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海域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1
作者 郑雪 曹淑青 +3 位作者 申元 刘高 李纯诚 李晓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8-656,共9页
为了解大连海域底栖海藻群落组成与分布现状,于2019—2023年对大连黄海、渤海海域共1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海藻开展调查,并对海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与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底栖海藻共计4门165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2种、红... 为了解大连海域底栖海藻群落组成与分布现状,于2019—2023年对大连黄海、渤海海域共1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海藻开展调查,并对海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与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底栖海藻共计4门165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2种、红藻门(Rhodophyta)84种、褐藻门(Phaeophyta)42种、绿藻门(Chlorophyta)37种,外来种共计11种,除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外,其余9种为外来入侵物种;底栖海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96~4.86,平均值为4.2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4~0.95,平均值为0.89;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6~0.98,平均值为0.96;底栖海藻的种类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征,海藻种类空间变化呈现出低潮带>中潮带>潮下带>高潮带的特征;RDA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DO)、盐度(SAL)和pH是显著影响大连海域海藻生长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大连黄海、渤海海域北部边界,大连中部、南部海域的海藻多样性明显提高,海藻入侵种也明显增多。本调查结果可为大连海域海藻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外来入侵种防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海域 海藻资源 生物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贵州某35 kV变电站雷害事故分析与防雷改造 被引量:30
2
作者 申元 李景禄 +1 位作者 彭利强 邓文斌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39,共4页
针对贵州某35 kV变电站雷击事故,介绍了该变电站的防雷保护现状,从变电站直击雷保护,线路侵入波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雷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雷害事故的整改措施: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完善进线段保护,降低雷电侵入波幅值和陡度;使用... 针对贵州某35 kV变电站雷击事故,介绍了该变电站的防雷保护现状,从变电站直击雷保护,线路侵入波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雷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雷害事故的整改措施:降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完善进线段保护,降低雷电侵入波幅值和陡度;使用性能较好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代替普通阀型避雷器。通过以上整改,消除了该变电站防雷保护的薄弱环节,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害事故 直击雷保护 雷电侵入波保护 接地电阻 防雷措施
下载PDF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申元 陈玉博 刘鸽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0-221,共2页
对于薄煤层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保证高产高效的基础条件。通过对"三机"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性能及空间尺寸等多方面分析与计算,且应用于现场进行验证,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对于薄煤层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保证高产高效的基础条件。通过对"三机"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性能及空间尺寸等多方面分析与计算,且应用于现场进行验证,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与配套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配套
下载PDF
基于文化算法的层次属性约减入侵检测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申元 高岭 +1 位作者 高妮 王帆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5-181,共7页
为有针对性地区分入侵攻击类别,提高入侵检测系统(IDS)整体的分类准确率,提出一种层次属性约减模型。该模型采用文化算法的双层进化思想,结合粗糙集和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约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分层划分子空间,形成决策子表规则集f_D。... 为有针对性地区分入侵攻击类别,提高入侵检测系统(IDS)整体的分类准确率,提出一种层次属性约减模型。该模型采用文化算法的双层进化思想,结合粗糙集和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约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分层划分子空间,形成决策子表规则集f_D。运用文化算法在信念空间进行知识更新,并将层次评价知识库的进化数据传入种群空间。在种群空间利用粗糙集和遗传算法进行进化和约减,得到各层的优选属性集f_(opt),设计出层次Bayes分类器验证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将属性约减前的Bayes分类正确率提高至98.21%,并能较好地识别出流量特征不明显的R2L,U2R类别的入侵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文化算法 粗糙集 遗传算法 层次属性约减
下载PDF
液压支架支护强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申元 金全 陈玉博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84,共3页
