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氢钠林格液有效改善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乳酸代谢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大伟(编译)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0,共1页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将其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测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复苏前后凝血功能...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5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将其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测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复苏前后凝血功能指标、乳酸水平、动脉血pH值、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心率的差异,以及休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严重多发伤 林格液 乳酸水平 抢救成功率 凝血功能指标 碳酸氢钠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的乳酸和乳酸清除率:指导复苏和预后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臧宇(编译)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68,共1页
此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14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72h内每8小时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数据。研究显示,幸存者与非幸存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分别为(2.02±1.62)、(4... 此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14例严重烧伤患者入院后72h内每8小时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数据。研究显示,幸存者与非幸存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分别为(2.02±1.62)、(4.05±3.90)mmol/L,初始高水平的乳酸增加了病死率;对于烧伤总面积<20%TBSA的患者,将乳酸截断值从2.0mmol/L降至1.8mmol/L可以提高病死率预测值;对于烧伤总面积>20%TBSA且初始乳酸水平>2.0mmol/L的患者,乳酸和心脏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与胸内血容量指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总面积 乳酸清除率 观察性研究 严重烧伤患者 乳酸水平 血流动力学指标 实验室检验 心脏指数
原文传递
高压氧联合血红蛋白喷雾剂治疗放射性溃疡的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佳辰(编译) 申传安(审校) +2 位作者 Winaikosol K Punyavong P Jenwitheesuk K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4-1174,共1页
放射治疗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引起组织缺氧,细胞和血管减少,进而导致皮肤坏死和溃疡等并发症。高压氧疗法可减少组织水肿,促进血管生成,Fb生长、胶原形成,再上皮化,并能提高白细胞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组织水肿 高压氧疗法 病例报告 组织缺氧 放射治疗 喷雾剂 血管生成 杀菌活性
原文传递
促进创面愈合的抗菌肽外用制剂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佳辰(编译) 申传安(审校) +2 位作者 Thapa RK Diep DB TФnnesen HH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93-1193,共1页
慢性创面感染和随后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是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严重临床问题。当机体接触病原体后,可通过产生抗菌肽快速有效杀灭病原体。抗菌肽是包含多达100个L-氨基酸残基的线性或圆形寡肽,可形成二级结构。虽然氨基酸序列不尽相同,似... 慢性创面感染和随后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是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严重临床问题。当机体接触病原体后,可通过产生抗菌肽快速有效杀灭病原体。抗菌肽是包含多达100个L-氨基酸残基的线性或圆形寡肽,可形成二级结构。虽然氨基酸序列不尽相同,似得益于碱性残基、类似细胞膜的两亲性结构和疏水性序列的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抗菌肽可凭借其阳离子特性与微生物细胞膜上的阴离子磷脂发生静电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相互作用 抗菌肽 外用制剂 抗生素耐药 二级结构 病原体 细胞膜 微生物
原文传递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减轻烧伤相关的早期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学洁(编译)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68,共1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在烧伤早期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采用100 ℃水浴建立经典的大鼠烧伤模型, 伤后即刻腹腔注射血红素加氧酶1。采用基于结构变化和功能的组织病理学和血生物化学评估早期急性肾损伤进展, ELISA、... 该研究旨在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在烧伤早期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采用100 ℃水浴建立经典的大鼠烧伤模型, 伤后即刻腹腔注射血红素加氧酶1。采用基于结构变化和功能的组织病理学和血生物化学评估早期急性肾损伤进展, ELISA、免疫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氧化应激、促炎症介质和Toll样受体4(TLR4)相关信号通路。使用TLR4抑制剂环己烯衍生物TAK242和诱导剂LPS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在烧伤大鼠肾脏炎症及TLR4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研究表明, 氯化高铁血红素诱导的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减少肾氧化应激和释放促炎症介质, 下调TLR4的表达及下游核因子κB抑制剂(IκB)激酶α/β、IκBα和核因子κB p65的磷酸化, 改善烧伤大鼠的肾损伤和功能障碍;TAK242的作用与血红素加氧酶1相似但较弱;LPS抑制了血红素加氧酶1的抗炎及TLR4信号的调节作用。结果证实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TLR4/核因子κB信号途径保护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早期急性肾损伤 组织病理学 蛋白质印迹法 免疫染色 烧伤 氧化应激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腹腔复苏延长烧伤合并失血小鼠的生存时间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兆兴(编译)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0,共1页
该研究旨在评价腹腔复苏对烧伤合并失血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模型制作:将C57BL/6J小鼠背部于90 ℃水浴中浸浴7 s造成30%TBSAⅢ度烫伤, 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或不补液, 然后通过股动脉放血将平均动脉压降至25 mm Hg(1 mmHg=0... 该研究旨在评价腹腔复苏对烧伤合并失血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模型制作:将C57BL/6J小鼠背部于90 ℃水浴中浸浴7 s造成30%TBSAⅢ度烫伤, 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或不补液, 然后通过股动脉放血将平均动脉压降至25 mm Hg(1 mmHg=0.133 kPa)并维持30 min, 随后在15 min内通过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或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将收缩压恢复至80 mm Hg。上述复苏方案包括不补液联合乳酸林格液、不补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生理盐水联合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腹膜透析液联合乳酸林格液、腹膜透析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结果显示, 不补液联合乳酸林格液复苏的烫伤小鼠和不补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1∶1混合液复苏的烫伤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7、2.08 h。烫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可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1∶1混合液复苏的烫伤小鼠液体需求量少于其他方案复苏烫伤小鼠。与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相比,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烫伤小鼠的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较低, IL-10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较高, 并能延缓急性肺损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腹膜透析液 静脉输注 C57BL/6J小鼠 乳酸林格液 腹腔复苏 模型制作 股动脉
