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细胞单抗生产的载体策略
1
作者 黄超宾 申会涛 +3 位作者 杨立元 孟思 刘泽 高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7,共12页
抗体药物在生物医药行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抗体高效表达需要在合适的系统中进行,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重要,可以参与一系列抗体生产步骤:搭配合适的元件来筛选阳性、高表达克隆,选择轻重链的最优表达比例,稳定基因转录,增强翻译效率,对... 抗体药物在生物医药行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抗体高效表达需要在合适的系统中进行,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重要,可以参与一系列抗体生产步骤:搭配合适的元件来筛选阳性、高表达克隆,选择轻重链的最优表达比例,稳定基因转录,增强翻译效率,对抗体进行正确的翻译后修饰等。对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构建所涉及的启动子、增强子、绝缘子、支架/基质附着区、信号肽、多顺反子策略、筛选系统、加尾信号以及用于增强目的基因表达所涉及的遗传工具等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全面了解哺乳动物细胞重组抗体表达所涉及关键点,克服与之相关的挑战,进而推动抗体疗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启动子 增强子 绝缘子 支架/基质附着区 信号肽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2A肽 筛选系统 加尾信号 遗传工具
原文传递
葛根素通过抗氧化应激对亚慢性乙醇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郭海明 朱梦媛 +3 位作者 申会涛 于振楠 赵学梅 田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亚慢性乙醇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通过连续大量灌胃给予乙醇4 d建立亚慢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从灌胃给予乙醇第1天起,...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亚慢性乙醇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通过连续大量灌胃给予乙醇4 d建立亚慢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从灌胃给予乙醇第1天起,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0.9%Na Cl 5.0mL·kg^(-1)·d^(-1);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腹腔注射葛根素50,100,150mg·kg^(-1)·d^(-1),连续7 d。以血液乙醇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液乙醇浓度,Y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FJB染色评价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大量灌胃给予乙醇1~4 d,大鼠血液乙醇浓度显著增加并持续高于人类的醉酒状态(>320 mg·d L^(-1))。给药后,正常组、模型组与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大鼠自发反应交替率分别为(76.18±5.70)%,(38.61±5.70)%,(45.70±4.39)%,(74.46±2.77)%和(75.62±6.89)%;这5组的SOD活性分别为(15.18±1.81),(7.88±0.97),(9.20±0.88),(14.53±0.89)和(14.36±0.70)U·mg^(-1);这5组的MDA活性分别为(1.04±0.04),(1.31±0.06),(1.24±0.03),(1.10±0.07)和(1.08±0.09)μmol·mg^(-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葛根素可通过增加SOD活性、减少MDA水平,发挥对抗亚慢性乙醇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亚慢性乙醇脑损伤 氧化应激 前额叶皮层神经元
原文传递
甘露寡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潘炳菊 张宛怡 +4 位作者 申会涛 刘婷婷 李中媛 罗学刚 宋亚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95,共6页
甘露寡糖具有润肠通便、降血脂、抗结肠炎症、增强免疫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解法制得的甘露寡糖含有单糖、未分解聚糖、不同聚合度寡糖及盐离子等杂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综述了近年来... 甘露寡糖具有润肠通便、降血脂、抗结肠炎症、增强免疫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解法制得的甘露寡糖含有单糖、未分解聚糖、不同聚合度寡糖及盐离子等杂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甘露寡糖的主要纯化方法包括柱层析法、膜分离法、乙醇沉淀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总结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寡糖 分离 纯化
原文传递
来源于嗜碱芽孢杆菌N16-5甘露聚糖利用基因簇的乙酰酯酶AesA的克隆及性质分析
4
作者 马翠萍 刘朵朵 +2 位作者 潘炳菊 申会涛 宋亚囝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1,共7页
天然来源的多糖底物上常存在乙酰基取代,特异性的乙酰酯酶能够切割这些底物上的乙酰基,从而有利于聚糖底物的进一步降解。对Bacillus sp.N16-5甘露聚糖利用基因簇上编码的乙酰酯酶AesA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 天然来源的多糖底物上常存在乙酰基取代,特异性的乙酰酯酶能够切割这些底物上的乙酰基,从而有利于聚糖底物的进一步降解。对Bacillus sp.N16-5甘露聚糖利用基因簇上编码的乙酰酯酶AesA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aesA基因长957bp,编码318个氨基酸,属于碳水化合物酯酶第7家族。AesA对4-甲基伞形酮乙酸酯(4-methylumbelliferyl-acetate)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金属离子Fe^3+、Fe^2+、Mn^2+及Cu^2+对AesA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AesA与甘露聚糖酶ManA对乙酰化的甘露聚糖底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此项研究有助于理解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sp.N16-5对甘露聚糖的水解机制,并且在甘露聚糖降解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芽孢杆菌N16-5 乙酰酯酶 酶学性质 甘露聚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