合理确定液压支架支护强度,始终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将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支架-围岩的相互作用为依据,分别通过经验估算法与FLAC3D数值模拟法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实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支护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故障原因辨识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申元 马仪 +3 位作者 孟见刚 徐肖伟 马御棠 姜志博 《智能电网》 2017年第2期134-141,共8页
输电线路故障原因的快速准确辨识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本文以云南电网近3年来积累的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数据及电网运行状况为依据,统计了各种故障原因的分布情况,提出了综合多维度故障数据的方案及基于BP神经网... 输电线路故障原因的快速准确辨识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本文以云南电网近3年来积累的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数据及电网运行状况为依据,统计了各种故障原因的分布情况,提出了综合多维度故障数据的方案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线路故障原因的辨识方法。在故障原因辨识方法中建立典型故障原因实际波形数据库和模拟波形数据库,提出训练样本更新的方法并将诊断结果依据监测数据进行可信度说明。最后依据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准确识别输电线路故障原因,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数据互联 神经网络 故障原因辨识 样本更新
下载PDF
广东某山区配电变压器防雷措施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申元 胡艳 +2 位作者 黄清社 杨德伦 曹斌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8-30,67,共4页
针对广东某山区配电变压器雷击事故,介绍了该地区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现状,从老式避雷器的影响,正反变换过电压的影响,配电变压器接地方式影响,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雷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雷害事故的整改措施:①... 针对广东某山区配电变压器雷击事故,介绍了该地区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现状,从老式避雷器的影响,正反变换过电压的影响,配电变压器接地方式影响,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雷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雷害事故的整改措施:①更换老式阀型SiC避雷器。②在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同时安装ZnO避雷器。③使用正确的变压器防雷接地、工作接地方式。④分别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消除避雷器接地线被盗现象。通过以上整改,消除了该地区配电变压器防雷保护的薄弱环节,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害事故 配直变压器 避雷器 防雷措施
下载PDF
水电站接地装置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造措施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曹斌 彭勇 +3 位作者 杨德伦 申元 黄清社 陈国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102,共4页
针对水电站接地装置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某水电站的地网构造情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网连接不良、腐蚀断裂、接地电阻偏高、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超标。根据现场土壤电阻率测试情况并结合规程,提出了分区扩建引外地网、铺设水... 针对水电站接地装置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某水电站的地网构造情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网连接不良、腐蚀断裂、接地电阻偏高、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超标。根据现场土壤电阻率测试情况并结合规程,提出了分区扩建引外地网、铺设水下地网、均压等措施,对接地网进行了综合改造。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地网的接地电阻由原来的1.199Ω下降到了0.29Ω,符合目标值0.50Ω的要求。结论认为该改造实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解决电力工程相关实际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电阻 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 引外地网 水下地网 土壤电阻率
下载PDF
La_(0.7)Mg_(0.3)(Ni_(1-x)Co_x)_(3.5)(0≤x≤0.5)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海昌 墨伟 +3 位作者 申元 杨化滨 周作祥 周杏弟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2-714,共3页
The effects of Ni/Co ratios on A2B7-type La0.7Mg0.3 (Ni1-xCox)3.5 (0≤x≤0.5)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alloys first increased from 245 to 392 mAh·g-1, then... The effects of Ni/Co ratios on A2B7-type La0.7Mg0.3 (Ni1-xCox)3.5 (0≤x≤0.5)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alloys first increased from 245 to 392 mAh·g-1, then decreased to 316 mAh·g-1, corresponding to x=0, 0.2 and 0.5,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reaction resistance had the opposite tendency. When x is equal to 0.2, the reaction resistance has the lowest value. The electrochemical P-C-T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charge ones of the alloys. When x is equal to 0.2, the dehydriding capacity is 1.34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Ni7型储氢合金 电化学性能 循环寿命 交流阻抗 电化学压力组成等温线 稀土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的漏洞信息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岭 申元 +2 位作者 高妮 雷艳婷 孙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5-850,共6页