原文传递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严重烧伤合并感染性休克和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景龙(编译)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56,共1页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具有溶质筛选系数高、生物兼容性好、兼有清除细胞因子和调整内环境功能等特点,能广谱地清除促炎及抗炎物质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用于伴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和MOF等病症的危重患者的抢救。该研究纳入了2001年...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治疗具有溶质筛选系数高、生物兼容性好、兼有清除细胞因子和调整内环境功能等特点,能广谱地清除促炎及抗炎物质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用于伴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和MOF等病症的危重患者的抢救。该研究纳入了2001年1月-2017年12月39例接受CPFA治疗的严重烧伤患者(CPFA组),年龄(40±56)岁,烧伤总面积为(35±60)%TBSA;另纳入临床特征与CPFA组相似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但未接受CPF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总面积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衰竭 肾脏替代治疗 感染性休克 危重患者 严重烧伤 自我调节功能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增强脂肪源性干细胞的体内外血管再生潜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波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6-276,共1页
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难愈性创面修复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成为该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作者应用人全血制备含有0、1×105^、1.5×10^5、2×10^5个/μL等不同浓度血小板的PRP溶液,将人脂肪源性干细胞(AD... 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难愈性创面修复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成为该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作者应用人全血制备含有0、1×105^、1.5×10^5、2×10^5个/μL等不同浓度血小板的PRP溶液,将人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接种于PRP溶液进行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血管再生 体内外 水凝胶 难愈性创面 临床研究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胰高血糖素样肽Ⅰ类似物利拉鲁肽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波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5-265,共1页
近期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l)类似物可减少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溃疡,但GLP-1/GLP-1R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GLP-1能否促进创面愈合也缺乏确切的证据,作者探讨了GLP-1R的强效激动剂利拉鲁肽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近期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l(GLP-l)类似物可减少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溃疡,但GLP-1/GLP-1R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GLP-1能否促进创面愈合也缺乏确切的证据,作者探讨了GLP-1R的强效激动剂利拉鲁肽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KC能够表达GLP-1R,利拉鲁肽能通过结合GLP-1 R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促进KC迁移,加速小鼠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促进创面愈合 胰高血糖素样肽 蛋白激酶B 利拉鲁肽 角质形成细胞 类似物 通路
原文传递
使用高光谱成像对烧伤创面进行三维灌注分析
10
作者 王双(编译) 申传安(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0,共1页
高光谱成像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研究借助高光谱成像可清楚评估创面灌注的特性, 利用数据处理来计算成年人烧伤创面三维灌注参数, 可估算6种(1、2、3A、3B、4、5)不同损伤皮肤层面的血红蛋白的体积分数和氧合参数, 描述热损伤... 高光谱成像是一种新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研究借助高光谱成像可清楚评估创面灌注的特性, 利用数据处理来计算成年人烧伤创面三维灌注参数, 可估算6种(1、2、3A、3B、4、5)不同损伤皮肤层面的血红蛋白的体积分数和氧合参数, 描述热损伤后72 h内烧伤创面的微循环情况, 反映烧伤皮肤的损伤深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程度的创面测量结果, 分析不同深度创面的特征和差异, 形成了用于烧伤创面深度诊断的三维灌注分析方法。综上, 该研究基于对这种灌注特性的分析, 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更可靠的烧伤深度诊断技术, 有助于指导外科医师尽早选择最佳创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非接触式测量 创面治疗 深度创面 外科医师 烧伤深度 灌注参数 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人羊膜上皮细胞外泌体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调控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功能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11
作者 孙佳辰(编译) 申传安(审校) +2 位作者 Wei P Zhong C Yang X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121,共1页
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照帆院士团队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昭宏教授团队在《Burns&Trauma》杂志发文《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anniotic epithelial cells acceler... 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照帆院士团队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昭宏教授团队在《Burns&Trauma》杂志发文《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anniotic epithelial cells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via PI3K-Akt-mTOR-mediated promotion in angiogenesis and fibroblast function》,探讨人羊腹上皮细胞外泌体(hAEC-Exo)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创面 外泌体 人羊膜上皮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军医大学 蛋白激酶B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改良双叶皮瓣重建骶尾部压疮
12
作者 孙佳辰(编译) 申传安(审校) +2 位作者 Jiao X Cui C Ng SK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6-1136,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章一新教授团队在《Burns&Trauma》杂志发文《The modified bilobed flap for reconstructing sacral decubitus ulcers》,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改良双叶皮瓣治疗7例骶尾部压疮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章一新教授团队在《Burns&Trauma》杂志发文《The modified bilobed flap for reconstructing sacral decubitus ulcers》,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使用改良双叶皮瓣治疗7例骶尾部压疮面积为6.2cm×4.5cm-11cm×10cm的患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压疮 双叶皮瓣 reconstru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