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GNAc对罗非鱼肝脏NAGase的抑制动力学
1
作者 申奔龙 陈晓佳 +1 位作者 黄小红 张伟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6-371,共6页
探究PUGNAc对罗非鱼肝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抑制作用.通过建立PUGNAc对NAGase的抑制动力学模型,表明PUGNAc对NAGase的抑制是一种缓慢的、可逆的反应,IC50为0.18μmol·L^-1,抑制类型为混合性;与自由酶结合的抑制... 探究PUGNAc对罗非鱼肝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抑制作用.通过建立PUGNAc对NAGase的抑制动力学模型,表明PUGNAc对NAGase的抑制是一种缓慢的、可逆的反应,IC50为0.18μmol·L^-1,抑制类型为混合性;与自由酶结合的抑制平衡常数KI为0.110μmol·L^-1,KIS为0.827μmol·L^-1;微观速率常数k+0大于k′+0,表明游离酶分子比抑制剂存在下的酶-底物复合物更脆弱,从而推测底物的存在对PUGNAc抑制下的NAGase起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GNAc 抑制动力学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罗非鱼
下载PDF
缢蛏早期耐高温家系建立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2
作者 申奔龙 薛宝宝 +1 位作者 孟德龙 沈和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验与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家系6、14在稚贝期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其中家系14的成活率最高;在半致死温度试验中,家系16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36.64℃,且壳长较长家系与壳长较短家系半致死温度差异显著(P<0.05);各家系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壳长较长家系的3种抗氧化能力在高温下均显著高于壳长较短家系(P<0.05)。通过家系选育和高温实验挑选具有抗逆性的耐高温后代,并通过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在生理生化角度证明了家系挑选的必要性。在综合评估了各家系的壳长、存活率、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等数据后最终确定家系14是适合生产的最优家系,家系15、16可用作备选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家系 高温
下载PDF
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ScHsc70基因SNPs筛查与耐高温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薛宝宝 孟德龙 +4 位作者 任泓妤 申奔龙 牛东红 李家乐 沈和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39-2448,共10页
为获取缢蛏ScHsc7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耐高温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方法克隆了ScHsc70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4048 bp,包括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编码区1950 bp,从其外显子区域筛查到6个潜在的SNPs,分别命名为Rs1(g.588 C>T)... 为获取缢蛏ScHsc7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耐高温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方法克隆了ScHsc70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4048 bp,包括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编码区1950 bp,从其外显子区域筛查到6个潜在的SNPs,分别命名为Rs1(g.588 C>T)、Rs2(g.840 C>T)、Rs3(g.885 T>A)、Rs4(g.1233 A>G)、Rs5(g.1467 T>G)、Rs6(g.1482 T>C)。利用Sanger测序方法,对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耐高温群体和对照组群体潜在SNPs进行基因分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1112~0.3718之间,对照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670)高于耐高温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365)。ScHSc70基因SNPs与耐热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1、Rs3和Rs4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耐高温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单倍型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ScHsc70基因SNPs可形成2个单倍体块,7种单倍型,其中CCT单倍型与耐高温性状显著相关;本实验发现,Rs2和Rs3处于连锁状态(r2=0.86,LOD=25.56,Dx=1.0),可以作为缢蛏与耐高温遗传育种的SNP标签。综上所述,Rs1、Rs3、Rs4和单倍型CCT均可作为缢蛏耐高温遗传育种的候选辅助分子标记,为后续的抗逆性相关SNPs筛选与功能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HSP70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耐高温 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缢蛏抗高温新品系的早期选育与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德龙 薛宝宝 +3 位作者 申奔龙 牛东红 李家乐 沈和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为培育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抗高温品种(系),在10个全同胞家系中筛选3个耐高温家系(A、B、C),比较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缢蛏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各家系2、4、6、10、20、30日龄幼虫的生长、存活和抗高温性能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家系C较其他家系生长显著(P<0.05),在室内30、32、34、36、38℃温度下测定10(附泥期)、20、30日龄(出苗期)幼虫的半致死温度,发现同一时期内家系间的半致死温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家系C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研究表明,以半致死温度为衡量指标,在缢蛏快生长选育系新品种“申浙1号”基础上进行家系耐高温定向选育,可实现在缢蛏家系幼体期耐高温性提前筛查,本试验结果可为耐高温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耐高温 半致死温度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缢蛏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德龙 申奔龙 +2 位作者 白万强 薛宝宝 沈和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2,共8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因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为了探究海洋滩涂生物在耐受高温过程中HSF1发挥的作用和分子机制,进一步阐述HSF1的生理功能,文章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HSF1基因。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的cDNA全长202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707 bp,编码568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UTR)长196 bp,3'UTR长123 bp。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缢蛏HSF1基因与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系统进化分析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吻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肝胰腺和水管,在斧足和性腺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SF1基因在急性温度胁迫后第9小时表达量较高。推测HSF1基因参与缢蛏的热应激过程,并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 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