为了挖掘漏洞内在联系且高效管理漏洞信息,将文本处理和聚类算法应用于漏洞挖掘中.从漏洞库宏观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挖掘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漏洞信息聚类(PSO-Kmeans)算法.首先,通过文本处理,获取频词空间,用以将漏洞信息描述... 为了挖掘漏洞内在联系且高效管理漏洞信息,将文本处理和聚类算法应用于漏洞挖掘中.从漏洞库宏观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挖掘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漏洞信息聚类(PSO-Kmeans)算法.首先,通过文本处理,获取频词空间,用以将漏洞信息描述字段编码化;其次,为了减少局部最优和聚类中心选取不当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全局聚类中心;最后,利用K-means算法实现漏洞信息的聚类,对漏洞信息进行分类别管理,并为预测未知漏洞特征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PSO-K-means算法准确率达到90.16%,与K-means算法相比,其平均准确率提高约5%,平均迭代次数减少约45次.所提算法可预测3种未知漏洞的主要类别,是一种有效的漏洞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信息 聚类 粒子群优化算法 文本挖掘 余弦相似度
下载PDF
萱藻配子孤雌生殖丝状体的采苗及育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丽 申元 +1 位作者 曹淑青 张泽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为研究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的丝状体育苗,以大连沿海萱藻为材料,采用配子孤雌生殖方法,进行了丝状体的诱导及采苗、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种藻获得的配子经孤雌生殖形成的盘状体在20℃时生长最快,15℃时次之,10℃时最慢;盘状... 为研究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的丝状体育苗,以大连沿海萱藻为材料,采用配子孤雌生殖方法,进行了丝状体的诱导及采苗、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种藻获得的配子经孤雌生殖形成的盘状体在20℃时生长最快,15℃时次之,10℃时最慢;盘状体直径达到100μm以上时开始形成丝状体,丝状体在20℃时形成的时间最短、数量最多、生长速度最快,15℃时次之,10℃时最差;将丝状体剥下经增殖后切碎采苗,在10℃时幼苗形成最快、形成率最高,15℃时次之,20℃时无幼苗形成;在10℃时,采苗后培养30 d幼苗长度达到(11.0±0.3)mm,移至海区栽培4个月后获得藻体长度为60 cm左右的萱藻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藻 配子 孤雌生殖 丝状体 采苗 室内培养
下载PDF
漏洞类型聚类的层次化漏洞修复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妮 贺毅岳 +1 位作者 申元 高岭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81,共8页
针对传统漏洞修复策略存在难以确定同一危害等级漏洞修复优先次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洞类型聚类的层次化漏洞修复(vulnerability remediation based on vulnerability type clustering,VR-VTC)模型。首先,运用PSO-K-means(particle... 针对传统漏洞修复策略存在难以确定同一危害等级漏洞修复优先次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洞类型聚类的层次化漏洞修复(vulnerability remediation based on vulnerability type clustering,VR-VTC)模型。首先,运用PSO-K-mean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K-means)算法对漏洞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再根据每种漏洞类型高危、中危、低危各个危害等级的百分比,计算每种漏洞类型的威胁因子;然后,将目标主机漏洞划分为主机、漏洞类型威胁等级、漏洞类型和漏洞4个层次,再采用"自下而上、先局部后整体"的漏洞修复策略,提出一种基于漏洞类型的层次化漏洞修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VR-VTC模型可为用户提供细粒度的漏洞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漏洞信息聚类 漏洞修复
下载PDF
进贤10kV配电线路雷害事故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文斌 李景禄 +2 位作者 黄清社 彭利强 申元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0-43,共4页
根据江西进贤10kV岚湖线的雷害情况和典型事例,仔细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跳闸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计算后得出:感应雷过电压是造成10kV配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对均高15m的架空配电线路,若雷击点距此线路65m,雷电流幅值为100kA,感应... 根据江西进贤10kV岚湖线的雷害情况和典型事例,仔细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跳闸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计算后得出:感应雷过电压是造成10kV配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对均高15m的架空配电线路,若雷击点距此线路65m,雷电流幅值为100kA,感应雷过电压可以达到576·9kV。结论认为:控制杆高、更换线路绝缘子、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改造杆塔防雷接地和安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可以有效提高10kV配电线路防雷水平,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感应雷过电压 防雷措施 防雷水平
下载PDF
兴安矿深部泵房吸水井硐室群支护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海河 申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2,共3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软岩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已成为困扰国内外工程界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控制大断面硐室群破坏问题,结合鹤岗矿务局兴安矿四水平泵房吸水井大断面硐室群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兴安矿四水平泵房吸...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软岩硐室群稳定性控制已成为困扰国内外工程界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控制大断面硐室群破坏问题,结合鹤岗矿务局兴安矿四水平泵房吸水井大断面硐室群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兴安矿四水平泵房吸水井大断面硐室群锚网喷+锚索+底角锚杆耦合支护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大断面 耦合支护
下载PDF
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电压下的放电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肖伟 李小建 +1 位作者 孙伟忠 申元 《云南电力技术》 2014年第2期22-24,共3页
