦蒸散的研究 被引量:145
6
作者 刘昌明 张喜英 由懋正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6-39,共4页
本文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棵间蒸发器仔细研究了冬小麦生长期间的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确定了冬小麦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2975%;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棵间蒸发器仔细研究了冬小麦生长期间的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确定了冬小麦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2975%;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确定了冬小麦生长期间的作物系数K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仪 微型蒸发器 棵间蒸发量 土壤蒸发 冬小麦
下载PDF
几种作物的生理指标对土壤水分变动的阈值反应 被引量:73
7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由懋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0-283,共4页
在生长盛期 ,谷子、高粱、冬小麦的气孔导度、叶水势和光合速率在一定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并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发生明显变化 ,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程度时 ,才随着土壤湿度的降低而减少 ,表现为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反应。不... 在生长盛期 ,谷子、高粱、冬小麦的气孔导度、叶水势和光合速率在一定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并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发生明显变化 ,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程度时 ,才随着土壤湿度的降低而减少 ,表现为对土壤水分有明显的阈值反应。不同作物此阈值下限存在差异 ,高粱在大于田间持水量 42 %~ 45 %的根层土壤湿度条件下 ,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基本维持恒定 ;谷子的这个指标在 5 0 %左右 ;冬小麦在 6 0 %左右。而夏玉米在所试土壤湿度范围内 (2 0 %~ 30 %土壤体积含水量 ) ,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基本维持不变 ,而光合作用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高而出现增加趋势。表明在这 4种作物中 ,只有玉米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维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 ,而高粱具有比其它3种作物更强的适应土壤水分变动能力 ,从而比其它作物更抗旱和耐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合 气孔导度 叶水势 土壤水分 节水灌溉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由懋正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5,共6页
本文根据 4年的连续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影响和不同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 ,建立了优化的冬小麦灌溉制度 .太行山山... 本文根据 4年的连续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影响和不同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 ,建立了优化的冬小麦灌溉制度 .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常年灌溉次数在 3~ 4水 ,如果实施优化灌溉制度 ,干旱年灌三水、平水年灌两水、湿润年灌 1水 ,灌水定额 60mm ,可减少生育期灌水次数 1~ 2次 ,冬小麦产量提高7%~ 1 0 % ,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1 1 %~ 2 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优化灌溉制度 太行山
下载PDF
不同时期水分调亏及不同调亏程度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9
作者 张喜英 由懋正 王新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3,共5页
用盆栽对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亏试验的结果表明,冬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期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其产量有明显影响,而灌浆和返青时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产量无影响。各生育时期在不同调亏水平下的产量敏感指数(或敏感系数)... 用盆栽对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亏试验的结果表明,冬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期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其产量有明显影响,而灌浆和返青时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产量无影响。各生育时期在不同调亏水平下的产量敏感指数(或敏感系数)不同。冬小麦经过一定的亏缺处理,复水后出现生长方面的补偿效应,因而产量降低幅度与耗水量减少幅度相比要小得多。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对土壤水分的变动有一阈值反应,只有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时,气孔阻力和叶水势才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亏缺 调亏程度 生育时期 产量
下载PDF
河北沧州黑龙港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金铜 由懋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1年第4期318-325,共8页
本文采用屡次分析法,运用1∶10万TM卫星图象对黑龙港类型区(沧州区域为例)农业生产水平类型划分的结果,分析计算了该区各种类型土地(高、中、低产田)的各级生产潜力和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得出沧州区域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着眼点在高、中产田... 本文采用屡次分析法,运用1∶10万TM卫星图象对黑龙港类型区(沧州区域为例)农业生产水平类型划分的结果,分析计算了该区各种类型土地(高、中、低产田)的各级生产潜力和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得出沧州区域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着眼点在高、中产田,主要措施是增加能量投入,合理用水,改良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生产潜力 黑龙港 河北
下载PDF
冬小麦调亏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喜英 由懋正 王新元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3-36,共4页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为冬小麦水分最敏感的生育时期,其次为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而返青~起身期充分供水则造成冬小麦明显减产。拔节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5%,过小则导致明显减产;孕穗~抽穗期、...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为冬小麦水分最敏感的生育时期,其次为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而返青~起身期充分供水则造成冬小麦明显减产。拔节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5%,过小则导致明显减产;孕穗~抽穗期、抽穗~灌浆前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80cm和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0%;灌浆后期最大调亏程度为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50%,由此建立了冬小麦调亏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制度 冬小麦 田间持水量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农田高效用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由懋正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2-26,共5页
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是维持太行山前平原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多年的田间试验结果研究探讨了减少农田非生产性耗水、水肥耦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根系调控与提高土壤水利用率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的途径和措施... 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是维持太行山前平原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多年的田间试验结果研究探讨了减少农田非生产性耗水、水肥耦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根系调控与提高土壤水利用率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的途径和措施。实施大面积秸秆覆盖可减少农田耗水量约40mm;优化灌溉制度可减少冬小麦生育期1次灌水6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 农田 高效用水模式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富保 王绍仁 由懋正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在分析太行山前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作物秸秆资源浪费严重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农业试验示范研究,提出了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平原 太行山前平原 农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农区土壤水分特征及农田节水潜力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喜英 由懋正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63-68,共6页
根据连续4年对非耕地和田间土壤水分的测定,分析了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农区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该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规律,提出了农田节水潜力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作物 水分利用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与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昌明 由懋正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论述了持续农业的概念及其意义,并以华北平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严重短缺为例,分析了供水与该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在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实现南水北调对华北的补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农业 发展 南水北调 华北平原
下载PDF
黑龙港常庄试区种植业结构数学规划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雁峰 由懋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本文建立了常庄试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得到最优种植业结构和水资源最优配置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缺水严重的黑龙港地区,一等地冬小麦灌水处理以二水为最优,而不是过去单从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分析得出的三水最优的结论.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种植结构 水资源配置
下载PDF
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与产量积累关系动态模型及应用
17
作者 刘金铜 蔡虹 +1 位作者 袁小良 由懋正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以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主要产区代表栾城试验站为例,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对缺水反应的影响指数,以此得出阶段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冬小麦气候生长潜力估算法和实际资料对比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用此... 本文以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主要产区代表栾城试验站为例,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对缺水反应的影响指数,以此得出阶段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冬小麦气候生长潜力估算法和实际资料对比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用此模型估算了华北山前平原优质水不足条件的冬小麦产量,并对灌溉制度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耗水量 产量 数学模型 小麦
下载PDF
水资源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8
作者 袁小良 由懋正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1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讨论了区域水资源的评价问题.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还是土壤水都是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资源才是区域总水资源;同时讨论了区域水资源的平衡原理.降水资源转化了截留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4项水资源.该文对这2种不同的水体进行... 本文讨论了区域水资源的评价问题.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还是土壤水都是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资源才是区域总水资源;同时讨论了区域水资源的平衡原理.降水资源转化了截留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4项水资源.该文对这2种不同的水体进行了深入讨论,着重论述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对潜水蒸发和水资源的价值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评价 区域
下载PDF
初读《中国天山自然地理》
19
作者 由懋正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天山自然地理》 胡汝骥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书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