提出了绝缘子工频电压下叠加冲击电压的合成试验方法。通过对被试绝缘子在工频不同相位点施加冲击电压,得出在工频叠加冲击电压的合成试验条件下,当冲击电压幅值大于工频电压峰值时,电压叠加时绝缘子对地的电压值只跟冲击电压的幅值有关... 提出了绝缘子工频电压下叠加冲击电压的合成试验方法。通过对被试绝缘子在工频不同相位点施加冲击电压,得出在工频叠加冲击电压的合成试验条件下,当冲击电压幅值大于工频电压峰值时,电压叠加时绝缘子对地的电压值只跟冲击电压的幅值有关,与工频电压幅值无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工频 冲击 合成叠加试验
下载PDF
数据通信中的语音信号处理
16
作者 申元 孙英丽 《工业技术经济》 199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在数据通信网中,DDN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数字传输通道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用户提供高速、永久或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综合传输业务的数字电信网络。它由数字电路、节点(NODE)、用户环路和网络控制组成。根据节... 在数据通信网中,DDN是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数字传输通道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用户提供高速、永久或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综合传输业务的数字电信网络。它由数字电路、节点(NODE)、用户环路和网络控制组成。根据节点客量和功能的不同,安装和配置相应插卡。主要有控制卡、中继卡、各种接口卡和DSP卡。数字数据网(DDN)除传送数据外,还有语音、图形和图象,诸多形式的倍号要想在所建立的各种方式的电路中高速而有效地传输,必须有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通信 语音信号处理 通信
下载PDF
鹤壁五矿深部软岩交岔点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景海河 申元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331-333,共3页
随着煤矿采深的不断加大,深部软岩交岔点稳定性控制已成为煤矿开采的又一难题。为了良好地控制交叉点处围岩的稳定性问题,结合鹤壁五矿三水平二车场交岔点处支护工程实例,通过地质调查、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FLAC3D),提出了鹤壁五矿三水... 随着煤矿采深的不断加大,深部软岩交岔点稳定性控制已成为煤矿开采的又一难题。为了良好地控制交叉点处围岩的稳定性问题,结合鹤壁五矿三水平二车场交岔点处支护工程实例,通过地质调查、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FLAC3D),提出了鹤壁五矿三水平二车场交岔点处围岩稳定性控制对策——锚网喷+锚索+单桁架耦合支护技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交岔点 耦合支护
下载PDF
土壤非线性击穿效应对垂直接地体散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陶玉郎 侯文豪 +4 位作者 张其林 王梦寒 陈隆 申元 冯建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89-1696,共8页
基于L-D(Liew and Darveniza)提出的土壤非线性击穿模型,利用Taku Noda和Yoshihiro Baba等分别提出的导体在无耗介质和有耗介质中的细导线处理方案,开发了一套三维时域有限差分(three dimension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3-D FDTD... 基于L-D(Liew and Darveniza)提出的土壤非线性击穿模型,利用Taku Noda和Yoshihiro Baba等分别提出的导体在无耗介质和有耗介质中的细导线处理方案,开发了一套三维时域有限差分(three dimension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3-D FDTD)算法,研究了在不同雷电流幅值和波形以及土壤低频电导率作用下,土壤非线性击穿效应对垂直接地体受土壤击穿影响的散流区域、冲击阻抗和暂态地电位升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低频电导率为0.02 S/m和0.005 S/m时,垂直接地体横向散流半径分别约为0.5 m和1.2 m;接地极尖端部位的纵向散流区域分别约为0.3 m和0.9 m。此外,暂态地电位升的变化特性与注入的雷电流幅值和波头时间以及土壤低频电导率密切相关,但无论是否考虑土壤击穿效应,垂直接地极冲击阻抗最大值保持不变,仅决定于土壤低频电导率等相关土壤特性参数。工程上定义的冲击阻抗值仅表征了未考虑土壤击穿情况下的稳定阶段阻抗值,远小于文中计算的冲击阻抗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接地体 冲击特性 土壤非线性击穿 三维时域有限差分(3-D FDTD)算法 冲击阻抗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雷电流测量装置的新型线路分布式雷击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姚陈果 吴昊 +3 位作者 王琪 龙羿 马仪 申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94-2902,共9页
输电线路延绵数千里,传统人工巡线方式查找雷击故障点费时费力。因此基于非接触式雷电流测量装置,结合行波测距和小波包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布式雷击故障定位方法。根据三相电流行波极性差异,提出了绕击、雷击避雷线和杆塔的雷击类型... 输电线路延绵数千里,传统人工巡线方式查找雷击故障点费时费力。因此基于非接触式雷电流测量装置,结合行波测距和小波包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布式雷击故障定位方法。根据三相电流行波极性差异,提出了绕击、雷击避雷线和杆塔的雷击类型识别方法;针对绕击情况,进行了雷击是否闪络的判断、雷击区间范围和闪络侧的确定,推导了不同监测区间段内线路雷击点和闪络点定位公式;利用小波包变换提取行波波前到达时间进行定位计算。经EMTP-ATP软件仿真验证,该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雷击点和闪络点定位误差均<0.4%,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故障定位 行波法 雷击辨识 小波包变换 绕击
下载PDF
基于故障选相及时域、频域分析的输电线路直击雷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陈果 王琪 +3 位作者 吴昊 龙羿 马仪 申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8-1305,共8页
为了快速地对雷击输电线路类型进行识别,以直击雷产生的三相暂态电流行波为研究对象,基于EMTP仿真软件,建立了装有导线暂态电流监测设备的输电线路仿真模型。根据平行导线之间的耦合原理,通过判断雷击故障相数将直击雷初步分为3类。并... 为了快速地对雷击输电线路类型进行识别,以直击雷产生的三相暂态电流行波为研究对象,基于EMTP仿真软件,建立了装有导线暂态电流监测设备的输电线路仿真模型。根据平行导线之间的耦合原理,通过判断雷击故障相数将直击雷初步分为3类。并通过提取各个子分类中的直击雷波形的时域与频域特征构建识别判据,最终实现输电线路直击雷的识别。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对直击雷进行初步分类可有效区分雷击塔顶所造成的多相闪络情况,降低识别的难度。这种直击雷识别算法在不同雷电源参数、不同故障距离下均能对直击雷进行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直击雷 模式识别 暂态电流行波 平行导线耦合系数 EMTP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